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蒋敏 罗伦 +3 位作者 苏文渊 覃辉 樊冰 龙泽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3-835,共3页
脑卒中患者临床出现运动功能障碍非常普遍,其中约有80%的患者会出现患侧上肢功能障碍[3],上肢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均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独立性,手和上肢因为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功能恢复不甚理想[4],... 脑卒中患者临床出现运动功能障碍非常普遍,其中约有80%的患者会出现患侧上肢功能障碍[3],上肢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均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独立性,手和上肢因为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功能恢复不甚理想[4],如何有效的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功能恢复 脑卒中患者 刺激治疗 生物反馈 神经肌肉 本体感觉 侧上肢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研发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攀 蒋敏 +4 位作者 向超 罗伦 王红 苏文渊 覃辉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研发基于多传感器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用于下肢及足部疾病康复的静态及动态足底压力检测,为准确制定个性化临床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回顾选取足底压力分布关键点位,根据人体足底形态设计检测模块,根据... 目的:研发基于多传感器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用于下肢及足部疾病康复的静态及动态足底压力检测,为准确制定个性化临床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回顾选取足底压力分布关键点位,根据人体足底形态设计检测模块,根据检测模块关键点分布设置Flexiforce压力传感器,选用Cortex-M3微控制器作为系统主控芯片,采用串口通信方式进行数据接收、均值滤波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对1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足底压力检测,测试该系统的评估信度和效度。结果:研发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得的志愿者足底不同部位压力分布趋势为:足跟>第3跖骨>第1跖骨>第5跖骨,左右两侧足底压力的平均值分布相似,男性与女性志愿者的足底分布趋势基本相同。不同性别的志愿者中,男性志愿者第1跖骨压力分布左、右两侧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第3、第5跖骨和足跟部位压力两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4.591,t=-3.561,t=-2.426;P<0.05);女性志愿者足跟部位压力两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余部位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6,t=3.059,t=-3.19;P<0.05)。对同一名志愿者在不同时间重复测量3次的结果进行比较无差异,不同时间进行的测量具有可重复性。结论:基于多传感器的可穿戴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能够准确反映出不同性别志愿者足部不同部位的压力值差异,且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 可穿戴 足底压力测试 骨科康复 神经康复
下载PDF
系统脱敏疗法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敏 罗伦 +1 位作者 苏文渊 张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7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脱敏疗法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4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系统脱敏组... 目的:探讨系统脱敏疗法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4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系统脱敏组各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系统脱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系统脱敏疗法,疗程为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行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且比较2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系统脱敏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系统脱敏疗法能改善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脱敏 卒中 肌肉骨骼平衡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脊髓损伤全面康复模式促进职业社会回归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向桃 罗伦 +2 位作者 苏文渊 李攀 罗筱媛 《四川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全面康复模式的发展。方法成都市二医院的脊髓损伤康复共经历三种模式,模式一:仅有躯体功能康复,由医疗康复团队完成;模式二:躯体功能康复和职业社会康复结合,但分为医疗康复和社会康复两个团队进行,医疗康复快结束时...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全面康复模式的发展。方法成都市二医院的脊髓损伤康复共经历三种模式,模式一:仅有躯体功能康复,由医疗康复团队完成;模式二:躯体功能康复和职业社会康复结合,但分为医疗康复和社会康复两个团队进行,医疗康复快结束时介入职业社会康复;模式三:优化模式二,将医疗康复和社会康复两个团队紧密结合,躯体功能康复与职业社会康复早期融合。以收治的脊髓损伤伤员60例为样本,通过生活质量评分(WHOQOL-BREF),评价3种康复模式的效果。结果较前两种模式,模式三能使医疗、职业及社会康复相互促进,充分调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使患者在最短的康复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疗效,并能将康复训练与伤员日常生活、职业回归联系起来,以提高伤员生活质量,促进伤员早期回归社会和工作。结论要提高脊髓损伤伤员生活质量,需要早期将医疗康复与职业社会康复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职业社会康复 全面康复模式
下载PDF
肩胛骨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蒋敏 罗伦 +3 位作者 白凡 苏文渊 何朝谋 向桃 《康复学报》 2018年第4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肩胛骨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肩胛骨强化组各30例;2组均使用常规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肩胛骨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肩胛骨... 目的:探讨肩胛骨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肩胛骨强化组各30例;2组均使用常规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肩胛骨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肩胛骨强化训练,每次40 min,1次/d,7 d/周,连续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定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THUE-HK量表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骨强化组各项评价指标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骨强化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胛骨 强化训练 上肢功能
下载PDF
舌三针埋线疗法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苏文渊 罗伦 +2 位作者 蒋敏 樊冰 覃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8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评价舌三针埋线疗法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目的评价舌三针埋线疗法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住院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TMS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予内科基础治疗,常规治疗组采用吞咽直接训练和间接训练,rTMS组除采用常规治疗组方案加rTMS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组采用rTMS组治疗方案外加舌三针埋线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ing test,WST)量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量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量表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rTMS治疗组为88.9%,常规治疗组为68.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WST评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rTMS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rTMS治疗组(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舌三针埋线疗法联合rTMS疗法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靳三针 经颅磁刺激 吞咽功能 WST量表 SSA量表 SWAL-QOL量表
下载PDF
“反”Pusher综合征患者康复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蒋敏 罗伦 +1 位作者 李攀 苏文渊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年第5期486-487,共2页
Pusher综合征(Pusher syndrome)是指脑卒中患者中的一种独特的异常行为式,是脑卒中后较为严重的体位控制障碍。患者在所有体位都不自主向偏瘫侧倾斜,并抵抗使身体重心向健侧方向转移。Davies[1]首先描述并提出Pusher综合征,Pusher综合... Pusher综合征(Pusher syndrome)是指脑卒中患者中的一种独特的异常行为式,是脑卒中后较为严重的体位控制障碍。患者在所有体位都不自主向偏瘫侧倾斜,并抵抗使身体重心向健侧方向转移。Davies[1]首先描述并提出Pusher综合征,Pusher综合征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为10%~40%[2]。国外有研究表明右侧大脑病变相对于左侧更加严重的失平衡问题,尤其与视觉空间的认知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SHER综合征 脑卒中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差异靶基因分析——基于GEO数据库数据挖掘
8
作者 刘镍 苏文渊 +6 位作者 覃辉 何博 胥勇 刘信 罗晓舟 唐纯志 罗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835-4838,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GSE25076基因芯片数据,探索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下丘脑的差异基因,尝试寻找该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在NCBI提供的GEO2R平台内检索GSE25076,将全部数据下载保存为Excel格式,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采用DAVID平台进行GO分析,京... 目的通过分析GSE25076基因芯片数据,探索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下丘脑的差异基因,尝试寻找该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在NCBI提供的GEO2R平台内检索GSE25076,将全部数据下载保存为Excel格式,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采用DAVID平台进行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平台进行KEGG通路分析,STRING平台进行基因互作(PPI)分析。结果在GEO2R平台内对神经源性高血压小鼠芯片数据进行分析,共获得34760个差异基因,最终获得28个符合条件的基因。这28个差异基因富集在磷脂分解代谢过程、水解酶活性调节等过程。KEGG分析表明其富集于RNA转运通路。结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A3和核糖核酸酶(POP4)最为可能是神经源性高血压发生的基因层面的原因,通过RNA转运通路,影响神经发育、血管生成及神经发生等过程,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高血压 生物信息学 差异基因 GEO数据库 基因芯片
下载PDF
一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患者康复个案
9
作者 蒋敏 白凡 +2 位作者 张禄菊 苏文渊 罗伦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11期681-682,共2页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由Seeligmuller于1874年首先报道,是以双下肢进行性肌张力增高、肌力下降和剪刀步态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遗传性、进展性、痉挛性截瘫为主,症状多样。由于HSP发病率较低,加...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由Seeligmuller于1874年首先报道,是以双下肢进行性肌张力增高、肌力下降和剪刀步态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遗传性、进展性、痉挛性截瘫为主,症状多样。由于HSP发病率较低,加上其进展缓慢,诊断需借助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目前确诊HSP的金标准。通过检测最常见的两种HSP相关基因SPAST和ATL1,也称SPG4和SPG3A,可以诊断50%以上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单纯HSP[1]。由于HSP发病后呈进行性发展,早期功能障碍一般不严重,很多患者未引起足够重视,加上基层医疗机构对该病诊断技术和设备能力有限,导致很多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及确诊,康复介入个案较少,目前国内尚无关于HSP患者康复报告,现报告我院收治一例HSP4型患者的康复经过,对康复疗效进行分析总结,为HSP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 康复 步态
下载PDF
电磁脉冲弹的非传统空袭及防抗措施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文渊 《国防科技》 2010年第6期50-52,共3页
电磁脉冲弹作为一种新型非传统空袭兵器,以其能对某一区域内的侦察、通信、指挥以及信息系统造成致命"软杀伤"的作用机理,已经发展成为信息战的首选武器。文章在分析其作用机理和破坏效应的基础上,从技术战术角度探讨提出了... 电磁脉冲弹作为一种新型非传统空袭兵器,以其能对某一区域内的侦察、通信、指挥以及信息系统造成致命"软杀伤"的作用机理,已经发展成为信息战的首选武器。文章在分析其作用机理和破坏效应的基础上,从技术战术角度探讨提出了防抗电磁脉冲弹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弹 非传统空袭 防抗
下载PDF
康复教育介入对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疗效的探讨
11
作者 苏文渊 罗伦 +1 位作者 樊冰 蒋敏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1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教育介入在脊髓损伤( SCI )后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58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及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教育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增加康复教育。治疗前及治疗8周... 目的:探讨康复教育介入在脊髓损伤( SCI )后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58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及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教育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增加康复教育。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及综合痉挛量表来评价患者肌痉挛的疗效。结果:教育组治疗后在痉挛疗效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脊髓损伤康复治疗过程中加强康复教育,有助于缓解肌痉挛,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教育 脊髓损伤 肌痉挛
下载PDF
关于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文渊 《基础教育研究》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21世纪 学校 德育教育 教育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 依法治校 道德品质教育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体会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昶晟 罗权 +1 位作者 苏文渊 罗伦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06期52-53,共2页
目的比较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与单纯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以温针灸配合梅花针刺络三棱针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对... 目的比较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与单纯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以温针灸配合梅花针刺络三棱针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80.6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刺络放血 温针灸 脑血管意外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苏文渊 宋爱英 +2 位作者 谢恢 岳敬芳 康明星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18期26-28,共3页
开发出适用性更好的潜指纹显现技术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攻克的难题之一。纳米材料是当今研究潜指纹显现技术的热点之一。与其他纳米材料相比,金纳米颗粒不仅对银染过程具有催化作用,其自身还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可发出声波信号等特殊性... 开发出适用性更好的潜指纹显现技术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攻克的难题之一。纳米材料是当今研究潜指纹显现技术的热点之一。与其他纳米材料相比,金纳米颗粒不仅对银染过程具有催化作用,其自身还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可发出声波信号等特殊性质,因而成为潜指纹显现技术研究的重点对象。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基于以上原理开发的主要潜指纹显现技术,并结合金纳米材料在潜在指纹显现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潜指纹 修饰 显现 综述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滥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康明星 宋爱英 苏文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13-1320,共8页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将少量吸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于不锈钢丝或光纤等材质表面制备成萃取纤维,再将萃取纤维暴露于样品体系中,对待测物进行萃取、富集、进样和解析的一种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是将少量吸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于不锈钢丝或光纤等材质表面制备成萃取纤维,再将萃取纤维暴露于样品体系中,对待测物进行萃取、富集、进样和解析的一种适用于实验室和现场样品的新型前处理技术。由于SPME及其联用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绿色等优点,已经在滥用药物检验鉴定领域被成功应用,并成为此类药物定性定量分析的最佳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PME技术在滥用药物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滥用药物分析 综述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毒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明星 苏文渊 宋爱英 《刑事技术》 2020年第5期524-527,共4页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主要是将少量吸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于纤维(通常是不锈钢丝或光纤)表面制备成萃取纤维,再将萃取纤维暴露于样品体系中,直接进行吸附、富集、脱附和进样的一种适用实验室和...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主要是将少量吸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于纤维(通常是不锈钢丝或光纤)表面制备成萃取纤维,再将萃取纤维暴露于样品体系中,直接进行吸附、富集、脱附和进样的一种适用实验室和现场样品的新型前处理技术。由于SPME及其联用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优点,其已成为对生物检材毒品定性定量分析的最佳方法之一,尤其对新型涂层的开发及使用,大大提高了毒品检测的灵敏度,自动化采样技术的应用则提高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及精密度。此外,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可检测的生物检材也由血液、尿液等常规检材逐步向汗液、玻璃体液等非常规检材延伸,增加了毒品分析检材的多样性。在今后该领域的发展过程中,SPME技术还需在制作工艺、涂层材料表面结构和物化性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提升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PME技术在毒品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毒品分析 生物检材
下载PDF
不同固相微萃取涂层检测水污染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岳敬芳 宋爱英 +3 位作者 赵翌博 杨利君 谢恢 苏文渊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49-51,61,共4页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因具有操作简便、高效便捷、样品消耗较小等优点,备受分析化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制备具有比表面积大、不易脱落、绿色环保、可... 固相微萃取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因具有操作简便、高效便捷、样品消耗较小等优点,备受分析化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制备具有比表面积大、不易脱落、绿色环保、可以批量化生产的萃取纤维,以进一步扩展其应用的范围作为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不同固相微萃取涂层对水体污染检测的应用进展,并对进一步发展方向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多环芳烃 有机农药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工业设计的“健美滋”本土品牌升级策略研究
18
作者 黄旋 王习之 苏文渊 《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8期72-74,共3页
分析了"健美滋"品牌发展现状,以红茶菌饮料产品的创新开发为基础,以工业设计为切入点,定位品牌升级策略,制定产品设计策略,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方法,全面渗透设计—生产—营销整个流程,以此研究辅助中小品牌升级的工业设计模式。
关键词 工业设计 本土中小品牌升级 设计策略
下载PDF
集团军登陆作战火力协调问题
19
作者 李学民 苏文渊 《合肥炮兵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集团军 登陆作战 火力协调
全文增补中
大气细颗粒物中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的分子特征与形成机理的研究
20
作者 钟来进 朱豹 +7 位作者 苏文渊 梁文青 王昊天 李婷玉 曹东 阮挺 陈建民 江桂斌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12-620,共9页
Aerosol-bound organic radicals,including 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EPFRs),are key components that affect climate,air quality,and human health.While putative structures have been proposed,the molecular c... Aerosol-bound organic radicals,including 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EPFRs),are key components that affect climate,air quality,and human health.While putative structures have been proposed,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EPFRs remain unknown.Here,we report a surrogate method to characterize EPFRs in real ambient samples using mass spectrometry.The method identifies chemically relevant oxy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OxPAH)that interconvert with oxygen-centered EPFR(OC-EPFR).We found OxPAH compounds most relevant to OC-EPFRs are structurally rich and diverse quinones,whose diversity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OC-EPFR levels.Both atmospheric oxidation and combustion contributed to OC-EPFR formation.Redundancy analysis and photochemical aging model show pyrolytic sources generated more oxidized OC-EPFRs than photolytic sources.Our study reveals the detaile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OC-EPFRs and shows that oxidation states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origins of OC-EPFRs,offering a way to track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in th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particles Atmospheric oxidation 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Oxyge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