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李长之与“批判”之含义:伊曼努尔·康德如何激发对鲁迅的开创性研究
1
作者
苏文瑜
华媛媛(译)
《关东学刊》
2019年第4期5-17,共13页
李长之二十五岁时便因出版饱受争议的《鲁迅批判》而声名鹊起,而现在对他的学术思想却较少关注。本文探讨了李长之早年对于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古典哲学思想的思考与接受,以及康德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如何启发了李长之对鲁迅进...
李长之二十五岁时便因出版饱受争议的《鲁迅批判》而声名鹊起,而现在对他的学术思想却较少关注。本文探讨了李长之早年对于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古典哲学思想的思考与接受,以及康德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如何启发了李长之对鲁迅进行了他自己的"批判"。特别是李长之从康德的哲学思想中汲取了"道德的美学基础,是对人性之优美及其尊严性的感觉"的核心观点,对于李长之自身的相关批判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此外,李长之对于五四运动也提出了自己辩证的批评看法,认为五四运动对于中国并不是一次具有深度意义的文艺复兴,而只是一场缺乏对中外古典文化更深入思考的思想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康德哲学
鲁迅研究
五四运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设计
2
作者
苏文瑜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5年第1期149-151,共3页
本文结合高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具备网络化、集成化、自动化功能的高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管理信息系统,从两方面对该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高中学生
家庭经济
信息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区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关系调查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青
邓颖
苏文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1期19-21,共3页
了解城区受助贫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状况,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为贫困生教育提供参考。以受助贫困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抽样的方法,采集无锡市七所高中378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家庭环境量表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1)...
了解城区受助贫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状况,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为贫困生教育提供参考。以受助贫困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抽样的方法,采集无锡市七所高中378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家庭环境量表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1)57.4%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学习焦虑。(2)通过与普通高中生的比较,受助贫困高中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娱乐性状况较低,而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和控制性状况较高。(3)家庭环境的积极特征与不良心理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而家庭环境的消极特征与不良心理倾向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助贫困高中生
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费穆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美学与道德政治
被引量:
7
4
作者
苏文瑜
朱怡淼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87,共8页
本文分析费穆1948年的电影杰作《小城之春》,并提供一种基于美学背景的解读。费穆现代主义的电影拍摄手法,既彰显了女性主角的主体性又增强了电影的抒情性,从而传达了一种儒家道德寓意。其核心在于把强烈的情感("情")作为一...
本文分析费穆1948年的电影杰作《小城之春》,并提供一种基于美学背景的解读。费穆现代主义的电影拍摄手法,既彰显了女性主角的主体性又增强了电影的抒情性,从而传达了一种儒家道德寓意。其核心在于把强烈的情感("情")作为一种通往智慧和通"情"达"理"的途径。该片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1947年文化界涌现的中国战争史诗创作现象的响应。对比考察1945年大卫·里恩(David Lean)的电影《相见恨晚》(Brief Encounter)中描绘的英式激情与克制,我们可以发现相似之处,在战后世界,有着不同阶级和政治结构的社会也同样面对着一些深层的、具有普遍性的道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穆
《小城之春》
美学
情
儒家道德
《相见恨晚》
原文传递
周作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选择
5
作者
苏文瑜
康凌
《书城》
2013年第8期130-130,共1页
本书的论述照例带有欧美学院派著作的暧昧与晦涩,但它提出的问题却相当重要,那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究竟是否具有自我改良的内在机制,而在现代性语境中陷入焦灼的中国知识分子又是怎样设置文化复兴的大目标?作者以周作人作为一个"...
本书的论述照例带有欧美学院派著作的暧昧与晦涩,但它提出的问题却相当重要,那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究竟是否具有自我改良的内在机制,而在现代性语境中陷入焦灼的中国知识分子又是怎样设置文化复兴的大目标?作者以周作人作为一个"另类"范本,阐述现代性话语建构的一个历史插曲。显然,晚明心性之学被视为周作人式基于个人情感的人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书中认为,周作人通过使用传统美学范畴的自我表达是一种具有现代性的主体认同,也是针对被"民族国家"所宰制的现代性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复兴
心性之学
美学范畴
个人情感
话语建构
自我表达
民族国家
汪曾祺
历史叙事
原文传递
题名
李长之与“批判”之含义:伊曼努尔·康德如何激发对鲁迅的开创性研究
1
作者
苏文瑜
华媛媛(译)
机构
剑桥大学东亚研究所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关东学刊》
2019年第4期5-17,共13页
文摘
李长之二十五岁时便因出版饱受争议的《鲁迅批判》而声名鹊起,而现在对他的学术思想却较少关注。本文探讨了李长之早年对于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古典哲学思想的思考与接受,以及康德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如何启发了李长之对鲁迅进行了他自己的"批判"。特别是李长之从康德的哲学思想中汲取了"道德的美学基础,是对人性之优美及其尊严性的感觉"的核心观点,对于李长之自身的相关批判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此外,李长之对于五四运动也提出了自己辩证的批评看法,认为五四运动对于中国并不是一次具有深度意义的文艺复兴,而只是一场缺乏对中外古典文化更深入思考的思想启蒙。
关键词
李长之
康德哲学
鲁迅研究
五四运动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设计
2
作者
苏文瑜
机构
无锡市教育装备和学生资助中心
出处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5年第1期149-151,共3页
文摘
本文结合高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具备网络化、集成化、自动化功能的高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管理信息系统,从两方面对该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高中学生
家庭经济
信息系统
分类号
TP311.5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区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关系调查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青
邓颖
苏文瑜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出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1期19-21,共3页
文摘
了解城区受助贫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状况,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为贫困生教育提供参考。以受助贫困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抽样的方法,采集无锡市七所高中378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家庭环境量表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1)57.4%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学习焦虑。(2)通过与普通高中生的比较,受助贫困高中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娱乐性状况较低,而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和控制性状况较高。(3)家庭环境的积极特征与不良心理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而家庭环境的消极特征与不良心理倾向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受助贫困高中生
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
分类号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费穆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美学与道德政治
被引量:
7
4
作者
苏文瑜
朱怡淼
机构
剑桥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87,共8页
文摘
本文分析费穆1948年的电影杰作《小城之春》,并提供一种基于美学背景的解读。费穆现代主义的电影拍摄手法,既彰显了女性主角的主体性又增强了电影的抒情性,从而传达了一种儒家道德寓意。其核心在于把强烈的情感("情")作为一种通往智慧和通"情"达"理"的途径。该片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1947年文化界涌现的中国战争史诗创作现象的响应。对比考察1945年大卫·里恩(David Lean)的电影《相见恨晚》(Brief Encounter)中描绘的英式激情与克制,我们可以发现相似之处,在战后世界,有着不同阶级和政治结构的社会也同样面对着一些深层的、具有普遍性的道德问题。
关键词
费穆
《小城之春》
美学
情
儒家道德
《相见恨晚》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周作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选择
5
作者
苏文瑜
康凌
出处
《书城》
2013年第8期130-130,共1页
文摘
本书的论述照例带有欧美学院派著作的暧昧与晦涩,但它提出的问题却相当重要,那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究竟是否具有自我改良的内在机制,而在现代性语境中陷入焦灼的中国知识分子又是怎样设置文化复兴的大目标?作者以周作人作为一个"另类"范本,阐述现代性话语建构的一个历史插曲。显然,晚明心性之学被视为周作人式基于个人情感的人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书中认为,周作人通过使用传统美学范畴的自我表达是一种具有现代性的主体认同,也是针对被"民族国家"所宰制的现代性的回应。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复兴
心性之学
美学范畴
个人情感
话语建构
自我表达
民族国家
汪曾祺
历史叙事
分类号
K825.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李长之与“批判”之含义:伊曼努尔·康德如何激发对鲁迅的开创性研究
苏文瑜
华媛媛(译)
《关东学刊》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设计
苏文瑜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城区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关系调查
李青
邓颖
苏文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费穆电影《小城之春》中的美学与道德政治
苏文瑜
朱怡淼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7
原文传递
5
周作人:中国现代性的另类选择
苏文瑜
康凌
《书城》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