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m-3及其配体CEACAM1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赵宝 黄伟 +2 位作者 苏斌涛 熊飞 崔天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2858-2863,共6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及其配体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与其肾功能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于该院住院并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IMN的80例患者作为IMN组,...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及其配体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与其肾功能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于该院住院并经肾组织活检确诊为IMN的80例患者作为IMN组,另选取77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IMN组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73 m^(2))],肾功能下降组[eGFR≤90 mL/(min·1.73 m^(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比较各组血清Tim-3、CEACAM1水平,分析IMN患者血清Tim-3、CEACAM1水平与一般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MN患者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MN组血清Tim-3、CEACAM1水平升高(P<0.05);肾功能下降组血清Tim-3水平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血清Tim-3水平与白蛋白、总蛋白、eGFR呈负相关(r=-0.266、-0.229、-0.374,P<0.05),与肌酐呈正相关(r=0.28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m-3水平升高是影响IMN患者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MN患者血清Tim-3、CEACAM1水平升高,Tim-3/CEACAM1可能在IM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Tim-3水平可为IMN患者治疗及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IL-33的表达及与TGF-β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苏斌涛 赵岚 +3 位作者 吴行飞 陈馨 陈尊义 殷波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及转录生长因子1(TGF-β1)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检测25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25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IL-33、s ST2以及TGF-β1的表达,采用免...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及转录生长因子1(TGF-β1)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ELISA检测25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25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IL-33、s ST2以及TGF-β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L-33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中IL-33及TGF-β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IL-33浓度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IL-33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皮损组织中表达增多;而s ST2的表达水平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外周血IL-33浓度升高,与TGF-β1的表达相关,提示IL-33可能通过TGF-β1的调控,在炎症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白介素33 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转录生长因子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水平变化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斌涛 许文貌 +1 位作者 万琦兵 崔天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05-3507,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的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102例SLE 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as6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症状患者体内Gas6的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的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102例SLE 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Gas6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症状患者体内Gas6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中Gas6表达水平为54.59(2.41~614.93) n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19.22(15.06~384.93)ng/mL(P<0.05)。通过分析临床症状发现,dsDNA阳性以及出现皮疹、肾脏损害和脉管炎的SLE患者Gas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出现该种症状者(P<0.05)。且患者体内Gas6的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性(r=0.569,P<0.01)。结论:Gas6是一种监测SLE病情活动性的有效临床标记物,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COPD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斌涛 崔天盆 +1 位作者 罗光伟 杨硕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1951-195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研究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COPD稳定期患者、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0,2,24h...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研究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62例COPD稳定期患者、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0,2,24h的凋亡率。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体内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核细胞体外培养2,24 h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VEGF的表达与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凋亡呈负相关(P<0.05)。结论 VEGF在COPD患者细胞凋亡中扮演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细胞死亡方式及其清除 被引量:20
5
作者 崔天盆 郑承红 +1 位作者 陈杰 苏斌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细胞死亡可根据其表观形态学分为:细胞凋亡、坏死、细胞自噬等;也可根据有无核酸酶或不同类别的蛋白酶的参与分为:半胱天冬酶参与的细胞死亡,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参与的细胞死亡,组织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胺酶参与的细胞死亡;还可以根... 细胞死亡可根据其表观形态学分为:细胞凋亡、坏死、细胞自噬等;也可根据有无核酸酶或不同类别的蛋白酶的参与分为:半胱天冬酶参与的细胞死亡,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参与的细胞死亡,组织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胺酶参与的细胞死亡;还可以根据功能方面分为: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意外的细胞死亡,生理性的细胞死亡或病理性的细胞死亡;或者根据免疫学特性分为: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或无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2009年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 on Cell Death,NCCD)[1]建议统一根据形态学标准定义和分类细胞死亡,目前发现细胞死亡种类有凋亡( Apoptosis )、自噬性细胞死亡( Autophagic cell death )、坏死( Necrosis )、角化性细胞死亡( Cornification )、非典型细胞死亡,包括有丝分裂崩溃( Mitotic catastrophe )、失巢凋亡(Anoikis)、沃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副凋亡( Paraptosis )、细胞焦亡( Pyroptosis )、内亡(Entosis)、兴奋性中毒(Excitotoxicity)、铁死亡(Fer-roptosis)。死亡细胞的有效清除对一个有机体的存活是必要的。正在死亡的或者已经死亡细胞的通过吞噬作用清除,根据不同的细胞死亡模式即凋亡、自噬和坏死,存在不同的机制来保证细胞残骸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方式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 Paraptosis APOPTOSIS 谷氨酰胺转胺酶 自噬性细胞死亡 形态学标准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Tim-1蛋白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杰 胡娜 +1 位作者 苏斌涛 崔天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16,120,共4页
目的: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域蛋白-1(Tim-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间Tim-1蛋白的浓度,及其基因第4外显子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Tim-1蛋白... 目的: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域蛋白-1(Tim-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间Tim-1蛋白的浓度,及其基因第4外显子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Tim-1蛋白在血清中的浓度;PCR反应检测TIM-1的第4外显子插入与缺失多态性,计算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Tim-1蛋白的浓度分别是:(263.083±276.953)和(58.527±92.424)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患者TIM-1的第4外显子缺失/缺失纯合子与缺失/插入杂合子的Tim-1蛋白的浓度分别为(307.360±284.079)和(191.750±256.708)pg/ml,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健康对照组TIM-1的第4外显子缺失/缺失纯合子与缺失/插入杂合子的Tim-1蛋白的浓度分别为(70.295±109.917)和(40.468±41.739)pg/ml,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TIM-1的第4外显子缺失/缺失纯合子,缺失/插入杂合子,插入/插入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617,0.321,0.06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相应的基因型频率是0.652,0.326,0.022。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im-1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升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正相关。但是第4外显子插入与缺失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无相关性,该突变不改变Tim-1蛋白在血清中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1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因多态性 外显子
下载PDF
五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超 赵岚 +2 位作者 王银 苏斌涛 胡先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11期1853-1856,共4页
目的探讨五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检测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CA125、NSE、CYFR... 目的探讨五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检测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CA125、NSE、CYFRA21-1及化学发光法检测SCC的水平,比较分析五种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试验中5种肿瘤标志物均能很好的鉴别肺癌患者与健康人群;CA125在诊断肺癌与其它肿瘤显著(AUC=0.706,P<0.05);SCC在诊断鳞癌显著χ2=6.963,P<0.05;CYFRA21-1在诊断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显著χ2=9.367,P<0.05,反而NSE不显著χ2=2.279,P>0.05。CEA尽管在鳞癌比较高,但对比其它肿瘤没有显著优势;联合5种标志物检测肺癌敏感性高,尤其对鳞癌达到100%。结论 CA125在诊断肺癌与其它肿瘤及健康人群均有显著优势,SCC能较好的诊断鳞癌,CYFRA21-1在诊断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显著优势,5种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肺癌检出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 肺癌
下载PDF
纤维素滤膜过滤法纯化弓形虫速殖子并制备可溶性抗原 被引量:3
8
作者 方正明 王升 +3 位作者 苏斌涛 宫念樵 刘文琪 明长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9-331,共3页
取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腹腔灌洗液20ml,加入无菌生理盐水至250ml,在5μm滤膜孔径的容器过滤器上过滤。收集的滤液经1512×g离心15min,沉淀即为纯净虫体。超声粉碎虫体,11200×g离心30min,收集上清即为弓形虫可溶性抗原。采集感... 取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腹腔灌洗液20ml,加入无菌生理盐水至250ml,在5μm滤膜孔径的容器过滤器上过滤。收集的滤液经1512×g离心15min,沉淀即为纯净虫体。超声粉碎虫体,11200×g离心30min,收集上清即为弓形虫可溶性抗原。采集感染弓形虫SD大鼠慢性期血清和健康SD大鼠血清,用上述抗原作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ELISA),检测抗原特异性和抗原效价。结果显示,通过改进过滤器、滤膜孔径和过滤方法纯化弓形虫速殖子,平均白细胞清除率为99.9%,红细胞清除率为80.3%,虫体回收率为71.0%。平均每只小鼠提取1.38mg弓形虫可溶性抗原。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抗原效价为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纯化 抗原 纤维素滤膜
下载PDF
急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RP及β_2-m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峻 胡必成 苏斌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14-215,共2页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一些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鉴于脑脊液(CSF)对CNS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目前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一些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鉴于脑脊液(CSF)对CNS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1],本文对20例化脓性脑膜炎,16例结核性脑膜炎,25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及28例健康对照者脑脊液标本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标本 临床意义 患者 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性脑膜炎 感染性疾病 检测
下载PDF
伴肺纤维化的MPO阳性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殷波涛 苏斌涛 岳艳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0-682,691,共4页
目的探讨伴随肺纤维化的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3例MPO阳性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分为伴肺纤维化改变的A组和不伴肺纤维化改变的B组,并以14例结缔组... 目的探讨伴随肺纤维化的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3例MPO阳性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分为伴肺纤维化改变的A组和不伴肺纤维化改变的B组,并以14例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B组患者血肌酐水平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A组患者血肌酐水平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一定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以及疾病对照组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且在A组中,MPO的表达水平与FIB值呈正相关(r=0.64,P<0.05)。结论在肺纤维化疾病中,早期监测ANCA对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且ANCA靶抗原MPO水平在反映血栓形成风险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肺纤维化 髓过氧化物酶 凝血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RF水平检测与BVAS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波涛 苏斌涛 岳艳玲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的表达,并讨论RF与2003版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2003)量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3~9月确诊的76例AAV患者,全部研... 目的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的表达,并讨论RF与2003版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2003)量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3~9月确诊的76例AAV患者,全部研究对象于空腹抽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gM-RF,IgG-RF和IgA-RF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利用BVAS2003量表对所有AAV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36.8%的AAV患者血清中IgG-RF为阳性,且IgG-RF阳性患者CRP浓度较IgG-RF阴性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RF水平与BVAS2003分值呈正相关(r=0.26,P<0.05)。结论 AAV患者血清IgGRF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提示IgG-RF水平可用于AAV疾病的活动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类风湿因子 C反应蛋白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衰老下调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
12
作者 杨云帆 孙谦 +7 位作者 苏斌涛 林琳 李曼君 陈琳 徐宏 雷家慧 刘文琪 李雍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衰老对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幼龄(2月龄)和老龄(18月龄)雌性BALB/c小鼠各8只,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经门静脉灌注收集成虫,计数虫荷;KOH消化法收集肝脏中的虫卵,并计数... 目的研究衰老对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幼龄(2月龄)和老龄(18月龄)雌性BALB/c小鼠各8只,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经门静脉灌注收集成虫,计数虫荷;KOH消化法收集肝脏中的虫卵,并计数。制作肝脏连续病理切片,测量两组小鼠肝脏增生期平均单卵肉芽肿的大小,计算单卵肉芽肿体积。常规法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进行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计算刺激指数(SI)。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水平。结果幼龄组小鼠体内的虫荷和每克肝组织虫卵数分别为26.00±2.42和(2.08±0.87)×104,老龄组虫荷和每克肝脏虫卵数分别为19.75±1.95和(1.59±1.05)×104,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龄组肝脏单卵肉芽肿平均体积[(47.02±24.13)×10-3 mm3]明显大于老龄组[(30.13±10.97)×10-3 mm3](P<0.05)。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老龄组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增殖反应(SI:1.08±0.12)低于幼龄组(SI:1.31±0.14),其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24.05±6.24)、(4.15±0.68)pg/ml]也明显低于幼龄组[(34.25±8.69)、(7.25±0.83)pg/ml](P<0.05)。结论衰老引起小鼠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下降,从而减轻了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小鼠 日本血吸虫 免疫反应
下载PDF
N-钙黏蛋白抗体对毛霉菌丝感染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13
作者 何伟 徐升强 +4 位作者 刘少平 王永涛 王月芹 苏斌涛 胡志敏 《微循环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毛霉菌丝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分泌凝血因子的影响及N-钙黏蛋白抗体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增殖期HPMVEC,分为毛霉菌丝感染模型组(毛霉菌丝组,用1×104 CFU毛霉菌丝与HPMVEC在37℃、5%CO_2饱和湿度下共培养12h)、人N... 目的:观察毛霉菌丝对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VEC)分泌凝血因子的影响及N-钙黏蛋白抗体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增殖期HPMVEC,分为毛霉菌丝感染模型组(毛霉菌丝组,用1×104 CFU毛霉菌丝与HPMVEC在37℃、5%CO_2饱和湿度下共培养12h)、人N-钙黏蛋白单克隆抗体干预组[N-钙黏蛋白抗体组,在HPMVEC与毛霉菌丝共培养前,先用该抗体(1mg/ml)与HPMVEC室温作用1h,之后按毛霉菌丝组操作]和空白对照组(用无菌去离子水代替毛霉菌丝悬液,且不行N-钙黏蛋白抗体作用,按毛霉菌丝组方法平行实验)。分别于0h、1h、2h、6h、12h收集各组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检测其组织因子(T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组内比较,毛霉菌丝组TF和vWF水平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升高(均P<0.05或P<0.01);组间比较,毛霉菌丝组各时相TF和vWF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而N-钙黏蛋白抗体组各时相TF和vWF水平均较毛霉菌丝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毛霉菌丝感染HPMVEC所致TF、vWF水平升高可被N-钙黏蛋白单克隆抗体有效下调,或可用于防治由毛霉菌丝感染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钙黏蛋白 不规则毛霉 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IBT和CLIFT法检测抗dsDNA抗体的效用评估及流程的优化
14
作者 殷波涛 苏斌涛 岳艳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A01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免疫印迹法(IBT)和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CLIFT)在抗dsDNA抗体检测中应用,评估检验效能,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流程。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361例,分为SLE组(A组)、非SLE自身免疫病组... 目的分析免疫印迹法(IBT)和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CLIFT)在抗dsDNA抗体检测中应用,评估检验效能,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流程。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患者361例,分为SLE组(A组)、非SLE自身免疫病组(B组)、非自身免疫病组(C组),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体检组(D组),采用IBT和CLIFT法分别检测抗dsDNA抗体的着色值和滴度,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抗核抗体均质型(ANA)滴度。按IBT?法(着色值6-11判为阳性)和IBT②法(着色值6-11判为阳性)进行判读。结果灵敏度IBT?>CLIFT>IBT?,特异度CLIFT>IBT?>IBT?,阴性预测值CLIFT>IBT?>IBT?,阳性预测值CLIFT>IBT?>IBT?;在SLE中CLIFT法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A组、C组和D组中IBT法着色值和CLIFT法滴度具有相关性,而在B组中无相关;IBT法与ANA—致性较差,而CLIFT法与AN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IBT①法更适合抗dsDNA抗体的筛查;CLIFT法对SLE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IBT法;SLE中可以根据IBT法着色值大小去推测CLIFT法滴度的可能高低,但IBT法不能直接用于疾病诊断效用的评估和疾病活动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法 绿蝇短膜虫间接免疫荧光法 抗DSDNA抗体 SLE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α-HBDH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红 陈峻 +1 位作者 胡必成 苏斌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15-216,共2页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不仅表现外周血及骨髓的异常,而且存在酶学的异常表达[1]。本文通过测定AL患者化疗前、化疗后完全缓解(CR)、未缓解(NR)、治疗后复发(RC)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临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不仅表现外周血及骨髓的异常,而且存在酶学的异常表达[1]。本文通过测定AL患者化疗前、化疗后完全缓解(CR)、未缓解(NR)、治疗后复发(RC)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L病程进展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患者 临床价值 Α-HBDH 血清LDH Α-羟丁酸脱氢酶 血清乳酸脱氢酶 检测 完全缓解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血浆内皮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峻 苏斌涛 +1 位作者 熊淑艳 胡婷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与其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BP患者、胆石症(GD)患者及健康人血浆E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BP患者血浆ET(80.75±13.35 pg/L)明显高于GD(61.06...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浓度的变化与其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BP患者、胆石症(GD)患者及健康人血浆E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BP患者血浆ET(80.75±13.35 pg/L)明显高于GD(61.06±9.12 pg/L)患者(P<0.01),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ET(85.95±14.91 pg/L)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血浆ET(69.43±12.61 pg/L),(P<0.01)。结论血浆ET在AB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测定ABP患者血浆ET水平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皮素 胆石症
下载PDF
ACI患者血清Lp(a)及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陈峻 胡必成 苏斌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65-466,共2页
本文对100例急性脑梗死(ACI)血清Lp(a)及CRP进行探讨,旨在为早期诊疗ACI提供参考依据和预后的初步评估。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00例(男65,女35)ACI患者来源于2010年1月~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病例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 本文对100例急性脑梗死(ACI)血清Lp(a)及CRP进行探讨,旨在为早期诊疗ACI提供参考依据和预后的初步评估。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00例(男65,女35)ACI患者来源于2010年1月~12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病例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住院患者 ACI CRP 临床意义 血清 P检测 急性脑梗死 诊断标准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IL17IL23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苏斌涛 徐宏 +4 位作者 关飞 陈琳 周彦 雷家慧 刘文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IL 17A、IL 23p19的表达,探讨IL 17、IL 23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采用ELISA和RT PCR法检测小鼠感染后1、2、4、6、8及10周脾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17A、IL 23p19蛋白水平和mRN...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IL 17A、IL 23p19的表达,探讨IL 17、IL 23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模型,采用ELISA和RT PCR法检测小鼠感染后1、2、4、6、8及10周脾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 17A、IL 23p19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显示,感染小鼠IL 17A与IL 23p19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感染小鼠IL 17A蛋白表达水平于感染后1周迅速升高,之后持续下降,8周时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其mRNA表达也于感染后1周升高,第2周开始下降。而IL 23p19蛋白的表达水平于感染后1周升高,第2周到达高峰,第4周开始下降;其mRNA水平起先一直在正常范围波动,感染后4周开始升高,第6周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IL 17和IL 23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体内协同表达,并于感染早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提示IL 17、IL 23参与了血吸虫感染极早期的免疫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IL17 IL23 免疫反应 小鼠
原文传递
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IL-33和sST2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斌涛 吴行飞 +2 位作者 陈超 胡志敏 殷波涛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血清中IL-33和sST2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20例AAV患者、18例疾病对照组...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血清中IL-33和sST2表达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20例AAV患者、18例疾病对照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33和sST2的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ANCA靶抗原MPO和RP3的浓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NCA的核型。结果AAV患者血清中sST2的表达水平为(74.50±31.79)pg/ml,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58.83±19.80)pg/ml和健康对照组(57.60±6.21)pg/ml(P〈0.05),且活动期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sST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但sST2的表达水平与AAV患者的BVAS2003评分问无统计学相关;AAV患者体内IL-33的表达水平与疾病对照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sST2是一种监测AAV病情活动性的有效临床标记物,为以后临床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血管炎 IL-33 可溶性ST2 疾病活动度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硕 苏斌涛 +4 位作者 陈菁 刘旭 卢丹 魏力 罗光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的特点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方法对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376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分型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及死...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的特点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方法对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376例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临床分型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及死亡病例,对重型患者根据是否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包括普通型患者118例(31.4%),重型患者215例(57.2%),危重型患者43例(11.4%)。死亡6例(1.6%),均为危重型。(1)重型患者与普通型患者比较,总淋巴细胞[(1 359.2±597.9)×106比(1 703.7±702.4)×106/L,LSD-t=4.786,P<0.001]、总T淋巴细胞[(949.2±454.0)×106比(1 235.5±555.7)×106/L,LSD-t=5.175,P<0.001]、CD8+T细胞[(336.8±189.8)×106比(461.7±242.8)×106/L,LSD-t=5.332,P<0.001]显著减少,CD4+/CD8+比值(1.81±0.92比1.64±0.74,LSD-t=1.574,P=0.116)增加无显著差异;危重型患者与重型患者比较,CD4+/CD8+比值(2.23±1.24比1.81±0.92,LSD-t=2.627,P=0.009)显著增加,CD8+T细胞[(232.5±159.8)×106比(336.8±189.8)×106/L,LSD-t=2.867,P=0.004]显著减少,总淋巴细胞[(1 161.1±583.7)×106比(1 359.2±597.9)×106/L,LSD-t=1.772,P=0.077]、总T淋巴细胞[(790.5±419.3)×106比(949.2±454.0)×106/L,LSD-t=1.846,P=0.066]减少,无显著差异;死亡患者与危重型患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2)在215例重型患者中,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比较,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5 d后患者总T淋巴细胞[(770.6±480.3)×106比(986.3±440.7)×106/L,t=2.666,P=0.008]和CD4+/CD8+比值(1.30±0.73比1.91±0.92,t=3.771,P<0.001)均显著性减少。结论新冠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主要表现为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CD4+/CD8+比值增加,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糖皮质激素治疗可缓解CD4+/CD8+比值上升,但加剧了T淋巴细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糖皮质激素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