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私有文物建筑产权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研究
- 1
-
-
作者
张国超
苏昊霖
张恩荣
-
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商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名城》
2024年第7期56-61,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建筑遗产认养制度研究”(编号:18YJAZH124)。
-
文摘
产权的排他性、经济性特征和产权制度的保障使得产权人对文物建筑的保护行为可以转化为自身利益,产权对私有文物建筑的保护激励作用由此体现。中国私有文物建筑具有公私权利竞合、产权流转的“房地一体”要求、产权量较大的特征,导致产权并未对私人和集体对私有文物建筑的保护行为起到高效的激励作用,具体表现为:公私权利主体行为的负外部性、“房地一体”背景下对私有文物建筑的抛弃、较大的产权量对文物建筑保护的不利影响。针对以上特征和问题,建议通过政府收购和产权置换的方式探索发展权转移制度,建立健全文物行政执法和社会监管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集中合并产权,建立建筑认养制度,从而有效解决产权问题对私有文物建筑的阻碍。
-
关键词
私有文物建筑
产权
产权置换
文物行政执法
建筑认养
-
Keywords
private heritage buildings
property right
equity replacement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of cultural relics
building adoption
-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发达国家社会参与高校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国超
苏昊霖
张恩荣
-
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
武昌理工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
出处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7-65,79,共10页
-
基金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社会力量参与湖北高校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20GB133。
-
文摘
社会参与高校治理是指市民社会范围中的利益相关者以个体或者组织的形式参与到高校决策、评估、捐赠和监督等事务之中以实现高校的良性治理的过程。发达国家社会参与高校治理的经验主要有广泛的参与主体、多样的参与方式、完善的信息公开、成熟的校企合作和社会化的高校决策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社会力量参与高校治理产生的启示为:转变社会观念,扩大社会参与主体;推进参与渠道制度化,实现参与方式多样化;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保障公众知情权;建立健全校社沟通机制,增强社会表达的有效性;创新高校董事会形式,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校决策制度。
-
关键词
社会参与
高校治理
发达国家经验
-
Keywords
social participation
university governanc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y
-
分类号
G64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险发展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国超
苏昊霖
张恩荣
-
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管理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名城》
2023年第3期69-76,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建筑遗产认养制度研究"(编号:18YJAZH124)。
-
文摘
近年来中国不可移动文物风险事件频发,保险作为风险预防与补偿的有效机制对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基于传统可保性理论阐述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保性难题,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两个角度论证了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保性,为中国不可移动文物保险提供理论前提。其次,从中国文物保护体制的制度惯性、文物保护领域中保险市场对政府的依赖关系、保险机制参与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准公共属性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发展不可移动文物保险应由政府主导的原因。最后,具体阐述了政府主导发展不可移动文物保险的路径: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险法律建设、加强政府政策性支持与制度性保障、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的保险运行的新模式和政府主导推进不可移动文物风险预测与评估技术的发展。
-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保险
可保性
发展路径
-
Keywords
immovable cultural relics
immovable cultuial relics insurance
insurability
path of development
-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F840
[经济管理—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