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老年痛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振杰 王菁 +3 位作者 郭培霞 苏晖莹 龙东阳 刘丽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81-2782,共2页
目的探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诊断老年痛风的临床价值。方法 300例痛风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8例非痛风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DECT检查和血清指标检测。根据DECT对痛风检查结果计算出相应的灵敏特异度... 目的探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DECT)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诊断老年痛风的临床价值。方法 300例痛风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8例非痛风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DECT检查和血清指标检测。根据DECT对痛风检查结果计算出相应的灵敏特异度;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β及hs-CRP水平;分析IL-18、IL-1β及hs-CRP对痛风的诊断的灵敏特异度;对比血清指标与DECT对痛风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IL-18、IL-1β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当hs-CRP诊断分界点取值1.99 mg/L时诊断灵敏度为85.43%,特异度为77.14%,诊断价值均好于IL-18、IL-1β;根据发现尿酸盐结晶为诊断痛风的标准得出,DECT诊断的灵敏度88.33%、特异度97.37%及准确率89.35%,且均高于hs-CRP。结论 DECT检查诊断痛风老年患者相对于血清hs-CRP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及诊断价值,且操作快速简便,可作为早期筛查诊断痛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成像 痛风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下载PDF
IL-8、IL-12、IL-17对风湿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振杰 王菁 +3 位作者 刘丽萍 苏晖莹 郭培霞 王晓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5期868-870,共3页
风湿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RIRH)是一类由骨髓衰竭性疾病分离出的新型疾病体系,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研究显示,RIRH相关发病机制是受到某种未知病原刺激作用后,重要抗原表现为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发生异常,导致下游相关T淋巴细... 风湿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RIRH)是一类由骨髓衰竭性疾病分离出的新型疾病体系,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研究显示,RIRH相关发病机制是受到某种未知病原刺激作用后,重要抗原表现为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发生异常,导致下游相关T淋巴细胞的调控平衡丧失,引起B淋巴细胞功能、数量及亚群异常,从而诱导针对骨髓造血细胞的相关自身抗体产生,并经介导巨噬细胞将补体原位溶血吞噬及激活,或将造血细胞膜上相关功能蛋白封闭,阻止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引起骨髓衰竭及无效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 IL-12 IL-17 IL-8 诊断价值 风湿 B淋巴细胞功能 自身抗体产生
下载PDF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3
作者 苏晖莹 王振杰 郭培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3期6253-6255,共3页
目的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5例)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46例)接受艾拉... 目的分析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1例R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5例)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46例)接受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美国风湿病学院(ACR)20、ACR50、ACR70改善率,治疗前后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口腔炎、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白细胞减少)。结果研究组ACR20改善率(73.33%)、ACR50改善率(57.78%)分别高于对照组(47.73%、36.36%)(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ESR及R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6及hs-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可下调血清ESR及RF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炎症因子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其对CD14 Dkk-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苏晖莹 王振杰 郭培霞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其对CD14、Dkk-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AS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 目的探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及其对CD14、Dkk-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AS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给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受体类生物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脊柱活动度、腰椎骨密度、血清骨生化指标[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炎性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3(IL-23)、IL-6]水平、不良反应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14、Dkk-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4%(57/62),高于对照组的75.81%(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腰椎骨密度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PBMC中CD14、Dkk-1基因治疗前后差值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OC、CTX、TNF-α、IL-23、IL-6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BALP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受体类生物制剂联合沙利度胺治疗AS疗效显著,对CD14、Dkk-1基因表达、脊柱活动度、骨密度、骨细胞功能、机体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整体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沙利度胺 脊柱活动度 骨密度 CD14基因 Dkk-1基因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振杰 王菁 +3 位作者 刘丽萍 苏晖莹 郭培霞 王晓东 《北方药学》 2018年第4期97-97,共1页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共收治7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均给予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的SSDAI评分、RF、ESR、CRP以及唾液流率水平均...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6年10月我院共收治78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均给予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的SSDAI评分、RF、ESR、CRP以及唾液流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白芍总苷 来氟米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心肌梗死后P38MAPK及IL-18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晖莹 袁宇 袁彬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梗死的作用,以及对IL-18、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苦参碱保护心肌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38抑制剂SB203580组(10μmol/L/kg...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梗死的作用,以及对IL-18、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苦参碱保护心肌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38抑制剂SB203580组(10μmol/L/kg即0.004mg/kg)、低浓度(25mg/kg)及高浓度(50mg/kg)氧化苦参碱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腹腔注射,连续5天,于第6天,腹腔注射后约10分钟,模型组、P38抑制剂组、氧化苦参碱组采用多点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连续3天,通过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RT-PCR观察P38MAPKmRNA的变化,ELISA法分析血清中IL-18、TNF-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IL-18、TNF-α显著上升,P38mRNA表达明显升高,TTC染色出现心肌梗死。25、50mg/kg氧化苦参碱组与模型组相比,P38mRNA表达降低,IL-18、TNF-α分泌减少,TTC染色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0.004mg/kg P38MAPK组与模型组相比,P38mRNA表达降低,TNF-α分泌减少,TTC染色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而IL-18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18、P38MAPK达到抗凋亡、抗炎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急性心肌梗死 异丙肾上腺素 P38MAPK IL-18
原文传递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苏晖莹 王振杰 郭培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6期86-87,共2页
目的分析艾拉莫德(IGU)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RA患者9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5例)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46例)接受IGU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美国风... 目的分析艾拉莫德(IGU)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RA患者91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45例)予以甲氨蝶呤治疗,联合组(46例)接受IGU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美国风湿病学院相关指标(ACR20、ACR50、ACR70)改善率,治疗前后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口腔炎、白细胞减少).结果联合组ACR20改善率73.33%、ACR50改善率57.7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7.73%、36.36%(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ESR及R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GU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可明显下调血清ESR及RF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炎性因子 红细胞沉降率
原文传递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晖莹 王振杰 郭培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18期106-106,共1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4例RA患者(2016年12月~2019年10月),依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两组,各52例.对照组以MTX治疗,观察组采用rh-...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4例RA患者(2016年12月~2019年10月),依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两组,各52例.对照组以MTX治疗,观察组采用rh-TNFR:Fc+MTX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92.31%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较低(P<0.05).结论rh-TNFR:Fc联合MTX治疗RA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
原文传递
结缔组织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苏晖莹 金月波 +1 位作者 王乃迪 安媛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77-582,共6页
目的分析CTD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CTD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预后,并... 目的分析CTD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CTD并发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85岁,平均(51±23)岁;均无明确鸟类接触史。其中3例RA,7例SLE,1例pSS,1例未分化CTD;4例隐球菌脑膜炎,8例肺隐球菌病;12例均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起病前均曾单用或联合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血隐球菌抗原检测均阳性;6例行脑脊液检查,2例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2例脑脊液培养阳性,3例颅内压明显增高[最高>600 mmH2O)(1 mmH2O=0.0098 kPa)];7例行肺穿刺活检,7例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阳性;6例发病时淋巴细胞<1.0×10^(9)/L,共2例检测了外周血CD4^(+)T细胞且水平明显降低。治疗方面,12例均静脉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4~6周),12例应用氟康唑,2例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1例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1例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氟胞嘧啶,均改为口服氟康唑序贯治疗,总疗程4~21个月,11例均痊愈,1例隐球菌脑膜炎症状缓解。结论CTD合并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病可能与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尤其是CD4^(+)T细胞降低更易感染,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此病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隐球菌病 隐球菌脑膜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