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手术期输血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苏智雄 黎乐群 +3 位作者 肖开银 尚丽明 叶新平 覃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肝细胞癌(HCC)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名行HCC肿瘤切除的患者分为围手术期未输血组(n=19)和围手术期输血组(n=27),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HCC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单向免疫扩散法...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肝细胞癌(HCC)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名行HCC肿瘤切除的患者分为围手术期未输血组(n=19)和围手术期输血组(n=27),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HCC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患者手术前1d、术后1、4、7d外周血中IAP。结果两组手术后IAP比术前升高(P<0.01或P<0.05),术后未输血组升高幅度低于输血组(P<0.05)。结论手术打击和围手术期输血可使HCC患者免疫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肝细胞癌 IAP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苏智雄 彭涛 +2 位作者 尚丽明 叶新平 朱广志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357-360,共4页
肝癌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其中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最主要类型。对于不适合手术切除或肝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一直使用索拉非尼进行靶向治疗,但是索拉非尼的疗效不理想。近年来出现许多新的靶向药物,目前一些药物已进入或完成... 肝癌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癌症,其中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最主要类型。对于不适合手术切除或肝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一直使用索拉非尼进行靶向治疗,但是索拉非尼的疗效不理想。近年来出现许多新的靶向药物,目前一些药物已进入或完成针对HCC的Ⅲ期临床试验。本文就肝细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围手术期输血对肝癌患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及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智雄 黎乐群 +3 位作者 肖开银 尚丽明 叶新平 覃忠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311-1312,共2页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原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HCC肿瘤手术切除患者46例,分为围手术期未输血组(Ⅰ组)和围手术期输血组(Ⅱ组)。测定...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输血对原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动态变化,分析围手术期输血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HCC肿瘤手术切除患者46例,分为围手术期未输血组(Ⅰ组)和围手术期输血组(Ⅱ组)。测定患者手术前1d、术后1、4、7d外周血中IAP。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手术后IAP水平,Ⅰ组升高幅度低于Ⅱ组。Ⅰ组1、3、5年生存率高于Ⅱ组。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可使HCC患者免疫功能紊乱,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输血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免疫功能 生存率
下载PDF
术前化疗对hOGG1及PARP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智雄 彭涛 +4 位作者 叶新平 肖开银 尚丽明 苏铭 黎乐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412-141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损伤修复机制的影响.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正常肝组织、187例(术前未做化疗患者99例和术前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患者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OGG1和PARP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损伤修复机制的影响.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正常肝组织、187例(术前未做化疗患者99例和术前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患者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OGG1和PARP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术前化疗组与术前未化疗组肝癌组织中,hOGG1蛋白细胞核表达阳性分度依次递增,而PARP蛋白细胞核表达阳性分度依次递减,三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PARP癌旁组织阳性表达强度(P=0.038)、ALT(P=0.001)、病理分级(P=0.040)是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P=0.026)、化疗(P=0.049)是肿瘤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化疗可以杀伤对氧化损伤敏感的肝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GG1 聚ADP核糖聚合酶 原发性肝癌 化疗 DNA损伤修复
下载PDF
hOGG1和PARP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苏智雄 黎乐群 +3 位作者 彭涛 叶新平 肖开银 尚丽明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467-1471,F0002,共6页
目的检测DNA修复酶hOGG1及PARP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GG1和PARP在HCC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HCC正常肝组织、99例HCC组织、51例HCC癌旁肝硬化组织中hO... 目的检测DNA修复酶hOGG1及PARP在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GG1和PARP在HCC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HCC正常肝组织、99例HCC组织、51例HCC癌旁肝硬化组织中hOGG1和PARP表达情况。结果在HCC组织中hOGG1和PARP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其中hOGG1细胞核阳性分度在正常组、肝硬化组、HCC组之间依次增高(P<0.001);PARP细胞核阳性分度在正常组、肝硬化组、HCC组之间依次降低(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hOGG1蛋白在细胞核表达与ALT有关(相对危险度为1.022,P=0.041),hOGG1蛋白在细胞浆表达与总胆红素有关(相对危险度为1.155,P=0.018),PARP蛋白在细胞浆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相对危险度为0.757,P=0.037)有关。结论在HCC发生过程中hOGG1蛋白在肝细胞核中的表达可能随着病程进展而增强,PARP蛋白在肝细胞核中的表达可能随着病程进展而降低,可能反应了从肝硬化到肝癌进程中肝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hOGGl PARP 免疫组化法
下载PDF
hOGG1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苏智雄 黎乐群 +3 位作者 彭涛 叶新平 肖开银 尚丽明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DNA修复酶hOGG1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GG1在HCC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HCC正常肝组织、99例HCC、51例... 目的通过检测DNA修复酶hOGG1在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GG1在HCC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HCC正常肝组织、99例HCC、51例HCC癌旁肝硬化组织中hOGG1表达情况。结果在HCC组织中hOGG1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可表达,其中hOGG1细胞核阳性分度在正常组、肝硬化组、HCC组之间依次增高(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hOGG1蛋白在细胞核表达与ALT有关(OR=1.022,P=0.041),hOGG1蛋白在细胞浆表达与总胆红素有关(OR=1.155,P=0.018)。结论在HCC发生过程中hOGG1蛋白在肝细胞核中的表达可能随着病程进展而增强,反映了从肝硬化到肝癌进程中肝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GG1 原发性肝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PARP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苏智雄 黎乐群 +3 位作者 彭涛 叶新平 肖开银 尚丽明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DNA修复酶PARP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ARP蛋白在HCC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HCC正常肝组织、99例HCC... 目的通过检测DNA修复酶PARP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ARP蛋白在HCC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非HCC正常肝组织、99例HCC、51例HCC癌旁肝硬化组织中PAR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HCC组织中PARP蛋白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可表达,其中PARP细胞核阳性分度在正常组、肝硬化组、HCC组之间依次降低(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ARP蛋白在细胞质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数(OR=0.757,P=0.037)有关。结论在HCC发生过程中,PARP蛋白在肝细胞核中的表达可能随着病程进展而降低,反映了从肝硬化到肝癌进程中肝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P 原发性肝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动脉化疗栓塞术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仕来 万裴琦 +8 位作者 彭涛 肖开银 苏铭 尚丽明 徐邦浩 苏智雄 叶新平 彭宁 黎乐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建立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方法 140例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分为TACE组和非TACE组(即门诊随访组),收集两组治疗方案... 目的建立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方法 140例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分为TACE组和非TACE组(即门诊随访组),收集两组治疗方案直接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无瘤生存时间),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度分析。结果 (1)40例非TACE组患者门诊总平均费用为7 121.44元/人;100例TACE组患者复发前总费用为2 8250.45元/人。(2)非TACE组和TACE组的1、2、3、4、5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3)非TACE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89.15元/月,TACE组为1 278.30元/月,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560.27元/月。(4)敏感度分析中非TACE组的成本度效果比为350.84元/月,TACE组为1 215.81元/月,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381.35元/月。结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预防肝癌术后复发,预防性TACE并不是最优方案,至少不是每个患者都应该或都适合做,在相同的效果下(复发率、无瘤生存时间)门诊随访治疗可能更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肝细胞癌 复发 卫生经济学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家族聚集性肝癌101例家族史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肖开银 黎乐群 +10 位作者 彭民浩 杨定华 梁水庭 覃晓 陈希刚 郭雅 覃忠 彭涛 陈滨 苏智雄 尚丽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肝癌的家族遗传史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对101例手术切除家族聚集性肝癌的家族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临床生化指标、病理特征、基因表达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无家族史的肝癌497例进行比较。结果:101... 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肝癌的家族遗传史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对101例手术切除家族聚集性肝癌的家族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临床生化指标、病理特征、基因表达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无家族史的肝癌497例进行比较。结果:101例肝癌先证者来自99个家族,家族中共查出肝癌256例,平均2.6例/家族,家族中发生3个和3个以上肝癌者36个家族,连续三代患肝癌者3个家族;肝癌家族史中,父亲或(和)母亲患肝癌占41.3%,同胞患肝癌占47.7%,有家族史肝癌先证者的HBV感染率和合并结节性肝硬化比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肝癌(P<0.05),两组肝癌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包膜、分化程度、AF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基因表达方面,有家族史肝癌nm23表达率高于无家族史肝癌(P<0.05),家族中有3个以上肝癌成员的肝癌先证者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1.0%、60.8%。结论:家族聚集性肝癌中部分是遗传型,部分是非遗传型,HBV感染和遗传基因在家族聚集性肝癌发病均有作用,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遗传占主导作用的家族聚集性肝癌其预后较好,故对家族聚集性肝癌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聚集性肝癌 肝癌家族史 手术切除 预后
下载PDF
肝内转移与多中心发生多结节肝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苏铭 黎乐群 +7 位作者 彭涛 郭雅 肖开银 尚丽明 徐邦浩 李仕来 苏智雄 叶新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8,共7页
背景与目的:多结节肝癌的起源既有单一原发肿瘤的肝内转移,又有各个结节单独存在的多中心性发生。我们对肝内转移组和多中心发生组多结节肝癌组织的全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希望筛选出在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起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背景与目的:多结节肝癌的起源既有单一原发肿瘤的肝内转移,又有各个结节单独存在的多中心性发生。我们对肝内转移组和多中心发生组多结节肝癌组织的全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希望筛选出在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起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差异蛋白分子。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肝内转移组及多中心发生组多结节肝癌组织总蛋白,对两组间蛋白差异点应用质谱进行分析及数据库搜索、鉴定。结果:肝内转移组平均检测到(1025±52)个蛋白点(n=3),多中心发生组平均检测到(900±98)个蛋白点(n=3)。筛选出差异蛋白点25个,应用质谱鉴定出其中核纤层蛋白A/C异构体2等20种差异蛋白质。结论:多中心发生组与肝内转移组多结节肝癌的蛋白表达谱存在差异。鉴定出的20个差异表达蛋白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有应用价值的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起源鉴别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内转移 多中心发生 多结节性 蛋白质组 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下载PDF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叶新平 尚丽明 +6 位作者 苏智雄 李佳梅 彭宁 朱广志 苏浩 覃晓 彭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660-3662,共3页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索拉非尼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47例不能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21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联合组),26例接...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并评价索拉非尼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47例不能再手术切除的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其中21例接受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联合组),26例接受单用TACE治疗(单用组),每2个月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中位生存时间(OS),并观察服用索拉非尼后的毒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10.3和6.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OS分别为17.2和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大多数经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能再手术的复发性肝细胞癌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索拉非尼 肝细胞癌 复发
下载PDF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叶新平 彭涛 +4 位作者 尚丽明 彭宁 李佳梅 覃晓 苏智雄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70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35例给予TACE联合索拉非尼...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70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35例给予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组),35例单纯行TACE治疗(对照组)。每4-8周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行肿瘤应答评价,评估临床疗效及索拉非尼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0s分别为14_8个月和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TIP分别为10.3个月和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用索拉非尼后有27例(77.1%)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有望成为中晚期HCC的一种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索拉非尼
下载PDF
饮酒增加广西乙醛脱氢酶2基因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新平 彭涛 +3 位作者 苏智雄 肖开银 尚丽明 黎乐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3-795,共3页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饮酒因素交互作用在广西原发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00例肝癌患者和29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用PCR-RFLP方法检测ALDH2基因型。结果肝癌组和对照组中ALDH...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饮酒因素交互作用在广西原发性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00例肝癌患者和29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用PCR-RFLP方法检测ALDH2基因型。结果肝癌组和对照组中ALDH2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分别占50.33%和47.95%(P=0.561)。肝癌人群ALDH2基因型不存在区域和民族差异(P〉0.05)。饮酒频度每周≥3次的ALDH2*2携带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饮酒频度每周〈3次的ALDH2*1携带者的3、34倍(95%CI1.75~6.41)。HBsAg阳性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P〈0.001)。结论ALDH2基因型不构成壮汉族间肝癌发病差异的基础,频繁饮酒可能是ALDH2基因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2(ALDH2) 基因多态性 饮酒 肝肿瘤 HBV
下载PDF
CYP2E1遗传型与饮酒习惯对广西肝癌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新平 彭涛 +5 位作者 刘唐威 肖开银 苏智雄 尚丽明 徐邦浩 黎乐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饮酒因素交互作用在广西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00例肝癌和292例正常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E1基因型。结果:病例组和对...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饮酒因素交互作用在广西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00例肝癌和292例正常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用PCR-RFLP方法检测CYP2E1基因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变异基因CYP2E1者分别占32.3%和32.9%(P>0.05)。饮酒频度每周≥3次(高频饮酒)且携带野生基因和变异基因CYP2E1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度分别是饮酒频度每周<3次(低频饮酒)且携带野生基因型者的1.299倍和1.803倍。结论:单一易感基因CYP2E1变异基因型与肝癌易感性无关;频繁饮酒可能提高CYP2E1变异基因型携带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提示对于CYP2E1变异基因型携带者,高频饮酒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2E1 基因多态性 饮酒 肝肿瘤
下载PDF
多结节肝癌的克隆起源鉴别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铭 黎乐群 +7 位作者 彭涛 郭雅 肖开银 尚丽明 徐邦浩 李仕来 苏智雄 叶新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2738-2743,共6页
目的:探讨多指标多技术手段联合分析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来源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4例多结节肝癌共116个结节肝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AFP蛋白在各癌结节中的表达,银染PCR-SSCP技术结合基因测序检测P53exon7、Bcl-1... 目的:探讨多指标多技术手段联合分析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来源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4例多结节肝癌共116个结节肝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AFP蛋白在各癌结节中的表达,银染PCR-SSCP技术结合基因测序检测P53exon7、Bcl-10基因在结节间的表达差异,PCR结合直接测序检测mtDNAD-Loop区的序列在各癌结节中的异同情况,分析多结节肝癌各癌结节的克隆起源是否相同.结果:44例多结节性肝癌经5项指标检测,联合判断为MO者22例,IM者22例.HBeAg、肿瘤分布、肝硬化、门静脉及镜下癌栓、主瘤的Edmondson病理分级等在MO组与IM组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MO组无瘤生存时间明显长于IM组的无瘤生存时间(20.7±4.5movs6.3±1.3mo,P<0.05);MO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IM组的生存时间(29.1±4.4movs10.1±1.5mo,P<0.01).IM/MO是无瘤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联合检测多结节肝癌组织中P53、AFP蛋白,P53exon7、Bcl-10基因及线粒体DNAD-Loop区序列在各癌结节间的表达差异,有助于鉴别其细胞克隆来源;多中心性来源多结节肝癌疗效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结节肝癌 克隆起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型对无水乙醇注射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新平 彭涛 +3 位作者 肖开银 苏智雄 尚丽明 黎乐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型对无水乙醇注射(PEI)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无水酒精注射的肝占位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并采用RFLP-PCR方法检测其ALDH2基因型... 目的:探讨不同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型对无水乙醇注射(PEI)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无水酒精注射的肝占位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并采用RFLP-PCR方法检测其ALDH2基因型,分析ALDH2遗传型与PEI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PEI术后肝功能指标均升高,携带ALDH2*1基因型者术后肝功能ALT和AST的变化分别为25.64±13.24和28.36±19.21,与携带ALDH2*2基因型者的肝功能变化(ALT和AST分别为63.33±27.81和76.11±31.39)相比,其差异统计学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2和0.017)。结论:该研究提示携带ALDH2*1基因型者PEI术后可明显增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脱氢酶2 经皮无水乙醇注射 肝功能
下载PDF
30例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灶的再切除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新平 黎乐群 +3 位作者 肖开银 彭涛 苏智雄 尚丽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措施,旨在提高肝癌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切除的30例肝癌术后复发的再切除治疗资料。结果30例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34例次,二次手术30例,三次手术4例,其中包括...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措施,旨在提高肝癌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切除的30例肝癌术后复发的再切除治疗资料。结果30例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34例次,二次手术30例,三次手术4例,其中包括3例肝移植;第一次手术与第二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40.8±13.1)个月,第二次手术与第三次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23.0±19.9)个月(P<0.05);30例原发肿瘤平均最大直径为(6.5±2.1)cm,复发病灶平均最大直径为(3.8±1.2)cm(P<0.05)。结论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肝移植治疗复发性肝癌仍在探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肝切除术
下载PDF
多指标联合分析多结节肝癌克隆起源
18
作者 苏铭 黎乐群 +7 位作者 彭涛 郭雅 肖开银 尚丽明 徐邦浩 李仕来 苏智雄 叶新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681-368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指标联合分析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来源的价值。方法选择44例多结节肝癌共116个结节肝癌组织,以P53、AFP蛋白,P53exon7、bcl-10基因,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等5项指标作为鉴别细胞克隆起源异同的指标,判别多结节肝癌各癌... 目的探讨多指标联合分析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来源的价值。方法选择44例多结节肝癌共116个结节肝癌组织,以P53、AFP蛋白,P53exon7、bcl-10基因,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等5项指标作为鉴别细胞克隆起源异同的指标,判别多结节肝癌各癌结节的克隆起源是否相同。结果经5项指标检测,联合判断为多中心性克隆起源(MO)者22例,单中心性克隆起源(IM)者22例。结论联合检测多结节肝癌组织中P53蛋白、AFP蛋白,P53exon7、BCL-10基因及线粒体DNAD-Loop区序列在各癌结节间的表达差异,有助于鉴别其细胞克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标 多结节肝癌 克隆起源
下载PDF
非根治性肝切除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其与肿瘤组织VEGF表达的关系
19
作者 叶新平 苏智雄 +6 位作者 尚丽明 李佳梅 彭宁 朱广志 苏浩 覃晓 彭涛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196-1198,1221,共4页
目的探讨非根治性肝切除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其与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32例肝癌患者均行非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服用索拉非尼,观察近期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组织VEGF的表达,评价肝癌... 目的探讨非根治性肝切除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其与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32例肝癌患者均行非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服用索拉非尼,观察近期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组织VEGF的表达,评价肝癌疗效与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术后转移复发24例(75.0%),死亡12例(37.5%),存活20例;复发时间为(8.33±3.9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9.5个月。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24例(75.0%),阴性表达8例(25.0%),VEGF阳性组与VEGF阴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7.02和20.17个月,两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复发组患者中VEGF阳性表达20例(83.3%),8例未复发组患者VEGF阳性表达4例(50.0%),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VEGF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根治性肝切除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有一定疗效,其效果与肿瘤组织VEGF表达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非根治性切除术 索拉非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分析
20
作者 叶新平 黎乐群 +3 位作者 肖开银 彭涛 苏智雄 尚丽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79-580,共2页
目的:通过对3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分析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4年7月间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中,22例(61.11%)有胆道疾病史,术前诊断胆囊癌26例,占72... 目的:通过对3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分析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4年7月间收治的3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中,22例(61.11%)有胆道疾病史,术前诊断胆囊癌26例,占72.22%,B超、CT及MRI术前诊断率分别为:69.44%、76.47%和85.00%。结论: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认识,联合运用BUS、CT等检测手段可明显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加强对高危人群定期监测随访,是预防胆囊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诊断 胆道疾病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