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处觅菊心(散文)
1
作者 苏松妹 《写作(中)》 1997年第10期41-41,共1页
朋友说:你是天生就该喜欢菊花神的那种女孩子。是么?我皱着眉头想一想。不是太理解他的意思。不过倒是真的喜欢菊花,不是懂得清清楚楚的那种喜欢,是无缘无故,看见路边有朵小黄菊都要停上一停,笑上一笑的那种喜欢。其实小时候对菊花的印... 朋友说:你是天生就该喜欢菊花神的那种女孩子。是么?我皱着眉头想一想。不是太理解他的意思。不过倒是真的喜欢菊花,不是懂得清清楚楚的那种喜欢,是无缘无故,看见路边有朵小黄菊都要停上一停,笑上一笑的那种喜欢。其实小时候对菊花的印象是非常模糊的。爸爸是个爱栽花的人,逢秋了照旧整理出几个旧瓦盆,挖起菜园子里的黑泥,随随意意种上几株——绝不像《春明外史》里的杨杏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理解 模糊 外史 黑泥 散文 杏园 整理 随意 印象
下载PDF
怀旧的背后——对《我的父亲母亲》社会文化立场的分析
2
作者 苏松妹 《艺术广角》 2001年第2期32-35,共4页
日益完善的电影制作体制,使对一部影片的感受与理解不再从“看电影”这个核心行为开始,《我的父亲母亲》尚未公映,前期的宣传已让我们对人物、对情节颇为熟悉。于是在“看电影”之前,观众在心理上、情感上已做了种种准备,从而使观... 日益完善的电影制作体制,使对一部影片的感受与理解不再从“看电影”这个核心行为开始,《我的父亲母亲》尚未公映,前期的宣传已让我们对人物、对情节颇为熟悉。于是在“看电影”之前,观众在心理上、情感上已做了种种准备,从而使观看过程显得轻松而有序,引发的感受填充了前设的框架:自然的、未受污染的故事背景;仿佛是美与爱的化身的女主人公;纯粹的、毫无杂质的爱情故事——人们在彩色的、过去时的画面中追怀,在黑白的、现在时的画面中感伤,这些追怀与感伤都是框架之内的,又温暖又安全的,甚至还带一点不可少的忧郁,满足了各方面的情感需要。尤其是投合了男性观众、城市观众的需要。张艺谋用怀旧的姿态拍这部片子,他既怀念一种简单纯洁的人际关系,也怀念一种自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前者是通过爱情,男性与女性的关系表达的;后者是通过亲情。子辈与父辈的关系表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 怀旧 纯洁 爱情故事 女主人公 怀念 人物 《我的父亲母亲》 观众 电影
下载PDF
迷失·隔阂与追寻·慰藉——论王家卫《重庆森林》的后现代性与商品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松妹 《艺术广角》 2000年第6期16-19,共4页
自80年代末始,王家卫作为香港“后新电影”的代表人物,近十年间拍摄了《旺角卡门》、《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六部影片。这六部影片,有显而易见的互文性,它们共同书写着属于王家卫的... 自80年代末始,王家卫作为香港“后新电影”的代表人物,近十年间拍摄了《旺角卡门》、《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六部影片。这六部影片,有显而易见的互文性,它们共同书写着属于王家卫的香港故事——诚如评论所云:“他的语言是个人的、私密的,每一种观察和喟叹都来自香港这个城市。”只有香港这样典型的后工业时代城市,才能生长出王家卫式的时空观念、叙事策略与影像风格,才能使他如此熟稔地描摹出一幅幅后现代图景——本文所致力探讨的,正是王家卫电影语言的后现代性及与之共生的商品性。而之所以选择《重庆森林》为个案,是因为它虽不是王家卫最优秀的影片,但在这部中期作品中,后现代性、商品性及二者的共生,都已体现得自觉、成熟、完整,此前的探索在这里有了个总结,而此后更淋漓的表达是以之为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影片 影像风格 电影语言 评论 后现代性 叙事策略 追寻 天使 故事
全文增补中
美与爱的神话——对《我的父亲母亲》的女性主义批评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松妹 《福建艺术》 2000年第2期14-15,共2页
引言:日益完善的电影制作体制使得对一部影片的感受与理解不再从“看电影”这个核心行为开始,《我的父亲母亲》尚未公映,前期的宣传已让我们对人物、对情节颇为熟悉,于是在“看电影”之前,观众在心理上、情感上已做了种种准备,从而使观... 引言:日益完善的电影制作体制使得对一部影片的感受与理解不再从“看电影”这个核心行为开始,《我的父亲母亲》尚未公映,前期的宣传已让我们对人物、对情节颇为熟悉,于是在“看电影”之前,观众在心理上、情感上已做了种种准备,从而使观看过程显得轻松而有序,引发的感受填充了前设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评论 <<我的父亲母亲>> 女性主义 文艺批评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