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AL序列定量评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椎旁肌脂肪浸润 被引量:3
1
作者 黄瑞滨 杨宏武 +3 位作者 苏树燕 陈柳江 庄儒耀 刘源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ic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IDEAL)序列定量评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下腰部(L... 目的采用磁共振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ic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IDEAL)序列定量评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下腰部(L3/4、L4/5水平)多裂肌、竖棘肌脂肪浸润情况,分析其脂肪分数(ƞ)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0例经临床诊断的早期AS患者(AS组)和41名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IDEAL序列检查,测量L3/4、L4/5竖棘肌、多裂肌ƞ值,同期收集AS组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等临床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定量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评价L3/4、L4/5多裂肌、竖棘肌ƞ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S组L3/4及L4/5水平竖棘肌、多裂肌平均ƞ值均高于对照组[(0.28±0.09)vs.(0.24±0.05);(0.32±0.07)vs.(0.26±0.05);(0.31±0.07)vs.(0.28±0.06);(0.36±0.08)vs.(0.3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L3/4、L4/5水平竖棘肌、多裂肌平均ƞ值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ESR、CRP、BASDA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IDEAL序列能量化分析早期AS下腰部椎旁肌脂肪浸润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良好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旁肌 脂肪浸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普通型COVID-19与轻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病人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瑞滨 苏树燕 +6 位作者 杨志企 肖健宁 林黛英 伍康伟 庄儒耀 周小辉 刘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分析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轻症甲型H1N1流感病人临床特征和CT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普通型COVID-19病人(COVID-19组)[平均(36.44±14.68)岁]和20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病人(H1N1组)[平均(51.45±22... 目的分析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轻症甲型H1N1流感病人临床特征和CT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普通型COVID-19病人(COVID-19组)[平均(36.44±14.68)岁]和20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病人(H1N1组)[平均(51.45±22.72)岁]的临床和CT影像特征,包括病变密度、直径、部位及受累肺叶,以及病变内部特征、肺外表现的发生率及数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或t检验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和CT影像特征的发生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不同特征的病灶数量。结果 COVID-19组病人首次CT检查时间较H1N1组短(分别为2.52±2.40、4.20±3.14 d,P<0.05),平均年龄、体温、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H1N1组(均P<0.05)。2组病人CT影像均以GGO或GGO伴实变影表现为主,COVID-19胸部CT显示肺内实变影发生率及数量均低于H1N1组(均P<0.05),但外周混合磨玻璃影、直径为1~3 cm的病灶数量多于H1N1组(均P<0.05)。2组病人其他临床及CT影像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普通型COVID-19和甲型轻症H1N1流感病人的发病年龄和发热温度有一定差异,普通型COVID-19的CT影像上更多见1~3 cm的病变,多见分布于肺野外周的混合GGO,实变影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甲型H1N1流感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颈椎曲度变直对青年人颈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影响:基于56例磁共振T2-mapping 被引量:7
3
作者 苏树燕 黄瑞滨 +2 位作者 周晓柔 庄儒耀 刘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研究颈椎曲度变直对某高校大学生颈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影响。方法招募56名汕头地区在校大学生行颈椎X线侧位和颈椎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根据颈椎曲度弧弦距将其分为颈曲变直组(n=43)和颈曲正常组(n=... 目的应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研究颈椎曲度变直对某高校大学生颈椎间盘早期退变的影响。方法招募56名汕头地区在校大学生行颈椎X线侧位和颈椎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检查,根据颈椎曲度弧弦距将其分为颈曲变直组(n=43)和颈曲正常组(n=13),分析颈椎曲度弧弦距与颈椎间盘髓核T2值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间对应节段颈椎间盘髓核T2值的差异。结果该校大学生颈椎间盘髓核的T2值与颈椎曲度弧弦距呈正相关(r=0.277,P<0.05);颈曲变直组与颈曲正常组仅在C2/3、C3/4节段颈椎间盘髓核T2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曲度变直可能是加速大学生颈椎间盘髓核退变的因素之一,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能检测颈椎间盘髓核退变早期的生化成分的变化,这将为颈椎间盘退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 椎间盘退变 磁共振成像 T2-mapping成像
下载PDF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瑞滨 苏树燕 刘源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2年第5期489-493,498,共6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住培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职业倦怠存在于住院医师。住院医师是放射科医疗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其职业倦怠现状不容乐观。然而,关于放射科专业住院医师职业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住培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职业倦怠存在于住院医师。住院医师是放射科医疗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其职业倦怠现状不容乐观。然而,关于放射科专业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的研究及框架构建。笔者就职业倦怠相关概念与评估工具、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现状、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的评估及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放射科 职业倦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苏树燕 刘源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椎间盘退变是引起颈肩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评估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影像学方法,由于常规MRI仅能评估形态学上的改变,且主观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序列的... 椎间盘退变是引起颈肩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评估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影像学方法,由于常规MRI仅能评估形态学上的改变,且主观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功能成像序列的不断发展,已开始应用于椎间盘的研究,可量化地检测椎间盘退变的生化改变,为椎间盘退变临床早期评估提供新方法。本文就椎间盘退变的MRI功能成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转归与胸部CT动态变化观察
6
作者 黄瑞滨 苏树燕 +2 位作者 庄儒耀 刘源 周小辉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目的:探讨14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转归与治疗前后胸部CT影像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4例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影... 目的:探讨14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转归与治疗前后胸部CT影像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4例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影像动态变化特点。结果:3例首诊轻型患者3次胸部CT均阴性,11例首诊普通型患者首次胸部CT共检测到150个纯磨玻璃、26个混合磨玻璃影及3个实变影病灶。3例患者仅表现纯磨玻璃影,1例仅表现混合磨玻璃影,5例表现为纯、混合磨玻璃影,2例表现为纯、混合磨玻璃影及实变影。10例患者CT动态变化与临床症状变化一致,1例CT动态变化与临床症状变化不一致。结论:胸部CT动态变化特征对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早期检测和临床转归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转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完全囊变胃肠道间质瘤三例CT特征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晓佳 柯东平 +4 位作者 张炯 苏树燕 黄瑞滨 洪良丽 李欣欣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胃完全囊变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例及文献报道13例全囊变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及CT检查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显示发病年龄31~79岁,平均62岁。男性9例,女性7例,主要症状为... 目的分析胃完全囊变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例及文献报道13例全囊变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及CT检查资料,总结其特点。结果显示发病年龄31~79岁,平均62岁。男性9例,女性7例,主要症状为腹痛或排黑便。肿瘤最大径4~18 cm,平均9.8cm,CT表现呈单房囊性(13/16)、腔外生长多见(14/16),囊壁多均匀、光滑,厚度约2~5mm(13/16),囊壁可有钙化(4/16),囊内多呈均匀液性密度,增强均表现仅囊壁轻中度均匀强化,内部无强化,周围器官结构少见受累。结论胃完全囊变GIST临床罕见,其CT表现尚具有一定特征,但最终确诊取决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完全囊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后纵隔Ⅱ型髓脂瘤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苏树燕 黄瑞滨 +1 位作者 庄儒耀 刘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9-399,共1页
患者女,52岁.2017年7月12日因咳嗽、咳痰、伴气促1个月余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髓脂瘤 后纵隔 Ⅱ型 浅表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应用CBL与RadiAnt DICOM Viewer在临床本科生放射科实习线上教学的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瑞滨 苏树燕 +3 位作者 陈柳江 陈小丽 杨晓寰 刘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3年第9期1356-1360,共5页
临床本科生在放射科实习普遍存在轮转时间短、积极性不高、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影像阅片软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应用RadiAnt DICOM Viewer和CBL模式在临床本科生放射科实施线上实习教学。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显... 临床本科生在放射科实习普遍存在轮转时间短、积极性不高、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影像阅片软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本研究应用RadiAnt DICOM Viewer和CBL模式在临床本科生放射科实施线上实习教学。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本科生临床技能阅片测验结果显示及格率达91.18%(124/136)。随堂测验平均成绩为(85.71±10.99)分,及格率达91.91%(125/136)。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84.56%(115/136)的学生更加认可应用RadiAnt DICOM Viewer进行临床阅片教学;80.88%(110/136)的学生通过本次课程培训后,表示对影像学更加感兴趣;90.44%(123/136)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影像学线上实习教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本科教育 放射科 线上实习 CBL教学
原文传递
以颅内出血首发的脑膜瘤19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10
作者 黄瑞滨 苏树燕 +2 位作者 王焕鹏 庄儒耀 刘源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783-1788,共6页
目的探讨以颅内自发性出血起病的脑膜瘤主要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以颅内自发性出血首发的脑膜瘤患者19例的临床、影像学、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19... 目的探讨以颅内自发性出血起病的脑膜瘤主要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以颅内自发性出血首发的脑膜瘤患者19例的临床、影像学、治疗及随访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年龄(53±14)岁;起病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6例,意识障碍渐至昏迷4例,偏瘫9例。脑膜瘤影像学表现:15例肿瘤形态不规则,CT呈混杂高密度,4例呈均匀高密度;18例见瘤周水肿灶;3例见瘤内钙化灶,1例见瘤内液平征。14例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5例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混杂低、高信号。增强扫描18例呈不均匀强化,15例瘤内见囊变坏死,16例见脑膜尾征。术前影像学误诊4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及清除血肿,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肌力均较术前改善。随访时间为(46.5±28.4)个月,肿瘤复发2例,末次随访时、出院时、术前等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分别为(73.7±3.4)分、(61.1±5.5)分、(49.5±5.6)分(F=21.06,P<0.01);末次随访时的KPS评分较出院时、术前均有升高(F=13.13,P<0.01)。结论脑膜瘤自发性出血少见,临床起病急骤,术前容易误诊,头颅CT、头颅CT血管成像(CTA)结合MR增强检查可提高术前确诊率,及早行手术切除肿瘤及清除血肿,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颅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误诊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11
作者 黄映玲 苏树燕 陈佩芬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患者11例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肾脏8例,肝脏右叶2例,降结肠1例。瘤... 目的:探讨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患者11例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结果:肿瘤位于肾脏8例,肝脏右叶2例,降结肠1例。瘤灶最大者位于肾脏,大小约20.0 cm×26.0 cm×11.0 cm;最小者位于结肠,大小约2.4 cm×2.6 cm×3.4 cm。CT平扫:密度均匀2例,病灶内未见出血、钙化、脂肪,密度不均匀9例,可见脂肪灶。CT增强: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10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门脉期至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减退11例,11例病灶内均可见迂曲增粗的血管影。结论: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结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