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血凝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苏永群 刘颖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凝酶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6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将院前急救使用氨甲环酸的42例设为对照组,院前急救使用血凝酶... 目的 探讨血凝酶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6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将院前急救使用氨甲环酸的42例设为对照组,院前急救使用血凝酶的44例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止血效果、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参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ICU住院时间、炎症水平。结果 观察组平均出血量、红细胞输入量少于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位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及血凝块形成时间(kinetics,K)短于对照组短(P <0.05);观察组GOS评分为(3.78±0.43)分,高于对照组的(3.15±0.41)分,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为(3.42±0.38)d,短于对照组的(5.14±1.02)d(P <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血凝酶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量,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GO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院前急救 血凝酶 氨甲环酸 凝血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刘颖 苏永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7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术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术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 目的分析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6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术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术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的操作情况、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为(34.59±4.36)s、声门暴露时间为(4.71±0.54)s,短于对照组的(47.21±6.83)s、(7.59±1.69)s(P<0.05)。观察组插管次数为(1.58±0.36)次,少于对照组的(2.44±0.53)次(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插管后,2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观察组HR为(77.05±6.89)次/min、MAP为(97.19±11.06)mmHg,低于对照组的(94.71±9.65)次/min、(112.57±13.6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院前急救 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心率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轨道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化及对公交可达的影响--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建霆 李璀瑾 +4 位作者 周鑫 苏永群 石文春 林璐 许章华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444-448,455,共6页
基于长沙市常规公交网络系统,以该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长沙地铁1号线、长沙地铁2号线以及长沙磁悬浮快线)为研究对象,通过Space L网络方法构建公共交通数据库,结合OD矩阵路径分析计算站点间的可达性,对交通站点服务范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 基于长沙市常规公交网络系统,以该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长沙地铁1号线、长沙地铁2号线以及长沙磁悬浮快线)为研究对象,通过Space L网络方法构建公共交通数据库,结合OD矩阵路径分析计算站点间的可达性,对交通站点服务范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该市2014—2016年轨道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演化及其对公交可达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6年,长沙市轨道交通站点服务范围扩大为77.75 km^(2),服务范围增长率为91.31%;轨道交通开通前整体平均距离为17.2站,开通后为16.3站,轨道交通各站点到其他任意站点的平均距离也从14.6站减少至12.4站;在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将常规公交可达性从1 h改善为40 min,但由于还未形成网络,服务范围尚未有显著扩展;加入轨道交通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可达性提高了15%,大大缩短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时间,城市的交通阻塞等问题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城市轨道交通 地理信息系统(GIS) 长沙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