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世界文学的维度性
被引量:7
1
作者
苏源熙
生安锋
机构
耶鲁大学比较文学系
清华大学外文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4,共5页
文摘
世界文学问题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刊特邀请国内外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就这个话题各抒己见,作为对这个老话题的新认识。苏源熙将文学置于空间之下考察,描述了世界文学的不同维度,他认为世界文学的经典性与非经典性是相对的。普契纳作为《诺顿世界文学选》的主编,试图从可能的世界理论之角度,致力于研究具体的、能够突出文学创造整体世界的体裁,其中包括创世文学和科幻小说。在分析文学本体时,他提出了三个术语:参照、规模和模型,并参照这一范畴解释了文学作品中世界的状况。王宁认为,世界文学为不同国家和不同语境的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窗口,并通过这一窗口来了解世界。世界文学绝不应当是各民族文学的简单总汇,它应该是各民族文学杰作的集大成者。一部文学作品成为世界文学必须经过翻译的中介,在另一个或另一些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鲜活的影响力。同样,对文学的研究和评价也应当依循世界性的标准。但不同的民族和国家的不同语言应该有不同版本的世界文学。马汉广则强调了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的世界性意义,今天我们重提世界文学这个话题,致力于探讨它的文化语境、立论基础以及现实意义,由此我们才能界定这个概念的确切含义,它的内涵与外延等等。李铭则从中国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实践探讨了其与世界文学的内在联系。本期这一组专题讨论文章的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讨论世界文学,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对我们重新认识世界文学的意义不无裨益。
关键词
世界文学
全球化
翻译
比较文学
经典性
分类号
I1
[文学—世界文学]
题名 庄子的蓝色吉他
2
作者
苏源熙
王勣
何正兵
机构
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系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湖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关东学刊》
2021年第6期146-155,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米拉日巴道歌英译研究”(18BWW017)。
文摘
翻译的标准定义是用译入语表达原文的思想。这样的定义还不足以描述、诠释翻译现象。经过一系列改写后的译文,仅保留了与原文相关的一些概念,那么“翻译”的说法,是适用于整个改写的过程,还是只适用于其中的几个环节呢?使用不同专业行话的人士,看似在用同一种语言交流,某种形式的“翻译”存在其间吗?纵观汉语翻译史,诸如此类貌似不寻常的语言现象,其实普遍存在。现以佛典早期版本里庄子语录引用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内翻译
边界物
《庄子》
本土化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关于比较文学的时代(下)
被引量:3
3
作者
苏源熙
刘小刚
施人
机构
斯坦福大学亚洲语言与比较文学系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不详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5-30,共16页
文摘
本文节译自美国比较文学协会2003年报告草稿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第二节我们已于上期刊出。本部分的中文标题为我们所拟,原文标题为The Age of what。报告作者系斯坦福大学亚洲语言与比较文学系教授苏源熙(Haun Saussy)。美国比较文学协会每10年发表一份报告,对美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走向做出评判。为方便阅读,译文给出文中所涉及的重要外国作者和著作的英文名,并对较生僻的作家和作品给予简要注释。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民族文化
艺术风格
文化多元主义
学科建设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题名 “礼”异“乐”同——为什么对“乐”的阐释如此重要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源熙
机构
美国斯坦福大学
出处
《中国学术》
2003年第4期140-157,共18页
文摘
“乐”(music)是中国古代唯一真正获得“理论化”待遇的艺术,这一点已被很多论者精确认知。在流传下来的文本中,有关诗学的简论总是从“乐论”(musical theory)套用其整体框架和几乎全部的术语;绘画和雕刻只留下一些涵义模糊的逸事、奇闻;建筑只沦落为房屋和功能的总称;
关键词
“乐”
“礼”
阐释
中国古代
整体框架
理论化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题名 默契还是预约?——结构、解构的中国梦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源熙
马寅卯
汪堂家
机构
美国斯坦福大学
不详
出处
《中国学术》
2001年第1期48-61,共14页
文摘
对当代思想有兴趣的人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在中国,所谓后现代主义大受欢迎,而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却好像少有人提及。惊奇的原因是,在国外结构和解构在历史上,也在逻辑上,是后现代主义的必要前提,而好像在中国,这样的前提却并不存在。中国人接受当代西方思想的范围,大概表现出某种选择跟需求,这是理所当然的,
关键词
中国
预约
需求
前提
国外
西方思想
范围
当代
解构
后现代主义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题名 主观与客观、西方与中国之定名和虚位
被引量:2
6
作者
苏源熙
机构
美国斯坦福大学
出处
《中国学术》
200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文摘
《中国学术》第五辑发表了拙文(默契还是预约?——结构、解构的中国梦),盛宁教授读后认为,虽然我察觉到一些热衷解构主义的欧美作者论及中国时,常常发表一些谬误的言论,但我却没有对他们做出足够有力、一针见血的批判。盛教授认为那些欧美作者绝无“对中国的‘认同’”,即便他们表示过对中国的热情赞美,也没有与“真正的中国”有过任何接触,
关键词
中国学术
预约
欧美
教授
发表
西方
热情
言论
作者
赞美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G237.5
[文化科学]
题名 语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危机
被引量:2
7
作者
苏源熙
曲慧钰(译)
机构
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系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系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2期99-104,共6页
文摘
本文译自载于美国比较文学学会2014年学科报告中的《比较文学:下一个十年》一文。在文中,苏源熙借用语文学家波洛克的批评指出,源自语文学的现代学术的任务只有在所有民族都得到充分探索之后才能完成。然而,目前比较文学领域发表的论文和颁发的奖项却集中于英语、法语和德语文学,印证了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的现代主义和欧洲中心的偏颇。波洛克的批评使比较文学中反复出现的狭隘地方主义危机实例化,由此,苏源熙提出应对策略:招募并奖励那些准备远行的学者,驱逐根深蒂固的以欧洲为中心的现代价值体系。在未来的十年里,比较文学学者必须捍卫自己的立场,支持民族语言、整合复杂信息,以及探寻解决现有准则和方法之不足的新途径,以在日渐萎缩的人文学科领域保持学科本身特有的差异性。
关键词
语文学
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报告
苏源熙
《比较文学:下一个十年》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题名 陆地还是海洋:论世界文学的两种模式
被引量:8
8
作者
苏源熙
曲慧钰(译)
机构
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系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系
美国艺术科学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115,122,共7页
文摘
比较文学是随着帝国的崛起而发展的,但帝国并非一种模式。"世界文学"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陆地帝国模式,一种是海洋帝国模式。前者呈现出一种浸入式的扩张模式,发展缓慢,边界模糊,逐渐兼并;后者则是跨越海洋,到达文化背景迥然相异的远方领土,与全新的世界相遇。"世界文学"理论应包括对"世界"和"文学"两个术语含义的探寻。近期对于欧洲文类的讨论可能会因其所表现出的偏见而遭到质疑,只有扩大我们的时间和地理范围,"世界"和"文学"的思考才能充分多样化。
关键词
陆地模式
海洋模式
世界文学
翻译
诗歌
Keywords
land empire
sea empire
world literature
translation
poetry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题名 1935年,梅兰芳在莫斯科:熟悉、不熟悉与陌生
9
作者
苏源熙
卞东波
机构
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系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国际汉学》
CSSCI
2014年第1期182-196,共15页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研究”(12WWC014)
南京大学文科规划项目“中国古典文学的新视镜:新世纪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之再研究与译介”成果之一
文摘
1935年3月,梅兰芳访问莫斯科,也将中国传统戏曲的各种元素带到了苏联,引发了苏联艺术家对迥异于欧洲话剧的中国戏曲的热议与思考。就在1935年,主管苏联意识形态的日丹诺夫提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展开了对非表现的、"形式主义"艺术运动的批判。这对苏联的艺术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与伤害。梅兰芳带来的中国戏曲艺术,让他们看到艺术上要以内容为中心,教条式的现实主义艺术标准是不可行的。换言之,他们认为以写意为主的中国戏曲艺术具有"现代性"。而中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传统的戏曲遭到胡适、傅斯年、周作人、钱玄同等人前所未有的批判。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戏曲从形式到内容都已经过时,是一种"遗形物",希望用欧洲自然主义风格的话剧取代中国戏曲。梅兰芳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来到莫斯科的,他的莫斯科之旅正显示了现代性的多元性与多样性。
关键词
梅兰芳
莫斯科
中国戏曲
自然主义
现代性
分类号
J809.1
[艺术—戏剧戏曲]
题名 全球“钓鱼”诗学
10
作者
苏源熙
时光(译)
机构
美国芝加哥大学
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系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
美国科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4期55-68,共14页
文摘
在对言语类型的界定中,柏拉图认为抒情诗的作者必须以自己的身份抒发心声。这一原则在世界各地的诗学理论中屡见不鲜。但正如虚构或虚伪的记述所提醒我们的那样,言说者的语法人称(grammatical person)极易被混淆或劫持(hijacked)。这一挪用尤其影响着涉及众多互不相识之人的社交媒体。“钓鱼”(trolling),原本只指一种引发混乱的交际行为,人类赋予机器人程序(bots)或虚拟电子主体以情感与能动性(agency),使之成为一种显著的全球现象,这就是如今的“全球诗学”(global poetics)。诗歌与戏剧之间由来已久的张力仍在持续。
关键词
抒情
弗拉夫(Flarf)
全球诗学
“钓鱼”(trolling)
第一人称
人格面具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题名 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象与方法(上)
被引量:16
11
作者
苏源熙
何绍斌
林涧
机构
不详
复旦大学中文系
斯坦福大学亚洲语言与比较文学系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3期11-30,共20页
文摘
本文节译自美国比较文学协会2003年报告草稿的第一部分第二节。第一节为比较文学研究史的回顾,此处限于篇幅删去未译;第二部分讨论目前比较文学所处的时代性质,我们拟于下期翻译刊出。报告作者系斯坦福大学亚洲语言与比较文学系教授苏源熙(Haun Saussy)。美国比较文学协会每10年发表一份报告,对美国国内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走向作出评判。本文在回顾比较文学对象史的基础上,着重对1993年伯恩海默(Charles Bernheimer)的报告作了评论。为方便阅读,译文给出原文中所涉及的重要外国作者和著作的英文名,并对较主僻的作家和作品给予简要注释。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审美意识
民族文化
形式主义
Keywords
ACLA 2003 Report
object and method
Bernheimer's Report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题名 邬建安:七层壳
12
作者
苏源熙
机构
美国芝加哥大学
出处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文摘
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用“通过一粒沙来看世界”来描述非凡的观察力。但有时认知方式也可以通过相反的渠道:通过世界来展现一粒沙。我自然不打算佯装因为我们看不见一粒沙,它就不存在了。但只要这粒沙融入“沙”这个整体中,我们就很难察觉到它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它与无数其他沙粒间的摩擦。
关键词
建安
认知方式
观察力
世界
布莱克
诗人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题名 克洛岱尔1900年的《认识东方》
13
作者
苏源熙
孟瑶(译)
机构
美国芝加哥大学
不详
出处
《中国学术》
2022年第1期53-63,共11页
文摘
标题中为克洛岱尔的作品集《认识东方》划定的时间,只是为便利起见才写成了1900年。这仅仅相当于一个重心或算术平均数,因为书中的篇目大都在1895到1905年间写成,到后来再版时,克洛岱尔又添加了一些文章,写作时间都在1928年以前。1年代的问题很重要,因为它将诗意的表达方式纳入到所谓的文学时间中,其中包含了一个对话所处的时期、一部作品为体现与其他作品的相似或分歧所做的选择。
关键词
算术平均数
写作时间
克洛岱尔
作品集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