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伐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胆道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1
作者 张超 孙永琨 +7 位作者 苏爱江 赵建军 周建国 李智宇 周华 赵盼 陈楠 刘娜 《肝癌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胆道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收治的Ⅳ期胆道腺癌患者22例,进行单中心、单臂、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治疗方案为贝伐珠单... 目的: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胆道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收治的Ⅳ期胆道腺癌患者22例,进行单中心、单臂、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治疗方案为贝伐珠单抗5 mg/kg静脉滴注第1天,白蛋白紫杉醇1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40~60 mg口服第1~10天,2次/d,每14天为1个周期,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主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安全性。结果:22例患者可评价疗效21例,中位治疗6个周期,中位治疗线数二线,ORR为42.9%(9/21),DCR为85.7%(18/21),疾病进展3例(14.3%,3/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4.5~11.5]。22例患者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15/22),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18.1%),血小板减少2例(9.1%),胃肠道反应2例(9.1%),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升高1例(4.5%),贫血1例(4.5%)。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神经毒性、转氨酶升高、出血、腹泻、乏力、血压升高、蛋白尿等,均为1、2级。4例(18.1%)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3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胆道腺癌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腺癌 贝伐珠单抗 白蛋白紫杉醇 替吉奥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苏爱江 孙永琨 毛爱琴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96例晚期结肠癌,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化疗组56例结直肠癌患者只接受单纯化疗,联合组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在...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肠癌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接受治疗的96例晚期结肠癌,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化疗组和联合组,化疗组56例结直肠癌患者只接受单纯化疗,联合组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联合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7.5%和85.00%,略高于化疗组的32.14%和71.43%。治疗后1周,联合组出现胃肠不良反应22例(55.00%),化疗组出现胃肠不良反应31例(55.36%);治疗后4周,联合组出现胃肠不良反应21例(52.50%),化疗组出现胃肠不良反应33例(58.93%),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化疗组的ALB、IgG、Ig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的ALB、IgG、IgA水平与化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略优于单纯化疗,不增加胃肠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但这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贝伐珠单抗 化疗 结肠癌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3
作者 苏爱江 罗扬 毛爱琴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3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以128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确诊为金标准,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结果,并与单独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8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中,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以128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确诊为金标准,分析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结果,并与单独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8例可疑乳腺癌患者中,7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乳腺癌患者,超声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有63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有66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超声诊断(P<0.05);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诊断(P<0.05)。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于病灶直径≤1 cm和1 cm<直径≤2 cm的检出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1 cm<直径≤2 cm的检出率略高于直径≤1 cm;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于病灶不规则形和规则形的检出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规则形略高于规则形。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比单独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更具优势,能准确、尽早地了解可疑病变性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穿刺活检 乳腺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胰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永琨 苏爱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0期36-40,共5页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致命性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疾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5%。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焦点。胰腺癌发病机制多为胰腺临床急性损伤后逐渐转为慢性期,最终诱发有害突变,...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致命性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疾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5%。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焦点。胰腺癌发病机制多为胰腺临床急性损伤后逐渐转为慢性期,最终诱发有害突变,在患者机体内出现恶性肿瘤,其被免疫系统识别后,会出现癌细胞与机体动态平衡、癌细胞被清除、癌细胞形成免疫逃逸3种后果。若早期突变的细胞被免疫炎症细胞破坏后,会形成免疫消除,而若消除未进行完全时,未消除突变的细胞与免疫系统间会形成动态平衡,之后当新的突变细胞连续累积,免疫反应出现严重失衡时,肿瘤细胞会出现抗性。胰腺癌免疫治疗方法包括主动免疫、被动免疫。主动免疫方法包括疫苗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被动免疫方法包括抗体的导向治疗及过继性免疫治疗。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免疫治疗新靶点的发现,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免疫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会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免疫治疗 研究进展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下载PDF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直肠给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苏爱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24-224,230,共2页
关键词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 直肠给药 晚期癌痛
下载PDF
300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气胸、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苏爱江 贾春燕 杜德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22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300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气胸、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且活检取材成功的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记录患者的... 目的:分析300例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气胸、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且活检取材成功的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针过胸膜次数、穿刺时间(穿刺针进入肺组织同时在肺组织中的停留时间)、病灶大小、切割组织多少、病灶深度(穿刺点处胸膜与病灶垂直距离)、是否有病灶周围炎及肺部慢性病变,确定患者的出血或气胸比例,分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气胸、出血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300例患者均获得组织标本,其中出现出血者92例(30.66%),出现气胸者61例(20.33%)。单因素结果表明,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发生气胸患者的穿刺胸膜次数、穿刺时间、病灶深度、慢性肺部病变与未发生气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结果表明,穿刺胸膜次数、穿刺时间、慢性肺部病变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结果表明,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发生出血患者的病灶大小、穿刺时间、病灶深度、肿块周围炎症与未发生出血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结果表明,病灶大小、病灶深度、肿块周围炎症是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患者气胸、出血发生与穿刺胸膜次数、穿刺时间、慢性肺部病变、病灶大小、病灶深度、肿块周围炎症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 气胸 出血 慢性肺部病变
下载PDF
CA19-9、CA72-4和CEA在阿帕替尼治疗胃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毛爱芹 张育荣 +3 位作者 李宝奇 苏爱江 梁平 魏广占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 72-4,CA72-4)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CA19-9、CA72-4和CEA的水平,并根据临床疗效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的例数,计算疾病缓解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并分为疾病控制(DC)组和非DC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阿帕替尼治疗后血清CA19-9和CA72-4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CEA无显著性变化(P>0.05)。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PR率为3.22%,SD率为41.94%,PD率为54.84%。阿帕替尼治疗后,DC组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非DC组CA19-9、CA72-4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前,DC组和非DC组CA19-9、CA72-4和CE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DC组三个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非DC组(P<0.05)。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结果显示无严重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病例。结论血清CA19-9、CA72-4和CEA水平在阿帕替尼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的胃癌患者中显著降低,可用于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阿帕替尼 糖链抗原19-9 糖链抗原72-4 癌胚抗原
下载PDF
不同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毛爱芹 李保奇 +3 位作者 苏爱江 梁平 魏广占 王红哲 《癌症进展》 2018年第7期850-853,共4页
目的评估二线化疗方案中,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LP)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治疗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58例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LP组29例,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IP组29例,接... 目的评估二线化疗方案中,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LP)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治疗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58例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LP组29例,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IP组29例,接受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治疗前及每2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每2个月进行1次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LP组和IP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7.6%和37.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5.2%和65.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P组和IP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和8.6个月(P=0.28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和4.9个月(P=0.043);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疲劳乏力、恶心呕吐和腹泻,其中LP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IP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敏感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LP方案与IP方案的近期临床疗效相当,但IP方案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伊立替康 紫杉醇脂质体 紫杉醇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苏爱江 韩晓敏 刘玉娟 《医药前沿》 2022年第34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期间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收治的40例行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症状及术后缓解...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7月期间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收治的40例行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临床症状及术后缓解情况,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40例心包积液患者,其积液深度1.0~8.5 cm,平均深度(3.89±1.22)cm,主要病因为恶性肿瘤18例(45.00%)、心力衰竭8例(20.00%);经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其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缓解率均达到75.00%以上;手术后患者心率水平低于术前,舒张压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收缩压及血氧饱和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LVEF指标高于术前,LVESD及LVEDD指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效果显著,具有实时显示、精准到位的优势,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是治疗心包积液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 心包积液 心功能指标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发生堵塞的原因与防护对策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婷婷 张春花 +1 位作者 苏爱江 周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0期137-138,共2页
目的调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应用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根据其发生因素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调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应用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导管堵塞发生的原因,根据其发生因素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肿瘤化疗患者应用VPA发生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结果230例患者中发生导管堵塞35例,发生率为15.2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TPN、导管留置时间>30 d、未按期维护导管等为导致导管堵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明确肿瘤化疗患者应用VPA导管堵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重要依据,从而降低堵塞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学治疗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导管堵塞
下载PDF
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爱芹 张育荣 +2 位作者 苏爱江 梁平 魏广占 《癌症进展》 2018年第6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或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3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或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3例。其中,A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化疗,B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ORR为47.8%,DCR为78.3%;B组患者的ORR为43.5%,DCR为69.6%;两组患者的ORR和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67、0.502)。A组和B组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9.4个月和9.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1)。A组患者的中位PFS为6.9个月(95%CI:6.2~7.8个月),长于B组患者的5.4个月(95%CI:4.0~5.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疲劳乏力、腹泻、关节肌肉疼痛、恶心呕吐以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和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接近,但在晚期胃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方案可能优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奥沙利铂 紫杉醇脂质体 替吉奥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茵栀黄颗粒治疗肿瘤化疗后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春会 苏爱江 +1 位作者 魏广占 施怡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第3期51-53,共3页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肿瘤化疗后肝损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化疗后出现Ⅱ度以上肝损伤的肿瘤患者65例,随机分为茵栀黄颗粒组34例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31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转氨酶及胆红素,并比较疗效。结果 茵栀黄颗粒组和还原型...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治疗肿瘤化疗后肝损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化疗后出现Ⅱ度以上肝损伤的肿瘤患者65例,随机分为茵栀黄颗粒组34例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31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转氨酶及胆红素,并比较疗效。结果 茵栀黄颗粒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在降低转氨酶有效率分别为96.6%和96.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降低胆红素方面茵栀黄颗粒组有效率为93.7%,明显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组(60%),P<0.05。对照组显效率为45.2%,总效率为83.9%;治疗组显效率为52.9%,总效率为94.1%,远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效率为16.1%,远高于治疗组的5.9%,二者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茵栀黄颗粒用于治疗肿瘤化疗后肝损伤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胆红素较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 化疗 肝功能 损害
下载PDF
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玉洁 孙永琨 +3 位作者 陈冬娜 毛爱芹 苏爱江 欧开萍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9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9例经一线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9例经一线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方案治疗,分析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治疗后,18例可评估疗效,其中部分缓解3例,稳定13例,进展2例,客观缓解率为16.7%(3/18),疾病控制率为88.9%(16/1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7.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23.3个月。全组患者治疗耐受良好,不良反应表现为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3级白细胞减少2例,3级血小板减少1例,2级腹泻1例,1级腹泻3例,1~2级肝损伤3例,1~2级肾毒性2例。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伊立替康 卡培他滨 替吉奥 二线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