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性肝病50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崔世昌 曹奇志 +1 位作者 苏纯信 李秀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药物性肝病 肝疾病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变化及药物治疗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崔世昌 苏纯信 +2 位作者 丁惠国 阎惠平 王德银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0-31,共2页
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两种生理作用互相拮抗的血管活性因子,参与了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形成。我们于1998年6月测定了24例肝硬化患者血浆NO<sub>2</sub><sup>-</sup>/NO<sub>3</sub>&l... 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两种生理作用互相拮抗的血管活性因子,参与了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形成。我们于1998年6月测定了24例肝硬化患者血浆NO<sub>2</sub><sup>-</sup>/NO<sub>3</sub><sup>-</sup>、ET水平,并观察药物治疗对其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患者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36~63岁,平均52.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血浆一氧化氮 肝硬化患者 药物治疗效果 血管活性因子 心得安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 门体分流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双歧因子口服液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秀惠 邱雁宾 +2 位作者 金荣华 常德成 苏纯信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S1期129-131,共3页
肝硬化活动期,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和内毒素血症,且与肠道微生态环境改变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对此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97年对双歧因子口服液冶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进行临床观察,现小结如下。 1
关键词 双歧因子 肝肾阴虚型 临床观察 肝炎后肝硬化 内毒素血症 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异常 血清白蛋白水平 服液 治疗后
下载PDF
熊胆胶囊治疗急慢性肝炎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秀惠 常德成 +2 位作者 李琼 崔世昌 苏纯信 《抗感染药学》 1999年第2期4-7,共4页
为了探讨熊胆胶囊治疗急慢性肝炎的疗效,我们对151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关键词 熊胆胶囊 治疗急慢性肝炎 临床效果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抗HBE 急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治疗组 肝功能
下载PDF
HBV感染者肾组织中HBsAg、HBcAg和HBV-DNA的检测
5
作者 崔世昌 苏纯信 +2 位作者 阎惠平 郑佳 郭天翔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73-274,共2页
在肾组织中检出HBV及其抗原已屡有报道,但大部分研究对象为HBV相关肾炎(HBVGN)患者。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对54例无明显肾炎症状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肾组织HBsAg、HBcAg和HBVDNA的检测... 在肾组织中检出HBV及其抗原已屡有报道,但大部分研究对象为HBV相关肾炎(HBVGN)患者。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对54例无明显肾炎症状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肾组织HBsAg、HBcAg和HBVDNA的检测,并与肾脏病理和临床表现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肾组织 HBSAG HBCAG
下载PDF
100例原发性肝癌HBV-M检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曹一华 潘蔷 +1 位作者 苏纯信 陈丽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66-67,共2页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很高。近年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HBV-M)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进展,发现乙肝病毒(HBV)是肝癌病因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100例 PHC的 HBV-M 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1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检测
下载PDF
重组复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姚光弼 傅希贤 +4 位作者 徐道振 郝连杰 皇甫玉珊 苏纯信 田庚善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的重组复合干扰素 (ConsensusInterferon ,CIFN)和重组干扰素α 2a(IFNα 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7例初治的慢性丙型肝炎 (丙肝 )患者 ,随机分成三组 ,分别接受 :CIFN 15 μg(A组 ) 6 1例...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的重组复合干扰素 (ConsensusInterferon ,CIFN)和重组干扰素α 2a(IFNα 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87例初治的慢性丙型肝炎 (丙肝 )患者 ,随机分成三组 ,分别接受 :CIFN 15 μg(A组 ) 6 1例、9μg(B组 ) 6 5例和IFNα 2a 3MU(C组 ) 6 1例 ,1周 3次 ,共 2 4周 ,在完成治疗后继续随访 2 4周。本试验以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和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HCVRN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查阴转考核药物近期和远期疗效 ,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180例完成 2 4周治疗 ,分别为CIFN 15 μg组 5 6例 ,9μg组 6 3例和IFNα 2a组 6 1例。经 2 4周治疗后 ,A、B、C三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 76 .9%、6 8.3%和 5 7.4% ,HCVRNA的阴转率分别为 89.6 %、73.6 %和 6 0 .4% ,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和P <0 .0 1)。在 48周时 ,A、B、C三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 78.8%、6 3.9%和 5 5 .0 % ,HCVRNA的阴转率分别为 75 .0 %、6 5 .4%和 5 4.7% ,A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和P<0 .0 5 )。三组患者近期显效率分别为 70 .8%、5 4.7%和 34 .0 % ;远期显效率分别为 6 4.6 %、5 1.9%和43.4%。A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显著高于C组 (P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丙型肝炎 重组复合干扰素 CIFN IFNα-α
原文传递
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苏纯信 曹一华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变 丁肝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