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磨合”视域下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以《台北人》为例
1
作者 苏芳泽 《西部学刊》 2022年第10期150-154,共5页
通过文化磨合的视角分析《台北人》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叙事技巧和主题意蕴,重新阐释白先勇丰富多变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一)磨合的人物。白先勇笔下的人物群像塑造,主要是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和西方... 通过文化磨合的视角分析《台北人》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叙事技巧和主题意蕴,重新阐释白先勇丰富多变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一)磨合的人物。白先勇笔下的人物群像塑造,主要是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渗透和西方现代意识的注入来实现的;(二)磨合的叙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抒情传统深深地植根在白先勇的脑海里,而留学西方的经历又影响了他看待世界的角度,所以在他的叙事中既有中国传统的诗学意味,又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光怪陆离的象征色彩。(三)磨合的主题。白先勇通过塑造各阶层的人物角色试图揭示一种中国古典文学中常有的主题:世事沧桑和命运无常,又仿佛展示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存在主义式的生存困境。白先勇这些为中国读者重现了充满传统意味的新故事,也为西方读者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国历史文明的崭新视窗,并重建了在西方读者眼里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磨合 白先勇 主题内涵 叙事方法 人物塑造
下载PDF
论“怀安诗社”诗词创作的现实意义
2
作者 苏芳泽 《汉字文化》 2022年第23期77-79,共3页
“怀安”诗诞生于二十世纪40年代初期,是“怀安诗社”诗人群体抒发斗争精神的重要文学体式。这些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怀安诗”不仅继承了古典美学的抒情传统,而且以新的诗词意象记录战争史实,是新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读... “怀安”诗诞生于二十世纪40年代初期,是“怀安诗社”诗人群体抒发斗争精神的重要文学体式。这些以旧体诗词为代表的“怀安诗”不仅继承了古典美学的抒情传统,而且以新的诗词意象记录战争史实,是新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读“怀安”诗中的主题和意象,揭示其“以事系诗”诗词创作的诗学生成逻辑。同时,充分阐释了“怀安诗社”诗人们旧体诗词创作实践的审美个性、意义和价值,并对其作了充分的文学史定位。此外,探讨了“怀安诗社”诗人群体“旧瓶装新酒”形式对中国抒情传统现代转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安诗社”旧体诗词 诗学逻辑生成 诗史批评视野 崇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