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十八大以来党的社会建设方略的演进 被引量:13
1
作者 苏若群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18,50,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积极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积极进行以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建设方略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本文拟从党的历史的角度,以社会管理一社会治理的变化为重点,来探讨党的社会建设方略演进,以及这些演进与党的理论创新之间的关系,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 建设方 演进 党的理论创新 五中全会 经济发展 社会建设
下载PDF
不同时期群众路线诸要素的不同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苏若群 姚金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实行群众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在时代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行群众路线的主体(党)和客体(群众)便呈现出不同特点,与此相适应,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和实现途径也就有所区别。只有看到这些区别,并进一步厘清这... 实行群众路线是由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在时代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实行群众路线的主体(党)和客体(群众)便呈现出不同特点,与此相适应,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和实现途径也就有所区别。只有看到这些区别,并进一步厘清这些区别,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行群众路线的着力点和基本途径,使群众路线更符合时代要求、更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 群众路线
下载PDF
长征期间张国焘分裂事件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苏若群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65-73,共9页
长征期间,张国焘因在红军战略方针问题上与中央发生分歧,制造了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的恶性事件。事件发生后,党中央以及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与张国焘进行了不懈斗争,最终实现了党和红军的统一。这一事件的发生和处理,对于今天贯彻... 长征期间,张国焘因在红军战略方针问题上与中央发生分歧,制造了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的恶性事件。事件发生后,党中央以及党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与张国焘进行了不懈斗争,最终实现了党和红军的统一。这一事件的发生和处理,对于今天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有着重要启示:要达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目的,规范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增强政治意识是根本保障、增强大局意识是根本遵循、增强核心意识是根本原则、增强看齐意识是根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国焘 分裂事件 党内政治生活 重要启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战胜利原因论述的演变——以抗战胜利以来历次纪念活动的论述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苏若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118,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中对抗战胜利原因的论述,集中反映了其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和评价。70年来,党对抗战胜利原因的论述经过了一个曲折而又与时俱进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背景下,对抗战胜利的原因有不同论述,但主流...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中对抗战胜利原因的论述,集中反映了其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和评价。70年来,党对抗战胜利原因的论述经过了一个曲折而又与时俱进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背景下,对抗战胜利的原因有不同论述,但主流是不断走向完善、客观,有些方面的论述已经相当全面、科学,基本形成了党关于抗战胜利诸原因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胜利原因 演变 纪念日
下载PDF
试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理论准备 被引量:1
5
作者 苏若群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2-76,共5页
中国先进分子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巨大努力,他们通过出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述、利用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学习研究革命理论,在很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明确了无产阶级政... 中国先进分子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巨大努力,他们通过出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述、利用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学习研究革命理论,在很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和组织原则,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但历史地看,党在创建时期理论准备是不足的。不过,"理论准备充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理论只有随着实践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是永远不会一劳永逸地准备充足的,因此将"理论准备不足"的标签只贴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也是有失偏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创建时期 理论准备
下载PDF
试析党的领导人对“中流砥柱”的运用和阐述 被引量:1
6
作者 苏若群 《世纪桥》 2015年第9期8-10,共3页
"中流砥柱"是党的领导人讲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作用时使用率很高的一个词。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党的领导人运用"中流砥柱"的比喻指向归纳起来有四种,而得到沿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人对"中... "中流砥柱"是党的领导人讲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作用时使用率很高的一个词。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党的领导人运用"中流砥柱"的比喻指向归纳起来有四种,而得到沿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人对"中流砥柱"阐述的角度和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但所涉及的实质内容集中在五个方面。本文指出,"中流砥柱"已经成为比喻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历史作用的必用词和专用词。党的领导人对"中流砥柱"的运用和阐述,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历史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中流砥柱
下载PDF
汶川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述论
7
作者 苏若群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汶川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是根据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汶川灾区民众心理和现实需求出发,在救灾和重建过程中逐渐探索而形成的一种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心理救助、感恩教育、铭恩奋进。汶川方式是一种充... 汶川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是根据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汶川灾区民众心理和现实需求出发,在救灾和重建过程中逐渐探索而形成的一种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其主要内容是心理救助、感恩教育、铭恩奋进。汶川方式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是对常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区 思想政治工作 汶川方式
下载PDF
略论20世纪20年代中共对中苏建交的态度
8
作者 苏若群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68-71,共4页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苏建交,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当时中国重要政党之一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件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一方面支持中苏建交,一方面在谈判双方有争议的问题上基本站在苏方的立场上。中共持此态度的原因是多方...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苏建交,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当时中国重要政党之一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一事件采取了积极支持的态度,一方面支持中苏建交,一方面在谈判双方有争议的问题上基本站在苏方的立场上。中共持此态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中共为支持中苏建交而发动的舆论宣传和群众运动,使得中苏建交谈判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两个国家外交接触的范畴,成为国民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苏建交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创新三法——基于汶川县灾后重建发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
9
作者 苏若群 《党政干部论坛》 2014年第11期42-44,共3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一时间山河破碎,家园被毁,亲人失散,伤员亟待救治,食品药品短缺,灾民精神极度痛楚……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汶川县委一方面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即从正常社会状态下的微观思想政治教育...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一时间山河破碎,家园被毁,亲人失散,伤员亟待救治,食品药品短缺,灾民精神极度痛楚……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汶川县委一方面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即从正常社会状态下的微观思想政治教育调整为非常社会状态下的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重视探索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汶川县 灾后重建 思路创新 灾区 调研 社会状态 2008年
下载PDF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毓述 苏若群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3,98,共9页
本文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的关系。文章认为,南昌起义计划的制定和起义后所建政府的架构,是执行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至于是否发动南昌起义和起义后苏联顾问的去留问题,联共(布)领导人亦有明确指示... 本文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联共(布)、共产国际与南昌起义的关系。文章认为,南昌起义计划的制定和起义后所建政府的架构,是执行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至于是否发动南昌起义和起义后苏联顾问的去留问题,联共(布)领导人亦有明确指示。在起义军南下过程中,联共(布)领导人曾有援助起义军的决定。而对于南昌起义和起义领导人叶挺、贺龙,联共(布)领导人也有过自己的评价。本文认为,南昌起义的发动离不开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指导,但由于南昌起义是在中国革命的转折时期发动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指导也不可避免地会打上"转折"的烙印。我们既要看到其在处理南昌起义有关问题上不足的一面,又要肯定其作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共(布) 共产国际 南昌起义
下载PDF
从解密档案看中共三大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尚连山 苏若群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126,共4页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以确定了国共党内合作策略、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发展而载人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从俄罗斯解密的档案中,笔者发现一些有关中共三大的珍贵史料,这些史料可以使我...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以确定了国共党内合作策略、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发展而载人中国共产党的史册。从俄罗斯解密的档案中,笔者发现一些有关中共三大的珍贵史料,这些史料可以使我们对这次重要会议有一个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了解。现仅就这些史料所涉及的与中共三大有关的三个问题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三大 解密档案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 合作策略 运动发展 国民革命 俄罗斯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12
作者 苏若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6,共5页
中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至今已经40年。在这40年里,整个世界的局势发生了很复杂的变化,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持续深入发展,高新科技革命不断推进,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和平... 中国改革开放从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至今已经40年。在这40年里,整个世界的局势发生了很复杂的变化,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持续深入发展,高新科技革命不断推进,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进一步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但是,这个世界仍不安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初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科技革命 冷战结束 全球合作 世界
下载PDF
中国托派的命运
13
作者 苏若群 《红岩春秋》 2012年第5期152-156,共5页
1988年,苏联最高法院宣布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部”等案平反,苏联托派问题尘埃落定。这一判决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同时引发中国国内对中国托派问题的关注。中国托派究竟是怎么回事?笔者根据目前手中掌握的资料,对其来龙... 1988年,苏联最高法院宣布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联合部”等案平反,苏联托派问题尘埃落定。这一判决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同时引发中国国内对中国托派问题的关注。中国托派究竟是怎么回事?笔者根据目前手中掌握的资料,对其来龙去脉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派 中国 季诺维也夫 托洛茨基 最高法院 尘埃落定 苏联 平反
下载PDF
汪精卫为何拒绝与蒋介石联手反共
14
作者 苏若群 《四川统一战线》 2014年第2期19-19,共1页
1927年4月1日,就在蒋介石紧急部署反共“清党”行动时,汪精卫从国外回到上海。自从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就被迫出国。此次回国,他不愿与蒋介石纠缠。蒋介石得知汪精卫回国后,便打算拉拢汪一同反共“清党”。汪精卫... 1927年4月1日,就在蒋介石紧急部署反共“清党”行动时,汪精卫从国外回到上海。自从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汪精卫就被迫出国。此次回国,他不愿与蒋介石纠缠。蒋介石得知汪精卫回国后,便打算拉拢汪一同反共“清党”。汪精卫说:“这次南京与武汉开战,如果你失败了,我们国民党就要从此消灭,共产党必定就此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汪精卫 1927年 中山舰事件 国民党 共产党 回国
下载PDF
曲折中的探索与思考——毛泽东倡导的一次读书活动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若群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4,共6页
1958年至1960年,毛泽东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严重问题,以及党的领导干部中对社会主义存在的混乱认识,多次倡导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这次读书活动对于今... 1958年至1960年,毛泽东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严重问题,以及党的领导干部中对社会主义存在的混乱认识,多次倡导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这次读书活动对于今天领导干部如何增强执政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读书活动 “大跃进”运动
原文传递
从俄罗斯解密档案看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对国民党策略的演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若群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2016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从1940年8月至1940年12月皖南事变爆发前,中共中央在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上,是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把蒋介石的降日与"剿共"联系起来考虑的。围绕"蒋介石是否降日"这条主线,中共中央的策略经历了"和&qu... 从1940年8月至1940年12月皖南事变爆发前,中共中央在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上,是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把蒋介石的降日与"剿共"联系起来考虑的。围绕"蒋介石是否降日"这条主线,中共中央的策略经历了"和"为主、预防"打"——坚持"和"、准备"打"——争取"和"、考虑"先打"——以"和"应对、以"打"自卫这样一个变化过程。总体上看,当中共中央认为蒋介石不会降日时,其策略支点主要放在维护国共合作关系上,既"和"的方面;当中共中央认为蒋介石准备降日时,其策略支点主要放在准备国民党破裂合作关系上,即"打"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密档案 皖南事变 中共中央 策略演变
原文传递
共产国际所了解的红军长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若群 《党史文汇》 2016年第10期55-60,共6页
一般认为,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之后,共产国际领导人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才有了解。但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年内,连同陈云的报告在内,至少有六种信息来源让共产国际了解到红军及其长征的情况。
关键词 上海日报 苏维埃运动 信息来源 四渡赤水 胡宗南 黎平会议 苏维埃政府 军事路线 信息提供者 刘湘
原文传递
从反对到赞成:陈独秀对国共合作认识的心路历程
18
作者 苏若群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7年第11期22-25,共4页
众所周知,1924年至1927年间,由于实现了国共合作,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中走上了政治舞台,得到了锻炼和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在对这段历史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却对时... 众所周知,1924年至1927年间,由于实现了国共合作,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中走上了政治舞台,得到了锻炼和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在对这段历史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却对时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陈独秀评价过低,忽视了他在统一全党认识、推动国共“党内合作”实现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共合作 陈独秀 心路历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党内合作” 革命运动 反帝反封建 实现过程
原文传递
深化中共创建史研究的意义
19
作者 苏若群 《北京党史》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以下简称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创建史的研究,在努力挖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创新的思维和多重方法,对与创建史相关的史实和人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以下简称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创建史的研究,在努力挖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创新的思维和多重方法,对与创建史相关的史实和人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中共历史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历史研究的永恒主题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历史研究的永恒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历史 中国共产党创建 人物思想 社会主义时期 南陈北李 中国革命史 胡适之 中共一大 创建时期 中国问题
原文传递
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汶川模式"
20
作者 刘晓君 苏若群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4年第9期46-47,共2页
汶川的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分析汶川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经验,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汶川县委县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汶川模式",为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汶川模式... 汶川的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分析汶川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经验,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汶川县委县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汶川模式",为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汶川模式"的内涵汶川县委县政府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心理救助为基础、以感恩教育为主导、以铭恩奋进为目的的灾区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投入到恢复重建和科学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汶川 感恩教育 政治工作内容 心理救助 感恩意识 感恩文化 党员干部 环境变化 德育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