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有效性研究
1
作者 苏荣英 刘宁 +1 位作者 赵莉 裴耀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105例,根据产后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n=50)、预防组(常规治疗+枸...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早产儿105例,根据产后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n=50)、预防组(常规治疗+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预防,n=55)。比较两组早产儿BPD发生情况及分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比较颅内出血(IC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败血病和视网膜病变(ROP)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早产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48 h后,观察两组早产儿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和吸氧浓度(FiO_(2))水平;比较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预防组早产儿的BPD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BPD轻度早产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预防组早产儿高血压、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血糖、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和败血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早产儿治疗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早产儿治疗后PaO_(2)、OI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_(2)、FiO_(2)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早产儿血清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预防组早产儿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可预防BPD发生及降低BPD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早产儿呼吸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有关。另外,早期应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维生素A、维生素D还可降低ICH、PVL、败血病和ROP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早产儿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枸橼酸咖啡因 维生素A 维生素D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下载PDF
DC-CIK细胞对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苏荣英 宋盈盈 +1 位作者 裴耀华 艾丽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3164-3166,共3页
目的探讨共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 cell,CIK),即DC-CIK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DC-CIK处理后的耐药细胞株(K562/ADR细胞)中多药... 目的探讨共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 cell,CIK),即DC-CIK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DC-CIK处理后的耐药细胞株(K562/ADR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基因)的表达;利用MTT法检测DC-CIK细胞处理后的耐药细胞株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经DC-CIK作用后的K562/ADR细胞mdr1表达明显低于未经DC-CIK处理的K562/ADR细胞组(P<0.05),而且其对阿霉素的敏感性也明显高于未经DC-CIK处理的K562/ADR细胞(P<0.05)。结论 DC-CIK可逆转耐药细胞的多药耐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耐药细胞中mdr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 K562/ADR细胞 多药耐药 逆转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的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宋盈盈 苏荣英 艾丽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9期9208-9211,共4页
背景: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联合起来治疗恶性肿瘤,将有助于解除部分肿瘤患者T细胞的免疫无能,从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共同培养对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效应。方法:分... 背景:将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联合起来治疗恶性肿瘤,将有助于解除部分肿瘤患者T细胞的免疫无能,从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共同培养对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效应。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成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将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同培养3d作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以K562为靶细胞,分别以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杀伤实验。结果与结论:随着效靶比的增加,各组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也增加;同一效靶比下,各组效应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不同,其中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可达(77.88±1.57)%(P<0.01)。提示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显著,较单纯应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或树突状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效应 白血病K562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片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裴耀华 苏荣英 王晓宇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6期678-681,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片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VCIN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片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VCIN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和脑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70%(4/46)、6.52%(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片能够提高VCIN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并能提高脑血流速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炎症水平 脑血流速度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宁 苏荣英 +1 位作者 裴耀华 赵莉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8期927-930,共4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诊治的早产儿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枸橼...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诊治的早产儿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低剂量维生素D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高剂量维生素D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肺功能指标[潮气量(TV)、达峰时间比(TPTE/TE)和达峰容积比(VPTE/VE)]水平变化。观察患儿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主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8.16%(4/49),低于对照组[24.49%(1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TNF-α、IL-6、ET-1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TV、TPTE/TE和VPTE/V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呼吸暂停时间及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暂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创及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氧依赖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主要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高剂量维生素D能够有效降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缩短氧依赖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对促进患儿早期恢复气道有积极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维生素D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丁苯酞对轻度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合并睡眠障碍病人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裴耀华 苏荣英 +3 位作者 王晓宇 唐蕊 赵明哲 程凯力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516-2519,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轻度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轻度缺血性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对照组及治...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轻度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轻度缺血性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90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丁苯酞的用法为临床标准剂量,每次0.2 g,3次/日,口服90 d。观察并比较病人治疗前后90 d症状、体征,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各组评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22.83±1.84)分、MOCA评分(22.83±1.84)分均高于治疗前(20.27±1.85)分、(21.17±3.18)分(均P<0.05),PSQI量表评分(8.52±3.05)分低于治疗前(16.80±1.81)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MOCA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治疗组PSQI睡眠指数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16例,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3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P<0.001)。两组用药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可改善轻度缺血性VCI合并睡眠障碍病人认知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缺血 认知障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下载PDF
106例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苏荣英 裴耀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 研究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减少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门诊5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和睡眠日记综合评估和诊... 目的 研究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减少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门诊5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和睡眠日记综合评估和诊断儿童睡眠障碍。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数据和与睡眠障碍潜在危险因素相关的信息因素,按照是否有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和无睡眠障碍组。分别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导致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477份问卷,其中106例儿童患有睡眠障碍,371例儿童无睡眠障碍,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儿童体重、是否肥胖、是否早产儿、父母是否打鼾、有无过敏性鼻炎、夜间环境有无噪音、有无哮喘病史、睡前1 h是否看电子产品、睡前1 h是否活动、睡前1 h是否饮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有过敏性鼻炎、夜间环境噪音、有哮喘病史、睡前1 h看电子产品、睡前1 h活动、睡前1 h饮食是儿童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肥胖、过敏性鼻炎、夜间环境噪音、哮喘病史、睡前1 h看电子产品、睡前1 h活动、睡前1 h饮食会影响睡眠,减少并预防儿童睡眠障碍对促进儿童身心发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睡眠障碍 睡眠时间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DC-CIK细胞体外抗白血病K562细胞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艾丽梅 宋盈盈 苏荣英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168-1170,1176,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同培养后获得的DC-CIK细胞体外抗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免疫效应。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诱导成D...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同培养后获得的DC-CIK细胞体外抗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免疫效应。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诱导成DC和CIK细胞,将两种细胞共同培养3 d获得DC-CIK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以共培养3 d的DC-CIK作为效应细胞,以PBMC、DC、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K562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并分析IL-17与杀伤细胞间的相关性。结果 DC-CIK细胞增殖最快;收获的细胞大部分以成熟DC为主,CIK细胞主要是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DC-CIK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和分泌IL-17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IL-17释放量的增加,细胞毒性增强。结论 DC-CIK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杀伤白血病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细胞 白血病 K562细胞 免疫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