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冻期覆沙黄土坡面侵蚀及泥沙分选特性
1
作者 苏远逸 张洋 +4 位作者 杨志 李鹏 李占斌 王添 张乃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了探究解冻期融水侵蚀对覆沙黄土坡面的影响,选取未冻裸坡(U0)、未冻覆沙(U1)、冻土裸坡(F0)和冻土覆沙(F1)4种坡面(覆沙厚度为1 cm)为研究对象,设计2 m长的坡面和1 L/min的流量进行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坡面侵蚀过程及泥沙颗粒分选特... 为了探究解冻期融水侵蚀对覆沙黄土坡面的影响,选取未冻裸坡(U0)、未冻覆沙(U1)、冻土裸坡(F0)和冻土覆沙(F1)4种坡面(覆沙厚度为1 cm)为研究对象,设计2 m长的坡面和1 L/min的流量进行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坡面侵蚀过程及泥沙颗粒分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冻土坡面(F0和F1)的初始产流时间明显小于未冻坡面(U0和U1),并且覆沙坡面(U1和F1)的初始产流时间较裸坡坡面(U0和F0)明显滞后;2)各坡面平均产流速率表现为U0<U1<F0<F1,平均产沙速率表现为U0<U1<F0<F1,U0的平均产流和平均产沙速率与U1、F0和F1均差异显著(P<0.05);3)各坡面泥沙颗粒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值表现为黄土本底物<F0<U0<F1<U1<风沙土本底物。在试验过程中裸坡坡面的MWD随产流时间的延长波动程度较小,覆沙坡面的MWD在试验过程中有2个明显增大和减小的过程。在冲刷条件下砂粒和粗粉粒更容易被坡面径流带走,并且覆沙坡面更容易侵蚀砂粒,而裸坡坡面更容易侵蚀粗粉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水冲刷试验 解冻期 覆沙黄土 侵蚀过程 泥沙颗粒分选
下载PDF
坡面覆沙后侵蚀泥沙颗粒分选特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汤珊珊 高海东 +4 位作者 李占斌 任宗萍 张辉 苏远逸 支再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侵蚀泥沙颗粒大小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侵蚀泥沙的搬运和沉积,了解侵蚀泥沙的分选作用将有助于解释泥沙的侵蚀和沉积过程。该文以覆沙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选取坡度12°、雨强1.5 mm/min的黄土坡面上分别覆盖... 侵蚀泥沙颗粒大小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侵蚀泥沙的搬运和沉积,了解侵蚀泥沙的分选作用将有助于解释泥沙的侵蚀和沉积过程。该文以覆沙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方法,选取坡度12°、雨强1.5 mm/min的黄土坡面上分别覆盖0.5、1.0、1.5 cm的沙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后,坡面粗颗粒物质大部分在产流开始0~10 min内便被冲刷带走;侵蚀泥沙颗粒主要以粉粒为主;坡面覆沙后,在细沟间侵蚀阶段,径流优先搬运大于0.054 mm的颗粒,在细沟侵蚀阶段和细沟侵蚀及细沟间侵蚀的组合阶段,径流搬运的泥沙颗粒以小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同时,在产流前期(0~10 min)侵蚀泥沙颗粒主要以大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而在产流后期(10 min以后)侵蚀泥沙则主要以小于0.054 mm的颗粒为主。坡面覆沙后,黏粒以团聚体的形式存在,粉粒以单粒的形式存在,而沙粒以细颗粒聚集体的形式存在。该文为进一步研究泥沙沉积后风蚀对水蚀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颗粒大小 降雨 覆沙坡面 颗粒分选
下载PDF
坡面植被格局对坡沟系统能量调控及水沙响应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苏远逸 李鹏 +6 位作者 李占斌 任宗萍 肖列 李聪 汤珊珊 王添 张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39,共8页
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研究在坡沟系统土壤侵蚀过程中,不同坡面植被格局对能量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水沙响应关系的影响,并建立不同坡面植被格局下基于能量参数的侵蚀产沙方程,深入了解能量与侵蚀产沙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相比于裸... 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研究在坡沟系统土壤侵蚀过程中,不同坡面植被格局对能量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水沙响应关系的影响,并建立不同坡面植被格局下基于能量参数的侵蚀产沙方程,深入了解能量与侵蚀产沙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相比于裸坡,在坡面有植被覆盖的情况下,径流功率大幅度降低,植被能够有效地削减径流功率,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在不同时刻下,不同坡面植被格局的单位水流功率在坡面较小,进入沟道后单位水流功率急剧上升,呈"N"形曲线分布,经过SPSS软件分析,坡面植被格局对单位水流功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坡面植被格局对径流能耗的变化基本没有影响,不同时刻,不同坡面植被格局下坡面上每个断面的径流能耗在1 500~2 000J保持不变,在进入沟道后径流能耗急剧上升,达到4 800J左右;(2)在坡沟系统的坡面上种植植被可以有效地起到蓄水减沙的作用,当草带位置距坡顶2m时(格局F)的蓄水效益最好,达到19.07%,当草带位置距坡顶6m时(格局B)的减沙效益高达69.02%;(3)不同坡面植被格局下坡沟系统的累积产流量与累积产沙量之间满足M=aQb的幂函数形式,而且相关系数a和b可以作为蓄水减沙效益的指示指标;(4)在不同坡面植被格局下,坡面平均输沙率与径流功率满足D=cω+d线性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植被格局 放水冲刷 坡沟系统 能量调控 水沙关系
下载PDF
次降雨事件下雨养区典型小流域土壤水分运移规律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田田 柯浩成 +7 位作者 李占斌 李鹏 肖列 张洋 汤珊珊 郑淋峰 苏远逸 白璐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6,共7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次降雨事件后不同土地利用下包气带土壤水稳定氢同位素(δ2 H)变化规律进行剖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机理、...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法,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对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次降雨事件后不同土地利用下包气带土壤水稳定氢同位素(δ2 H)变化规律进行剖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机理、模型参数确定以及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草地、林地和农地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74%~21.42%,6.74%~19.08%和7.86%~20.74%,土壤蓄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5.6~384.0,275.1~368.7,289.5~334.6mm,土壤水δ2 H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3.41‰^-71.84‰,-115.10‰^-50.98‰和-112.28‰^-63.78‰。(2)草地、林地和农地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均存在时间节点。(3)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包气带土壤水氢稳定同位素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农地和草地较林地更有利于赋存土壤水分。(4)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蓄水量峰值与蓄水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峰值越大,相应的蓄水能力越低。(5)林地、草地和农地均存在"优先流"现象,草地和林地能显著延伸"优先流"发生路径,农地可能与地下水水质与补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土壤水 氢同位素 水分运移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坡度对黄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苏远逸 李鹏 +4 位作者 任宗萍 肖列 王添 张建文 刘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为了探究次降雨条件下坡度对黄土坡面侵蚀及水沙关系的影响,在室内进行模拟降雨试验,结合能量理论对黄土坡面水沙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沙强度随产流时间的变化趋势较产流强度更为复杂,并且两者随着产流时... 为了探究次降雨条件下坡度对黄土坡面侵蚀及水沙关系的影响,在室内进行模拟降雨试验,结合能量理论对黄土坡面水沙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沙强度随产流时间的变化趋势较产流强度更为复杂,并且两者随着产流时间的变化趋势存在不同步性;(2)坡面总产流量与总产沙量随坡度的变化均呈二次函数关系,并且在20°~25°存在量变的临界值;(3)坡面产流强度与产沙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方程系数a随坡度呈现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累积产流量与累积产沙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c的绝对值与坡度成正比;(5)坡面平均径流能量随坡度的变化呈上升—下降的趋势,在坡面侵蚀过程中,平均径流能量与平均产沙强度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描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平均径流能量可以合理预测黄土坡面的输沙能力。该研究可为完善黄土区的土壤侵蚀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坡度 产流产沙 水沙关系 径流能量
下载PDF
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与地表糙度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添 任宗萍 +5 位作者 李鹏 张辉 苏远逸 支再兴 马田田 孙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坡度与地表糙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根据研究区坡耕地特点,试验共设计5个坡度,分别为9°,12°,15°,20°,25°,设计雨强为1.0mm/min,降雨历时为60min。结果表明:(1)5个坡度下坡面径流总量...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坡度与地表糙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根据研究区坡耕地特点,试验共设计5个坡度,分别为9°,12°,15°,20°,25°,设计雨强为1.0mm/min,降雨历时为60min。结果表明:(1)5个坡度下坡面径流总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在20°与25°坡面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地表糙度变异率降幅为12°>9°>25°>15°>20°;(2)次降雨产流量与坡度、糙度变异变率呈显著指数函数关系;(3)5个坡度其坡面产沙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产沙量在坡面梯度为3°的坡面之间以及20°与25°坡面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坡度对产沙量有显著影响;(4)次降雨产沙量与坡度、糙度变异变率呈极显著线性关系;(5)次降雨量、产沙量与坡度、糙度变异变率的回归关系均优于分别与坡度、糙度变异变率的回归关系。研究成果为揭示水蚀过程中坡度与地表糙度对侵蚀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坡度 地表糙度 侵蚀
下载PDF
覆沙坡面水动力学参数与径流产沙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汤珊珊 李占斌 +3 位作者 鲁克新 刘莹 苏远逸 马勇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36-143,共8页
坡面流水动学特征对阐明土壤侵蚀和坡面产沙机理均有重要意义,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1.5 mm/min雨强下,不同覆沙厚度(0.5、1.0、1.5 cm)下坡面水动力学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产流产沙的关系,以期揭示坡面水动力学参数的内在规... 坡面流水动学特征对阐明土壤侵蚀和坡面产沙机理均有重要意义,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1.5 mm/min雨强下,不同覆沙厚度(0.5、1.0、1.5 cm)下坡面水动力学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产流产沙的关系,以期揭示坡面水动力学参数的内在规律性。结果表明,坡面流的水动力学参数的时空分布呈波动趋势,与黄土坡面相比,雷诺数增加了0.39~1.03倍,佛罗德数增加了0.05~0.29倍,阻力系数增加了0.05~1.55倍;覆沙坡面在整个降雨过程中主要以层流—急流为主,细沟形成主要发生在产流后第10 min后,主要集中在1~10断面处(从坡底依次向上每1 m划分为一个断面);坡面产流和产沙速率与各水动力学参数均可用y=ax+b来描述,雷诺数Re和相对水深曼宁糙率n/h可以较好地表征覆沙坡面侵蚀产沙过程。此研究可为坡面侵蚀预报模型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径流 产沙 覆沙坡面 覆沙厚度 水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覆沙坡面径流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任宗萍 苏远逸 +4 位作者 李鹏 李占斌 汤珊珊 郑淋峰 靳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5,41,共8页
通过室内模拟冷冻和放水冲刷试验,采用2个放水流量(1,2L/min)、2个土壤处理(未冻坡面,冻结坡面)和4个覆沙厚度(0,1,2,3cm)研究不同处理对覆沙黄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流量条件下,覆沙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延长,随着覆沙厚... 通过室内模拟冷冻和放水冲刷试验,采用2个放水流量(1,2L/min)、2个土壤处理(未冻坡面,冻结坡面)和4个覆沙厚度(0,1,2,3cm)研究不同处理对覆沙黄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流量条件下,覆沙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延长,随着覆沙厚度的增加,延长效果越明显,而冻融作用使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缩短;不同处理坡面的产流产沙峰值均增大,并且产流量与产沙量的峰现时间具有不同步性。(2)不同流量条件下,不同处理坡面总产流量是对照坡面的1.02~1.28倍,冻结坡面和冻结-覆沙坡面的总产流量与对照坡面有显著差异(p<0.05),坡面总产沙量是对照坡面的1.97~10.94倍,冻结坡面、对照-覆沙坡面和冻结-覆沙坡面的总产沙量与对照坡面有显著差异(p<0.05)。(3)不同流量条件下,相同处理坡面产流强度随产流时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裸坡坡面产沙强度随着产流时间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稳,而覆沙坡面产沙强度波动程度较大,覆沙是影响坡面产沙过程的主要因素;相同流量条件下,不同处理坡面产流强度大致分为"快速上升-相对稳定"和"相对稳定"两种变化趋势。(4)相同流量条件下,裸坡坡面的产流强度受冻融作用的影响较大,冻融和覆沙处理对产沙强度的影响均较大,冻融作用在裸坡条件下对产沙过程的影响大于覆沙坡面,覆沙坡面在土壤未冻结的情况下对产沙过程的影响大于在土壤冻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水冲刷 冻融作用 覆沙坡面 产流产沙
下载PDF
沟头高度和土壤质地对细沟溯源侵蚀特征和形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睿 李鹏 +2 位作者 韩建纯 朱玉斌 苏远逸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99,共9页
沟头溯源侵蚀是黄土高原主要的侵蚀方式之一。为研究细沟沟头高度和土壤质地对侵蚀产沙、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沟道形态发育的影响,该研究采用不同沟头高度的沟头,在室内进行了一系列冲刷试验(流量为2、4和6 L/min)。结果表明:1)随着沟头... 沟头溯源侵蚀是黄土高原主要的侵蚀方式之一。为研究细沟沟头高度和土壤质地对侵蚀产沙、沟头溯源侵蚀过程及沟道形态发育的影响,该研究采用不同沟头高度的沟头,在室内进行了一系列冲刷试验(流量为2、4和6 L/min)。结果表明:1)随着沟头高度的增加,产沙率增加,土壤流失过程的波动程度也增加,且越易被侵蚀;2)对比不同土壤质地,总体上,壤质砂土的产沙率和溯源侵蚀速率大于粉砂质壤土。当沟头高度为15 cm、流量为6 L/min时,壤质砂土的沟头溯源侵蚀速率最大,为19.45 cm/min;3)粉砂质壤土土壤下切深度较深,更易发生下切侵蚀,壤质砂土土壤沟道横截面宽深比最大值是粉砂质壤土土壤的3倍多,且沟头溯源侵蚀累积距离为75 cm时沟道横截面宽深比值较小,更易发生侧向侵蚀;4)4个细沟形态地形子参数(起伏度、粗糙度、切割深度和坡度)与产沙量有较好的线性线相关关系(R^(2)≥0.48),沟头侵蚀下的微地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沙量的大小,进而估算产沙量。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细沟侵蚀下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产沙 沟头 溯源侵蚀 地形参数
下载PDF
连续极端暴雨事件下小流域侵蚀泥沙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伟 李志能 +3 位作者 李鹏 张祎 常恩浩 苏远逸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6-293,共8页
近年来,随着极端降雨事件的频发,原位土壤伴随着侵蚀大量的迁移流失,因此,建立一个基于水力学特征侵蚀泥沙流失的经验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黄土高原选择坡度相近的4种植被演替类型并以裸地为对照开展野外原位冲刷试验... 近年来,随着极端降雨事件的频发,原位土壤伴随着侵蚀大量的迁移流失,因此,建立一个基于水力学特征侵蚀泥沙流失的经验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黄土高原选择坡度相近的4种植被演替类型并以裸地为对照开展野外原位冲刷试验。在连续的冲刷条件下,首次冲刷的泥沙浓度、泥沙损失量最大,荒地泥沙总损失量最高,达到14.62 kg,而苜蓿泥沙总损失量最低,仅为0.49 kg。在所选取的5个水力因子中,仅平均流速与泥沙浓度和泥沙损失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受流速控制的砂粒的选择性运移导致了流速与侵蚀泥沙的相关性。根据水力因子和侵蚀泥沙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水动力的泥沙损失模型,所有预测值都可以与测量值吻合良好。基于水动力的泥沙损失经验模型可以作为基于物理的泥沙模型的重要参考,也可以为坡面发生严重侵蚀时的侵蚀泥沙损失预测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极端暴雨 侵蚀泥沙 流失
下载PDF
植被空间配置对凸型坡侵蚀及泥沙颗粒分选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远逸 李鹏 +4 位作者 任宗萍 李聪 杨殊桐 张建文 刘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5-151,共7页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结合该地区缺水的现状,在有限的植被措施条件下,以凸型坡为研究对象,将草带布设在上坡面5种不同位置,利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坡面侵蚀过程和泥沙颗粒分选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植被...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结合该地区缺水的现状,在有限的植被措施条件下,以凸型坡为研究对象,将草带布设在上坡面5种不同位置,利用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坡面侵蚀过程和泥沙颗粒分选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植被能够有效发挥水土保持功效的作用,并初步提出在低植被覆盖度下植被发挥水土保持功效的最优植被空间配置。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空间配置的产流强度Cv值为10.26%~15.50%,产流强度的波动程度较小,其中配置A的产流强度与配置B和配置F的产流强度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植被空间配置的产沙强度Cv值均在26.00%以上,配置A的产沙强度与其他配置的产沙强度均表现为显著性差异(p<0.05),在坡面布设草带对产沙过程的影响大于对产流过程的影响;(2)在凸型坡的上坡面种植植被后,总产流产沙量与裸坡(配置A)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配置F的减水效益达到19.65%,配置B的减沙效益高达70%以上;(3)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泥沙颗粒平均重量直径(MWD)的平均值表现为配置A>配置F>配置D>配置E>配置C>本底物>配置B,MWD的平均值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逐渐稳定并接近于本底物,在有植被覆盖坡面的水力侵蚀条件下,侵蚀颗粒以细颗粒为主,粉粒含量较高,砂粒含量相对较小,并且植被布设位置距离坡顶越远更容易侵蚀0.002~0.05 mm的粉粒。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植被空间配置对坡面侵蚀产沙作用机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空间配置 凸型坡 放水冲刷 颗粒分选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自然-人工”植被对土壤表层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祎 李鹏 +4 位作者 马田田 刘晓君 时鹏 徐国策 苏远逸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3-449,共7页
黄土高原大规模退耕还林(草)对土壤有机碳会产生显著影响。相比总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区域微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且能灵敏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情况。为了探讨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土壤活性有机碳的主要组分土... 黄土高原大规模退耕还林(草)对土壤有机碳会产生显著影响。相比总有机碳,土壤活性有机碳对区域微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且能灵敏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情况。为了探讨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土壤活性有机碳的主要组分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微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EOC)的影响,本研究以王茂沟流域3种主要植被类型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活性有机碳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杏树、油松、玉米;(2)同种植被类型下,0~10cm土层POC含量均高于10~20cm土层;微生物活动集中分布在10~20cm土层;杏树与坝地玉米10~20cm土层EOC含量高于0~10cm土层,油松0~10cm土层EOC含量高于10~20cm土层;(3)坝地玉米SOC含量低于油松与杏树SOC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中的EOC含量对土壤SOC含量的高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颗粒态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易氧化有机碳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覆沙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远逸 冯朝红 +2 位作者 张扬 雷娜 张庭瑜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6-1173,共8页
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4种覆沙条件和3种径流坡长条件下的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沙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相比于黄土坡面明显延长,初始产流时间随着覆沙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且产流量和产沙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存... 通过室内放水冲刷试验,对4种覆沙条件和3种径流坡长条件下的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沙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相比于黄土坡面明显延长,初始产流时间随着覆沙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且产流量和产沙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存在不同步性。不同坡面的产流率在试验初期较小,随着产流历时的延长逐渐增大并且趋于稳定。黄土坡面的产沙率随产流历时的延长变化趋势较为平稳,覆沙坡面的产沙率波动范围较大。不同坡面的累积产沙量均随着累积产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并且两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由于沙层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导致覆沙坡面的侵蚀过程明显不同于黄土坡面,覆沙厚度是影响坡面侵蚀特征的重要因子,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复合坡面的侵蚀特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覆沙坡面 产流产沙 水沙关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根系行为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常恩浩 李鹏 +4 位作者 肖列 徐国策 赵宾华 苏远逸 冯朝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90-2100,共11页
根系的结构与生态功能特征称为根系行为特征,研究根系行为特征对黄土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非线性计算方法,采集黄土区4种典型退耕植被群落根系、土壤样品,分析根系形态特征、基于径级的根长分形维数、根系生态位指数与土壤有机... 根系的结构与生态功能特征称为根系行为特征,研究根系行为特征对黄土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非线性计算方法,采集黄土区4种典型退耕植被群落根系、土壤样品,分析根系形态特征、基于径级的根长分形维数、根系生态位指数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结果显示:根长密度、根生物量、根系直径随着退耕演替的发展存在缓慢增大趋势。退耕演替发展的2—21年中,根系平均分维数由2.77显著减小至2.59(P<0.05),生态位指数由3.75显著增大至9.37(P<0.05)。根系的生态功能性对丰富土壤有机碳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效果,根系分维数与生态位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即根系的结构特征直接决定了根系综合生态功能,表现为结构越复杂,功能性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演替 根系行为 分形维数 根系生态位指数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冻土坡面侵蚀过程特征研究
15
作者 苏远逸 陈田庆 +2 位作者 张盼盼 熊宇斐 李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为了探究黄土丘陵区未冻坡面和冻土坡面在不同径流坡长条件下侵蚀之间的差异,在室内进行模拟冷冻和放水冲刷试验,采用3种径流坡长(2 m,4 m和6 m)和2种坡面类型(未冻坡面和冻土坡面),定量研究了未冻坡面和冻土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和水沙... 为了探究黄土丘陵区未冻坡面和冻土坡面在不同径流坡长条件下侵蚀之间的差异,在室内进行模拟冷冻和放水冲刷试验,采用3种径流坡长(2 m,4 m和6 m)和2种坡面类型(未冻坡面和冻土坡面),定量研究了未冻坡面和冻土坡面的产流产沙过程和水沙关系。结果表明:(1)未冻坡面和冻土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均随着径流坡长的延长而缩短,在相同径流坡长条件下,冻土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较未冻坡面减少;(2)未冻坡面的平均产流量与平均产沙量和冻土坡面的平均产沙量均随着径流坡长的延长而增大,而冻土坡面的平均产流量随着径流坡长的变化无显著差异;(3)未冻坡面产流率和产沙率的关系分为缓慢和急速增加两个阶段,而冻土坡面的产沙率则随着产流率的增大而增大;(4)累积产流量与累积产沙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参数c的绝对值与径流坡长呈正比,并且冻土坡面大于未冻坡面。土壤冻结后使初始产流时间大大缩短,径流量的增加伴随着冻结土壤的不断融化导致冻土坡面侵蚀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冻土坡面 侵蚀过程 水沙关系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前期含水量对冻融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段金晓 李鹏 +5 位作者 李占斌 任宗萍 王添 汤珊珊 苏远逸 程圣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8,175,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前期含水量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坡面降雨侵蚀的影响,采用室内冻融和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冻融坡面与未冻融坡面的降雨侵蚀特征。结果表明:黄土坡面的产流时间随前期含水量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冻融作... 为了探究不同前期含水量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坡面降雨侵蚀的影响,采用室内冻融和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冻融坡面与未冻融坡面的降雨侵蚀特征。结果表明:黄土坡面的产流时间随前期含水量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冻融作用使黄土坡面产流时间滞后,其中含水量为20%的坡面经过冻融作用滞后62.50%,最为明显。在产流过程中,20%含水量的冻融坡面比未冻融坡面产流总量低9.14%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产沙过程中,20%和25%含水量的冻融坡面比未冻融坡面产沙总量减小28%,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20%和25%含水量的冻融坡面与未冻融坡面的可蚀性相差最明显。综上可以得出含水量为20%时冻融作用对坡面产流时间和产流过程影响最显著;含水量为20%和25%时冻融作用对坡面产沙过程和可蚀性K值影响最显著。含水量为20%时产沙量最小,可蚀性最低,可将20%作为黄土最优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含水量 冻融 模拟降雨 可蚀性
下载PDF
解冻期覆沙黄土坡面能量参数与径流产沙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伟 苏远逸 +4 位作者 李鹏 时鹏 赵宾华 薛少博 杨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探究春季解冻期覆沙黄土坡面能量参数动态响应时空演化过程,在相同放水流量(1 L/min)条件下,采用2个土壤处理(未冻坡面,冻结坡面)和4个覆沙厚度(0,1,2,3 cm)进行室内模拟冷冻和放水冲刷试验,系统分析了径流流速(V)、径流功率(W)、单... 为探究春季解冻期覆沙黄土坡面能量参数动态响应时空演化过程,在相同放水流量(1 L/min)条件下,采用2个土壤处理(未冻坡面,冻结坡面)和4个覆沙厚度(0,1,2,3 cm)进行室内模拟冷冻和放水冲刷试验,系统分析了径流流速(V)、径流功率(W)、单位径流功率(P)和径流动能(E)在不同土壤处理和不同覆沙厚度条件下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的径流流速随产流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距坡顶距离的增大总体呈增大趋势。未冻坡面和冻结坡面径流流速的均值在0.23~0.35,0.18~0.35 m/s变化。径流深的时空变化规律与径流流速相反,未冻坡面和冻结坡面的值分别在0.36~1.32,0.46~2.89 mm变化。(2)未冻坡面和冻结坡面径流功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2~0.82,0.29~1.13 N/(m·s)。不同处理下的单位径流功率随产流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未冻坡面和冻结坡面的单位径流功率的均值分别在0.047~0.072,0.037~0.072 m/s变化。未冻坡面的径流动能随着覆沙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冻结坡面的径流动能随着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空间上,未冻坡面和冻结坡面的能量参数和距坡顶距离均可用线性函数表示(R^2>0.71)。(3)产流率与径流流速和能量参数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径流流速和单位径流功率可以对未冻坡面和冻结坡面在不同覆沙厚度条件下的产流过程进行描述。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解冻期的覆沙黄土坡面侵蚀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土壤侵蚀 放水冲刷 径流产沙 能量参数
下载PDF
2002-2020年黄土高原土壤水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薛少博 李鹏 +3 位作者 于坤霞 苏远逸 陈婧林 汪令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1-226,共6页
土壤水作为植物耗水最主要的来源,其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利用GRACE卫星数据与GLDAS-NOAH模型,分析2002—2020年黄土高原土壤水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GEE平台2002—2020年的MODIS NDVI产品数据集、与2000—2017年降水资料对... 土壤水作为植物耗水最主要的来源,其变化对整个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利用GRACE卫星数据与GLDAS-NOAH模型,分析2002—2020年黄土高原土壤水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GEE平台2002—2020年的MODIS NDVI产品数据集、与2000—2017年降水资料对土壤水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M—K检验法对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2002—2020年GRACE等效水高(毫米水柱高)变化月均值为(-7.56±4.38)mm,从2008年开始呈现显著减少趋势。(2)2000—2020年0—10 cm土层土壤水呈不显著增加趋势,10—40,40—100,100—200 cm呈不显著变化趋势,2012—2020年20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呈显著减少趋势。(3)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黄土高原2000—2017年的降水与土壤水的相关性在显著降低。相关性系数从0—10 cm时的0.581降低到100—200 cm时的0.099。而将2002—2020年的20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与NDVI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系数为-0.805~*,为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阐述了黄土高原土壤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降水和NDVI变化与其的相关性联系,为下一步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NDVI 黄土高原 GEE
下载PDF
次降雨条件下坝系流域泥沙淤积过程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薛少博 李鹏 +1 位作者 申震洲 苏远逸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0,共6页
了解淤地坝次降雨条件下泥沙淤积特征是研究淤地坝泥沙输移过程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室内模拟降雨实验,利用桥沟小流域模型,对次降雨情况下运移的泥沙粒径与淤积深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淤积体前缘最末端,淤积深度最高,淤积体上倾斜度为... 了解淤地坝次降雨条件下泥沙淤积特征是研究淤地坝泥沙输移过程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室内模拟降雨实验,利用桥沟小流域模型,对次降雨情况下运移的泥沙粒径与淤积深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淤积体前缘最末端,淤积深度最高,淤积体上倾斜度为0°,淤积深度随沟道比降沿程减少。在坝前无淤积体位置向上游沿程砂粒占比增高,粉粒占比减少,砂粒占比先增大后减少最后趋于50%左右,粉粒占比先减少后增大最后趋于50%左右。在坝前淤积体未发育位置,颗粒向上游沿程分选结果趋势明显,沿程粒径变大,在淤积体发育完全位置,颗粒沿程分选结果趋势不明显,各粒级泥沙颗粒占比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正态模型 粒径变化 泥沙淤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