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鉴定蚌类的寄生钩介幼虫
1
作者
武瑞文
欧阳珊
+4 位作者
门吉帅
苏金荟
彭一晖
张根芳
吴小平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7-510,共4页
淡水蚌类发育过程中的钩介幼虫需要寄生在鱼鳃或鳍上,由于幼虫体型微小,依据其形态鉴定蚌种较困难,因此难以准确确定蚌类寄主鱼种类。通过提取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已知蚌种三角帆蚌钩介幼虫DNA,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
淡水蚌类发育过程中的钩介幼虫需要寄生在鱼鳃或鳍上,由于幼虫体型微小,依据其形态鉴定蚌种较困难,因此难以准确确定蚌类寄主鱼种类。通过提取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已知蚌种三角帆蚌钩介幼虫DNA,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寄生的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和三角帆蚌聚为一支,置信度为100%,且种内分支明显小于种间分支长度。种内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8,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79.3倍。说明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标记,能够正确鉴定寄生钩介幼虫蚌种,为确定淡水蚌类寄主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蚌类
COI基因
寄生钩介幼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DNA条形码与线粒体基因组在蚌科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欧阳解秀
苏金荟
+2 位作者
吴小平
欧阳珊
周春花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42-3747,共6页
蚌科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滤食性贝类。蚌能过滤、净化水体,且对水质变化反映敏感,是检测水质的指示生物之一。但由于栖息地缺失和破坏,过度商业捕捞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蚌科已被确定为世界上最濒危的动物类群之一。因此,对蚌科生物...
蚌科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滤食性贝类。蚌能过滤、净化水体,且对水质变化反映敏感,是检测水质的指示生物之一。但由于栖息地缺失和破坏,过度商业捕捞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蚌科已被确定为世界上最濒危的动物类群之一。因此,对蚌科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DNA测序成本越来越低、速度不断加快、准确度不断提高。而作为物种鉴定和发现隐存种的DNA序列工具,DNA条形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组是动物唯一的核外基因组,也是遗传多样性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蚌科线粒体DNA特殊的双重单亲遗传方式更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综述对DNA条形码和线粒体基因组用于蚌科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特点、研究现状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展望了蚌科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趋势,旨在为蚌科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蚌类和科学利用蚌类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线粒体基因组
蚌科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鉴定蚌类的寄生钩介幼虫
1
作者
武瑞文
欧阳珊
门吉帅
苏金荟
彭一晖
张根芳
吴小平
机构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研究所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7-51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515)
南昌大学创新学分项目(14001722)
文摘
淡水蚌类发育过程中的钩介幼虫需要寄生在鱼鳃或鳍上,由于幼虫体型微小,依据其形态鉴定蚌种较困难,因此难以准确确定蚌类寄主鱼种类。通过提取寄生在黄颡鱼鳃上的已知蚌种三角帆蚌钩介幼虫DNA,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寄生的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和三角帆蚌聚为一支,置信度为100%,且种内分支明显小于种间分支长度。种内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8,种间遗传距离为种内遗传距离的79.3倍。说明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分子标记,能够正确鉴定寄生钩介幼虫蚌种,为确定淡水蚌类寄主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淡水蚌类
COI基因
寄生钩介幼虫
Keywords
freshwater mussels
COI gene
parasitic glochidia
分类号
Q959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NA条形码与线粒体基因组在蚌科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欧阳解秀
苏金荟
吴小平
欧阳珊
周春花
机构
南昌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42-374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636)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1522040178)共同资助
文摘
蚌科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滤食性贝类。蚌能过滤、净化水体,且对水质变化反映敏感,是检测水质的指示生物之一。但由于栖息地缺失和破坏,过度商业捕捞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蚌科已被确定为世界上最濒危的动物类群之一。因此,对蚌科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DNA测序成本越来越低、速度不断加快、准确度不断提高。而作为物种鉴定和发现隐存种的DNA序列工具,DNA条形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线粒体基因组是动物唯一的核外基因组,也是遗传多样性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同时,蚌科线粒体DNA特殊的双重单亲遗传方式更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综述对DNA条形码和线粒体基因组用于蚌科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特点、研究现状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展望了蚌科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趋势,旨在为蚌科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蚌类和科学利用蚌类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线粒体基因组
蚌科
生物多样性
Keywords
DNA barcoding
Mitochondrial genome
Unionidae
Biodiversity
分类号
Q953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鉴定蚌类的寄生钩介幼虫
武瑞文
欧阳珊
门吉帅
苏金荟
彭一晖
张根芳
吴小平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DNA条形码与线粒体基因组在蚌科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欧阳解秀
苏金荟
吴小平
欧阳珊
周春花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