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孙瑜 黄金焕 +6 位作者 谢鹏 国建萍 苑洪涛 时向民 郭红阳 黄亚 单兆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9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99例(≥60岁)及非老年... 目的分析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194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99例(≥60岁)及非老年组95例(<60岁)。比较2组患者手术特征、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分析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年龄、B型钠尿肽、高血压、冠心病、CHA_(2)DS_(2)-VASc评分及HAS-BLED评分高于非老年组,男性、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P<0.01)。老年组左心房纤维化比例高于非老年组(30.3%vs 8.4%,P=0.001)。老年组术后出现1例心包积液,2例穿刺部位血肿,均经治疗后好转。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1年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71.7%vs 69.5%,P=0.763);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空白期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1.2%vs 21.1%,P=0.981)。心房颤动持续时间(HR=1.020,95%CI:1.007~1.032,P=0.002)和空白期复发(HR=6.781,95%CI:3.078~14.935,P=0.001)是老年组患者术后复发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管消融术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长和空白期复发的老年患者术后1年内更容易出现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危险因素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下载PDF
术前短期应用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孙瑜 国建萍 +4 位作者 苑洪涛 时向民 郭红阳 黄亚 单兆亮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41-1246,1271,共7页
背景 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胺碘酮能够减轻心房重构,因此部分术者尝试通过术前应用胺碘酮来简化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成功率,但这种辅助治疗手段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术前短期应用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效... 背景 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难度大,成功率较低,胺碘酮能够减轻心房重构,因此部分术者尝试通过术前应用胺碘酮来简化手术过程,提高手术成功率,但这种辅助治疗手段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术前短期应用胺碘酮对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接受导管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根据术前胺碘酮的使用情况分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胺碘酮组术前口服胺碘酮治疗至手术前1 d,总疗程为7 d,服用剂量为0.2 g/次,3次/d;对照组术前不接受胺碘酮治疗。所有患者首先行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如患者能自行或电复律转复窦性心律,则行基质标测消融,即对低电压区原则上行均质化消融,必要时附加线性消融;如患者不能转复窦性心律,则行步进式消融,即直接附加左房顶部、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复杂碎裂电位(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s,CFAEs)消融。患者术中如出现典型三尖瓣峡部依赖房扑,则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结果 胺碘酮组53例,男4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6±9.5)岁;对照组132例,男109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3±10.4)岁。两组间除估计肾小球滤过率(P=0.003)、脑利钠肽水平(P<0.001)和既往应用β受体阻滞剂情况(P=0.020)外,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组PVI后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3%vs 79.5%,P=0.014),窦律下基质标测消融与步进式消融相比,附加线性消融(不含三尖瓣峡部线)及低电压区(含CFAEs)均质化消融的比例更低(9.7%vs 80.0%,P<0.001;7.1%vs 36.7%,P<0.001)。胺碘酮组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28.3%vs 28.8%,Log-rank P=0.966)及空白期(3个月内)复发率(20.4%vs 21.2%,Log-rank P=0.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短期应用胺碘酮不能减少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但能提高PVI后转复窦性心律的成功率,窦律下基质标测消融相较于步进式消融手术过程更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房颤 导管消融术 胺碘酮 手术过程 复发
下载PDF
高龄共病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的麻醉管理1例报告
3
作者 孙华 郭永馨 +5 位作者 郭英 张修礼 苑洪涛 周飞虎 段伟东 王晓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7-829,共3页
本文报告1例急性胆管炎老年女性患者,患者出现高热、黄疸,且合并胰腺占位、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泌尿系感染、冠心病、帕金森,诊治难度大,术后风险高。经过多学科讨论,专家决定规避外科手术风险,在内镜下行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微创治疗... 本文报告1例急性胆管炎老年女性患者,患者出现高热、黄疸,且合并胰腺占位、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泌尿系感染、冠心病、帕金森,诊治难度大,术后风险高。经过多学科讨论,专家决定规避外科手术风险,在内镜下行经内镜逆行胆胰管成像微创治疗,并为患者制定了合理的诊疗方案和个性化的麻醉方案。术后患者顺利出院。多学科协作为麻醉医师提供了重要脏器功能评估和手术麻醉选择的建议,可有效襄助麻醉管理,降低围术期风险,更好地维持患者术后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胆道感染 围术期管理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上和瓣下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分析
4
作者 黄金焕 谢鹏 +7 位作者 孙瑜 李世兴 李健 苑洪涛 国建萍 郭红阳 时向民 单兆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对右心室流出道(RVOT)肺动脉瓣上和瓣下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体表心电图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实现VAs的较精确定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到202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39例RVOT起源VAs患者进行研... 目的对右心室流出道(RVOT)肺动脉瓣上和瓣下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体表心电图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实现VAs的较精确定位。方法纳入2018年10月到2022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39例RVOT起源VAs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起源点与肺动脉瓣的位置关系分为瓣上起源组和瓣下起源组,进行心电图参数分析。结果139例RVOT起源VAs患者中,71例(51.1%)VAs起源于肺动脉瓣上,其中左窦43例(30.9%),右窦11例(7.9%),前窦7例(5.0%),左右窦交界10例(7.2%);68例(48.9%)VAs起源于肺动脉瓣下,其中游离壁侧14例(10.1%),室间隔侧54例(38.8%)。肺动脉瓣上起源组VAs心电图Ⅱ导联和aVF导联R波振幅显著高于肺动脉瓣下起源组VAs;在亚组分析中,肺动脉瓣上不同位置起源VAs体表心电图存在显著差异,肺动脉瓣下游离壁起源VAs心电图QRS波时程显著大于室间隔侧起源VAs,下壁导联QRS波切迹发生率显著大于室间隔侧起源VAs。结论起源于肺动脉瓣上和瓣下的VAs具有不同的体表心电图表现,可根据体表心电图表现初步判断VAs的起源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 肺动脉 室性心律失常 体表心电图
下载PDF
希氏束区及毗邻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定位方法
5
作者 黄金焕 李世兴 +5 位作者 李健 国建萍 苑洪涛 时向民 郭红阳 单兆亮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71-675,共5页
目的 经导管射频消融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常用治疗手段。在消融前通过VA的心电图(ECG)形态多能有效判定VA的起源位置,指导消融。但对于希氏束区(HIS)、右心室流出道后部(pRVOT)和三尖瓣前侧壁(TA-AL)等毗邻位置的ECG形态定位仍... 目的 经导管射频消融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常用治疗手段。在消融前通过VA的心电图(ECG)形态多能有效判定VA的起源位置,指导消融。但对于希氏束区(HIS)、右心室流出道后部(pRVOT)和三尖瓣前侧壁(TA-AL)等毗邻位置的ECG形态定位仍有很大难度。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ECG诊断方法鉴别它们的起源点位置。方法 本研究连续入组了75例HIS(n=18)、pRVOT(n=42)和TA-AL(n=15)成功消融的VA患者。应用ECG参数中具有最高诊断性能的测量值来开发诊断方法。结果 在得到的这些ECG参数中,具有区分这些不同起源部位最佳诊断效能的参数是Ⅰ导联R波振幅和QRS波时程。最佳的ECG鉴别方法是Ⅰ导联R波振幅和QRS波时程的组合应用。HIS:Ⅰ导联R波振幅> 0.49 mV,QRS时程≤125.5 ms(敏感性72.2%、特异性100%);pRVOT:Ⅰ导联R波振幅≤0.49 mV,QRS波时程> 125.5 ms(敏感性88.1%,特异性81.8%);TA-AL:Ⅰ导联R波振幅> 0.49 mV,QRS波时程> 125.5 ms(敏感性66.7%,特异性95.0%)。这些诊断标准应用于判定VA起源部位的总体准确率为88.9%。结论 起源于HIS附近的VA其Ⅰ导联多为正向R波,且QRS波时程较短。Ⅰ导联R波振幅和QRS波时程的联合应用可用于定位VA起源于HIS、pRVOT或TA-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 室性心律失常 右室流出道 三尖瓣 ECG
下载PDF
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标测指导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苑洪涛 王玉堂 +4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郭红阳 国建萍 张晔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其中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89例,CARTO指导消融33例,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 目的比较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其中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89例,CARTO指导消融33例,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1.0%(81/89),93.9%(31/33),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12)个月,常规标测组复发7例(7.9%),CARTO标测组无复发。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比较,CARTO标测组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指导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手术成功率有明显提高,能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但花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特发性室性早搏
下载PDF
肥胖与心房颤动 被引量:7
7
作者 苑洪涛 王玉堂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859-862,共4页
1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目前,接近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是肥胖人群,而且,这一趋势也向儿童、青少年发展,17%的美国儿童、青少年也达到了肥胖标准。肥胖的严重程度通常用体质指数(BMI)描述,BMI=体重/身高(kg/m-2)。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正常体重 肥胖人群 肥胖标准 心血管疾病 导管射频消融 青少年发展 持续性房颤 心外科手术 阵发性房颤
下载PDF
磁导航指导与手控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苑洪涛 张玉霄 +3 位作者 兰凯 彭利 薛桥 卢才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第3代磁导航系统(MNS)指导与常规手控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PA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PAF患者103例,根据操控射频消融导管的方式,随机分为MNS指导组和手控组。... 目的探讨应用第3代磁导航系统(MNS)指导与常规手控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房颤(PA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PAF患者103例,根据操控射频消融导管的方式,随机分为MNS指导组和手控组。MNS指导组5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65±13)岁。手控组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62±15)岁。对比两组间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随访3个月复发率。结果 MNS指导组患者53例完成肺静脉隔离52例,手控组患者50例完成肺静脉隔离49例,两组肺静脉隔离率都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手控组,MNS指导组手术时间和消融时间延长,X线曝光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MNS组复发10例,手控组复发12例,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vs 24%,P>0.05)。结论相比常规手控导管,应用MNS系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PAF的标测和消融,并可有效减少X线曝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阵发性房颤 磁导航
下载PDF
磁导航指导与手控导管消融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对照研究
9
作者 苑洪涛 张玉霄 +3 位作者 兰凯 彭利 薛桥 卢才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比较第三代磁导航系统(MNS)指导导管消融与常规手控导管消融流出道室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2014年10月~2017年1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流出道室早,随机分为磁导航指导导管... 目的比较第三代磁导航系统(MNS)指导导管消融与常规手控导管消融流出道室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2014年10月~2017年1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流出道室早,随机分为磁导航指导导管消融组(33例)及手控导管消融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安全性及其他相关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别,磁导航组即刻成功率93.9%(31/33),手控导管组即刻成功率91.4%(32/3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5±45)min vs.(105±40)min,P>0.05。平均放电时间为(270±60)s vs.(240±55)s,P>0.05。平均放电功率为(40±10)W vs.(25±5)W,P<0.05。总X线曝光时间为(1.2±0.5)min vs.(3.2±1.2)min,P<0.05。结论应用MNS系统可安全有效的用于流出道室早的标测和消融,并可有效减少X线曝光时间,消融功率较常规方法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航 导管消融 流出道 室性早搏
下载PDF
Bachmann束在犬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中的作用
10
作者 苑洪涛 王玉堂 +5 位作者 单兆亮 张晔 程晋芳 国建萍 周俊彦 时向民 《心脏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86-288,292,共4页
目的研究犬Bachmann束在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迷走性房颤)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刺激犬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并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对8只犬的Bachmann束经心外膜途径进行标测和消融,在主动脉根部后方,左、右心耳连线中点处射频消融完全阻断B... 目的研究犬Bachmann束在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迷走性房颤)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刺激犬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并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对8只犬的Bachmann束经心外膜途径进行标测和消融,在主动脉根部后方,左、右心耳连线中点处射频消融完全阻断Bachmann束传导,消融Bachmann束前后分别测左、右心房有效不应期,Bachmann束传导,左、右房间传导时间,并用相同刺激方案诱发迷走性房颤,测量房颤波周长(AFCL),房颤诱发及持续时间,观察消融Bachmann束对迷走性房颤诱发及维持的影响。结果8只犬完成实验,均达到完全消融阻断Bachmann束传导,消融前后左、右心房之间传导显著延迟(P<0.01),左、右心房不应期无明显变化,消融后左、右心房及Bachmann束的AFCL较消融前延长(P<0.05),其中5只犬消融后高频刺激不能诱发出持续性房颤。结论本研究提示Bachmann束在犬迷走性房颤的维持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HMANN束 心房颤动 迷走神经
下载PDF
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感染1例
11
作者 苑洪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65-766,共2页
关键词 起搏器 植入术 感染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晔 王玉堂 +3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苑洪涛 郭红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1例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男80例,女61例)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消融成功128例,成功...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1例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男80例,女61例)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消融成功128例,成功率为90.8%,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成功率为92.0%。20例患者行消融前后的Holter检查,术前平均(21 824±12 769)次/24 h,术后平均(1 548±2 926)次/24 h,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36个月,10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上腔静脉起源心房纤颤的临床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时向民 王玉堂 +2 位作者 单兆亮 苑洪涛 杨庭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起源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房颤)的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特点,探讨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例经电生理证实上腔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患者,男/女=9/3,平均年龄(55.3±12.2...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起源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房颤)的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特点,探讨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例经电生理证实上腔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患者,男/女=9/3,平均年龄(55.3±12.2)岁,分析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及房颤的心电图特征,以及CARTO指导下隔离上腔静脉所需操作时间、消融点数、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与窦性P波相比,上腔静脉起源房早P波在Ⅱ导联幅度更高[(0.23±0.05)mVvs(0.15±0.05)mV,P<0.05],在V1导联呈现正负双向的比例更高(91.6%vs 33.3%,P<0.05),房颤波形态与房早及窦性P波相似(66.6%,8/12)。与隔离左上肺静脉相比,隔离上腔静脉所需操作时间[(18±11)min vs(33±16)min,P<0.05]、消融点数(14±6vs 36±11,P<0.05)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隔离后腔内电位仍显示快速激动8例,术后1个月内有2例患者出现阵发房扑,经药物控制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上腔静脉起源房早及房颤具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术前预测靶静脉,上腔静脉电隔离所需时间及消融点数少,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心房颤动 心房早搏 射频消融术 电生理学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国建萍 王玉堂 +6 位作者 单兆亮 智光 张晓娟 时向民 苑洪涛 阎国辉 张晔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研究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在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筛选、左室电极的植入及评价CRT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7例,年龄60±13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术前均经VVI评价左室内十二节段任2个... 目的研究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在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的筛选、左室电极的植入及评价CRT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药物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7例,年龄60±13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术前均经VVI评价左室内十二节段任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最大差值及标准差,并分析左室内收缩最延迟部位。行CRT治疗,将左室电极植入左心收缩最延迟部位相关的冠状静脉窦分支血管内。分别在术后第1,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CRT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指标,以及VVI评价同步性参数的变化。结果随访3个月,患者心功能分级提高I~II级,6min步行距离由309.77±76.05m增至402.06±87.09m(P<0.05),左室射血分数由0.32±0.04增加至0.42±0.07(P<0.01),二尖瓣返流减少。VVI结果显示室内不同步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VVI技术可用于评价心脏的同步化状态、指导CRT的治疗及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再同步化治疗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下载PDF
三维电解剖标测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单兆亮 王玉堂 +5 位作者 时向民 苑洪涛 赵宇 郭红阳 张晔 国建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9-571,共3页
目的 探讨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2例)利用CARTO进行左心房重建后,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绕同侧肺静脉的... 目的 探讨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阵发性房颤28例,持续性房颤2例)利用CARTO进行左心房重建后,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行环绕同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射频消融终点为房颤终止且不能诱发;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左心房和冠状静脉窦的重建,标测射频消融复杂心房碎裂电位区,至房颤终止或行直流电转复。并检测其中1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心脏生化标记物动态变化。结果 28例阵发性房颤均达到射频消融终点,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中,1例在射频消融中转为窦性心律,1例行直流电转复。术后随访2~14(5.6±3.5)个月,25例患者无房颤复发,单次手术成功率83.3%。16例患者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T由术前的(0.01±0.00)ug/L升至(2.20±0.99)ug/I,(P〈0.01)。结论 在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但肌钙蛋白T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房功能 肺静脉 肌钙蛋白
下载PDF
肺静脉在犬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维持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玉堂 国建萍 +4 位作者 单兆亮 周俊彦 苑洪涛 王卫华 时向民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单纯肺静脉隔离在阵发性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迷走性房颤)中的作用。方法杂种犬10只,分别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干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在心外膜进行肺静脉隔离,分别比较消融前后左、右心房的有效不应期(AERP),房颤的诱发率、持续... 目的研究单纯肺静脉隔离在阵发性迷走神经介导性心房颤动(迷走性房颤)中的作用。方法杂种犬10只,分别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干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在心外膜进行肺静脉隔离,分别比较消融前后左、右心房的有效不应期(AERP),房颤的诱发率、持续时间和房颤波周长(AFCL)的变化。结果肺静脉隔离后,左、右心房AERP较消融前明显延长,AFCL明显延长,左、右心房AERP的差异明显缩短,房颤仍持续直至停止迷走神经刺激。结论肺静脉在迷走性房颤的维持上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迷走神经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玉堂 苑洪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4,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估计我国房颤患者已〉1000万。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AAD)治疗房颤效果不理想,房颤治疗已成心脏电生理领域研究的一大难点和热点。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腔内超声检查 神经节 自主
下载PDF
预激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动过速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海刚 单兆亮 +4 位作者 王玉堂 时向民 郭红阳 苑洪涛 张晔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31-132,152,共3页
目的探讨预激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3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7.6±3.2)年,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530例患者中22例心动过速复发,总复发率4.1%。前150例的复发率为8.... 目的探讨预激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3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7.6±3.2)年,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530例患者中22例心动过速复发,总复发率4.1%。前150例的复发率为8.0%,此后的复发率为2.6%(P<0.05);复发可晚于术后2年。复发与旁路部位和是否显性无关,与旁路逆传时靶点室房波的融合程度、放电显效时间和是否为多旁路有关(P<0.05)。另有患者心动过速复发,并不是由于旁路传导功能的恢复,而是由于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靶点标测欠精确以及多旁路是导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预激综合征 复发
下载PDF
普罗帕酮转复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过程中左上肺静脉和左房外膜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俊彦 王玉堂 +5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闫俊瑾 国建萍 王卫华 苑洪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左上肺静脉(LSPV)和左房(LA)外膜电图的变化,分析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在6只山羊的LA前壁及LSPV根部外膜缝合电极片,LA快速刺激诱发房颤,在房颤自发维持超过24h后,静脉滴注普罗帕...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左上肺静脉(LSPV)和左房(LA)外膜电图的变化,分析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在6只山羊的LA前壁及LSPV根部外膜缝合电极片,LA快速刺激诱发房颤,在房颤自发维持超过24h后,静脉滴注普罗帕酮直至房颤终止。分析用药前、后房颤波周长(AFCL)分别延长40,80ms和房颤转复前各16s的间期内,LSPV和LA外膜电图的变化规律。结果6只山羊在经过静脉滴注普罗帕酮后,全部转复为窦性心律。用药前的LSPV的AFCL显著短于LA(P<0.05);用药后LSPV和LA的AFCL都出现逐渐延长,在房颤转复前两者趋于一致。用药前LSPV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百分比显著高于LA,单电位比例显著低于LA(P<0.05);用药后,LA和LSPV单电位百分比逐渐增加,双电位和碎裂电位逐渐减少,但在LA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比例始终小于LSPV(P<0.05);在房颤终止前LA先于LSPV出现双电位和碎裂电位的显著减少或消失,当LSPV的双电位和碎裂电位消失后房颤才终止。结论在本模型中,普罗帕酮对左房、肺静脉电生理的影响在房颤的转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肺静脉 碎裂电位 抗心律失常药 山羊
下载PDF
我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国建萍 王玉堂 +4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苑洪涛 林琨 李健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的临床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1年至2013年在我院植入CRT-P/D(起搏/除颤)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基线及长期随访资料。根据左室功能和重构指标,将CR...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的临床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1年至2013年在我院植入CRT-P/D(起搏/除颤)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基线及长期随访资料。根据左室功能和重构指标,将CRT应答分为无反应、有反应和超反应组,分析三组在临床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CRT术后患者长期随访92例,三组分别为28,37和27例,无反应组的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比例为57.1%,明显高于有反应组及超反应组(P=0.004)。有反应组及超反应组,CRT术后的客观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及主观指标(NYHA分级)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QRS时限明显缩短(P<0.05);而无反应组患者,仅NYHA分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CRT-P/D可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房颤是导致误放电、起搏比例偏低的重要因素,可能是降低术后应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房颤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