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白经济区城市群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明霞 巩娟霄 苑煜思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7,共8页
采用生态系统变化幅度、变化率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兰白经济区2010-2020年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的贡献,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城镇发展生态风险,促进兰白经济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 采用生态系统变化幅度、变化率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兰白经济区2010-2020年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特征,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的贡献,对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城镇发展生态风险,促进兰白经济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1)兰白经济区景观生态系统以草地、农田为主,约占64%,其次为裸地和灌丛,约占20%,森林、湿地、荒漠占比相对较小。研究期内草地和耕地均减少了150 km^(2),城镇和裸地分别增加了212 km^(2)和60 km^(2)。2)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破碎化程度加剧,生态系统完整性下降。草地破碎化加剧最为明显,增加斑块数量约占研究区斑块总增加数量的97%。3)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之间相互转换面积420.58 km^(2),主要表现为耕地、稀疏草地、裸地向居住地、工矿交通用地的转换。4)城镇化建设是兰白经济区景观生态系统格局演变的首要驱动因素,贡献率为53.38%,土地退化是第2驱动因素,贡献率为31.09%,农业开发和生态保护与修复贡献率分别为9.39%和6.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白经济区 城市群 景观生态系统格局 驱动因素
下载PDF
甘肃黄河流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成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明霞 巩娟霄 +1 位作者 曾胜宗 苑煜思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10期157-161,共5页
为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基于《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规范》(HJ 913-2017)对甘肃黄河流域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进行了评估;构建了生态系统类和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估... 为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基于《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规范》(HJ 913-2017)对甘肃黄河流域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进行了评估;构建了生态系统类和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估实践。结果表明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状况总体一般,保护成效相对较好,但管理措施各项指标普遍较为薄弱,管理保障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提升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的建议,供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黄河流域 管理现状评估 保护成效评估 省级自然保护区 建议
下载PDF
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估
3
作者 陈明霞 巩娟霄 +1 位作者 曾胜宗 苑煜思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4期74-80,共7页
将PSR模型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包括人类活动、水文气象、土地覆盖、生态系统健康、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景观格局、社会经济7个方面14个指标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 将PSR模型引入到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方法研究中,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包括人类活动、水文气象、土地覆盖、生态系统健康、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景观格局、社会经济7个方面14个指标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值,并运用加权平均法的思路,构建了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20年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近20年生态修复效果综合指数排序为ESI2010<ESI2015<ESI2005<ESI2020<ESI2000,总体来看,自2010年以来,研究区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修复效果较为显著,但仍未恢复到2000年的历史水平。为此,提出了研究区相关地方政府后续在有效控制新的人为干扰与破坏的前提下,应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模式,加强后期管护和跟踪监测,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及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冰川与水源涵养功能区 生态修复效果 PSR-AHP评估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