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其他”与“其它” 被引量:2
1
作者 苑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24,共1页
在很多出版物中,常常见到“其他”与“其它”两种书写形式并用的情形(指人用“其他”,指物用“其它”)。笔者以为,这实在大可不必,宜取消并存形式,统一作“其他”。因为“其他”与“其它”语音、语义都相同,所以《现代汉语词典》释“其... 在很多出版物中,常常见到“其他”与“其它”两种书写形式并用的情形(指人用“其他”,指物用“其它”)。笔者以为,这实在大可不必,宜取消并存形式,统一作“其他”。因为“其他”与“其它”语音、语义都相同,所以《现代汉语词典》释“其它”同“其他”(用于事物)。可见,“其他”与“其它”并没有区别作用,它们的区别意义等于零,因而它们并存(分写)的价值也就等于零,它们并存的形式应该取消,统一为“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 等于零 区别意义 常见到 书写形式 《现代汉语词典》 指物 语音 出版物 语义
下载PDF
例不十,法不立
2
作者 苑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8-49,共2页
例不十,法不立兰州铁路局格尔木办事处教育组苑真“例不十,法不立。”这是条故训。历来为语言研究者奉作信条。它的意思不外乎:一个结论的得出,必须是在丰富翔实的语料基础之上,而且该结论对于它所概括的一类现象要具有周遍性,不... 例不十,法不立兰州铁路局格尔木办事处教育组苑真“例不十,法不立。”这是条故训。历来为语言研究者奉作信条。它的意思不外乎:一个结论的得出,必须是在丰富翔实的语料基础之上,而且该结论对于它所概括的一类现象要具有周遍性,不能以偏概全。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铁路局 语言研究者 故训 造词法 学语文 混淆概念 回环式 词义发展 敬谦 语素构成
下载PDF
“本刊”“贵刊”不可滥用
3
作者 苑真 《语文知识》 1996年第4期11-12,共2页
近两年的阅读中,间或看到有作者为了“省俭”,在注释性的文字里不写出刊物的具体名称,而代之以“载(见)本刊(贵刊)×年×期”的形式。兹引两例:《大乌龟哪里去了》一文所写的事情,有人认为是“把戏弄和侮辱他人作为自己的乐趣”... 近两年的阅读中,间或看到有作者为了“省俭”,在注释性的文字里不写出刊物的具体名称,而代之以“载(见)本刊(贵刊)×年×期”的形式。兹引两例:《大乌龟哪里去了》一文所写的事情,有人认为是“把戏弄和侮辱他人作为自己的乐趣”(见杨峻岩《教会学生“透视”“挖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用 中学语文教学 阅读中 作者 注释 乌龟 形式 用法 文字 透视
下载PDF
说“俱”与“具”
4
作者 苑真 《语文知识》 1996年第5期16-17,共2页
这儿要说的“俱”与“具”,是就它们在文言里作“范围副词”使用的情形而论的。这两个词的读音,今天完全相同:jù;而它们的古音却不尽同:“俱”是“见”母“侯”部,“具”是“群”母“侯”部。从使用频率上看,它们较多用作副词表范... 这儿要说的“俱”与“具”,是就它们在文言里作“范围副词”使用的情形而论的。这两个词的读音,今天完全相同:jù;而它们的古音却不尽同:“俱”是“见”母“侯”部,“具”是“群”母“侯”部。从使用频率上看,它们较多用作副词表范围,且意义相通,都有“全”、“都”的意思。因此,王力先生把它们列为同源词(见《同源字典》1987年版184~185页)。这两个词不仅古音有别,就是用作范围副词,也是有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围副词 使用频率 同源词 同源字典 文言 古音 王力 读音 词表 情形
下载PDF
“蹇”代“驴”与“卫”代“驴”
5
作者 苑真 《语文学习》 1997年第7期11-12,共2页
《满井游记》一文有"红装而蹇者"句。初语课本对"蹇"的注释是:"蹇,原是跛足的意思,引申为驴。""蹇"是"跛足的意思",这固然不错;但人们怎么也难能想象出,这"引申为驴"是如... 《满井游记》一文有"红装而蹇者"句。初语课本对"蹇"的注释是:"蹇,原是跛足的意思,引申为驴。""蹇"是"跛足的意思",这固然不错;但人们怎么也难能想象出,这"引申为驴"是如何"引申"的。如果说驴儿天生都是"瘸腿"的,这倒也不难想出它的引申路径,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并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申 注释 路径 游记 红装 修辞现象 想象 课本 借代 事实
原文传递
“不低于”与“高于”并非从属关系
6
作者 苑真 《语文学习》 1995年第1期39-40,共2页
倪林生老师的《关于〈教师法〉第25条行文的商榷》(载《语文学习》1994.7)一文认为,"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措词有违逻辑:"愚见认为,其中‘不低于或者高于’在行文上似欠严密,有... 倪林生老师的《关于〈教师法〉第25条行文的商榷》(载《语文学习》1994.7)一文认为,"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措词有违逻辑:"愚见认为,其中‘不低于或者高于’在行文上似欠严密,有违逻辑。‘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外乎‘高于’、‘相当于(等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水平 从属关系 国家公务员 教师法 语文学习 逻辑矛盾 概念 平均 老师 内涵
原文传递
“其他”与“其它”
7
作者 苑真 《语文学习》 1994年第2期19-19,共1页
在很多出版物中,指人用"其他",指物用"其它"。笔者以为,宜取消并存形式,统一作"其他"。因为"其他"与"其它"语音、语义都相同。(《汉语学习》1993年策4期,苑真文)
关键词 汉语学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