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汉语教科书《清语会话速成》探究
1
作者 苑霖 寇振锋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42-146,共5页
《清语会话速成》是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第二次军用汉语热潮下涌现出的一部速成类准军用汉语教科书,该教科书在满足军用需求的同时也突显了商用特点。该教科书蕴含的日本对中国军事入侵和商业利益图谋的功利性昭然若揭,日本攫取在华利益的... 《清语会话速成》是日俄战争期间日本第二次军用汉语热潮下涌现出的一部速成类准军用汉语教科书,该教科书在满足军用需求的同时也突显了商用特点。该教科书蕴含的日本对中国军事入侵和商业利益图谋的功利性昭然若揭,日本攫取在华利益的图谋在该教科书中体现得极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语会话速成》 准军用汉语教科书 日俄战争 军用 商用
下载PDF
HPLC-MS-MS测定犬血浆中间尼索地平含量
2
作者 李敏 李少燕 +3 位作者 张爱国 张玉梅 苑霖 贾佩佩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259-1261,共3页
目的利用HPLC-MS-MS测定Beagle犬血浆中间尼索地平的含量,并计算药动学参数。方法利用Symmetry C18柱,20℃下,以乙腈-水(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237 nm。采用负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为m/... 目的利用HPLC-MS-MS测定Beagle犬血浆中间尼索地平的含量,并计算药动学参数。方法利用Symmetry C18柱,20℃下,以乙腈-水(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237 nm。采用负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为m/z 387.0→m/z 122.0。血浆样品采用乙腈沉淀蛋白,进样质谱分析。结果方法的最低定量下限为0.25 ng/ml;间尼索地平检测浓度在0.25~2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43)。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13.86±3.12)ng/ml,Tmax为(2.6±2.25)h,t1/2为(9.37±2.74)h,ke为(1.24±0.52)×10-3,AUC0-t为(88.46±4.79)ng·h-1·ml-1,AUC0-∞为(98.35±1.89)ng·h-1·ml-1。结论本法灵敏度高,操作方便,适合于Beagle犬血浆中间尼索地平的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尼索地平 HPLC-MS-MS 药动学
下载PDF
一株克锡勒氏菌对小麦苗期的促生耐盐效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苑霖 王新珍 +2 位作者 孙宏勇 刘小京 刘彬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13-1920,共8页
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盐分增加会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减产。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微生物提升植物抗逆性功能认识的加深,生物肥料开始应用于盐碱地植物修复中。为探究根际促... 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盐分增加会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减产。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微生物提升植物抗逆性功能认识的加深,生物肥料开始应用于盐碱地植物修复中。为探究根际促生菌在高盐环境中对小麦生长及代谢的影响,本文选取一株分离自盐地碱蓬根际土中、具有耐盐和分泌植物生长素功能的克锡勒氏细菌(Kushneria indalinina JP-JH),选取耐盐小麦品种‘小偃60’,在无盐(0 mmol·L^(-1))、低盐(200 mmol·L^(-1))和高盐(400 mmol·L^(-1))的水培条件下接种耐盐促生菌JP-JH,分析其对小麦苗期生长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培养40 d后,在无盐、低盐、高盐条件下,接种JP-JH组小麦幼苗鲜重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组(P<0.05);在无盐、低盐时,接菌组的小麦幼苗干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高盐胁迫时,接菌组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在无盐条件下,接菌未对小麦幼苗根系分泌的6种有机酸产生显著影响;在盐胁迫(低盐以及高盐)条件下,接菌显著提高了根系分泌草酸和酒石酸含量(P<0.05)。上述结果表明耐盐促生菌能够在苗期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且对根系分泌的部分有机酸产生了显著影响,草酸和酒石酸可能在微生物-植物互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细菌K.indalinina JP-JH对小麦的耐盐促生效应以及对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为开发具有提升小麦耐盐促生功能的生物肥料提供理论依据和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促生菌 克锡勒氏菌 小麦 根系分泌物 有机酸
下载PDF
急性敌草快中毒大鼠肠道损伤机制的研究
4
作者 张建爽 孙艺青 +5 位作者 高恒波 苑霖 姚冬奇 刘亮 吕宝谱 田英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敌草快(DQ)对大鼠肠道焦亡相关蛋白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细胞焦亡在急性DQ中毒大鼠肠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染毒3 h、12 h、36 h、3 d组,每组6只。各染毒组均给予1/2半数致死量(LD... 目的探讨敌草快(DQ)对大鼠肠道焦亡相关蛋白及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细胞焦亡在急性DQ中毒大鼠肠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染毒3 h、12 h、36 h、3 d组,每组6只。各染毒组均给予1/2半数致死量(LD50)115.5 mg/kg DQ一次性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于DQ灌胃后3 h麻醉取空肠组织;各染毒组分别于DQ灌胃后3 h、12 h、36 h、3 d麻醉取空肠组织。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空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空肠组织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Gasdemin D(GSDMD)〕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空肠组织焦亡相关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1(Claudin-1)〕的表达。结果光镜下显示,大鼠空肠组织在染毒早期(3 h)即出现病理学改变,染毒12 h组损伤最重,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染毒3 d组损伤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LRP3、caspase-1和GSDMD在对照组和各染毒组大鼠空肠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对照组阳性细胞表达较少,着色浅;各染毒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着色深。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大鼠空肠组织NLRP3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以染毒36 h组升高最显著(NLRP3/β-actin:1.47±0.06比0.43±0.14,P<0.01);染毒3 h、12 h、36 h组GSDMD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其中染毒3 h和12 h组GSDMD蛋白表达明显升高(GSDMD/β-actin:1.04±0.40、1.25±0.15比0.65±0.25,均P<0.05);染毒36 h组caspase-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有所升高(caspase-1/β-actin:1.44±0.34比0.98±0.19,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均降低,其中染毒3 h、12 h、36 h组Occlud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Occludin/β-actin:0.74±0.17、0.91±0.20、0.79±0.23比1.41±0.08,均P<0.05),各染毒组Claudin-1蛋白表达虽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DQ中毒大鼠肠道损伤可能与激活小肠细胞焦亡途径、细胞间连接致密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快 肠道 焦亡相关蛋白 紧密连接蛋白
原文传递
间尼索地平对映体在人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苑霖 贾佩佩 +3 位作者 孙宇鹏 张晓旭 张智勇 张兰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8-2132,共5页
目的:研究间尼索地平对映体在人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计算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对R型和S型间尼索地平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比较。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内标,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分别测定体外孵育人肝微粒体后R... 目的:研究间尼索地平对映体在人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计算其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对R型和S型间尼索地平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比较。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内标,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分别测定体外孵育人肝微粒体后R型、S型间尼索地平含量,采用Linewrave-Burk作图法处理数据,以底物消除法计算酶促动力学参数Km和Vmax。结果:R-间尼索地平Km=71.67μmol·L-1,Vmax=2.513μmol·min-1·mg-1;S-间尼索地平Km=72.86μmol·L-1,Vmax=2.534μmol·min-1·mg-1。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间尼索地平的体外代谢研究,R型和S型间尼索地平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过程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尼索地平 对映异构体 人肝微粒体 酶促反应动力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原文传递
HPLC-MS/MS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连翘叶中9种成分 被引量:32
6
作者 支旭然 苑霖 +4 位作者 生宁 张志勇 张晓旭 贾佩佩 张兰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231-3235,共5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连翘叶中连翘苷、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F、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绿原酸、(+)-表松脂素-4′-O-葡萄糖苷的量。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以甲醇-0...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连翘叶中连翘苷、连翘脂素、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F、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绿原酸、(+)-表松脂素-4′-O-葡萄糖苷的量。方法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以甲醇-0.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1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分析,源喷射电压为4 500 V,离子源温度为650℃。结果 9种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和浓度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7.20%~101.2%,精密度RSD为0.54%~1.24%。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连翘叶中9种活性成分的测定。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连翘叶以5月份采收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叶 HPLC-MS 连翘苷 连翘酯苷 连翘脂素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岩白菜中熊果苷等9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9
7
作者 任艳平 曹亮 +4 位作者 常路 支旭然 苑霖 生宁 张兰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7-481,共5页
目的采用HPLC-MS测定岩白菜中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原儿茶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阿魏酸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 目的采用HPLC-MS测定岩白菜中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原儿茶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阿魏酸9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2‰甲酸水,以0.8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测定。结果岩白菜中9种成分熊果苷、没食子酸、岩白菜素、原儿茶酸、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阿魏酸能完全分离;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2%,100.0%,99.8%,99.9%,97.9%,101.2%,99.8%,101.7%,102.4%。RSD分别为0.80%,3.06%,2.72%,3.28%,3.58%,1.44%,0.95%,0.96%,0.4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岩白菜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岩白菜 熊果苷 岩白菜素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蛇床夫内酯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霍好利 苑霖 +3 位作者 刘西哲 曹亮 常路 张兰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839-1843,共5页
目的研究蛇床夫内酯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方法以回芹内酯为内标,采用液质联用(LC/MS)的方法测定蛇床夫内酯在体外代谢中的代谢产物3″,8-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M1)和5″-羟基-8-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M2)。用Linewrave-Burk... 目的研究蛇床夫内酯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方法以回芹内酯为内标,采用液质联用(LC/MS)的方法测定蛇床夫内酯在体外代谢中的代谢产物3″,8-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M1)和5″-羟基-8-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M2)。用Linewrave-Burk作图分析数据,计算酶促动力学常数。结果代谢物M1的Vmax=1.152 5μmol.(min.mg pro)-1,Km=133.156 6μmol.L-1,M2的Vmax=1.630 8μmol.(min.mg pro)-1,Km=292.857 1μmol.L-1。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适用于蛇床夫内酯的体外代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夫内酯 3” 8-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 5”-羟基-8-甲氧基异欧前胡内酯 肝微粒体 酶促反应动力学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知柏地黄丸中新芒果苷等9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5
9
作者 孙颖光 生宁 +5 位作者 支旭然 苑霖 杜英峰 刘敏 于小涵 张兰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知柏地黄浓缩丸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AⅢ,小檗碱,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0℃;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知柏地黄浓缩丸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AⅢ,小檗碱,莫诺苷,马钱苷,芍药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0℃;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800μL·min-1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同时进行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测定。结果知柏地黄丸中9种成分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15 min内知柏地黄丸中9种成分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加样回收率(n=3)分别为98.33%,99.73%,100.1%,101.2%,101.2%,100.2%,99.90%,100.6%和100.5%。RSD值分别为1.99%,1.57%,1.21%,2.73%,1.76%,1.59%,1.11%,1.70%和1.0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知柏地黄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知柏地黄丸 含量测定 新芒果苷 芒果苷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金莲清热颗粒中荭草苷、知母皂苷等7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颖光 杜英峰 +4 位作者 生宁 苑霖 于小涵 刘敏 张兰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建立HPLC-MS测定金莲清热颗粒中荭草苷、牡荆苷、金丝桃苷、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和知母皂苷AⅢ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0℃;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800μL... 目的建立HPLC-MS测定金莲清热颗粒中荭草苷、牡荆苷、金丝桃苷、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和知母皂苷AⅢ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0℃;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800μL·min-1梯度洗脱;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同时进行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用于定量测定。结果金莲清热颗粒中7种成分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4%,99.28%,101.6%,101.3%,100.5%,101.9%和98.86%(n=3)。RSD值分别为1.12%,1.36%,1.57%,1.74%,1.52%,1.43%和0.9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高,可用于金莲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金莲清热颗粒 荭草苷 牡荆苷 芒果苷 知母皂苷B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不同暴露剂量急性敌草快中毒大鼠毒代动力学及胃肠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爽 孙艺青 +5 位作者 高恒波 苑霖 姚冬奇 刘亮 吕宝谱 田英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1-657,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染毒剂量敌草快(DQ)中毒大鼠毒代动力学特点、胃肠道不同部位吸收特征及病理形态损害。方法将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和低剂量(115.5 mg/kg)、中剂量(231.0 mg/kg)、高剂量(346.5 mg/kg)DQ染... 目的观察不同染毒剂量敌草快(DQ)中毒大鼠毒代动力学特点、胃肠道不同部位吸收特征及病理形态损害。方法将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和低剂量(115.5 mg/kg)、中剂量(231.0 mg/kg)、高剂量(346.5 mg/kg)DQ染毒组(各剂量组30只),各剂量染毒组再随机分为染毒后15 min和1、3、12、36 h 5个亚组(各亚组6只)。各剂量染毒组均给予一次性DQ灌胃染毒;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各亚组大鼠分别选3个时间点行眼内眦采血,并于第3次取血后处死留取胃肠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血浆及组织中DQ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光镜下观察肠道形态结构,测定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并计算两者比值(V/C)。结果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大鼠染毒后5 min即可在血浆中检测到DQ,DQ达血浆峰浓度时间(Tmax)分别为(0.85±0.22)、(0.75±0.25)、(0.25±0.00)h,3个剂量组血浆DQ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似,但高剂量组在36 h时血浆DQ浓度又有所上升。胃肠组织DQ浓度方面,各剂量染毒组大鼠在染毒后15 min~1 h胃和各段小肠DQ浓度最高,3 h时结肠浓度最高;至染毒后36 h,低、中剂量组胃肠各部位DQ浓度已下降至较低水平;高剂量组胃肠组织(除空肠外)DQ浓度较12 h均有升高趋势,仍可检测出较高剂量的DQ〔胃、十二指肠、回肠、结肠DQ浓度分别为6400.0(1232.5)、4889.0(6070.5)、10300.0(3565.0)、1835.0(202.5)mg/kg〕。光镜下观察肠道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显示,各剂量DQ染毒后15 min,大鼠胃、十二指肠、空肠即出现急性损伤表现,回肠和结肠在染毒后1 h出现病理损伤,12 h时胃肠损伤最重,各段小肠的绒毛高度显著降低、隐窝深度显著增大、V/C比值降至最低,至染毒后36 h损伤开始减轻;同时,随染毒剂量增加,大鼠各时间点的肠道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加重。结论DQ在消化道吸收迅速,胃肠道各段均有吸收DQ可能。不同时间和剂量的DQ染毒大鼠毒代动力学具有不同特点,在时间方面,DQ染毒15 min即出现胃肠道损伤,36 h开始减轻;在剂量方面,Tmax随染毒剂量增加而提前,达峰时间更短。DQ对消化系统损伤与毒物暴露剂量、滞留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快 毒代动力学 胃肠道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大鼠肠内菌转化间尼索地平对映体的体外代谢产物研究
12
作者 刘艳艳 万昶宸 +4 位作者 孙宇鹏 苑霖 程晓叶 张玉倩 张兰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5-1420,共6页
目的:建立肠内菌转化研究间尼索地平对映异构体(R,S-MNS)代谢产物的方法,确定代谢物的结构及转化途径。方法:将R,S-MNS分别与大鼠肠内菌于体外厌氧温孵培养2 h,用正己烷-乙醚(1∶1)萃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气吹干,复溶后进行UPLC-Q-TOF-M... 目的:建立肠内菌转化研究间尼索地平对映异构体(R,S-MNS)代谢产物的方法,确定代谢物的结构及转化途径。方法:将R,S-MNS分别与大鼠肠内菌于体外厌氧温孵培养2 h,用正己烷-乙醚(1∶1)萃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氮气吹干,复溶后进行UPLC-Q-TOF-MS分析。色谱条件:采用Poroshell 120 EC-C_(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色谱柱,以0.5%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400μL·min^(-1),柱温40℃;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源),负离子模式检测。比较样品和相应的菌空白、药物空白的数据,检测推断其代谢产物结构。结果:在对映体温孵液中检测到原药及其1,4-二氢-2,6-二甲基-4-(3-氨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异丁基甲酯、1,4-二氢-6-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异丁基甲酯和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羧酸二甲酯3种代谢产物,并推断MNS的肠内菌转化途径。结论:MNS在肠道菌从中发生生物转化而形成代谢产物,对映体的代谢产物种类相同,代谢途径主要为还原和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尼索地平对映体 3 5-吡啶二羧酸异丁基甲酯 3 5-吡啶二羧酸二甲酯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体外代谢产物 结构推断 代谢途径 肠内菌转化 厌氧温孵 药物代谢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1例盐酸吗啡注射液致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的药学监护
13
作者 郝璋森 冯梅梅 +2 位作者 刘小艳 苑霖 张圣雨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患者,女性,34岁,因剖宫产术行椎管内麻醉,予盐酸吗啡注射液2 mg、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g及地佐辛注射液5 mg。术毕回病房后,患者浑身发痒,前胸及双上肢可见散在红斑,予氯雷他定抗过敏治疗。次日患者耳后及颈前出现散在水疱,无破溃渗出... 患者,女性,34岁,因剖宫产术行椎管内麻醉,予盐酸吗啡注射液2 mg、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g及地佐辛注射液5 mg。术毕回病房后,患者浑身发痒,前胸及双上肢可见散在红斑,予氯雷他定抗过敏治疗。次日患者耳后及颈前出现散在水疱,无破溃渗出,无痛感,伴瘙痒。临床医师结合患者皮肤病理结果,诊断为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使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莫匹罗星软膏及康复新液进行治疗。经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予以出院。3个月后,患者行药物斑贴试验,结果证实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为盐酸吗啡注射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过敏反应
原文传递
百草枯中毒患者营养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7
14
作者 孟兆华 苑霖 +4 位作者 宫玉 姚冬奇 朱铁英 高恒波 田英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分析比较患者营养状况并了解各指标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对营养生化指标血清蛋白质(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 目的观察百草枯中毒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分析比较患者营养状况并了解各指标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对营养生化指标血清蛋白质(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和血清脂质(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进行动态观察。观察时间点设置为:中毒患者就诊后即时(入院第1天)、入院第4、7、10、13、16天,30d后随访。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存活大于30d为治愈,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将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4天的营养生化指标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和比较。分析治愈组患者营养状况,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了解各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入院第4天,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第1天显著下降,治愈组总蛋白(73.34±5.75)g/L降至(51.95±6.05)gm,t=20.34,P〈0.01;总胆固醇(4.37±0.98)mmol/L降至(3.03±1.01)mmol/L,t=7.56,P〈0.01。死亡组总蛋白(72.25±8.80)gm降至(49.07±5.48)g/L,t=12.38,P〈0.01;总胆固醇(4.38±0.88)mmol/L降至(2.51±1.07)mmol/L,t=7.94,P〈0.01。死亡组降低幅度更大,第4天两组指标相比,白蛋白、总蛋白、总胆固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愈组患者人院16d内各指标的动态观察显示,患者经治疗后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回升缓慢仍低于正常值,但前白蛋白及脂质水平在入院10d后迅速回升。结论百草枯中毒严重影响患者营养状况,血清蛋白水平下降显著且不易恢复,应在治疗及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中毒 营养状况 蛋白质 脂质
原文传递
敌草快的人体毒代动力学及血液灌流疗效评估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孟娜 孙艺青 +5 位作者 董艳玲 姚冬奇 高恒波 苑霖 吕宝谱 田英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3-1410,共8页
目的分析敌草快(diquat,DQ)在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点,并通过血浆中DQ浓度评估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DQ的清除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确诊的急性口服DQ中毒患者,通过收集患者入院即刻、... 目的分析敌草快(diquat,DQ)在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点,并通过血浆中DQ浓度评估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DQ的清除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确诊的急性口服DQ中毒患者,通过收集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2、4、8、12、18、24、30、36、42、48、60、72、96、120 h和每次HP前后的血浆,及入院即刻、入院后0~2 h、2~4 h、4~8 h、8~12 h、12~18 h、18~24 h、24~30 h、30~36 h、36~42 h、42~48 h、48~60 h、60~72 h、72~96 h、96~120 h患者的尿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样本中DQ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本研究纳入8例急性DQ中毒患者,由于服药至入院时间较长,入院后血浆DQ浓度均未出现上升期,而是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早期下降较快,呈对数形式,从口服DQ后可持续24~48 h,之后下降速度较慢。经HP治疗后,患者血浆毒物浓度明显下降,HP治疗前中毒患者血浆DQ浓度为40.0(22.5,219.5)ng/mL,HP治疗后患者血浆DQ浓度为27.40(9.45,101.95)ng/mL,下降(42.9±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8,P=0.001),但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浓度反弹上升。尿中DQ的排泄不以恒速进行,早期尿中DQ排泄速度较高,之后逐渐降低,口服DQ后48~72 h基本排泄完全。结论DQ在体内可被快速消除,其中尿液是DQ主要排泄途径,口服DQ后48 h内排泄速度较高。HP可明显降低血浆DQ浓度,且早期HP的清除率较高,但在HP后短时间内血浆DQ浓度出现反弹上升,提示DQ在体内存在明显的再分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快 中毒 毒代动力学 血液灌流
原文传递
敌草快在大鼠体内毒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拓康 孙艺青 +4 位作者 高恒波 苑霖 肖浩 陈青松 田英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96-1402,共7页
目的观察敌草快(diquat,DQ)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点。方法取42只Wistar雄性大鼠,通过一次性灌胃染毒给予大鼠DQ 115.5 mg/kg(每100 mg体质量给予DQ溶液体积1 mL),其中24只大鼠用于毒代动力学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 目的观察敌草快(diquat,DQ)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点。方法取42只Wistar雄性大鼠,通过一次性灌胃染毒给予大鼠DQ 115.5 mg/kg(每100 mg体质量给予DQ溶液体积1 mL),其中24只大鼠用于毒代动力学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每只在4个时间点采血,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5 min、10 min、25 min、40 min、1 h、2.5 h、5 h、8 h、10 h、11 h、12 h、13 h、16 h、24 h、34 h于眼眶内取血1 mL;18只Wistar大鼠用于组织分布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于吸收相(25 min)、平衡相(1 h)和消除相(1 d)三个时间点处死大鼠留取组织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血浆及组织中DQ浓度进行测定。采用DAS 3.2.8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毒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其毒代动力学参数,并观察DQ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特点。结果毒代动力学研究发现,DQ达到血浆峰浓度的时间(time to max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Tmax)为(0.9±0.3)h,血浆峰浓度(maximum plasma concentration,Cmax)为(5287.5±2189.5)ng/mL。DQ在大鼠血液中的消除半衰期(half-life,t1/2)为(19.3±4.3)h,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为(4.9±0.7)h,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z/F)为(242.0±15.7)L/kg,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为(13024.5±3305.7)mg/(h·L)。组织分布研究发现,DQ在大鼠体内分布广,几乎分布到各个器官,其中主要分布于小肠、胃和肾脏,而骨骼肌、脾脏和脑组织次之,心脏、肺脏、肝脏中仅有少量分布,且DQ在肺组织中无蓄积现象。结论DQ在体内吸收较快,给药后约1 h血浆浓度达峰值;DQ在体内分布广,几乎分布到各个器官,其中主要分布于小肠、胃和肾脏,而骨骼肌、脾脏和脑组织次之,心脏、肺脏、肝脏中仅有少量分布,且DQ在肺组织中无蓄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分布容积 曲线下面积 毒代动力学 消除半衰期 平均滞留时间 峰浓度 敌草快 溶液体积
原文传递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百草枯中毒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艺青 樊占宏 +3 位作者 郑拓康 孟兆华 苑霖 田英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6-731,共6页
目的评估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HP联合CVVH对口服PQ急性中毒(中毒时间≤24 h... 目的评估血液灌流(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HP联合CVVH对口服PQ急性中毒(中毒时间≤24 h)患者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1月1日。试验组采用HP+CVVH治疗,对照组采用HP治疗。提取文献一般信息及患者病死率、存活时间、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发生率等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风险评估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1041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共119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735例,试验组4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HP治疗相比,HP+CVVH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短期病死率〔4 d病死率:风险比(HR)=0.52,95%可信区间(95%CI)为0.38~0.71,P<0.0001〕,但对远期病死率无明显改善(28 d或30 d病死率:HR=0.68,95%CI为0.39~1.21,P=0.19;90 d病死率:HR=1.13,95%CI为0.61~2.10,P=0.70;总病死率:HR=0.96,95%CI为0.72~1.29,P=0.78)。经HP+CVVH治疗后患者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单纯HP治疗者〔均数差(MD)=2.02,95%CI为0.81~3.22,P=0.001〕,但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根据文献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是前瞻性研究还是回顾性研究,HP+CVVH治疗均可显著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前瞻性研究:MD=1.53,95%CI为0.94~2.12,P<0.00001;回顾性研究:MD=2.40,95%CI为0.08~4.73,P=0.04)。与HP治疗相比,HP+CVVH治疗后可显著降低患者循环衰竭发生率〔相对危险度(RR)=0.40,95%CI为0.30~0.52,P<0.00001〕,但呼吸衰竭发生率却显著升高(RR=2.75,95%CI为2.18~3.48,P<0.00001)。结论HP联合CVVH可降低PQ中毒患者短期病死率和循环衰竭发生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为进一步抢救赢取时间,但并不能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毒 百草枯 血液灌流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在急性敌草快中毒大鼠肺脏中的表达及敌草快在肺脏中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艺青 羡晓辉 +5 位作者 高恒波 苑霖 肖浩 吕宝谱 陈青松 田英平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在急性敌草快(diquat,DQ)中毒大鼠肺脏中的表达及敌草快在大鼠肺脏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 目的探讨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在急性敌草快(diquat,DQ)中毒大鼠肺脏中的表达及敌草快在大鼠肺脏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4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染毒组(48只),染毒组根据时间点分为2 h、4 h、12 h、1 d、3 d、7 d、11 d和14 d共8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所有大鼠按1 ml/100 g给予一次性灌胃染毒,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染毒组给予11.55 mg/ml的DQ溶液(生理盐水配置)。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Nrf2的表达,并通过高效液相与质谱联用仪测定肺组织匀浆中DQ的浓度。结果染毒组大鼠肺组织在染毒后2 h即可检测出DQ,浓度为0.1576 ng/mg,随时间延长DQ在肺组织中的浓度逐渐降低,至染毒后第11天肺组织内未检出,无长时间富积现象。肺组织在中毒早期病理改变不明显,第3天损伤最重,肺泡腔和肺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7天肺组织病理损伤开始减轻。Nrf2主要表达在肺细胞的细胞核,与对照组比较,染毒12 h亚组大鼠肺组织Nrf2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大鼠Nrf2表达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第3天达高峰(P<0.05),之后逐渐减少,染毒第14天与对照组大鼠肺组织Nrf2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Q在大鼠肺组织中无长时间富积,且DQ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肺损伤存在滞后现象。Nrf2在DQ中毒大鼠肺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病理改变 肺组织匀浆 无特定病原体 肺泡腔 敌草快 相关因子 肺间质 氧化还原反应
原文传递
Wistar大鼠急性敌草快中毒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艺青 苑霖 +3 位作者 高恒波 姚冬奇 陈青松 田英平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2-346,共5页
目的建立敌草快急性中毒Wistar大鼠模型,观察敌草快导致大鼠主要靶器官的病理损害。方法将36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6.2、77.0、115.5、231.00、346.5mg/kg5个染毒剂量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一次性灌胃染毒。记录大... 目的建立敌草快急性中毒Wistar大鼠模型,观察敌草快导致大鼠主要靶器官的病理损害。方法将36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6.2、77.0、115.5、231.00、346.5mg/kg5个染毒剂量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一次性灌胃染毒。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肺、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根据一般情况与病理变化确定最佳染毒剂量。将36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3、7、11、14d5个时间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按选定的最佳剂量给予一次性灌胃染毒,分别在染毒后1、3、7、11、14d处死。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通过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采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肺、肝、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各染毒剂量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46.2、77.0、115.50mg/kg染毒剂量组在染毒第14天全部存活,231.0mg/kg染毒剂量组中2只大鼠分别于染毒第3、5天死亡,346.5mg/kg染毒剂量组中3只大鼠分别于染毒第4、5天死亡。依据不同染毒剂量染毒后大鼠14d的生存率、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确定115.5mg/kg为最佳染毒剂量。用115.5mg/kg给予大鼠一次性灌胃染毒,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第1、3天大鼠血清AST、ALT活力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检查显示:115.5mg/kg染毒剂量组大鼠肺、肝、肾组织均在染毒第1天开始出现病理反应,第3天病理变化最重,之后逐渐减轻;第14天仍可见大鼠肺泡隔轻度增宽,炎性细胞浸润,局部肺泡腔变窄、萎缩,周围肺泡代偿,支气管及肺泡间隔可见胶原纤维增生,局部肾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坏死;肝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空泡样变性,呈点状坏死。结论一次性灌胃染毒可成功诱导急性敌草快中毒大鼠模型,用115.5mg/kg染毒剂量造模,可全程观察Wistar大鼠病情变化及主要靶器官的病理损害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快 中毒 大鼠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毒死蜱对SD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陈青松 羡晓辉 +5 位作者 高恒波 苑霖 姚冬奇 孙艺青 马文杰 田英平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48-652,共5页
目的分析毒死蜱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自噬在急性毒死蜱中毒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于2018年10月,将35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根据观察时间点随机分成7组,即0.5 d、1 d、2 d、3 d、5 d、7 d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 目的分析毒死蜱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自噬在急性毒死蜱中毒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于2018年10月,将35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根据观察时间点随机分成7组,即0.5 d、1 d、2 d、3 d、5 d、7 d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各观察组采用81.5 mg/kg毒死蜱一次性灌胃处理,对照组给予橄榄油灌胃。连续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和中毒症状,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SQSTM1、LC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和LC3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 d、2 d、3 d组大鼠海马神经元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0.5 d、1 d、2 d组P62/SQSTM1蛋白表达降低,2 d组大鼠海马神经元LC3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 d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部分细胞核轮廓消失,7 d组尤其明显,LC3蛋白呈胞质表达,表达量逐渐增高,第2天达高峰。结论急性毒死蜱中毒大鼠自噬的早期激活可能参与了毒死蜱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自噬 海马 神经元 BECLIN1 P62/SQSTM1 LC3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