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脑白质弥散性高信号的早期干预研究
1
作者 苗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2期3975-3977,共3页
弥散性高信号(DEHSI)是指双侧脑室周围及皮层下白质表现为信号增高的一种现象,并以T2WI为正常无髓鞘化白质进行参考[1,2]。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在新生儿护理和重症监护方面得到了新的发展,新生儿存活率越来越高。但是,新生... 弥散性高信号(DEHSI)是指双侧脑室周围及皮层下白质表现为信号增高的一种现象,并以T2WI为正常无髓鞘化白质进行参考[1,2]。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在新生儿护理和重症监护方面得到了新的发展,新生儿存活率越来越高。但是,新生儿脑损伤的病例也逐年增加,对其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护理 双侧脑室 T2WI 生存质量 髓鞘化 重症监护 脑白质
下载PDF
目标-活动-运动集成疗法早期干预脑瘫高危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婷婷 王振芳 +1 位作者 张曦 苗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57,共3页
脑瘫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高危因素的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 已发生或可能将会发生中枢性运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婴儿[1,2], 这些临床诊断为脑瘫高危儿的婴儿不一定发展为脑瘫患儿, 但其患脑瘫的风险远远大... 脑瘫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高危因素的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 已发生或可能将会发生中枢性运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婴儿[1,2], 这些临床诊断为脑瘫高危儿的婴儿不一定发展为脑瘫患儿, 但其患脑瘫的风险远远大于普通婴幼儿[3], 为降低其患脑瘫的风险, 应该尽早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 而不是观察、等待或是仅仅给予简单的早期干预[4,5]。目标-活动-运动集成(goals activity motor enrichment, GAME)疗法[6]是一种以运动学习为原理, 以家庭为中心, 以功能目标导向训练为基础的早期干预措施,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 它是行之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7], 本研究将此措施应用于临床, 进一步观察GAME疗法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高危儿 以家庭为中心 新生儿期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疗效 中枢性 胎儿期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婷婷 王振芳 +1 位作者 张曦 苗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7-1000,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痉挛型偏瘫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项治疗30 min。2组患儿均住院治疗4周,治疗组患儿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先给予rTMS,患儿舒适坐位并佩戴治疗帽,刺激频率为5.0 Hz,治疗强度选择6 mT(弱档),每日1次,每次20 min;随后给予镜像疗法治疗,选取相对安静的治疗室,让患儿端坐在治疗椅上,治疗椅前放置桌子,平面镜放置在患儿双上肢之间,让患儿看自己健侧上肢的活动在镜子中的成像,将健侧活动的画面利用想象复制到患侧,同时患侧上肢尽可能与健侧上肢做同样的运动,每日1次,每次20 min。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对2组患儿患侧上肢的整体功能、肌张力及精细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UEFT、MAS和PDMS-FM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患儿的MAS评分[(2.76±0.82)分]与组内治疗前[(2.88±0.7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照组治疗后UEFT评分[(26.54±4.65)分]和PDMS-FM评分[(110.53±15.32)分]均明显高于组内治疗前[(22.58±5.56)和(101.76±15.29)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的UEFT、MAS和PDMS-FM评分[(29.42±4.93)、(2.36±0.73)和(119.87±13.45)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23.09±6.08)、(2.92±0.75)和(105.95±14.87)分]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镜像疗法可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镜像疗法 痉挛型偏瘫
原文传递
物理疗法训练计划对发育迟缓婴幼儿发育能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苗俐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PT)训练计划对发育迟缓婴幼儿各项发育能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治疗的98例发育迟缓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计划的49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2...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PT)训练计划对发育迟缓婴幼儿各项发育能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治疗的98例发育迟缓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计划的49例婴幼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采取PT训练计划的49例婴幼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各项发育能区水平及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训练后,观察组个人-社交DQ、语言DQ、精细运动DQ、大运动DQ、适应性DQ、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育迟缓婴幼儿采用PT训练计划,可有效缓解功能障碍,提高各项发育能区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迟缓婴幼儿 PT训练计划 发育能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