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成冰纪-埃迪卡拉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郎 Malik Muhammad Saud Sajid KHAN +13 位作者 杨传 孙智新 潘兵 Shehryar AHMED 苗兰云 孙玮辰 胡春林 孙晓娟 罗翠 陈波 殷宗军 赵方臣 李国祥 朱茂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6-967,共32页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块体,包括印度板块、拉萨地块、羌塘地块、塔里木板块、欧龙布鲁克地块、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中伊朗地块和阿曼等,以及各块体之间造山带的复杂演化历史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成冰系...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块体,包括印度板块、拉萨地块、羌塘地块、塔里木板块、欧龙布鲁克地块、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中伊朗地块和阿曼等,以及各块体之间造山带的复杂演化历史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广泛分布于该地区的各个构造单元,其中阿曼、印度板块、扬子板块以及塔里木板块发育有相对完整的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而在中伊朗地块、南羌塘地块、中祁连地块、阿拉善地块及华北板块,目前已知仅有埃迪卡拉系发育.基于前人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的研究,结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开展以来获得的新资料和研究进展,本文建立了该地区成冰系和埃迪卡拉系代表性地层序列对比表.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该地区这一时期生物群和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该地区各板块埃迪卡拉纪化石的保存和组合面貌各具特色,但普遍发现有典型埃迪卡拉纪末期化石分子Cloudina和Shaanxilithes;除成冰纪两次全球性冰期事件外,在青藏高原北缘各块体(华北板块、阿拉善地块、北祁连构造带、中祁连地块、欧龙布鲁克地块、塔里木板块)以及伊朗中南部普遍记录了一次埃迪卡拉纪晚期的冰川事件,但该事件的时限、分布范围和成因有待进一步揭示;同时,埃迪卡拉纪中期DOUNCE/Shruam碳同位素负异常事件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也具有广泛记录.综合现有研究资料发现,在成冰纪-埃迪卡拉纪期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大多数块体从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出来后,可能通过泛非运动构成东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而部分板块(如华北板块)位于冈瓦纳大陆和劳伦大陆之间.总体而言,该地区的主要块体在成冰纪-埃迪卡拉纪期间具体的古地理演化模型存在较多争议,亟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成冰系 埃迪卡拉系 地层 古地理 生物群 冈瓦纳大陆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寒武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智新 孙郎 +8 位作者 赵方臣 潘兵 Malik Muhammad Saud Sajid KHAN Shehryar AHMED 杨传 苗兰云 殷宗军 李国祥 朱茂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8-991,共24页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漫长且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印度北部、拉萨、羌塘、柴达木、中祁连等大小不同的克拉通和地块,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造山带构成了青藏高原的主体.寒武纪时期,这些克拉通和地块大多位于冈瓦纳大陆的西北缘,并以发...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漫长且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印度北部、拉萨、羌塘、柴达木、中祁连等大小不同的克拉通和地块,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造山带构成了青藏高原的主体.寒武纪时期,这些克拉通和地块大多位于冈瓦纳大陆的西北缘,并以发育与原特提斯洋有关的复杂岩浆-构造运动而与周边的阿拉伯、中伊朗、阿富汗、塔里木、阿拉善、华北、华南和滇缅马等构造单元相关联.从地层记录上看,这一时期区域内的大部分稳定陆块上发育了由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浅水陆棚沉积,其中包含面貌相近的典型浅水相三叶虫组合.而在原特提斯洋中的祁连构造带,寒武系则是一套在大洋扩张环境下形成的、以中基性火山岩和硅质岩为主的复杂地层序列,其中包含的碳酸盐岩含有斜坡相三叶虫组合.本文在广泛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的野外观察及新获得的化石证据,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不同构造单元上寒武纪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利用可获得的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资料,总结了不同构造单元上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年代地层对比,编制了岩石和生物地层的综合对比表.此外,从生物古地理的角度,简要讨论了寒武纪研究区内主要构造单元的古地理相关性,以及与原特提斯构造带演变有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寒武系 地层 古地理 生物群 冈瓦纳大陆 原特提斯洋
原文传递
中国寒武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被引量:59
3
作者 朱茂炎 杨爱华 +5 位作者 袁金良 李国祥 张俊明 赵方臣 Soo-Yeun AHN 苗兰云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65,共40页
寒武纪是显生宙第一纪,见证了动物的爆发式快速演化过程,标志着地球从微生物为主导的前寒武纪生态系统转变为以动物为特征的显生宙生态系统.然而,全球寒武纪地层对比困难,高分辨率年代地层系统还未完全建立,严重制约寒武纪地球-生命系... 寒武纪是显生宙第一纪,见证了动物的爆发式快速演化过程,标志着地球从微生物为主导的前寒武纪生态系统转变为以动物为特征的显生宙生态系统.然而,全球寒武纪地层对比困难,高分辨率年代地层系统还未完全建立,严重制约寒武纪地球-生命系统演化历史的研究.文章简要介绍国际寒武系四统十阶年代地层系统的形成历史和已经建立的幸运阶、鼓山阶、古丈阶、排碧阶和江山阶的定义与"金钉子"(GSSP),概述第二阶、第三阶、第四阶、第五阶和第十阶底界厘定工作进展,重点阐述寒武系底界的全球对比问题,以及寒武纪化学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在简要回顾中国寒武纪年代地层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寒武纪年代地层研究进展,对以华南为基础的中国寒武纪年代地层和时间框架进行了修订,新建肖滩阶作为中国寒武系第二阶.全面介绍中国华南、华北和塔里木三个主要构造地层分区寒武纪综合地层(生物地层、化学地层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并对中国不同地层分区寒武系底部地层发育特征、底界识别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还对三个主要地层分区寒武系上部白云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地层 金钉子 GSSP 地质年代学 华南 华北 塔里木
原文传递
华北板块南部寒武系底部辛集组遗迹化石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苗兰云 朱茂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4-289,共16页
首次详细描述了河南省石门沟、阳坡和山西省水峪等3条剖面寒武系底部辛集组中的遗迹化石。遗迹化石主要产出于辛集组的近底部层位,以水平管状遗迹化石为主,共计8遗迹属,12遗迹种(含3个未定种),包括Arenicolites sp.,Didymaulichnus lyel... 首次详细描述了河南省石门沟、阳坡和山西省水峪等3条剖面寒武系底部辛集组中的遗迹化石。遗迹化石主要产出于辛集组的近底部层位,以水平管状遗迹化石为主,共计8遗迹属,12遗迹种(含3个未定种),包括Arenicolites sp.,Didymaulichnus lyelli,Gordia marina,Helminthopsis abeli,Helminthopsis sp.,Palaeophycus striatus,Palaeophycus tubularis,Phycodes sp.,Planolites beverleyensis,Planolites montanus,Treptichnus pedum与Treptichnus pollardi,此外还有2枚属种未定的遗迹化石。这一遗迹化石组合属非典型的Cruziana遗迹相,形成于盐度正常的潮下带砂质软底环境。通过对寒武纪早期管状遗迹化石Palaeophycus与Planolites直径大小的统计与分析,推测辛集组下部地层的时代不早于沧浪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辛集组 寒武系 华北
原文传递
论寒武系馒头组三叶虫群星虫属(Asteromajia) 被引量:2
5
作者 袁金良 高健 苗兰云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3-591,共9页
根据山东长清县张夏镇馒头山馒头组采集到的三叶虫新材料,重新厘定和恢复群星虫(Asteromajia Nan and Chang,1982)作为裂头虫科内有效属名的地位,将徐庄虫(Hsuchuangia Lu and Zhu in Qiu et al.,1983),八公山虫(Bagongshania Lin in Qi... 根据山东长清县张夏镇馒头山馒头组采集到的三叶虫新材料,重新厘定和恢复群星虫(Asteromajia Nan and Chang,1982)作为裂头虫科内有效属名的地位,将徐庄虫(Hsuchuangia Lu and Zhu in Qiu et al.,1983),八公山虫(Bagongshania Lin in Qiu et al.,1983)作为群星虫的晚出异名。修订我国以往所描述的毛庄期和徐庄期4个属(Kochaspis Resser,1935,Asteromajia Nan and Chang,1982,Hsuchuangia Lu and Zhu in Qiu et al.,1983,Bagongshania Lin in Qiu et al.,1983)内的15个种的特征和头尾搭配,归并为4属,10种:Temnoura huoshanensis(Zhang and Wang,1985),Zhongtiaoshanaspis angustilimbata(Meng in Zhou et al.,1977),Solenoparia funingensis(An in Duan et al.,2005),Asteromajia hsuchuangensis(Lu in Lu and Dong,1952),A.quadrata(Resser and Endo,1937),A.liuheensis(An,1966),A.huainanensis(Lin in Qiu et al.,1983),A.lüliangshanensis(Zhang and Wang,1985),A.?yangchengensis(Zhang and Wang,1985),A.?longiceps(Lu and Zhu,2001),其中后2个种的归属尚有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星虫 厘定 馒头组(徐庄期) 寒武系 张夏 山东
原文传递
中祁连西段前寒武纪地层时代新认识:肃北地区石板墩铁矿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郎 杨传 +8 位作者 孙智新 孙玮辰 苗兰云 潘兵 陈波 殷宗军 赵方臣 李国祥 朱茂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5-229,共15页
祁连造山带内发育有多套富铁沉积地层和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铁矿,包括肃南著名的镜铁山铁矿和肃北石板墩铁矿。其中,石板墩铁矿发育于中祁连地块西段龚岔群哈什哈尔组中,哈什哈尔组的时代一直被认为是新元古代青白口纪,但是缺少可靠的年... 祁连造山带内发育有多套富铁沉积地层和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铁矿,包括肃南著名的镜铁山铁矿和肃北石板墩铁矿。其中,石板墩铁矿发育于中祁连地块西段龚岔群哈什哈尔组中,哈什哈尔组的时代一直被认为是新元古代青白口纪,但是缺少可靠的年代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支撑,阻碍了祁连造山带内铁矿时代的对比和对成矿机制的认识。本文首次在哈什哈尔组下部碎屑岩中获得569±2 Ma的最大沉积年龄,表明含石板墩铁矿的哈什哈尔组的形成时代晚于569±2 Ma,可能属于新元古代晚期埃迪卡拉纪地层。同时,新的年代学证据还表明,该地区龚岔群之上多若诺尔群中可能的冰碛杂砾岩地层与中祁连地块邻区埃迪卡拉纪末期普遍发育的冰川沉积地层相当。本文首次明确了中祁连地块内埃迪卡拉纪地层的存在,表明中祁连西段前寒武纪地层时代需要重新系统修订,从而为认识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史提供年代地层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造山带 石板墩铁矿 龚岔群 哈什哈尔组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原文传递
陕西洛南下寒武统辛集组疑难管状化石桶螺(Cupitheca)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兵 苗兰云 +1 位作者 杨慧宁 李国祥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4-395,共12页
本文对采自陕西洛南上湾剖面下寒武统辛集组疑难管状化石Cupitheca进行了研究,系统厘定和描述了两个种,分别为Cupitheca holocyclata和Cupitheca costellata,并对Cupithecidae科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文所描述标本的壳体多为次生磷酸盐化保... 本文对采自陕西洛南上湾剖面下寒武统辛集组疑难管状化石Cupitheca进行了研究,系统厘定和描述了两个种,分别为Cupitheca holocyclata和Cupitheca costellata,并对Cupithecidae科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文所描述标本的壳体多为次生磷酸盐化保存,壳体表面纹饰保存较好;C.holocyclata管体表面为横向纹饰,C.costellata管体表面为纵向纹饰。C.holocyclata全球广布,如南澳大利亚、南极乔治王岛、格陵兰东北部、加拿大纽芬兰等地皆有报道,产出于下寒武统中上部地层,具有一定的洲际地层对比意义。本文为C.holocyclata在中国首次发现。C.costellata仅发现于华北,即本文所研究的洛南辛集组及其同期地层安徽淮南与霍邱的雨台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壳化石 Cupitheca 下寒武统 辛集组 陕西洛南
原文传递
Wutingaspis malungensis Lu,1961的个体发育新材料
8
作者 罗惠麟 袁金良 +3 位作者 胡世学 尹济云 詹冬琴 苗兰云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详细描述和讨论了云南马龙矿山剖面寒武系第二统第三阶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三叶虫Wutingaspis malungensis Lu一种的个体发育,特别是分节期和成虫期的形态变化特征,并与相同时代的Eoredlichia intermedia(Lu)作了比较,从而认为:Wutingaspis... 详细描述和讨论了云南马龙矿山剖面寒武系第二统第三阶筇竹寺组玉案山段三叶虫Wutingaspis malungensis Lu一种的个体发育,特别是分节期和成虫期的形态变化特征,并与相同时代的Eoredlichia intermedia(Lu)作了比较,从而认为:Wutingaspis比Eoredlichia形态上更为原始,且出现的时间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 个体发育 玉案山段 筇竹寺组 第二统 寒武系 马龙 云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