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苗凤萍 李夜光 +1 位作者 耿亚红 胡鸿钧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在用环形培养池模拟系统培养雨生红球藻的过程中,研究了温度对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及虾青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5℃的范围内,不同温度下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及产量都经历了一个上升—最高—下降的过程。25℃与22℃时红... 在用环形培养池模拟系统培养雨生红球藻的过程中,研究了温度对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及虾青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5℃的范围内,不同温度下雨生红球藻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及产量都经历了一个上升—最高—下降的过程。25℃与22℃时红球藻的虾青素产量、虾青素含量(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的(P<0.01),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15℃时,红球藻生物量、虾青素含量和虾青素产量均最低,分别为1.4g、0.54%和2.49mg/L;25℃时,红球藻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最高,分别为2.68g和13.53mg/L;22℃时,虾青素含量最高,为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温度 生物量 虾青素产量 环形培养池模拟系统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土壤石油污染及其对碱蓬萌发的生态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传远 左进城 +2 位作者 苗凤萍 杨翠云 宋忠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2-785,共4页
基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内的油田生产区中石油污染土壤的调查取样,分析石油污染状况,并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的石油污染对该区先锋植物——碱蓬(Salsola glauca Bung)的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受到... 基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内的油田生产区中石油污染土壤的调查取样,分析石油污染状况,并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的石油污染对该区先锋植物——碱蓬(Salsola glauca Bung)的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油田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石油污染;溢油处石油的质量分数最高达6.230 g·kg-1。另外,萌发实验说明在土壤污染情况下种子萌发率具有不确定性,土壤石油污染质量分数为5~40 g.kg-1时,对碱蓬种子的萌发无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土壤石油类污染敏感指示指标的筛选和植物的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碱蓬 生态影响 土壤生物修复 黄河三角洲生态区
下载PDF
角黄素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艳 杨少丽 +1 位作者 苗凤萍 秦松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81-1785,共5页
角黄素是一种非维生素A源的酮式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免疫促进及增强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培养,动物试验及人体干预试验表明,角黄素对多种癌症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功效。此外,角黄素还能够提高免... 角黄素是一种非维生素A源的酮式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免疫促进及增强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培养,动物试验及人体干预试验表明,角黄素对多种癌症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功效。此外,角黄素还能够提高免疫力,保护皮肤和骨骼健康。目前市场上供应的角黄素产品主要通过有机化学合成制得。然而,天然角黄素容易吸收并且不涉及化学工艺而更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角黄素微生物菌株被分离和纯化,使得天然角黄素有进一步扩大应用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从发酵培养的细菌中提取角黄素具有菌体繁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发酵工艺较为成熟等优势,进行高细胞密度生产比较容易。因此,国外各国均把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合成天然角黄素作为主攻方向,进行天然角黄素的研究与开发。在此,就角黄素的理化性质、医学应用、天然角黄素研究与开发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讨论,为我国角黄素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黄素 医学应用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大型海藻内共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抑制水华蓝藻物质的分离与活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左进城 苗凤萍 +1 位作者 王爱云 胡德昌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9-516,共8页
为获得能明显抑制水华蓝藻的化感物质,本研究从28株大型海藻内共生真菌中筛选出了4株菌株,其粗提物能显著抑制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对这4株真菌扩大培养后,检测了从其次生代谢... 为获得能明显抑制水华蓝藻的化感物质,本研究从28株大型海藻内共生真菌中筛选出了4株菌株,其粗提物能显著抑制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对这4株真菌扩大培养后,检测了从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出的32种单体化合物的抑藻活性。其中,化合物sterigmatocystin、(2’E,4’E,6’E)-6-(1’-carboxyocta-2’,4’,6’-triene)-11,12-epoxy-9,11-dihydroxydrim-7-ene、6,8-diO-methylnidurufin和aversin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率显著大于50%(P<0.05),24 h半数有效浓度(EC50,24h)分别为6.865、4.302、1.824、2.319μg/mL;化合物sterigmatocystin、indol-3-carboxaldehyde和(2’E,4’E,6’E)-6-(1’-carboxyocta-2’,4’,6’-triene)-11,12-epoxy-9,11-dihydroxydrim-7-ene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显著大于50%(P<0.05),EC50,24h分别为4.167、5.374、8.38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共生真菌 抑藻物质 水华鱼腥藻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一种生活在污水中的螺旋藻新品系的分离和培养 被引量:4
5
作者 耿亚红 李夜光 +2 位作者 胡鸿钧 李修岭 苗凤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329-333,共5页
从污水中分离到一种螺旋藻新品系,并筛选到适合的培养基。藻体长1750μm,在适宜的条件下,藻体活跃地摆动和转动。其生活环境水质呈弱酸性和中性,盐度低,温度变化范围5~34℃,氮(N)、磷(P)浓度分别为4.53~4.96mg/L和0.39~0.48mg/L,达... 从污水中分离到一种螺旋藻新品系,并筛选到适合的培养基。藻体长1750μm,在适宜的条件下,藻体活跃地摆动和转动。其生活环境水质呈弱酸性和中性,盐度低,温度变化范围5~34℃,氮(N)、磷(P)浓度分别为4.53~4.96mg/L和0.39~0.48mg/L,达到超富营养化水平;培养试验表明,这种螺旋藻只适应在弱光下生长,与一般螺旋藻喜高温、高光、耐碱耐盐的特性显著不同。NH+4有利于这种螺旋藻的生长,是一种适合于在污水中生长的螺旋藻,有可能在水质净化方面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分离培养 污水
下载PDF
海藻内生真菌棘孢木霉dl-34中的二萜和甾体化合物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小蕊 苗凤萍 +2 位作者 宋银平 郭占勇 季乃云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32-36,共5页
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一株海藻内生真菌棘孢木霉dl-34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确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绝对构... 采用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一株海藻内生真菌棘孢木霉dl-34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确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绝对构型。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二萜对映体(+)-wickerol A,化合物2是已知的二萜化合物harziandione,化合物3~7是已知麦角甾醇衍生物。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都有卤虫致死活性,化合物1同时具有抗大肠埃希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二萜 甾体 (+)-wickerol A harziandione
下载PDF
刺松藻内生真菌长枝木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纪珍玲 马德顺 苗凤萍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277-280,319,共5页
对烟台近岸的绿藻刺松藻来源的一株内生真菌长枝木霉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探索.通过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手段,以及超导核磁共振等波谱鉴定技术,从该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和... 对烟台近岸的绿藻刺松藻来源的一株内生真菌长枝木霉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探索.通过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手段,以及超导核磁共振等波谱鉴定技术,从该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和菊芋-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继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包括5α,8α-环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麦角-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β-谷甾醇(3);5-羟基-3-甲基戊-2-烯酸(4)和角鲨烯(5).化合物4和5均为首次从木霉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5对细菌和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松藻 长枝木霉 内生真菌 化学成分 次生代谢产物
下载PDF
Stability and changes in astaxanthin ester composition from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during storage 被引量:8
8
作者 苗凤萍 耿亚洪 +2 位作者 卢大炎 左进城 李夜光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181-1189,共9页
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oxygen,antioxidants,and corn germ oil on the stability of astaxanthin from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and changes in the composi... 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oxygen,antioxidants,and corn germ oil on the stability of astaxanthin from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and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astaxanthin esters during storage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spectrophotometry.Oxygen and high temperatures(22–25°C)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tability of astaxanthin esters.Corn germ oil and antioxidants(ascorbic acid and vitamin E)failed to protect astaxanthin from oxidation,and actuall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nstability of astaxanthin.A change in the relative composition of astaxanthin esters was observed after 96 weeks of long-term storage.During storage,the relative amounts of free astaxanthin and astaxanthin monoesters declined,while the relative amount of astaxanthin diesters increased.Thus,the ratio of astaxanthin diester to monoester increased,and this ratio could be used to indicate if astaxanthin esters have been properly preserved.If the ratio is greater than 0.2,it suggests that the decrease in astaxanthin content could be higher than 20%.Our results show that storing algal powder from H.pluvialis or other natural astaxanthin products under vacuum and in the dark below 4°C is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applicable storage method for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astaxanthin from H.pluvialis.This storage method can produce an astaxanthin preservation rate of at least 80%after 96 weeks of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 虾青素 组合物 单酯 贮藏过程 高效液相色谱法 玉米胚芽油 中变
下载PDF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astaxanthin from Haematococcus crude extract spectrophotometrically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夜光 苗凤萍 +3 位作者 耿亚洪 卢大炎 张成武 曾明涛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27-637,共11页
The influence of alkali on astaxanthin and the optimal working wave length for measurement of astaxanthin from Haematococcus crude extrac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precise quantification ... The influence of alkali on astaxanthin and the optimal working wave length for measurement of astaxanthin from Haematococcus crude extract were investigated, and a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precise quantification of the astaxanthin based on the method of Boussiba et al.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Boussiba's method, alkali treatment destroys chlorophyll. However, we found that: 1) carotenoid content declined for about 25% in Haematococcus fresh cysts and up to 30% in dry powder of Haematococcus broken cysts after alkali treatment; and 2) dimethyl sulfoxide (DMSO)-extracted chlorophyll of green Haematococcus bares little absorption at 520-550 nm. Interestingly,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absorbance at 530 nm and astaxanthin content, while an unknown interference at 540-550 nm was detected in our study. Therefore, with 530 nm as working wavelength, the alkali treatment to destroy chlorophyll was not necessary and the influence of chlorophyll, other carotenoids, and the unknown interference could be avoided. The astaxanthin contents of two samples were measured at 492 nm and 530 nm; the measured values at 530 nm were 2.617 g/100 g and 1.811 g/100 g. When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at 492 nm, the measured values at 530 nm decreased by 6.93% and 11.96%, respectively. The measured values at 530 nm are closer to the true astaxanthin contents in the samples. The data show that 530 nm is the most suitable wave length for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to the astaxanthin in Haematococcus crude ex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计 粗提取物 虾青素 血球 类胡萝卜素含量 原油 工作波长 测定方法
下载PDF
收割对穗花狐尾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左进城 苗凤萍 +3 位作者 王爱云 赵爱芬 王仲礼 吴振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3-647,共5页
在水深为24cm的桶中,以6、12和18cm等3个收割强度对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进行了连续4次收割实验,研究了收割强度、收割频次及收割季节对穗花狐尾藻生长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下旬第1次收割18cm后,植物在41d恢复,但产... 在水深为24cm的桶中,以6、12和18cm等3个收割强度对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进行了连续4次收割实验,研究了收割强度、收割频次及收割季节对穗花狐尾藻生长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下旬第1次收割18cm后,植物在41d恢复,但产生分枝较少,影响了植物的无性繁殖;9月下旬之前,前2次收割6cm或12cm后,穗花狐尾藻在55d恢复,并能产生较多的分枝,而且条枝总长有明显的增加,表明穗花狐尾藻的无性繁殖没有受到抑制;10月初第2次收割18cm,或11月下旬前第3次收割6或12cm后,植物均能安全越冬,恢复时间至少4个月以上;各次收割后,穗花狐尾藻的新生枝条主要从切割处萌发(至少40%以上),其次是从基部萌发(0~41.3%);随着收割次数增加,干质量的相对增长率下降,而根冠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收割 穗花狐尾藻 恢复时间 根冠比
原文传递
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4
11
作者 姜进举 苗凤萍 +1 位作者 冯大伟 秦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40,共7页
微藻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良的可再生新能源,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两大危机具有潜在的重大战略意义。综述了微藻生物柴油的技术流程、油脂含量较高的微藻藻种、微藻生物柴油的最大技术瓶颈、提高微藻油脂总产量的方法、微... 微藻生物柴油是一种优良的可再生新能源,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两大危机具有潜在的重大战略意义。综述了微藻生物柴油的技术流程、油脂含量较高的微藻藻种、微藻生物柴油的最大技术瓶颈、提高微藻油脂总产量的方法、微藻的大规模培养、微藻的采收和微藻生物柴油的制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微藻生物柴油未来的核心研究方向提出了初步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生物柴油 优化培养 基因工程
原文传递
甾萜烷和多环芳烃在风化溢油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传远 侯西勇 +1 位作者 贺世杰 苗凤萍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2,共6页
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各异的原油样品进行风化模拟实验,并对实验产物进行GC-MS分析,最后对甾烷、萜烷和多环芳烃进行风化溢油鉴定的可行性、原理、常用指标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油中同一甾烷、萜烷和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比... 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各异的原油样品进行风化模拟实验,并对实验产物进行GC-MS分析,最后对甾烷、萜烷和多环芳烃进行风化溢油鉴定的可行性、原理、常用指标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油中同一甾烷、萜烷和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比值参数量值间有显著性差异;对相同油的风化和未风化样品而言,同一萜烷和甾烷比值参数的变异系数通常小于15%;同一烷基化多环芳烃的特征比值参数变异系数为6.51%~17.68%,而成熟度指标变异系数通常小于8%。甾萜烷和多环芳烃可以作为风化溢油鉴别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模拟 溢油指纹鉴定 甾萜烷 芳烃
原文传递
耐盐菊芋块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超之 季乃云 苗凤萍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1-1106,共6页
盐生植物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是一种新型经济作物,特殊生境可能会使其内生真菌产生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结构新颖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为研究这种耐盐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及植物宿主和内生真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本实... 盐生植物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是一种新型经济作物,特殊生境可能会使其内生真菌产生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结构新颖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为研究这种耐盐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及植物宿主和内生真菌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本实验室从耐盐菊芋块茎中分离纯化出10株内生真菌,对这10株内生真菌进行抗卤虫活性筛选,初步筛选出1株抗卤虫活性良好的菌株Mucor sp.ht-7,规模发酵后通过提取分离技术得到7个化合物,用波谱手段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对这株内生真菌和宿主次生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化合物生物活性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菊芋 内生真菌 毛霉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