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溉处理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及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苗文芳 陈素英 +2 位作者 邵立威 孙宏勇 张喜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99,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个生长季夏玉米4个不同水分处理(灌溉1水、灌溉2水、灌溉3水、灌溉4水)对其各个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分配、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抽雄期灌水可以增加夏玉米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和氮分配比,生育后期灌水各处理之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个生长季夏玉米4个不同水分处理(灌溉1水、灌溉2水、灌溉3水、灌溉4水)对其各个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分配、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抽雄期灌水可以增加夏玉米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和氮分配比,生育后期灌水各处理之间单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穗部的氮素积累75%来源于扬花后期氮素同化吸收,25%来自营养器官茎叶的氮素转移,说明灌浆至成熟期穗部氮素主要吸收利用土壤中的氮,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证营养器官积累更多的氮素,但后期同化氮素比率随着灌水的增加而减小。因此,灌浆至成熟期需要维持适中的水分条件,在保证吸收利用土壤氮素的同时,增加储存在茎叶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从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灌溉次数 氮素吸收 氮素转移 氮素贡献率
下载PDF
金丝小枣蒸散和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苗文芳 刘秀位 +2 位作者 邵立威 孙宏勇 张喜英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1,共5页
采用Probe12植物茎液流计和小型蒸发器分别测定了金丝小枣生长期间的日蒸腾和棵间蒸发。蒸腾存在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果实膨大期蒸腾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萌芽展叶期、开... 采用Probe12植物茎液流计和小型蒸发器分别测定了金丝小枣生长期间的日蒸腾和棵间蒸发。蒸腾存在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果实膨大期蒸腾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的蒸腾量分别占生长季总耗水量的12.2%、16.5%、48.1%、13.2%、10.1%,金丝小枣生育期总蒸腾量346.8 mm,棵间蒸发231.7 mm,总蒸散578.5mm;棵间蒸发占总蒸散量的40.1%。枣树的作物系数随生育期变化从前期的0.27,到中期0.92,后期0.71,作物系数与冠层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为R2=0.758 6(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小枣 蒸腾 蒸发 作物系数 冠层覆盖度
下载PDF
品种与密度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邵立威 王艳哲 +3 位作者 苗文芳 孙宏勇 陈素英 张喜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188,共7页
在中国科学院封丘试验站通过3年(2008-2010年)8个夏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探讨通过品种和密度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品种和密度对... 在中国科学院封丘试验站通过3年(2008-2010年)8个夏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探讨通过品种和密度优化组合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潜力。品种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生了明显影响,并且存在着年际之间的巨大波动。产量最高和最低品种相差1 050~1 500 kg/hm2,不同品种对密度的反应有所差异,一般60 000~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产量高于75 000株/hm2的密度产量。玉米生长期间光照条件对产量产生了显著影响,2010年玉米生长期间日照时数为多年平均的56.6%,产量比光照条件好的2009年产量降低了15%。不同品种穗位以上叶片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与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产量高的品种其水分利用效率也较高,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选择高产品种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种植密度 产量 光照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冬前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温度和冬小麦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秀位 苗文芳 +4 位作者 王艳哲 孙宏勇 邵立威 陈素英 张喜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5-1141,共7页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下的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在减少耕作投入和降低农田无效蒸发方面作用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详细测定镇压、冬灌、秸秆覆盖等措施对土壤温度和冬小麦早期生长的影响,明确了少免耕和秸秆还田...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下的少免耕和秸秆还田在减少耕作投入和降低农田无效蒸发方面作用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详细测定镇压、冬灌、秸秆覆盖等措施对土壤温度和冬小麦早期生长的影响,明确了少免耕和秸秆还田等措施的实施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后土壤表层和5 cm深度最低地温越冬前、越冬期间和返青后比不覆盖分别高2.37℃、3.18℃、1.68℃和0.57℃、1.28℃、0.34℃,最高温度分别低2.68℃、4.40℃、4.82℃和0.54℃、0.75℃、1.85℃;冬灌后至冬小麦返青期表层土壤和5 cm处土壤平均最低温度比不冬灌分别高0.88℃和0.93℃,返青至拔节期两个层次的最高温度相差5.35℃和5.57℃;镇压与不镇压温度差异不明显。与对照相比,越冬前后秸秆覆盖和冬灌后冬小麦的茎蘖数和生物量都较低,尤其是在返青期,秸秆覆盖和冬灌下的茎蘖数和生物量比对照分别低29.8%、27.7%和5.2%、21.2%。秸秆覆盖和冬灌在冬季可降低最低温度的降幅,但春季不利于地温回升,有延缓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冬灌 镇压 土壤温度 冬小麦 苗期生长
下载PDF
经穴Ca2+的分布及针刺对Ca2+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义 张春煦 +5 位作者 胡利民 王秀云 苗文芳 史丽萍 张艳军 徐汤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z1期131-134,共4页
利用自行研制档人体(共243人次)经穴Ca2+浓度的分布及其针刺对Ca2+的影响.首次发现,家兔及健康人体经穴处Ca2+浓度高于旁开对照点,针刺本经腧穴可使本经其他穴位处Ca2+浓度升高,而针刺经外对照点则对本经穴位Ca2+浓度无影响,针刺家兔本... 利用自行研制档人体(共243人次)经穴Ca2+浓度的分布及其针刺对Ca2+的影响.首次发现,家兔及健康人体经穴处Ca2+浓度高于旁开对照点,针刺本经腧穴可使本经其他穴位处Ca2+浓度升高,而针刺经外对照点则对本经穴位Ca2+浓度无影响,针刺家兔本经穴点可使本经其它穴位旁开处Ca2+浓度下降,提示Ca2+可能参与了针刺"得气"过程,针刺过程中可能存在着Ca2+的重新分布,Ca2+有向相关经穴处聚集的趋势,这些均为首次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穴位Ca2+浓度 针剌
下载PDF
针型化学传感器研制及其在体检测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房钰鑫 郭义 +10 位作者 尹飞 吴丽萍 刘阳阳 郭永明 苗文芳 陈进生 徐汤苹 史丽英 魏玉云 王雪争 马佳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983-989,共7页
针型化学传感器是以针状物(针刺针、不锈钢针头、钨丝、针型塑料和铂丝等)为基体的一类检测仪器,能够实现生命体内某些特定化学物质的微创、在体和实时监测。本文结合团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医用化学传感器实验室多年... 针型化学传感器是以针状物(针刺针、不锈钢针头、钨丝、针型塑料和铂丝等)为基体的一类检测仪器,能够实现生命体内某些特定化学物质的微创、在体和实时监测。本文结合团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医用化学传感器实验室多年的工作,参考国内针型化学传感器研究,对针型化学传感器检测钙离子、氢离子、氧分压、多巴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和腺苷等化学量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应用进展特别是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期推动针型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为中医针灸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传感器 离子型传感针 氧分压传感针 神经递质传感针
下载PDF
包神铁路取消转龙湾小半径曲线的研究
7
作者 苗文芳 《科技交流》 2006年第3期11-12,共2页
简要介绍包神铁路的基本概况,并对取消转龙湾小半径曲线进行了多方案的研究.
关键词 铁路 方案 研究
原文传递
浅谈高、中、低速客货共线铁路最小曲线半径适应性
8
作者 苗文芳 《科技交流》 2006年第2期8-10,共3页
简述我国铁路干线的能力适应情况,并对高(350km/h)、中速(200km/h)共线模式所选用的半径是否适应近期高速(250km/h)、中速(160km/h)及低速(120km/h)匹配的客、货混运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铁路 半径 浅谈
原文传递
包神铁路万水泉南至巴图塔段线路大修方案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苗文芳 《科技交流》 2006年第2期4-7,共4页
简要介绍包神铁路的基本概况、运量及大修线路方案.
关键词 铁路 大修方案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