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对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
1
作者 翟凯 王冰 +3 位作者 周珂 苗族康 郑舒 孙海宁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 目的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行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根据术前及术后后倾角变化差值进行分组:A组60例(63膝),后倾角增大>2°;B组101例(108膝),后倾角变化≤2°;C组33例(35膝),后倾角减小>2°。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及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评估膝关节功能。统计206膝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三组术后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术前三组间HSS评分、OKS评分及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间HSS、OK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HSS评分高于A、C两组,OKS评分低于A、C两组,而三组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7例(7膝)出现并发症,其中A组1例,为聚乙烯衬垫脱位;B组3例,分别为内侧胫骨平台塌陷、聚乙烯衬垫脱位、胫骨平台假体松动;C组3例,分别为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胫骨平台假体松动、聚乙烯衬垫脱位。三组并发症发生率:C组(8.57%)>B组(2.78%)>A组(1.59%),206膝假体生存率为96.6%。结论对于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的选择要个体化、精准化,手术前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变化≤2°可使病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 胫骨平台后倾角 膝关节功能 假体生存率
下载PDF
以全身多发骨痛为主诉的SAPHO综合征三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苗族康 鲍哲明 +3 位作者 徐明 黄伟敏 王冰 于秀淳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93-96,共4页
SAPHO综合征也称为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tulosis)-骨质增生(Hyperostosis)-骨炎(Osteiti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广泛的皮肤和关节炎性改变[1]。临床上发病以皮肤受累多见,常见于掌底脓疱... SAPHO综合征也称为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tulosis)-骨质增生(Hyperostosis)-骨炎(Osteiti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广泛的皮肤和关节炎性改变[1]。临床上发病以皮肤受累多见,常见于掌底脓疱疹和严重粉刺、痤疮,少数可见牛皮癣或牛皮癣联合指甲的改变。骨关节损伤部位多见于前胸部的胸骨肋骨、胸锁关节和肋锁韧带,其次是枢椎骨骼(脊柱和骶髂关节)、四肢长骨和周围关节[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损伤 胸锁关节 四肢长骨 骶髂关节 脓疱疹 前胸部 自身免疫性疾病 骨质增生
下载PDF
不同产地奇亚籽的组分分析及其对肠道收缩推进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苗族康 王桂美 +3 位作者 王丹 王嘉仪 李月舒 庞小刚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7期34-39,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奇亚籽的组分及其对肠道收缩推进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美国产奇亚籽、墨西哥产奇亚籽的营养成分含量(还原糖、脂肪、游离态脂肪酸、蛋白质)、物理性质(膨胀率、黏度)及生理特性(对在体、离体肠管的作用)的测定,比...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奇亚籽的组分及其对肠道收缩推进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美国产奇亚籽、墨西哥产奇亚籽的营养成分含量(还原糖、脂肪、游离态脂肪酸、蛋白质)、物理性质(膨胀率、黏度)及生理特性(对在体、离体肠管的作用)的测定,比较不同产地之间奇亚籽的不同。结果:墨西哥产奇亚籽与美国产奇亚籽的还原糖、游离态脂肪酸含量基本一致;墨西哥产奇亚籽脂肪、蛋白质含量均高于美国产奇亚籽;相同温度下,美国产奇亚籽膨胀率、黏度均高于墨西哥产奇亚籽,两者均在60℃时黏度最好;美国产与墨西哥产奇亚籽对离体肠管的运动和在体肠管的推进均有抑制作用,且美国产奇亚籽对肠管的抑制作用强于墨西哥产奇亚籽。结论:不同产地奇亚籽营养成分呈现一定差异性;美国产奇亚籽更易于泡发且成糊性较好;美国产奇亚籽可能通过兴奋β受体发挥抑制肠道蠕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 营养成分 肠道蠕动 平滑肌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的活动衬垫型单髁置换疗效与假体生存率
4
作者 王冰 孙海宁 +3 位作者 于秀淳 周珂 翟凯 苗族康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37-345,共9页
目的探讨活动衬垫型单髁置换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长期假体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22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骨病科应用活动衬垫型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084例,纳入患者均... 目的探讨活动衬垫型单髁置换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长期假体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22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骨病科应用活动衬垫型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084例,纳入患者均为初发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且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功能完整。排除其他膝关节疾病、合并膝关节严重畸形、同侧膝关节截骨或关节置换术史、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随访资料不全者。通过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牛津膝关节评分(OKS)、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估临床疗效,比较传统器械与新型器械、不同年龄之间对临床疗效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采用寿命表法分析单髁关节假体生存率,术前与术后疗效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新老器械分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末次随访时间2022年12月,平均随访(62±40)个月,随访时间超过10年以上114例,5~10年435例,5年以下535例。平均年龄(62±8)岁。WOMAC由术前(58.9±5.0)分,降至术后(26.7±7.2)分(t=121.570,P<0.05);OKS由术前(36.7±4.3)分,提高至术后(55.4±2.7)分(t=-121.317,P<0.05);膝关节ROM术前(102.7±6.1)°、术后(116.7±5.1)°(t=-58.904,P<0.05)。共有4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聚乙烯活动半月板衬垫脱位发生率最高。人工单髁关节假体生存率为95.9%,其中随访时间超过10年以上患者长期假体生存率为93.9%。传统器械与新型器械手术患者假体生存率均为9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的假体生存率为91.8%,55~75岁为97.3%,年龄>75岁为9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活动衬垫型UKA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临床疗效可靠,长期假体生存率高,伴随手术技术的进步和假体设计的改良,该手术方式能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准确的适应证选择以及精确的手术操作,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及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存活率分析
原文传递
影响瘤段切除组配式假体重建膝关节功能的因素
5
作者 苗族康 侯子伟 +3 位作者 魏悦 徐明 郑凯 于秀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755-1760,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瘤段切除组配式假体重建膝关节功能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采用瘤段切除组配式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治疗膝周侵袭性骨肿瘤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临床结果,测量并计算截骨长度比(osteotomy len... [目的]探索影响瘤段切除组配式假体重建膝关节功能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采用瘤段切除组配式肿瘤型膝关节假体重建治疗膝周侵袭性骨肿瘤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临床结果,测量并计算截骨长度比(osteotomy length ratio,OLR)、髓内-髓外比(internal-external medulla ratio,IEMR)、双侧肢体长度差(leg-length discrepan-cy,LLD)和股胫机械轴角(femorotibial mechanical axis angle,MAA)。按肿瘤部位、体质、肿瘤性质分组比较,行临床与影像资料相关性分析。[结果]31名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174.0±54.7)min、术中失血量(388.7±260.6)ml、切口长度(28.1±4.3)cm。所有患者随访平均(39.3±18.9)个月,2例出现肺转移、1例全身多发转移、2例局部复发。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129.3±29.0),MSTS评分(22.3±4.7),TESS评分(112.1±14.9),KSS功能评分(64.0±19.4)。影像方面,OLR(38.0±8.1)%、IEMR(112.4±29.1)%、LLD(35.5±132.6)mm、MAA(178.3±1.3)°。无瘤生存率(87.1%)、假体生存率(96.8%)。按肿瘤部位、患者体质、肿瘤性质分组比较SF-36、MSTS、TESS和KS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SF-36与OLR(r=-0.596,P<0.001),TESS与LLD(r=-0.495,P=0.005)、MSTS评分与OLR(r=-0.568,P=0.001)及LLD(r=-0.368,P=0.044)、KSS与LLD(r=-0.457,P=0.010)均呈显著负相关,但是,所有临床评分与IEMR、MAA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国产组配式肿瘤型膝关节假体,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与功能恢复;OLR、LLD与术后生活质量、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肿瘤 瘤段切除 组配式假体 功能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