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淫羊藿苷对抑郁症模型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利华 高松 +5 位作者 王笑雨 王真真 贺红娟 李娜 白明 苗明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5,共9页
探索淫羊藿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将SPF级KM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10 mg/kg)、淫羊藿苷高(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56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第1 d开始灌胃给予... 探索淫羊藿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将SPF级KM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10 mg/kg)、淫羊藿苷高(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56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第1 d开始灌胃给予各组小鼠相应药物,连续56 d。于给药后第53~56 d,进行行为学测试。末次给药后,取材。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检测脑组织中IL-6、IL-10、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分化簇20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06,CD206)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iNOS、CD206蛋白表达。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淫羊藿苷的细胞毒性。BV-2细胞暴露于100μg/mL脂多糖及15μg/mL、25μg/mL的淫羊藿苷24 h后,收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iNOS、CD206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致抑郁症模型制备成功,淫羊藿苷可降低抑郁症小鼠脑组织IL-6水平及IL-6、iNOS mRNA表达,升高脑组织IL-10、5-HT、DA、NE水平及IL-10、CD206 mRNA表达;降低脑组织iNOS蛋白,升高CD206蛋白表达;改善模型小鼠抑郁症样行为。淫羊藿苷可降低LPS刺激的BV-2细胞iNOS蛋白表达,升高CD206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淫羊藿苷抑制小胶质细胞M1表型转化,促进M2表型转化,从而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抑郁症 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 细胞炎症模型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
作者 苗晋鑫 曹利华 苗明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动物实验课是医学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医学类研究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动物实验课教学方式存在内容单一、研究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研究生主动学习和创... 动物实验课是医学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医学类研究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动物实验课教学方式存在内容单一、研究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研究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动物实验课的教学改革。首先,介绍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次,提出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原则,包括以研究生为中心、注重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索、促进跨学科融合等,同时将中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贯穿其中。然后,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在课程设计上,应注重选取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兴趣和专业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应鼓励研究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合作,引导他们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等,以全面评估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通过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总结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课 教学改革 主动学习 创新思维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动物模型分析
3
作者 匡淑一 李亚青 +3 位作者 王琳琳 张小磊 李秀敏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1-1815,1819,共6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探究ITP发病机制和临床新药的研究,故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模型的相关文献,参照中西医病因病机和临床疾病诊断标准,总结分析ITP相关动物...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为了进一步探究ITP发病机制和临床新药的研究,故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模型的相关文献,参照中西医病因病机和临床疾病诊断标准,总结分析ITP相关动物模型特点和与临床吻合度。发现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抗血小板血清诱导法,其临床吻合度与病证结合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模型吻合度均较高,模型造模方式简单,可重复性强。但大多数模型将西医作为评价指标,模型无法完全模拟ITP完整发病过程和状态,缺少中医证候描述,在模型发展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中西医 动物 模型 病证结合 免疫法 吻合度 机制
下载PDF
三棱-莪术药对在结直肠癌中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婧 方晓艳 +2 位作者 苗明三 张海波 张志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11-115,共5页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结直肠癌发病隐秘,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已发生转移,常规治疗手段对于延长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生存率没有显著效果。探究治疗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以及研究新的靶点药物...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结直肠癌发病隐秘,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已发生转移,常规治疗手段对于延长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生存率没有显著效果。探究治疗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以及研究新的靶点药物有望成为突破治疗进展、延长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中药是我国的宝贵资源,80%以上新药物的发现都来源于中药天然产物。中医药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减少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改善术后不良症状。大量研究表明,三棱-莪术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潜力。该文从中医药学对结直肠癌的认识、三棱-莪术药对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三棱-莪术药对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莪术药对 结直肠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用药规律及相关药理分析
5
作者 王笑雨 王召 +4 位作者 曹利华 贺红娟 王真真 李秀敏 苗明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54,共18页
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中药+变应性鼻炎”“中药+过敏性鼻炎”“中药+鼻鼽”为主题,选取2000年1月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临床治疗AR的中药方剂,统计高频药物的用药频次、剂量、药味、药... 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以“中药+变应性鼻炎”“中药+过敏性鼻炎”“中药+鼻鼽”为主题,选取2000年1月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临床治疗AR的中药方剂,统计高频药物的用药频次、剂量、药味、药性、归经、功效等,并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共筛选符合标准的中药方剂有252首,共223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30的高频中药有21种,以解表药和补虚药为主,药性以辛温为主,关联规则挖出21对频次≥64的药物组合,其中黄芪-辛夷药对出现频次最高。利用网络药理学对黄芪-辛夷药对的活性成分、靶点蛋白和通路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芪-辛夷药对共有48个有效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共306个,包括PTGS2、HSP90、CALM1、NOS2、CHRM1等;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显示核心靶点参与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多项进程,并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钙离子信号通道等通路作用于AR,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芪-辛夷可能通过细辛素、芒柄花素、山柰酚、槲皮素作用于PTGS2、CHRM1、CYP1B1等靶点发挥治疗AR的作用。基于上述结论进行体内实验验证,结果证实黄芪-辛夷药对能够有效降低AR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以及鼻腔灌洗液中组胺、总IgE、RW特异性IgE、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显著改善AR小鼠挠鼻和喷嚏症状,并降低肺组织中PTGS2、HSP90、NOS2蛋白的表达水平。因此,本研究表明黄芪-辛夷药对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PTGS2/NOS2通路进而抑制炎症反应、缓解AR小鼠的症状从而发挥治疗AR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体内实验验证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研究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特点
6
作者 王琨 王灿 +2 位作者 刘浩哲 谢逸轩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4,229,共8页
目的:研究对大鼠前列腺增生造模特点与指标特征,为提高实验造模效率和科学评价药物防治的价值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收集2001年1月至2023年2月研究大鼠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文献共计228篇,录入动物模型造... 目的:研究对大鼠前列腺增生造模特点与指标特征,为提高实验造模效率和科学评价药物防治的价值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于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收集2001年1月至2023年2月研究大鼠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文献共计228篇,录入动物模型造模动物类型、造模药、阳性对照药、受试药、药物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及部位、评价指标和测试指标等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推荐选取SD雄性大鼠,造模方案为切除大鼠双侧睾丸,连续30 d腹腔注射丙酸睾酮3~5 mg/kg,1次/d;常见指标:组织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指标等。治疗药物以非那雄胺为主,常用中药复方为仙甲汤、隆畅胶囊以及加味桂枝茯苓颗粒等,给药周期均为30 d左右。结论:通过分析讨论可得出,高效准确的造模方式对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成模及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动物模型 造模特点 中医药防治 数据挖掘 指标特征 综述 模型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评价
7
作者 贺嘉 刘福宇 +1 位作者 苗明三 史晶晶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88-1992,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慢性或者反复性腹痛同时伴随着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变化为特点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目前IBS动物模型吻合度较高的为多因素联合的病症结合模型,但此类模型多为中药灌胃合并某证型,多因素造模方法在IBS复杂的病...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慢性或者反复性腹痛同时伴随着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变化为特点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目前IBS动物模型吻合度较高的为多因素联合的病症结合模型,但此类模型多为中药灌胃合并某证型,多因素造模方法在IBS复杂的病因病机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更完善的动物模型可以有助于临床研究和筛选治疗药物。构建更加符合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尤为重要。基于IBS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现有的IBS模型进行归纳分析,评价动物模型和临床的吻合度,分析其优缺点。完善动物模型评价标准,结合中医优势联系各建模方法的相互作用,结合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未来IBS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病症结合 动物模型 中西医 模型评价 综述 诊断标准 吻合度
下载PDF
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小毒中药的毒性特点与外用分析
8
作者 刘广运 白莉 苗明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9,I0008,共6页
目的 通过对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小毒中药的毒性特点进行分析,探明小毒中药的关键药效活性成分,阐述小毒中药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排除临床用药的隐患;并且基于外用的方式对小毒中药进行临床应用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数据参... 目的 通过对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小毒中药的毒性特点进行分析,探明小毒中药的关键药效活性成分,阐述小毒中药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排除临床用药的隐患;并且基于外用的方式对小毒中药进行临床应用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参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进行小毒中药筛选,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依循纳入与排除标准使用Excel进行分析。结果 小毒中药外用在治疗骨关节疾病、皮肤病、肛肠疾病、疼痛、妇科疾病、腺体炎症、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胸腹水肿、失眠、外伤等领域均有较好的临床表现。小毒中药普遍具有肝毒性,久服易造成肝损伤,其毒性物质基础多为生物碱类、皂苷类以及萜类;动物类中药以多肽为主要成分;小毒中药中毒表现多为头晕、呕吐及胃肠道反应,鲜有危及生命的临床案例报道。小毒中药可做糊、膏、穴位贴剂和直接敷于患处,其常用的赋形剂为醇溶剂、醋、蜂蜜等。结论 小毒中药临床应用广泛,但又因其普遍具有肝毒性,通过外用手段可以使得药物的吸收分布更加均匀,降低肝脏的代谢负担,其较口服更为安全,通过对小毒中药的外用方式进行分析,探明其外用规律,补充了小毒中药的外用剂量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毒中药 毒性特点 外用 临床应用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大小鼠帕金森病行为学评价方法概述及常用动物模型特点分析
9
作者 胡毅龙 赵怡楠 +1 位作者 苗晋鑫 苗明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2-954,共1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实验动物的成模情况与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情况。因此选择规范的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实验动物的成模情况与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情况。因此选择规范的动物模型以及相适宜的行为学检测方法是进行PD机制研究、抗PD药物研发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大小鼠的帕金森行为学实验方法进行归纳,对常用帕金森行为学实验的实验设备、实验方法、评价指标、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同时对目前常用的帕金森模型进行了概述,对模型的造模机制、与帕金森临床特征的吻合情况、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帕金森模型与行为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小鼠 行为学实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评价
10
作者 李亚青 王灿 苗明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4,共11页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应用情况,为其动物实验方法和模型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Chronic fatigue syndrom,animal model”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整理2000年7月~2...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应用情况,为其动物实验方法和模型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Chronic fatigue syndrom,animal model”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整理2000年7月~2023年7月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文献,对实验动物、造模方法、阳性药、检测指标等内容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55篇;实验动物以SPF级、体重集中在180~220 g的雄性SD大鼠最多;小鼠应用最多的是18~22 g的SPF级雄性KM小鼠;应用最多的阳性药是人参皂苷片;应用最多的造模方法是“强制冷水游泳+慢性束缚”法,造模周期多集中在14 d,大多采用边造模边干预的方式;检测指标以行为学为主,主要包括力竭游泳实验、旷场实验、鼠尾悬吊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以及动物一般状态观察,其次是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最多的是血清MDA、SOD、TNF-α、IL-1β、CORT、IL-2、IFN-γ、ACTH、GSH-Px、IgG、IgA、IL-6等;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选择其余多种检测指标,包括脾、胸腺等脏器指数测定、HE病理染色和超微结构电镜检测的形态学指标、免疫组化相关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mRNA及蛋白表达指标,检测种类繁多但应用频率均不高;目前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干预效果、探究病因病机及机制。结论目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动物模型以“强制冷水游泳+慢性束缚”的应激造模方法为主,模拟人类身体和心理疲劳状态;动物模型成模标准尚无统一规定,模型评价方式以各种行为学实验单独或组合应用为主,多数文献中客观评价指标多用于病因病机猜想的论证及干预措施有效性评价;各项检测指标应用结果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与炎症反应、神经功能障碍和线粒体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免疫功能、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和细胞死亡的异常状况,挖掘内容有望为模型应用提供参考,为模型完善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 动物模型 评价指标 数据挖掘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茯苓对化疗性肠黏膜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11
作者 唐寅博 刘福宇 +4 位作者 单凯欣 冯永岗 范国旗 苗明三 方晓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14-820,共7页
目的观察茯苓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炎(chemotherapeutics-induced intestinal mucositis,CIM)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茯苓的潜在成分与核心靶点;... 目的观察茯苓对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炎(chemotherapeutics-induced intestinal mucositis,CIM)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得茯苓的潜在成分与核心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CIM相关基因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5-FU诱导CIM模型;小鼠给予茯苓预防治疗5 d,边造模边给药治疗5 d,造模结束后治疗3 d,记录动物基本体征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回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回肠组织肠黏膜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 p65、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与闭合蛋白(Occludin)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茯苓经筛选获得活性成分14个,茯苓治疗CIM的核心靶点182个;茯苓影响CIM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环磷酸腺苷(cycli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cAMP)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等途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胺吡啶组和茯苓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和食物消耗量上升,结肠长度和脾脏指数增加(P<0.05);组织水平上,柳氮磺胺吡啶组和茯苓各剂量组小鼠的回肠绒毛长度与杯状细胞数增加,柳氮磺胺吡啶组和茯苓中剂量组隐窝深度减小(P<0.05);蛋白表达上,茯苓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小鼠回肠NF-κB p65、COX-2表达明显减少,Occludin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茯苓对5-FU诱导的小鼠CIM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LR通路中NF-κB p65、COX-2蛋白表达,增加Occludin表达并提高机体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5-氟尿嘧啶 化疗性肠黏膜炎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miRNAs对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
12
作者 李晨辉 彭孟凡 +2 位作者 孔小莉 白明 苗明三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477-482,共6页
食管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食管癌的总患病数和死亡数占全球的一半,极大地加重了我国癌症防治及医疗保障体系的负担。食管癌早期发病隐匿、不易察觉,导致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不利于治疗和预后。微小RNA(miRNAs)... 食管癌是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食管癌的总患病数和死亡数占全球的一半,极大地加重了我国癌症防治及医疗保障体系的负担。食管癌早期发病隐匿、不易察觉,导致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不利于治疗和预后。微小RNA(miRNAs)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miRNAs在食管癌微环境的形成,放化疗抵抗,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自噬等过程中扮演着抑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双重角色,是食管癌潜在的干预靶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但miRNAs在食管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限制其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食管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基于此,文章就miRNAs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双重调控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旨在明确miRNAs如何影响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及潜在治疗策略,以期为食管癌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MIRNAS 调控机制 肿瘤细胞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眩晕动物模型分析
13
作者 李亚青 汪小毅 +1 位作者 王灿 苗明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目的基于眩晕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其现有动物模型进行分类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吻合情况及其优缺点,以期改进现有的动物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更直观的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中从2000年1月~2023年3月的眩晕动物模型资料,根据造模方法... 目的基于眩晕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其现有动物模型进行分类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吻合情况及其优缺点,以期改进现有的动物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更直观的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中从2000年1月~2023年3月的眩晕动物模型资料,根据造模方法进行分类、结合眩晕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和现有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各模型进行赋值,评估其临床吻合情况、评价模型优缺点。结果现有的眩晕动物模型有颈部手术模型、运动刺激模型、耳源性刺激模型、硬化剂注射模型、飞行变压模型、椎动脉结扎模型、瘀血注射模型;其中,西医吻合度较高的是颈部手术模型(65%)、耳源刺激模型(65%),所有模型中医吻合度均中等(50%≤吻合度<60%)或较低(吻合度<50%),没有中、西医吻合度同时较高的模型。结论目前眩晕动物模型以西医疾病模型为主,缺乏中医证型模型,中、西医临床吻合度均较高的模型较少,未能突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色。因此,构建出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紧密结合的眩晕动物模型,可为抗眩晕新药的研发、筛选、临床评价提供更合理更全面的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临床病症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14
作者 胡毅龙 赵怡楠 +4 位作者 张双丽 邱广楠 冯艺凡 苗明三 苗晋鑫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100,共12页
目的探究各类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重庆维普(VIP)、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Yiigl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02~2022年急性肝损伤动物实... 目的探究各类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重庆维普(VIP)、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Yiigl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02~2022年急性肝损伤动物实验文献,归纳总结文献中涉及到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阳性对照药、造模方法、造模药及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检测指标,应用Excel、SPSS Modeler18.0、Cytoscape3.8.2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共纳入896篇文献,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应用最多的是雄性KM小鼠;造模方法以化学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和免疫性肝损伤四大类为主,分别对应的主要造模方式为:①实验前24 h腹腔注射10.0 mL/kg 0.1%CCl_(4)植物油;②实验前16 h灌胃12.0 mL/kg 50.0%~56.0%乙醇;③实验前24 h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④实验前8 h尾静脉注射Con A 20 mg/kg。模型的评价以肝病理指标为金标准,结合生化指标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SOD、MDA含量及活性为直接指标。结论临床上急性肝损伤发病原因各异,在制备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时应根据特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特点选择对应的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急性肝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马齿苋治疗特应性皮炎分子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5
作者 朱克彬 牛蔚露 +2 位作者 王宁丽 宋纯东 苗明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952-958,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寻马齿苋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分子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检索马齿苋的药物化学成分。从PubChem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on数据库检索马齿苋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特应性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寻马齿苋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分子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检索马齿苋的药物化学成分。从PubChem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on数据库检索马齿苋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特应性皮炎及相关的过敏性疾病的靶点,通过计算得到上述两者的共同靶点,进行一系列计算包括GO和KEGG富集等,并用Discovery Studio进行分子对接预测。选择特应性皮炎实验常用的HaCaT细胞和RAW264.7细胞进行实验。结果马齿苋的有效化学成分有48种;马齿苋与特应性皮炎共有靶点20个;GO富集结果显示,生物学功能相关有101项,细胞成分相关有18项,分子功能相关28项。KEGG信号通路富集的有75项。分子对接预测图显示药物成分与靶点蛋白分子对接效果良好。结论马齿苋可以通过多个靶点的通路来治疗特应性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马齿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伤寒论》甘草应用特点分析
16
作者 朱正望 党雪 +2 位作者 朱平生 车志英 苗明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目的:分析张机(字仲景)《伤寒论》中含甘草方剂的用药特点,为甘草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伤寒论》中含甘草的方剂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药物进行频数、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用量等的... 目的:分析张机(字仲景)《伤寒论》中含甘草方剂的用药特点,为甘草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伤寒论》中含甘草的方剂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药物进行频数、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用量等的频次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在纳入的全部方剂中,累计出现频数最高的中药分别是甘草(70次,100.0%)、桂枝(36次,51.4%)、大枣(35次,50%)、生姜(32次,45.7%)、芍药(25次,35.7%),功效分类以补虚药(146次,52.3%)、解表药(81次,29.0%)最常见,药性主要集中在温(130次,46.6%)、平(86次,30.8%),药味以甘(169次,44.4%)、辛(122次,32.0%)最为常见,归经以脾经(219次,24.1%)、肺经(207次,22.7%)为主;甘草的用量以二两(45次,64.2%)为主,太阳病篇(56首,67.4%)使用含甘草的方剂最多;通过对含甘草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6种。结论:《伤寒论》中张机使用甘草以太阳病为主,常搭配补虚药、解表药,甘温补虚,辛温发散,多使用桂枝汤方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甘草 用药特点 关联规则
下载PDF
基于《证类本草》的鲜药应用特点研究
17
作者 冯艺凡 张双丽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2-1398,共7页
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应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证类本草》收录的中药进行筛选,并将纳入的鲜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统计与分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应用特点,为鲜药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对《证类本草》收录的中药进行筛选,并将纳入的鲜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类本草》中发现鲜药种类总计296种,其中鲜植物药234种(79.05%),鲜动物药62种(20.95%);鲜药药性以寒凉为主,植物药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动物药药味以甘、咸、苦为主,无毒鲜药最多,有191种(82.33%);在用法中,外用最多337次(53.32%);在主治疾病上,记载最多的是外科疾病201次(30.04%)。结论:《证类本草》中明确记载了多种动植物药的临床鲜用方法,但目前鲜药的应用十分有限,有待进一步加强鲜药资源开发与相关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中药 鲜药 性味 用药特点 数据挖掘 本草古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归经特点分析
18
作者 王雪纯 李秀敏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应用较为广泛的454味中药归经特点,为临床应用中药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以《中药学》收纳中药名称为主题词收录中药,建立一级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SPSS Clementine 12.0、IBM SPSS Statis...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应用较为广泛的454味中药归经特点,为临床应用中药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以《中药学》收纳中药名称为主题词收录中药,建立一级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365、SPSS Clementine 12.0、IBM SPSS Statistics 21统计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及其归经进行频次分析;以《中医内科学》五脏疾病为条目,整理选用代表方剂常用药物,建立二级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剂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结果:《中药学》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共收录454味,频次排前3的归经分别为肝经(18.29%)、肺经(15.94%)和胃经(14.43%)。治疗五脏病同时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共249味,高频药物频次≥24次,共25味,甘草(93次)、茯苓(86次)、陈皮(68次)、当归(67次)、半夏(64次)、白术(61次)的用药频次居多。关联规则分析有37组药物组合置信度=100%,其中白术-黄连(补虚药-清热药)、陈皮-半夏-当归(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支持度最高,均大于39%。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得出6类新的药物组合。治五脏病药物在12条经脉中以入肝经(18.23%)和肺经(15.89%)占比居多,即药用部位多以肝脏和肺脏为主。结论: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临床实践,反过来可指导组方用药,对临床选择用药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归经 特点分析 数据挖掘 应用剂量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五脏疾病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白芥子临床外用特点分析
19
作者 陈科旭 李秀敏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挖掘并分析白芥子临床外用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关于白芥子外用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 2021软件将得到的外用方剂的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剂型用法以及各组方的主治疾病进行统计,运用Clementine1... 目的:挖掘并分析白芥子临床外用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关于白芥子外用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 2021软件将得到的外用方剂的中药功效、性味归经、剂型用法以及各组方的主治疾病进行统计,运用Clementine12和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此挖掘白芥子外用配伍规律。结果:1)在统计的107篇文献里得到中药组方111首,共含有中药187种。2)白芥子配伍中药大多为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如细辛、附子、延胡索、麻黄等。3)性味主要以辛温为主,归经上多集中于肺经、心经和脾经。4)白芥子临床外用治疗疾病多为哮喘、关节炎、肺炎、鼻炎、癌痛等(多以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白芥子外用常采用多种方剂剂型与给药方式,其中以饼剂或糊剂的穴位贴敷法为主。6)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高关联药物组合12个,公因子8个。系统聚类分析得到白芥子临床外用配伍共5类。结论:白芥子临床外用多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炎性疾病且外用时多与细辛、附子、延胡索等中药联用。希望借助数据挖掘的方法来探究白芥子的外用特点,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外用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甲状腺癌动物模型分析
20
作者 安一珂 彭孟凡 +2 位作者 杨卉妍 东红阳 苗明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956,共6页
目的整理归纳甲状腺癌的造模方法和成模标准,为建立贴近中西医临床病证的甲状腺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促进临床诊疗的进展。方法分析、归纳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以及PubMed数据库中甲状腺癌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评判... 目的整理归纳甲状腺癌的造模方法和成模标准,为建立贴近中西医临床病证的甲状腺癌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促进临床诊疗的进展。方法分析、归纳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以及PubMed数据库中甲状腺癌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模型特点,评判其优缺点,分析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度。结果甲状腺癌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较多,主要分为自发性、诱发性、基因工程与移植性模型四种,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又包括转基因模型、基因替换模型、基因剔除模型及最新报道的限制性小鼠模型。其中,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和移植性小鼠模型临床吻合度较高,自发性和诱发性肿瘤模型临床吻合度偏低。结论建立“中医证候”+“西医诊断标准”相符合的动物模型是未来研究甲状腺癌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瘿瘤 动物模型 中西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