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芬娜 苗榕峰 +1 位作者 严雅欣 邵光华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6-80,共5页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举措不断被实践探索。调查发现,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较为清晰,整体指导成效较为明显,但在导师分配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不能彰显,导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不够充分,学生主动性缺失,导...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举措不断被实践探索。调查发现,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较为清晰,整体指导成效较为明显,但在导师分配过程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不能彰显,导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不够充分,学生主动性缺失,导师指导内容与形式缺乏活力,这些问题制约着实施效果。未来完善选师系统,让学生全面了解导师信息,提供多个选择志愿;引导学生寻求指导,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实施分类导师制,采取多种指导形式;建立导师制评价制度,提高师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本科生 导师制 现状 改进策略
下载PDF
新课标视角下的量感及其培养 被引量:7
2
作者 邵光华 姜梦凡 苗榕峰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1,共7页
量是事物或现象的可度量属性,可分为连续的量和离散的量,也可分为直观的量和抽象的量。度量是通过某种手段得到量的大小的活动,相当于赋予这个量一个数量,可理解为是一种对应或广义函数。度量可分为对事物个数的度量、对客观存在物体属... 量是事物或现象的可度量属性,可分为连续的量和离散的量,也可分为直观的量和抽象的量。度量是通过某种手段得到量的大小的活动,相当于赋予这个量一个数量,可理解为是一种对应或广义函数。度量可分为对事物个数的度量、对客观存在物体属性的度量、对客观存在现象的属性的度量、对现代意义上的数据量的度量四个层次。数量关系是数量之间的关系,舍弃物理单位变成数学关系结构。量感是对量、量的大小、量的大小之间关系的直观感知,是一种直觉度量判断能力,具有类别属性,不同类型量的量感获得的途径不同。量感的发展具有层次性。量感的培养要以学生已有的量的现实为基础,既应逐种培养,逐步进阶,又应突出共性思想,重视量感文化,教学可采取大概念教学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量感 《课标2022》
下载PDF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教育研习的科学理解及规范建设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邵光华 陈丹妮 苗榕峰 《教师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13,共9页
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是师范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基本环节,保障师范专业教育实践过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充分认识课程意义上的教育研习。教育研习多被误解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或实习。教育研习是教育实习的延伸,是对教育实习的深... 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是师范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基本环节,保障师范专业教育实践过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充分认识课程意义上的教育研习。教育研习多被误解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或实习。教育研习是教育实习的延伸,是对教育实习的深度反思,是对教育实习中遇到的没有解决或思考不透的现实问题的研讨,目的是解惑教育实习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或“怪”现象,增进对教育和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师德体验与教研感受,提升班级管理艺术与专业素养。教育研习需要课程化,在分析当前高校教育研习课程开设现状基础上,给出了合理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标准的优化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专业认证 教育研习 规范建设
原文传递
教师日常情感体验及其调节策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施春阳 邵光华 +1 位作者 高源 苗榕峰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2-70,共19页
随着教师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情感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帕罗特树形情感结构框架设计问卷,并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对教师日常情感体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和教学的爱和责任是教师积极情感的重要来源;同侪间的共享和支... 随着教师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情感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帕罗特树形情感结构框架设计问卷,并结合半结构化访谈,对教师日常情感体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和教学的爱和责任是教师积极情感的重要来源;同侪间的共享和支持能给予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对于科研的情感呈现较大的个体差异性;职称评定给部分教师情感激励的同时,也挫伤了部分教师的进取心;家长在学生教育方面的不配合给教师带来负向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教师情感调节的个人和组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感 情感分类 情感调节
原文传递
面向教师的“教-学-评”一致性内涵解析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7
5
作者 邵光华 苗榕峰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63,共9页
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提出“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从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角度给出合理释义。将“教-学-评”一致性分为三维度六要素进行分析,即“学-教”一致性分为“教与学”一致性和“学与教”一致性,“教-评... 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提出“教-学-评”一致性要求,从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角度给出合理释义。将“教-学-评”一致性分为三维度六要素进行分析,即“学-教”一致性分为“教与学”一致性和“学与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分为“教与评”一致性和“评与教”一致性,“评-学”一致性分为“评与学”一致性和“学与评”一致性。在全面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教师有效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建议: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科学精准制定教学目标,关注教与学起点、过程与终点的一致性设计,构建实现“教-评”一致性的多态评价,灵活设计随学而定的评价,在动态调整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性 内涵解析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