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着丝粒染色体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建立与验证
1
作者 孟倩倩 张忠新 +5 位作者 任越 李晓臻 苗泽玉 王超 刘红艳 张睿凤 《中国职业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染色体全自动扫描分析系统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C)半自动分析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采用X射线对3名健康志愿者的周围血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0、0.10、0.25、0.50、0.75、1.00、2.00、3.00、4.00和5.00 Gy,吸收剂量率为1... 目的建立基于染色体全自动扫描分析系统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C)半自动分析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采用X射线对3名健康志愿者的周围血进行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0、0.10、0.25、0.50、0.75、1.00、2.00、3.00、4.00和5.00 Gy,吸收剂量率为1.0 Gy/min。采用高通量染色体全自动分析系统对DC样本进行中期分裂相图像采集,通过DCScore软件自动分析DC畸变,人工确认后拟合DC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采用本实验室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比对的3份考核样品对拟合的DC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在0.00~5.00 Gy剂量范围内,DC率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拟合的DC半自动分析的剂量-效应曲线为y=0.0008(±0.0002)+0.0092(±0.0009)D+0.0142(±0.0004)D^(2)(决定系数为0.9998)。对3份考核样品估算剂量与实际剂量相对偏差在20.00%左右,可以用于生物剂量估算;且除去与人工分析相同操作的使用时间,半自动分析方法可将分析效率提高26.0倍。结论构建X射线诱导的DC半自动分析剂量-效应关系曲线进行生物剂量估算,可数倍缩短人工分析时间,在大规模辐射事故的核应急响应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剂量估算 剂量-效应曲线 双着丝粒染色体 自动分析 X射线
原文传递
某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2
作者 孟倩倩 张忠新 +3 位作者 任越 李晓臻 苗泽玉 张睿凤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1-616,共6页
目的分析医疗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至9月,选取某三甲医院252名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组并依据工种、工龄分为不同亚组,以同期岗前体检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07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 目的分析医疗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至9月,选取某三甲医院252名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组并依据工种、工龄分为不同亚组,以同期岗前体检拟从事放射工作的107名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照信息,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统计分析各组间检测结果。结果放射组"dic+r"率、染色体总畸变率及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Z=2.59、3.74、9.99,P<0.05);不同工种间"dic+r"率、ace率及染色体总畸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8.17、11.39,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的"dic+r"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组(χ^(2)=2.90,P<0.05),核医学组的ace率及染色体总畸变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组(χ^(2)=2.81、3.19,P<0.05);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明显高于放射诊断组(χ^(2)=7.66,P<0.05)。不同工龄组间染色体畸变水平及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ssion回归分析显示,与放射诊断组比较,核医学组、放射治疗组及介入放射学组(IRR=2.31、1.66、1.78,P<0.05)导致染色体畸变风险升高。结论电离辐射对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辐射损伤,核医学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水平相对较高,需加强辐射防护以保障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工作人员 电离辐射 染色体畸变 工种 工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