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研究
1
作者 苗海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7期48-51,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7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7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手术情况、生活质量、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45.78±4.01)pg/ml、C反应蛋白(CRP)(16.69±1.64)mg/L、白细胞介素(IL)-6(55.78±5.01)pg/ml明显比对照组的(51.91±4.74)pg/ml、(19.63±1.51)mg/L、(61.63±5.16)pg/m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50.22±4.47)min、腹痛缓解时间(3.20±0.28)d、引流管拔除时间(2.41±0.25)d均短于对照组的(57.91±4.92)min、(4.13±0.50)d、(3.46±0.49)d,术中出血量(26.21±2.33)ml少于对照组的(37.73±3.14)ml,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环境评分分别为(88.57±6.13)、(87.28±6.35)、(90.81±4.58)、(91.25±4.49)分,比对照组的(80.05±6.21)、(79.48±6.36)、(83.04±5.63)、(85.19±5.4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2.19±2.08)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6.57±3.56)h、首次进食时间(26.41±5.68)h、住院时间(5.36±1.29)d均短于对照组的(15.98±3.49)h、(20.23±3.82)h、(31.06±5.32)h、(9.67±3.25)d,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0%低于对照组的18.92%,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中,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术后并发症更少、炎症水平更低,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炎症水平 术后康复效率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完全剥离或横断腹股沟疝囊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2
作者 苗海港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66-69,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完全剥离与横断腹股沟疝囊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以入院顺序的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开展腹腔镜下...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完全剥离与横断腹股沟疝囊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以入院顺序的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开展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观察组给予横断腹股沟疝囊,对照组给予完全剥离腹股沟疝囊。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长、疝囊处理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5 d腹股沟积液量、住院时间、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1个月Barthel指数(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完全剥离或横断腹股沟疝囊的治疗效果相似,但横断腹股沟疝囊的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c-myc、MDM2及p53基因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苗海港 邱法波 +3 位作者 李赞滨 尹波 徐波 徐常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中c-myc、MDM2及p53基因蛋白表达及三者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对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及脂肪瘤组织中c-myc、MDM2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中c-myc、MDM2及p53基因蛋白表达及三者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对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及脂肪瘤组织中c-myc、MDM2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myc、MDM2及p53蛋白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3%(28/48)、64.6%(31/48)、50.0%(24/48),三种蛋白在脂肪肉瘤与脂肪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种蛋白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不同类型脂肪肉瘤分化较好者阳性率明显低于分化较差者。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中c-myc、MDM2及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c-myc、MDM2及p53蛋白表达在原发者与复发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yc、MDM2及p53蛋白与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形成、分化及恶性程度有关,它们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参考指标之一,但与肿瘤复发无关。在脂肪肉瘤的发生、发展中三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脂肪肉瘤 C-MYC MDM2 p53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苗海港 邱法波 +3 位作者 李赞滨 尹波 徐波 徐常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PRL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腹部包块(77.8%)、腹胀(33.3%)及腹痛(22.2%)。B超及CT扫描...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PRL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腹部包块(77.8%)、腹胀(33.3%)及腹痛(22.2%)。B超及CT扫描为主要检查手段,其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2.5%(10/16)和86.7%(26/30)。治疗方法均为手术治疗,姑息性切除11例(30.6%),3年生存率为66.3%,5年生存率为33.1%;完整切除25例(69.4%),3年生存率为94.1%,5年生存率为68.6%,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7;χ2=5.731,P<0.05)。结论 PRL早期诊断较为困难,CT检查是诊断PRL的重要手段,其效果优于B超。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PRL的主要方法,完整切除达到肉眼切除干净是手术的目标,对侵犯脏器者将累及脏器一并切除。脂肪肉瘤术后易复发,对复发者可再次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腹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尹波 邱法波 +1 位作者 苗海港 李赞滨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71-272,共2页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是临床比较罕见的来源于深部软组织的肿瘤,本文报告5例,就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该病提供临床依据。
关键词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诊断 治疗学
下载PDF
胰腺癌组织中MUC1和hTERT及DPC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赞滨 孙大伟 +3 位作者 邱法波 黄飞龙 尹波 苗海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11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基因、端粒酶基因及胰腺癌缺失基因(DPC4)在人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MUC1、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DPC4蛋白在47例胰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基因、端粒酶基因及胰腺癌缺失基因(DPC4)在人正常胰腺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MUC1、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DPC4蛋白在47例胰腺癌组织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发生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其TNM分期等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MUC1、hTERT及DPC4在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2.5%、100.0%,在47例人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7%、76.6%和55.3%,2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人胰腺癌组织中,有无淋巴转移MUC1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转移者hTERT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C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临床特征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1、hTERT及DPC4三者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MUC1、hTERT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多,DPC4在胰腺癌表达减少,说明其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黏蛋白1 端粒酶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胰腺癌缺失基因
下载PDF
不同小鼠肝炎病毒对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朋朋 白冰 +3 位作者 张彩勤 赵勇 苗海港 师长宏 《实验动物科学》 2019年第6期15-22,共8页
目的建立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血清抗体ELISA检测方法,用于本地区MHV的日常监测,以便对SPF小鼠感染状况及时作出判断。方法选取3种MHV毒株MHV1、MHV-JHM和MHV-A59,通过L929细胞扩增培养获得纯化浓缩抗原并筛选适合... 目的建立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血清抗体ELISA检测方法,用于本地区MHV的日常监测,以便对SPF小鼠感染状况及时作出判断。方法选取3种MHV毒株MHV1、MHV-JHM和MHV-A59,通过L929细胞扩增培养获得纯化浓缩抗原并筛选适合包被抗原类型;免疫BALB/C小鼠,获得高效价免疫阳性血清;优化ELISA反应体系建立规范化的ELISA试剂盒并用于临床小鼠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MHV包被抗原类型为MHV1,建立了病毒扩增及浓缩纯化方法,制备的MHV抗血清达到同批次大量高滴度的水平,可作为标准化质控血清。包被抗原、待检血清和酶结合物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4.0μg/m L(10-7.73/0.1 m L TCID50)、1∶40和1∶4000稀释;批次内和批次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5.13%和5.57%;检测灵敏度为1∶4000稀释;与小鼠仙台病毒(SV)、小鼠肺炎病毒(PVM)、呼肠孤病毒III型(Reo3)、小鼠细小病毒(MVM)和鼠痘病毒(Ect)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相对偏差小于10%。对165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血清相符率97.37%(37/38),阴性血清相符率92.19%(118/12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MHV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结果可重复性,可以用于本地区MHV日常病原学监测,以便对小鼠感染状况作出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肝炎病毒 血清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