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苗海航 沈莹 陈红生 《交通医学》 2024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ASA分级II~III级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36例。L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5 mg/...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ASA分级II~III级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36例。L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5 mg/kg,随后以1.5 mg/kg·h速度静脉输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输入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恢复质量40评分(QoR-40评分)、静息和运动时疼痛NRS评分、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1.70±0.38 mg,少于C组的1.92±0.52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7.7±7.3 h、53.6±7.6 h和6.8±1.2 d,少于C组的34.2±8.7 h、66.2±7.9 h和7.5±1.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QoR-40总分为166.8±9.5分,高于C组的157.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两组各时间点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L组PCA有效按压数为3.1±1.4次,少于C组的6.3±1.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中和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有3例(8.33%),低于C组的10例(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提高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结直肠肿瘤手术 术后恢复质量
下载PDF
利多卡因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苗海航 沈莹 陈红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结直肠癌首选治疗为结直肠肿瘤切除,肿瘤切除术后可引起患者肠麻痹和肝功能一过性改变[1]。利多卡因具有镇痛、镇静和抗心律失常作用[2],作为全身麻醉药物的佐剂,可以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供有效的术后抗炎... 结直肠癌首选治疗为结直肠肿瘤切除,肿瘤切除术后可引起患者肠麻痹和肝功能一过性改变[1]。利多卡因具有镇痛、镇静和抗心律失常作用[2],作为全身麻醉药物的佐剂,可以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供有效的术后抗炎和镇痛[3-4]。在肠道手术中,手术开始至术后24 h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5]。本研究拟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观察对患者围手术期胃肠功能及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作用 利多卡因 肠道手术 肠道蠕动 持续静脉输注 肿瘤切除术 结直肠肿瘤 肠麻痹
下载PDF
亚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血脑屏障损伤保护作用
3
作者 钟超超 徐兴国 +2 位作者 苗海航 乔峤 秦毅彬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寻找亚低温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SPF级别雄性C57/BL6小鼠54只,分为假手术组(n=18)和卒中组(n=36),卒中组分为亚低温组(n=18)和常温组(n=18)...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寻找亚低温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SPF级别雄性C57/BL6小鼠54只,分为假手术组(n=18)和卒中组(n=36),卒中组分为亚低温组(n=18)和常温组(n=18)。卒中组在行大脑中动脉阻塞手术后对亚低温组小鼠予以亚低温处理,在口腔温度监测下维持小鼠温度为(34±0.5)℃,其他组术后均置于保温毯上正常复温。术后每日对各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同时使用错步时间检测卒中后小鼠行为运动功能。于术后第3天处死小鼠,取梗死脑区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脑屏障黏附分子紧密连接蛋白(ZO-1),紧密连接跨膜蛋白(Claudin-5)的蛋白表达以判断血脑屏障损伤的程度。结果假手术组、亚低温组、常温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00%(18/18),94.44%(17/18),88.89%(16/18)。三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72,P=0.122)。卒中组小鼠术后第1、2、3天神经功能评分[(2.8±0.2)、(2.6±0.3)、(2.4±0.3)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6±0.04)、(0.5±0.03)、(0.4±0.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P<0.001;t=2.86,P<0.001;t=2.98,P<0.001);卒中组中,常温组小鼠术后第1、2、3天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亚低温组[(2.0±0.3)、(1.9±0.2)、(1.8±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卒中组小鼠术后第1、2、3天前后肢的平均错步比例(26.8%_(前)、32%_(后);29.0%_(前)、31.1%_(后);31.8%_(前)、33.1%_(后))均高于假手术组(均为3%_(前)、3%_(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5,P=0.002;χ^(2)=28.76,P=0.003;χ^(2)=26.42,P=0.005),且常温组小鼠术后第1、2、3天前后肢平均错步的比例高于亚低温组(16.6%_(前)、16.9%_(后);18.6%_(前)、17.9%_(后);20.8%_(前)、19.9%_(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5,P=0.004;χ^(2)=26.59,P=0.004;χ^(2)=24.12,P=0.007)。存活的小鼠,脑卒中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脑卒中脑组织中血脑屏障黏附分子ZO-1,Claudin-5的蛋白表达(t=2.54,P=0.001;t=2.46,P=0.003),亚低温处理组小鼠脑组织血脑屏障黏附分子ZO-1,Claudin-5的蛋白表达比常温处理组显著增高(t=2.48,P=0.003;t=1.68,P=0.043)。结论脑卒中术后予以6 h的亚低温处理可降低卒中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术后短期运动行为功能,减少血脑屏障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人工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脑屏障
下载PDF
纳美芬在人工流产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苗海航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5期490-49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纳美芬在人工流产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收治自愿终止妊娠者124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31例。麻醉方案:A组,舒芬太尼0.2μg/kg+1.5 mg/kg丙泊酚诱导麻醉;B组,... 目的:研究分析纳美芬在人工流产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收治自愿终止妊娠者124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31例。麻醉方案:A组,舒芬太尼0.2μg/kg+1.5 mg/kg丙泊酚诱导麻醉;B组,舒芬太尼0.3μg/kg+1.5 mg/kg丙泊酚诱导麻醉;C组,麻醉前静注0.2μg/kg纳美芬+舒芬太尼0.2μg/kg+1.5 mg/kg丙泊酚;D组,麻醉前静脉推注0.2μg/kg纳美芬+舒芬太尼0.3μg/kg+1.5 mg/kg丙泊酚。根据血流动力学等变化适当调整丙泊酚剂量,必要时追加丙泊酚。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丙泊酚的追加用量,手术用时,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术后1 min患者的定向力恢复评分(Steward评分),术后15 min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中体动反应、呛咳、呼吸抑制发生率等。结果 :B、D组丙泊酚追加用量少于A组,且患者手术过程中体动反应发生率低,VAS水平较低(P<0.05);C组与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患者的苏醒快且与A组相比,术后1 min患者Steward评分较高(P<0.05),其中D组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的患者术中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与D组(均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使用纳美芬能够极大降低患者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中出现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以及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流产 纳美芬 舒芬太尼 丙泊酚
下载PDF
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苗海航 《交通医学》 2017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研究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子宫肌瘤摘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实施超声引导下的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并... 目的:研究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实施子宫肌瘤摘除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实施超声引导下的腹横筋膜平面(TAP)阻滞,并在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推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照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推注芬太尼,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后2h、4h、8h、12h、24h静态VAS评分别为2.2±2.1分、2.7±2.0分、2.5±1.7分、2.4±2.0分、2.3±1.6分,动态VAS评分分别为4.3±2.2分、4.4±2.1分、4.7±2.4分、4.4±2.3分、4.1±2.3分。观察组各时段的VAS评分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腹横筋膜平面阻滞联合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的方法为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患者进行镇痛,可以显著提高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筋膜平面阻滞 盐酸氢吗啡酮 镇痛
下载PDF
全麻、硬膜外麻醉及腰麻对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乔峤 徐兴国 +2 位作者 钟超超 苗海航 许松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麻醉及腰麻对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行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按麻醉方法分为,全麻组、硬膜外麻组和腰麻组3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指标及疼痛效果,分析不同... 目的观察全麻、硬膜外麻醉及腰麻对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行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按麻醉方法分为,全麻组、硬膜外麻组和腰麻组3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指标及疼痛效果,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全麻组手术时间长于硬膜外麻组、腰麻组(P<0.05),麻醉时间长于硬膜外麻组、腰麻组(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硬膜外麻组、腰麻组(P<0.05)。全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0%(10/40)高于硬膜外麻组、腰麻组10.00%(4/40)、7.50%(3/40)(P<0.05)。与T0时相比,3组患者T1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显著较低(P<0.05);T1、T2、T3、T4时,与T0时相比,硬膜外麻组、腰麻组心率均显著较低(P<0.05),与全麻组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结论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手术,全麻、硬膜外麻醉及腰麻均能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全麻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差,临床上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硬膜外麻醉 腰麻 经皮肾镜 肾结石手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适宜剂量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法强 苗海航 曹苏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791-793,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五组:D0组神经阻滞用药仅为罗哌卡因,D1、D2、D3和D4组神经...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对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五组:D0组神经阻滞用药仅为罗哌卡因,D1、D2、D3和D4组神经阻滞用药分别为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0.25、0.50、0.75和1.00μg/kg的混合液。五组首例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75%、0.375%、0.335%、0.275%、0.235%。按照序贯法调整罗哌卡因浓度,升降幅度为0.02%。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切皮时阻滞效果,Dixon-Massey法计算罗哌卡因EC50及其95%可信区间。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0组比较,D1、D2、D3和D4组EC50均降低(P<0.05);与D1组和D2组比较,D3组和D4组EC50降低(P<0.05)。D0、D4组部分患者出现局麻药中毒、心动过缓、低血压、过度镇静。结论右美托咪定0.75μg/kg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提高阻滞效果,且围术期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浓度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钟超超 徐兴国 +1 位作者 苗海航 曹苏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腔镜组),4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腔镜组),4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3、7 d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凝血及血小板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长(P<0.05)。术后1、3、7 d,两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3 d腔镜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血凝块生成速率α值、综合凝血指数CI值高于术前,且腔镜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腔镜组最大血凝块强度MA值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腔镜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切口感染4例、肠梗阻3例;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有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可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凝血功能 血小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