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对肠源性脓毒症大鼠发病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爱军 苗进昌 +1 位作者 王鑫 刘延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1期3434-3438,共5页
目的探讨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大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大黄组,每组24只。分别在造模后24h、48h、72h、96h,从每组动物中各取6只,在2%戊巴比妥麻醉下开腹,留取空肠,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并... 目的探讨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大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大黄组,每组24只。分别在造模后24h、48h、72h、96h,从每组动物中各取6只,在2%戊巴比妥麻醉下开腹,留取空肠,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腔静脉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造模后96h,检测各组大鼠腹腔细菌移位情况。结果光镜下对照组肠腔上皮细胞结构清晰,绒毛排列整齐,未见炎细胞浸润;脓毒症组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绒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等,有炎性细胞浸润;大黄组肠黏膜仅有轻度的充血水肿,病理学改变介于脓毒症组与对照组。脓毒症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腔静脉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大黄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腔静脉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均<0.05),但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造模96h后,对照组大鼠肝、脾、淋巴结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脓毒症组细菌移位发生率为83.3%(15/18),大黄组细菌移位发生率为44.4%(8/18),大黄组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5)。结论内毒素及炎症因子TNF-α、IL-6在肠源性脓毒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大黄能抑制机体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阻止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减轻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大黄
下载PDF
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爱军 苗进昌 +3 位作者 高艳玲 张坤 曹志娇 秦莉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0,采用基础治疗)、血滤组(n=80例,基础治疗+CVVH)、联合治疗组(n=80,CVVH+乌司他丁50万U,... 目的研究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80,采用基础治疗)、血滤组(n=80例,基础治疗+CVVH)、联合治疗组(n=80,CVVH+乌司他丁50万U,2次/d)。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96 h脏器功能评分及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3(IL-13)的含量变化。结果血滤组治疗96 h后,SOFA、APACHEⅡ评分,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13的含量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和血滤组比较,SOFA、APACHEⅡ评分和血液中TNF-α、IL-6、IL-13含量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液滤过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患者,可以阻止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脏器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炎性因子 血液滤过 乌司他丁
下载PDF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老年糖尿病1例报告
3
作者 苗进昌 周久红 李宏军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5期381-381,共1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眼神经麻痹 老年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