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抗战时期成渝文化圈的“双城”结构 |
苟健朔
周维东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民族音乐旅行纪录片的叙事创新与乡村美学重建 |
王晨
苟健朔
|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多重地方经验的接续与何其芳的成渝想象——考察“何其芳现象”的一条路径 |
苟健朔
李永东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4
|
大后方城市体验中的北平想象 |
苟健朔
李永东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1 |
1
|
|
5
|
多重场域中的族群观念变迁——以李劼人“大河三部曲”中的四川民众为考察中心 |
苟健朔
李永东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6
|
时空转移、理念嬗变与众说纷纭的章太炎——以鲁迅、周作人的言说为中心 |
苟健朔
|
《社会科学动态》
|
2021 |
1
|
|
7
|
成都公共空间的战时演变与文化塑形——以春熙路、皇城坝与少城公园为中心 |
苟健朔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1 |
0 |
|
8
|
思想蜕变的最后一步:老舍访美的前奏、正调与余韵 |
苟健朔
|
《社会科学动态》
|
2021 |
0 |
|
9
|
战时中国游记中民族意识的多维表达 |
苟健朔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0
|
“地方”的力度与限度:论李劼人《天魔舞》 |
苟健朔
|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1
|
创造社的“奥伏赫变”:一个理论术语与一场主体革命的发生 |
苟健朔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