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年西平镇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
1
作者 周海廷 简乃军 +2 位作者 陶诗顺 苟兴军 向珣朝 《绵阳农专学报》 1991年第2期33-38,17,共7页
1990年在川中丘陵地区科技示范乡——三台县西平镇推广水稻东西向,宽窄行配套栽培技术,亩产601.6公斤,比习惯种植增产11.3%;南北厢、东西向、宽窄行水稻配套栽培技术,亩产629.1公斤,比习惯种植增产16.4%;长芽谷摆播插双株配套栽培技术,... 1990年在川中丘陵地区科技示范乡——三台县西平镇推广水稻东西向,宽窄行配套栽培技术,亩产601.6公斤,比习惯种植增产11.3%;南北厢、东西向、宽窄行水稻配套栽培技术,亩产629.1公斤,比习惯种植增产16.4%;长芽谷摆播插双株配套栽培技术,亩产615.3公斤,比习惯种植增产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川西北丘区乡镇规划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秀 杨友贵 +2 位作者 苟兴军 杨会容 王龙华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35-36,共2页
对广元市苍溪县、绵阳市梓潼县等地 8个乡镇进行了合理而成功的规划 ,其成功经验值得在川西北丘区乡镇规划中借鉴和推广。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合理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 ,创造丰富多变的建筑群体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 :面向未... 对广元市苍溪县、绵阳市梓潼县等地 8个乡镇进行了合理而成功的规划 ,其成功经验值得在川西北丘区乡镇规划中借鉴和推广。规划原则 :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合理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 ,创造丰富多变的建筑群体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 :面向未来 ,面向乡镇综合开发和房地产市场 ,面向实际。规划方法 :变传统的时限规划为规模规划 ,变单一的土地适应性评价为土地综合评价 ,变“专家型”封闭规划为“参与型”的开放规划 ,注意乡镇风貌规划 ,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规划 合理利用 山地丘陵地区 四川 自然地形
下载PDF
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3
作者 苟兴军 《教育界(综合教育)》 2014年第9期32-32,共1页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建构,提倡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本文针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教学氛围 活用素材 质疑 高效和谐
下载PDF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少穴高产栽培研究——Ⅰ:超多蘖壮秧少穴栽培杂交中稻的生育动态及经济性状 被引量:3
4
作者 陶诗顺 简乃军 +1 位作者 苟兴军 陈德刚 《绵阳农专学报》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少穴栽培是一项旨在进一步提高杂交中稻产量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型栽培技术。其核心是在秧田培育出单株苗数达15苗左右的超多蘖壮秧而在本田大幅度降低单位面积的栽插穴数,充分利用杂交稻的个体生理优势和少穴栽...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少穴栽培是一项旨在进一步提高杂交中稻产量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新型栽培技术。其核心是在秧田培育出单株苗数达15苗左右的超多蘖壮秧而在本田大幅度降低单位面积的栽插穴数,充分利用杂交稻的个体生理优势和少穴栽培的稻田环境优势达到高产高效。1991年在三台县西平镇以汕优63为材料进行了多重复的试验,比较了6种少穴栽培和常规栽培水稻的生育动态、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少穴栽培可通过杂交中稻强大的分蘖优势来保证田间适宜的总苗数,同时能有效地控制群体最高苗,并且在此基础上争取多粒大穗。无论每穴单株双株,每公顷植90.0千穴、112.5千穴、135.0千穴和157.5千穴都可比常规穴数(每公顷245.5千穴)栽培显著增产。其中,每穴单株以每公顷112.5千穴产量最高,双株以每公顷135.0千穴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多蘖壮秧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少穴高产栽培研究——Ⅱ:移栽时单株茎蘖数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陶诗顺 陈德刚 苟兴军 《绵阳农专学报》 1993年第3期28-31,共4页
以汕优63和D优10号两个杂交组合在田间条件下连续两年观察了秧苗移栽时的单株茎蘖数对少穴栽培杂交中稻栽后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10叶期栽插和每公顷本田植75.0千穴至150.0千穴的少穴栽培条件下,单株有效分蘖数和最高苗... 以汕优63和D优10号两个杂交组合在田间条件下连续两年观察了秧苗移栽时的单株茎蘖数对少穴栽培杂交中稻栽后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10叶期栽插和每公顷本田植75.0千穴至150.0千穴的少穴栽培条件下,单株有效分蘖数和最高苗数均同移栽时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穗在移栽时单株茎蘖数为8~23苗范围与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在单株茎蘖数为8~15苗范围与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杂交稻 多蘖壮秧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水稻秧田单、双株寄栽留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向珣朝 简乃军 +2 位作者 周海廷 陶诗顺 苟兴军 《绵阳农专学报》 1994年第1期17-19,共3页
通过对水稻秧田单、双株寄栽留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双株寄栽留苗的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无论在分蘖初期还是分蘖盛期均高于其它处理,其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69,7.22。单株寄栽的每株分蘖成穗数极显著高于双株寄栽。留苗处理的每穗... 通过对水稻秧田单、双株寄栽留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双株寄栽留苗的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无论在分蘖初期还是分蘖盛期均高于其它处理,其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69,7.22。单株寄栽的每株分蘖成穗数极显著高于双株寄栽。留苗处理的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其移栽处理。留苗处理的经济产量极显著高于移栽处理,其F值为17.25**,而单、双株寄栽间的经济产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秧田留苗宜在稻区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寄栽 秧田留苗 移栽
下载PDF
杂交中稻超多蘖壮秧少穴高产栽培研究 Ⅲ:秧田营养面积对杂交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陶诗顺 苟兴军 +1 位作者 陈德刚 简乃军 《绵阳农专学报》 1993年第3期32-37,66,共7页
以汕优63杂交组合为材料和8种秧田小苗寄栽规格为处理,研究了在每穴单株和每穴双株条件下,秧田营养面积对秧苗移栽时单株(或单穴)茎蘖数、分蘖和鲜重增长速度及秧苗茎蘖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每穴寄栽单株或双株,至10.0叶期... 以汕优63杂交组合为材料和8种秧田小苗寄栽规格为处理,研究了在每穴单株和每穴双株条件下,秧田营养面积对秧苗移栽时单株(或单穴)茎蘖数、分蘖和鲜重增长速度及秧苗茎蘖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每穴寄栽单株或双株,至10.0叶期大田栽插时,单穴茎蘖数和鲜重均同单穴营养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寄栽规格下秧苗生长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移栽前2~3个叶龄的增长速度和鲜重增长速度等方面,扩大秧苗在秧田的营养面积有利于秧苗较好地利用移栽前2~3个叶龄期良好的秧田环境条件增加分蘖和鲜重,形成“超多蘖壮秧”;不同寄插规格下秧苗在大蘖率、单茎绿叶数和根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杂交稻 多蘖壮秧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接种VA菌根及花生根瘤菌对花生的影响
8
作者 张玲 冉成玺 苟兴军 《绵阳农专学报》 1992年第4期6-10,共5页
在三台县西坪镇及拦河乡两地同时对花生做了接种VA菌根及花生根瘤菌以及双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VA茵根及根瘤菌以及双接种的处理,对花生的结荚数、饱果率、百果重、干物重积累以及有效结瘤数等诸多性状,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表... 在三台县西坪镇及拦河乡两地同时对花生做了接种VA菌根及花生根瘤菌以及双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VA茵根及根瘤菌以及双接种的处理,对花生的结荚数、饱果率、百果重、干物重积累以及有效结瘤数等诸多性状,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表现出增产增收,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5.6%、10.86%和20.6%,在这三种处理,以双接种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VA菌根 根瘤菌 接种
下载PDF
小麦新品系8619—32栽培条件组合寻优试验
9
作者 周海廷 向珣朝 +2 位作者 简乃军 陶诗顺 苟兴军 《绵阳农专学报》 1992年第3期12-16,共5页
选用基本苗、施肥水平、氮肥施用时间、播种方式等四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小麦新品系8619—32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中等偏上的肥力条件下,采用基本苗12万/亩;施肥水平,标氮30kg/亩,有机... 选用基本苗、施肥水平、氮肥施用时间、播种方式等四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小麦新品系8619—32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中等偏上的肥力条件下,采用基本苗12万/亩;施肥水平,标氮30kg/亩,有机肥500kg/亩,过磷酸钙20kg/亩;氮肥施用时间,底施8O%,三叶期追施20%,孕穗期每亩喷施磷酸二氢钾0.15kg;播种方式采用20×13厘米的窝播,可望达到450.21kg/亩的最佳期望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栽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