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问题
1
作者 苟强诗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2-75,共4页
对于一些新诗人古板地追求格律化而导致的弊端,戴望舒在他的诗论与创作中表现出了一位真正诗人的探索与思考。他去掉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形式的束缚,以及新格律派诗歌过分注重的外在音乐美,提出了中国新诗的第三种节奏。这是... 对于一些新诗人古板地追求格律化而导致的弊端,戴望舒在他的诗论与创作中表现出了一位真正诗人的探索与思考。他去掉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形式的束缚,以及新格律派诗歌过分注重的外在音乐美,提出了中国新诗的第三种节奏。这是新诗创作中音乐性不同方面的转变,是新诗音乐性的"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戴望舒 音乐性 第三种节奏
下载PDF
诗性家园中的青与黑
2
作者 苟强诗 《钦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4-26,38,共4页
色彩不仅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修饰成分,更重要的是透过色彩本身,其背后显现出的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以及诗人自身的灵魂(思想)状态的呈现。从戴望舒诗歌,可以看出诗人诗性家园中色彩的丰富性,以及诗人灵魂状态。在戴诗丰富的色彩中,青... 色彩不仅是诗人表情达意的修饰成分,更重要的是透过色彩本身,其背后显现出的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以及诗人自身的灵魂(思想)状态的呈现。从戴望舒诗歌,可以看出诗人诗性家园中色彩的丰富性,以及诗人灵魂状态。在戴诗丰富的色彩中,青与黑无疑是戴望舒诗性家园的主要色调。这两种色彩象征着诗人完全不同的现代性生命体验,呈现着诗人诗性灵魂的多面性。在充满社会剧变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戴诗中所呈现的"青"与"黑"同时也构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灵魂的纠结,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家园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扶贫题材网络电影叙事策略新探
3
作者 徐锦博 苟强诗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8-74,共7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络视频平台涌现出一批以扶贫为主题的网络电影,对我国农民主体形象塑造、乡土文化与扶贫事迹的传播都产生重要影响。该类电影叙事策略相较于我国20世纪扶贫题材电影过于强调农民模范,弱化农民主体等类型化叙事而言,有... 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络视频平台涌现出一批以扶贫为主题的网络电影,对我国农民主体形象塑造、乡土文化与扶贫事迹的传播都产生重要影响。该类电影叙事策略相较于我国20世纪扶贫题材电影过于强调农民模范,弱化农民主体等类型化叙事而言,有了较大创新。具体体现在:其一,叙事主体上,在继老农民作为叙事主体的基础上,开始着重于描绘新农民与新干部的主体形象;其二,情感叙事上,通过将农民个体的细腻情感诉诸乡土诗性空间,以农民集体的情感方式来弥合农民个体矛盾;其三,政治叙事上,女性与男性主体政治身份地位趋于平等化,扶贫叙事主题呈多元化发展。这不仅拓宽了我国乡村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还为网络电影的类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网络电影 脱贫攻坚 叙事主体 情感叙事 政治叙事
下载PDF
“民国文学”的多副面孔 被引量:3
4
作者 苟强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民国文学"呈现出三副不同的面孔:文学存在的中性时空、文学的生长机制、文学传统的追踪与延续。"民国"之于文学研究,意欲发挥更大效力,必须兼具知识生产中的主体性、文学问题的本土化以及参照系的多元化。
关键词 民国文学 时间性 文学生长机制 本土化 多元参照
下载PDF
多民族文学史观:怎样的“多民族”与如何“文学”? 被引量:3
5
作者 苟强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5-190,共6页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文学"与"怎样的多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是基于不同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人文与社会因素中生长起来的族群差异性,在民族自身文学的书写与语演、形式...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文学"与"怎样的多民族"。文学的"多民族"是基于不同的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人文与社会因素中生长起来的族群差异性,在民族自身文学的书写与语演、形式与表达、审美与体验等一系列较之"他群"的"异质性"呈现。其实质是文学的多种民族语言行为的表达与书写。"多民族性"又造就了中华文化文学形式的多样性。在关注文字文学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各民族语演文学的挖掘、鉴赏与研究。抵达多民族文学的存在方式,领悟多民族文学的语言艺术并与之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有赖于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史观 多民族 多文学 语言 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教育的新转变:在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的互动中感受历史——以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苟强诗 康鑫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2-45,51,共5页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 李怡、干天全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元典导读与本科人才培养"成果之一,其特色在于将"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史"的思考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的改革相结合。全书以前所未有的篇幅突出了文学原典与生命体验在文学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在文学史与文学原典、文学史与生命体验两个维度上给出了新的思考与启示。它以导读文本的形式,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文学感受力与鉴赏力,并由此加强学生个人人生体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契合。它已经超越了学科意义上的文学史"重写",通过还原历史现场、激发阅读体验的方法,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具有"范式性"的思路,从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 文学史教育 文学原典 生命体验
下载PDF
书报审查制度与民国文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苟强诗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2-77,共6页
书报审查制度是以政府权力为支撑的"文艺批评",它通过统治者充满意识形态化的价值、标准与趣味对文学秩序施以控制。现代报刊杂志及文艺原稿是否接受审查、程度如何、范围广狭,宽松或苛刻等,均给文学生产机制施以不同程度的... 书报审查制度是以政府权力为支撑的"文艺批评",它通过统治者充满意识形态化的价值、标准与趣味对文学秩序施以控制。现代报刊杂志及文艺原稿是否接受审查、程度如何、范围广狭,宽松或苛刻等,均给文学生产机制施以不同程度的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文坛,接受文艺审查成为国民政府时期文学生产活动必须经历的法定一环。书报审查、报刊杂志与文学作品(文学活动)的三维立体观,就是进入历史场景,对民国时期的文学史实进行立体的挖掘与呈现,达致重新勘探民国时期文学生产机制的某种历史复杂性,探索文学研究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报审查制度 民国文学 创作自由 文学秩序 文学风格 文学传播
下载PDF
从“出走”到“回归”——《憩园》对“家”的新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苟强诗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12-16,共5页
《憩园》没有一种让人决绝地出走与逃离家庭的激情鼓动,更多显出对出现种种分裂的家的弥合,与意欲冲破旧思想束缚对家进行重建的努力与尝试。这在小说中体现为"新"(新式主人)于"旧"(旧公馆)中的突破与构建,并在长... 《憩园》没有一种让人决绝地出走与逃离家庭的激情鼓动,更多显出对出现种种分裂的家的弥合,与意欲冲破旧思想束缚对家进行重建的努力与尝试。这在小说中体现为"新"(新式主人)于"旧"(旧公馆)中的突破与构建,并在长与幼、男与女的各种组合关系中,指向"家"的新伦理与新道德。在对家的弥合与拯救中,血脉的温情与宽容只能指向新家转变的开始,而完成只能靠"自我拯救"而不是"被救"。只有实现个人理想与信仰的自我救赎,才能助于家在完整意义上的重新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园》 出走 回归 新伦理 救赎
下载PDF
现代散文:应在“体验”与“形式”中自我探寻
9
作者 苟强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1-164,共4页
主体性作为现代原则,一方面生成现代散文的内在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又成为现代散文最为核心的艺术表达之一。但在现代散文文体形式与范畴等急需进一步廓清与规定等方面,主体性却无较大作为。"五四"时期,在"复古"与&qu... 主体性作为现代原则,一方面生成现代散文的内在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又成为现代散文最为核心的艺术表达之一。但在现代散文文体形式与范畴等急需进一步廓清与规定等方面,主体性却无较大作为。"五四"时期,在"复古"与"崇西"意识的裹挟下,思维与方法出现了"中西"、"古今"相互矛盾、缠绕的状况,先驱们未能建构起具有现代"中国问题"意识的散文理论。在中国的现代性生成语境中,散文应在其自身的思维方式、艺术形式与表达现代人独特生命体验的黏着处、契合处得到认识和理解,并由此生成散文的理论体系。现代散文应该是弹性的而非封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散文 主体性原则 形式 体验 理论建构
下载PDF
“双循环”格局下中国动画学派重建反思
10
作者 苟强诗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0-15,共6页
一、“双循环”格局背景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意外爆发与中美关系迅速变化相遇,国际关系正在经受考验。前者,作为21世纪前期影响人类公共健康的重大事件,昭示了自然力量的巨大存在与危险之可能,在与病毒的博弈与抵抗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 一、“双循环”格局背景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意外爆发与中美关系迅速变化相遇,国际关系正在经受考验。前者,作为21世纪前期影响人类公共健康的重大事件,昭示了自然力量的巨大存在与危险之可能,在与病毒的博弈与抵抗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得以强化;后者,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中美经贸战、科技战等的逆全球化举动,正在改变国际经济秩序与科技产业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秩序 双循环 逆全球化 中美经贸 公共健康 产业布局 中美关系 特朗普政府
下载PDF
民国文学研究的法律之维
11
作者 苟强诗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8-84,共7页
从法律的角度思考文学,是基于文学专业自主性研究的内在呼唤,是学科专业与研究主体在文学与法律间主客位置与研讨中心的重新设置与追问。这要求文学研究者借助法律研究与回答文学领域的问题。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以法观文... 从法律的角度思考文学,是基于文学专业自主性研究的内在呼唤,是学科专业与研究主体在文学与法律间主客位置与研讨中心的重新设置与追问。这要求文学研究者借助法律研究与回答文学领域的问题。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增强"以法观文"的自觉意识,展开文学文本的法律批评;对处于现代生产机制中的文学,考察与分析在其创造、印刷、传播与阅读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法律行为;关注法律为文学革新与发展提供的权利保障及其所遭侵犯产生的法律影响的分析;在晚清至民国政府的权力嬗替与转型中,现代国家法律框架的建构与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从整个国家机制的角度,将文学视为在充满创造性与交互性的人与人、人与社团、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关系及其种种对应中进行的活动的考察;个人权利的保护以及文学独立自由发展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等,均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法律 文学 上海 租界 法治 权利 独立 自由
下载PDF
上海租界与国民党对左翼文艺审查之关系探究
12
作者 苟强诗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0-75,共6页
上海租界因其“国中之国”之性质逐渐发展成一个充满强烈地方性与国际性的异质文化空间。近现代上海的华洋杂居,国内外多方政治力量的并存,使上海的经济、政治、法律呈现多元格局,各方力量亦产生复杂之关系。兴起于上海的左翼文艺,利用... 上海租界因其“国中之国”之性质逐渐发展成一个充满强烈地方性与国际性的异质文化空间。近现代上海的华洋杂居,国内外多方政治力量的并存,使上海的经济、政治、法律呈现多元格局,各方力量亦产生复杂之关系。兴起于上海的左翼文艺,利用上海多元格局间的复杂关系,于上海国民党和租界当局实施的文艺审查中,因时因地发展,从而深刻影响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文艺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上海租界 左翼文艺 文艺审查 多元影响
下载PDF
三十年代初期国民党对上海左翼文艺书刊的检查
13
作者 苟强诗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87-92,共6页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全国的文化出版中心,是党派文艺建设的中心,同时也是国民党消极查禁与制裁左翼文艺的中心。国民党在印刷、流通与销售等方面,对左翼文艺进行审查,从而影响了当时左翼文艺的创作。
关键词 上海 左翼文艺 审查
下载PDF
现代散文:当下认同的焦虑——兼谈“在场主义”的提出
14
作者 苟强诗 《艺术广角》 2010年第2期43-45,共3页
"在场主义"是以四川眉山作家群为中心形成的一个当代散文写作流派,主要成员有周闻道、周伦佑、马叙、张生全、郑小琼等。在场主义在创作上主张"面对事物本身",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在理论上力图实... "在场主义"是以四川眉山作家群为中心形成的一个当代散文写作流派,主要成员有周闻道、周伦佑、马叙、张生全、郑小琼等。在场主义在创作上主张"面对事物本身",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在理论上力图实现中国散文观念的更新,对散文界奉为正宗的"先秦散文"观念和当下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散文"理论均提出不同看法,并提出"在场"、"介入"、"散文性"等概念。散文学界对在场主义的看法不一,在2009年10月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现代散文发展趋向与在场主义"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在场主义是现代散文走向自觉的有益探索,也有学者认为它不过是为了扩大声名的恶意炒作。究竟如何看待在场主义,周维东、康鑫、苟强诗、门红丽、邱月五位学者以现代散文流变史为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主义 在场 焦虑 文学场域
下载PDF
“新时代”以来中国动画电影的神话“故事新编”
15
作者 苟强诗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新时代”以来中国动画电影进入一个新的神话“故事新编”时期,它将中国传统神话与当代动画审美融为一炉,形成了传统神话人物的身份探寻与认同建构,神话叙事的现实性起源与人生指向的叙事主题,呈现出故事的“创编”“象征”“原生”等... “新时代”以来中国动画电影进入一个新的神话“故事新编”时期,它将中国传统神话与当代动画审美融为一炉,形成了传统神话人物的身份探寻与认同建构,神话叙事的现实性起源与人生指向的叙事主题,呈现出故事的“创编”“象征”“原生”等“新编”方式,彰显出鲜明的当代神话叙事特色,产出了一系列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动画作品。在动画电影受众面不断“扩龄”的发展趋势中,中国动画电影神话叙事整体呈现出“人生的深刻”与“艺术的创新”两个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重述 故事新编 动画电影 神话叙事
原文传递
《戴望舒全集·诗歌卷》补正及其他 被引量:2
16
作者 苟强诗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2年第1期288-305,共18页
戴望舒是诗人,又是翻译家。他写诗、译诗,写散文、译散文,在写作之初,还作过几篇短小说,后来他翻译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作家的大量短篇小说。他也做过报刊的编辑,尤其是生活在香港的那段时期。此外,戴望舒还是一位研究小说戏... 戴望舒是诗人,又是翻译家。他写诗、译诗,写散文、译散文,在写作之初,还作过几篇短小说,后来他翻译了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作家的大量短篇小说。他也做过报刊的编辑,尤其是生活在香港的那段时期。此外,戴望舒还是一位研究小说戏曲、俗文学的学者,写了很多研究性的文章,鲁迅的《古小说钩沉》序文,便是戴望舒发现的。而今收录戴望舒作品(包括著译作品)较为全面的,应算是王文彬先生主编的《戴望舒全集》。但在笔者阅读《戴望舒全集·诗歌卷》(以下简称《诗歌卷》)的过程中,却发现《诗歌卷》所载的戴诗全文、发表时间及出处等,均有明显错讹之处,与笔者所收集的资料不同,所以在这里将其写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全集 无轨列车 原诗 诗节 我底记忆 诗潮 《雨巷》 达鲁 《小说月报》 对我说
原文传递
繁荣川派文艺评论之“言”高擎红色戏剧艺术之“光”——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光”系列之《微光》创评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苟强诗 徐锦博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63,共4页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都大学积极响应,深入合作...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都大学积极响应,深入合作,共建四川省文艺评论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以此团结四川文艺评论队伍,发挥川派文艺评论优势,服务四川文学艺术发展,践行四川文艺评论使命,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奉献“川派”力量。2022年11月16日下午,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成都大学主办,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承办的四川省文艺评论(成都大学)基地揭牌仪式暨“光”系列之《微光》创评研讨会在成都大学成功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成都大学 文艺评论 川派 四川文学 红色戏剧 揭牌仪式 中国文联
原文传递
跨界时代的动画理论与创作研究——2016首届中国动画学年会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苟强诗 李姝 陈树超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200,共3页
为推进中国动画理论研究步伐,牢固树立动画学理论体系建设意识,搭建国内外动画理论与实践交流平台,2016年11月19~20日,首届中国动画学年会(以下简称“首届年会”)在成都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首届年会由中国动画学会、中国... 为推进中国动画理论研究步伐,牢固树立动画学理论体系建设意识,搭建国内外动画理论与实践交流平台,2016年11月19~20日,首届中国动画学年会(以下简称“首届年会”)在成都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首届年会由中国动画学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动画电影工作委员会、国际动画协会中国分会、亚太动画协会(中国区)、中国动漫集团等单位指导,成都大学、《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四川动漫研究中心、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成都大学动画学院承办,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 年会综述 画学理论 创作研究 画理 成都大学 理论与实践 交流平台
原文传递
水墨动画:绘画-电影的第三次跨媒介革命 被引量:2
19
作者 苟强诗 《当代动画》 2021年第2期16-21,共6页
重建中国动画学派首先在于认识与方法的创新与自觉,媒介间性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在巴赞提出的绘画-电影的“二次革命”基础上,认为中国水墨动画代表着“第三次革命”——绘画-动画的生命美学。中国动画学派建设的... 重建中国动画学派首先在于认识与方法的创新与自觉,媒介间性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在巴赞提出的绘画-电影的“二次革命”基础上,认为中国水墨动画代表着“第三次革命”——绘画-动画的生命美学。中国动画学派建设的艺术核心便是在当前媒介间性中找到那份契合中国文化心理的精神内涵,以综合的生命美学创作最高的动画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动画 动画学派 绘画-电影 媒介间性 跨媒介革命 生命美学
原文传递
文本·酒神·自反-- 对今敏及其电影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苟强诗 《当代动画》 2020年第2期77-83,共7页
今敏是一位以酒神为本原的“电影导演”,在日神与酒神二元艺术创作冲动中,他以其阴阳平衡之道妥善处理现代社会中主体于现实与幻想中的分裂与认同,经过失衡崩塌与恢复调和,重构主体,以及由此在影像叙事与表达上呈现出强烈的自反性现象... 今敏是一位以酒神为本原的“电影导演”,在日神与酒神二元艺术创作冲动中,他以其阴阳平衡之道妥善处理现代社会中主体于现实与幻想中的分裂与认同,经过失衡崩塌与恢复调和,重构主体,以及由此在影像叙事与表达上呈现出强烈的自反性现象。今敏是一位现代社会中极具想象力的动画艺术哲理家。本文认为,应将今敏及其作品置入作者、作品、读者与世界间流动的影像表意实践中加以理解,以此拓展我们对今敏动画电影艺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 酒神 自反性 今敏 动画 电影 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