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马东印 周自广 +3 位作者 范江涛 刘爱华 范久庆 王兴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TLIF技术治疗且获得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TLIF技术治疗且获得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30~55岁,平均39.2岁。T12L1突出11个间隙,L1、2突出25个间隙,L2、3突出18个间隙,其中双间隙突出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钛网植入、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并发症5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2~3d配戴腰围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5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2.32±9.17)分改善至(20.33±5.72)分。并获得较好的植骨融合,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结论]TLIF技术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并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范江涛 马东印 范久庆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与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髓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Intertan内固... 目的探讨与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内固定与髓外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髓外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Intertan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两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5.6%和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骨折延迟愈合、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35.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纽(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功能评分为(91.35±3.19)分和(84.20±4.22)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4.45±4.18)分和(65.02±3.89)分(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髓外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能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愈合,从而提高疗效与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外固定 Intertan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3
作者 马东印 范江涛 +3 位作者 周自广 范久庆 王兴隆 刘爱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方法对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手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3 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9个月发生内固定迟发性感染;钉棒无折断,...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方法对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手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3 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9个月发生内固定迟发性感染;钉棒无折断,术后即刻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6%,术后随访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0%;植骨均获得融合;Frankel分级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改善率达95.6%。结论Tenor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效果优良,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段 内固定器 TENOR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马东印 范江涛 +3 位作者 周自广 范久庆 王兴隆 刘爱华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9期4-5,7,共3页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对于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2例,女13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史3...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对于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2例,女13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史3h~5d,平均3.1d。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结果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3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留置下腔静脉滤网,防止血栓脱落;1例术后9个月发生内固定迟发性感染,给予彻底清创、内固定取出后痊愈。钉棒无折断,术后即刻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6%,术后随访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0%,植骨均获得融合。Frankel分级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改善率达95.6%。结论Tenor内固定系操作简便,复位效果优良,是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内固定器 TENOR
下载PDF
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的X线诊断
5
作者 范久庆 《齐鲁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臂骨折40例,其中孟氏骨折10例,盖氏骨折8例,桡骨单骨折12例,尺骨单骨折4例,尺桡双骨折6例,均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随访9~1... 目的探讨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臂骨折40例,其中孟氏骨折10例,盖氏骨折8例,桡骨单骨折12例,尺骨单骨折4例,尺桡双骨折6例,均行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并行X线片检查分析。结果按AN—DERSON评价分级,优38例,X线检查示骨折对位对线,无旋转移位;不满意2例,X线显示骨折处不同程度的旋转移位。结论对于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应常规摄X线片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骨折 旋转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永明 范久庆 +1 位作者 张德光 马东印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5例(41膝)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膝前正中纵形切口和内侧髌旁入路,术后进行随访,对比术前...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疗效,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5例(41膝)晚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膝前正中纵形切口和内侧髌旁入路,术后进行随访,对比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the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motion,ROM)以观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平均24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平均(69±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4.6)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95°提高到术后平均11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手段。选择恰当的病例,良好的假体设计,精确的手术技术,术后积极的康复锻炼是影响术后结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范江涛 马东印 范久庆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22期3445-3448,共4页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1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 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分析术前资料(性别、年龄、致伤原...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1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 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其临床疗效,分析术前资料(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 sanders 分类、开放与闭合、合并糖尿病、吸烟史)与手术疗效关系、手术资料(植骨情况、固定方式、骨折复位情况、术后 Bohler 角)与手术疗效关系,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因素。结果116例跟骨骨折患者均获得6~12个月随访,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为74.14%。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类型骨折、开放与闭合、有无合并糖尿病、有无吸烟史、不同固定方式、不同骨折复位、不同术后 Bohler 角患者足部功能优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194、4.077、6.766、9.116、5.136、6.919、4.458,均 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固定方式、骨折复位、术后 Bohler 角是影响足部功能优良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052、0.048、0.056、0.386,P <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骨折类型、固定方式、骨折复位、术后 Bohler 角,围手术期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规避影响疗效的不利因素,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胫骨远端LCP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50例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范久庆 张德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2期5464-5464,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远端LCP经皮植入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01-2009-10对5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手术入路植入胫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结果 5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4周,... 目的探讨应用胫骨远端LCP经皮植入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01-2009-10对5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手术入路植入胫骨远端锁定加压接骨板。结果 5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4周,按Johner-Wruhs评分法,功能优43例,良3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学 腓骨/损伤 腓骨/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内/方法
原文传递
Liss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5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范久庆 张德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951-952,共2页
目的:研究Liss在股骨远端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07-09/2009-05应用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关节骨折25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5例患者术后均达到临床愈合。Liss内固定优良率为92%。结论:Liss固定系统有操作简便、... 目的:研究Liss在股骨远端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2007-09/2009-05应用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关节骨折25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5例患者术后均达到临床愈合。Liss内固定优良率为92%。结论:Liss固定系统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骨折愈合快、功能好的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肯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