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翅片管整体传热传质强化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介清 罗斌 +4 位作者 王六玲 浦绍选 季旭 张鹏 李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63-1669,共7页
针对太阳能金属管式吸附床传热传质存在的不足,采用增加吸附管传热翅片及增大传质通道的方法,提出一种整体强化传热传质的新型翅片管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两种结构形式的太阳能吸附集热器,建立采用活性炭-甲醇为工质对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 针对太阳能金属管式吸附床传热传质存在的不足,采用增加吸附管传热翅片及增大传质通道的方法,提出一种整体强化传热传质的新型翅片管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两种结构形式的太阳能吸附集热器,建立采用活性炭-甲醇为工质对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实验表明,采用吸附管横放、两端分别连接汇流导管形式的太阳能翅片管式吸附集热床可明显改善系统制冷性能,其吸附制冷效率是采用吸附管纵向放置、从翅片管上部通过导管连接到汇流导管的吸附床的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的3.56倍。采用性能较好的吸附床可构建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并在晴朗无云、晴天有时有云、多云辐射强烈及多云辐射微弱4种典型天气情况下,进行吸附制冷系统运行特性和制冷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前三种天气条件下吸附床维持较高温度(≥80℃)超过4 h,制冷剂解吸较为充分,均产生制冰效果,制冷效率较高,COP最高达0.129;在多云太阳辐射微弱天气条件下,虽然吸附床维持在较高温度(≥80℃)时间不到2 h,但COP可达0.039,体现出该翅片管式吸附床良好的天气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式制冷 翅片管 性能研究
下载PDF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问题简述 被引量:2
2
作者 范介清 周雄峰 +1 位作者 周淑军 秦学军 《太阳能》 2013年第5期30-32,共3页
研究了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技术发展过程,并从产品安全、集热技术、密封和呼吸、焊接、与建筑一体化5个技术方向对现有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类总结,为未来平板集热器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平板太阳能 集热器 密封性 建筑一体化
下载PDF
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范介清 秦学军 +1 位作者 伊发林 姚育枚 《上海节能》 2014年第5期28-30,共3页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以其易于与建筑结合、运行可靠、故障率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使用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对节能和环保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基于对...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以其易于与建筑结合、运行可靠、故障率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使用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对节能和环保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基于对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瞬时效率曲线的分析,研究了提高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的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太阳能 截距效率 热损系数
下载PDF
菲涅耳聚光系统下砷化镓电池输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文博 李明 +5 位作者 季旭 魏生贤 王六玲 杨玉文 范介清 龙星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8-204,共7页
对理论聚光比为676的菲涅耳聚光系统下单片砷化镓太阳电池及由六片砷化镓电池的串联组件的输出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三结砷化镓电池输出特性的单指数数学模型,并与实验进行了对比。理论计算与实验吻合较好,误差在7.6%以内。实验结果表明,... 对理论聚光比为676的菲涅耳聚光系统下单片砷化镓太阳电池及由六片砷化镓电池的串联组件的输出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三结砷化镓电池输出特性的单指数数学模型,并与实验进行了对比。理论计算与实验吻合较好,误差在7.6%以内。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理论聚光比下,单片电池系统能流聚光比为390,六片电池组件系统能流聚光比为281;聚光后单片电池的短路电流与峰值功率分别放大322倍与316倍,六片电池组件系统的短路电流与峰值功率分别放大275倍与272倍;电池表面能流密度为0.321MW/m2时电池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电池表面温度高于323K将影响其工作稳定性;聚光系统的透射率每增加0.01系统效率升高约0.227%。全天累积直射辐照度为17.212MJ/m2条件下测得单片电池全天发电量为0.015kW.h,六片电池串联组件的全天发电量为0.076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菲涅耳聚光光伏系统 砷化镓太阳电池 输出特性 辐照度 电池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