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说之难与精神之困——评张炜长篇新作《河湾》
1
作者 范伊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29-134,共6页
“言说”作为张炜长篇小说新作《河湾》中人物内心活动轨迹的呈现方式,除了借助“言说”推动情节发展、突显人物性格特征之外,作家还通过“言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聚焦网络信息爆炸时代人的精神状态,同时借由“言说”这一个体行为再度... “言说”作为张炜长篇小说新作《河湾》中人物内心活动轨迹的呈现方式,除了借助“言说”推动情节发展、突显人物性格特征之外,作家还通过“言说”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聚焦网络信息爆炸时代人的精神状态,同时借由“言说”这一个体行为再度思索个人、家族与民族历史的关系。在《河湾》中语言不仅作为叙事的工具,更是作家书写的对象,从人物语言词汇的变化及相应的心理波动,微观而又深入地呈现现代化建设对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影响。通过直面“言说”及语言这一重要命题,《河湾》于日常生活的现实书写中呈现出语言及语言所反映的当代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河湾》 语言 言说 精神困境
下载PDF
新时期乡土小说方言书写方式研究
2
作者 张丽军 范伊宁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2期16-23,共8页
作为乡土小说的重要书写对象和叙事特色,“方言”进入文学书写经历了一个从“看”到“说”的改造,论文从新时期乡土小说中方言词汇、方言语音书写方式入手,分析研究方言对乡土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地域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推动。除此之外,“... 作为乡土小说的重要书写对象和叙事特色,“方言”进入文学书写经历了一个从“看”到“说”的改造,论文从新时期乡土小说中方言词汇、方言语音书写方式入手,分析研究方言对乡土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地域文化氛围等方面的推动。除此之外,“方言”本身的可写性并不只于“语言工具论”理念,更具有本体性地位,小说中方言与人物心理、命运、社会现实问题以及时代发展变迁等方面的紧密关联,突显方言资源作为主体存在的可能性与重要意义。在这三个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当下乡土小说语言书写突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乡土小说 方言 语音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秀敏 高航 +7 位作者 齐玉玲 张小伟 范伊宁 韩超 史秀欣 胡雨亭 罗盛 李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2期4281-4283,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山东省潍坊市某社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60岁符合要求的1 208名老年人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问卷调查。[结果]潍坊市社区1 208... [目的]了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山东省潍坊市某社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60岁符合要求的1 208名老年人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问卷调查。[结果]潍坊市社区1 208名老年人年龄(69.18岁±7.51岁);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慢性病、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患慢性病、体育锻炼是潍坊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有配偶、参加体育锻炼是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保护因素,年龄和患有慢性病是危险因素,应针对不同日常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指数 老年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乡土中国文学的“农民劳动史”“乡村心灵史”——读贺享雍《土地之痒》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丽军 范伊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150,共9页
贺享雍《土地之痒》作为《乡村志》的首卷,从农村土地政策变迁与影响的角度切入,运用独特的方言和语言技巧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描绘出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同时揭露了土地政策在实行中给农民带来的困扰以及对乡村伦理的破坏,表现... 贺享雍《土地之痒》作为《乡村志》的首卷,从农村土地政策变迁与影响的角度切入,运用独特的方言和语言技巧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描绘出生动的乡村生活场景,同时揭露了土地政策在实行中给农民带来的困扰以及对乡村伦理的破坏,表现了作家深切关怀情感的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享雍 土地 乡土文学 农民形象 乡村伦理
下载PDF
文化沉疴、国民性新批判与社会主义新文化建构——评张平长篇小说《重新生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军 范伊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继《国家干部》发表14年之后,张平新作《重新生活》是在延续作家近距离观察社会现实、坚持为人民写作的传统之后的新突破。作家将眼光放置在腐败官员家属身上,通过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中的贪腐现象的揭露,拓... 继《国家干部》发表14年之后,张平新作《重新生活》是在延续作家近距离观察社会现实、坚持为人民写作的传统之后的新突破。作家将眼光放置在腐败官员家属身上,通过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中的贪腐现象的揭露,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同时,小说揭露了问题背后深层的思想文化原因,批判了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特权意识'的默认与追求,在接续梁启超、鲁迅等人的国民性批判之后开启了一个'国民性新批判',即批判国民官本位思想与特权意识,重新思考与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平 《重新生活》 创作转向 社会主义新文化 “国民性新批判”
下载PDF
现实主义视野下新城市日常生活书写——蔡东小说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范伊宁 张丽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159,共11页
曾经如火如荼的中国"80后"文学,如今创作现状如何?这是很多关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各界人士所瞩目的问题。事实上,随着作家的成长,中国"80后"作家的创作主题从早期的青春叙事到"后青春"写作,逐渐转向关... 曾经如火如荼的中国"80后"文学,如今创作现状如何?这是很多关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各界人士所瞩目的问题。事实上,随着作家的成长,中国"80后"作家的创作主题从早期的青春叙事到"后青春"写作,逐渐转向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层次困境的写作。近年来,张悦然、文珍、甫跃辉、郑小驴、双雪涛、孙频、张怡微、蔡东等一批"80后"作家的创作体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反映出他们对现实的关注和在人性书写力度方面的深刻化。这其中以描写个体与家庭家族冲突、都市生活困境以及城乡问题的作品居多,通过个体对传统家庭伦理的破坏以及新的私人伦理空间的建立,体现"80后"作家独特的多样化书写主题和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发展 创作主题 小说论 张悦然 人性书写 青春叙事 蔡东 创作现状
下载PDF
赵树理和刘震云乡村小说语言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范伊宁 《太原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61-65,共5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和刘震云都一直关注乡村生活,创作了许多反映乡村生活的作品。他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一直都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在语言上,赵树理广泛使用了方言俚语,而刘震云小说在大量汲取民间语言的基础之上掺杂了...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和刘震云都一直关注乡村生活,创作了许多反映乡村生活的作品。他们所处的时代虽然不同,但一直都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在语言上,赵树理广泛使用了方言俚语,而刘震云小说在大量汲取民间语言的基础之上掺杂了更多的现代成分,是经过"改装"的民间语言。通过对他们乡村题材小说中叙述语言、人物对话和方言俚语的使用的比较,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中国乡村小说在语言上的一些共同点以及作家创作立场、动机的不同带来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树理 刘震云 乡村小说 语言
下载PDF
中国乡村的文学在地书写——评“乡村志”系列作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军 范伊宁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5期86-96,共11页
本着深入生活的文学创作态度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贺享雍的"乡村志"系列小说集中描写了贺家湾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变迁过程,从土地、医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展开叙述,着重表现了贺家湾三代人在物... 本着深入生活的文学创作态度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贺享雍的"乡村志"系列小说集中描写了贺家湾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变迁过程,从土地、医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展开叙述,着重表现了贺家湾三代人在物质生活、内心情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变,记录了几十年来川东地区乡村风俗风貌及变迁,反思了当下乡村发展遇到的新的现实问题。同时作家吸取民间艺术资源和传统小说叙事经验,描绘出一幅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风情画。作家在对乡村现实发展境况和农民心理、价值观念变迁的书写之中不断思考当下中国乡土伦理与文化建设问题以及农村未来出路,在承续柳青、赵树理等前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之上,为当代中国乡土文学添上浓重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志 乡土小说 现实主义 乡土文化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话语分层研究——以《金光大道》《创业史》《三里湾》为例
9
作者 范伊宁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18-122,131,共6页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前作品数量和影响都较大的一种小说类型,既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又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通过作者的不同处理方式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融合在作品中,同时这种融合也...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革"前作品数量和影响都较大的一种小说类型,既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又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通过作者的不同处理方式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融合在作品中,同时这种融合也带有作家的表意焦虑和对知识分子话语的探索。通过分析《金光大道》《创业史》《三里湾》三部作品内不同话语的分层配置以及对话语配置方式的比较可以更加明确那一时期作家的创作情况,更加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农村小说 话语分层
下载PDF
论城乡融合语境下的新乡土小说--以程多宝小说创作为例
10
作者 范伊宁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第7期32-35,共4页
城市化作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趋势,不仅推动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影响着文学的创作。进入新时期以来,无论是乡土小说创作还是相关研究,受传统“城乡对立”观念的影响,在涉及城乡关系描写时更加倾向于二元对立的结构。... 城市化作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趋势,不仅推动社会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影响着文学的创作。进入新时期以来,无论是乡土小说创作还是相关研究,受传统“城乡对立”观念的影响,在涉及城乡关系描写时更加倾向于二元对立的结构。程多宝的小说创作,无论是乡村题材的直接书写,还是城市题材的间接涉及,其笔下的乡村都不再是单一的、封闭的空间,而是深受城市化影响的、开放的现代乡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作家既立足乡村现实发展境况,又辅以城市现代人的眼光,书写传统乡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存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以来 乡土小说 乡村题材 书写传统 城市题材 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市化影响 全球趋势
下载PDF
传奇笔法与日常生活叙事交融下的“老济南故事”——评尚启元小说《芙蓉街》
11
作者 范伊宁 《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小说围绕芙蓉街讲述了晚清至抗日战争期间济南老百姓的生活,继承古代传奇的写作手法,以传奇笔法写普通人不平凡的人生,同时面对广阔的历史跨度,又以日常生活叙事手段讲述重大历史事件给普通人带来的生活影响。对古代传奇叙事的继承增强... 小说围绕芙蓉街讲述了晚清至抗日战争期间济南老百姓的生活,继承古代传奇的写作手法,以传奇笔法写普通人不平凡的人生,同时面对广阔的历史跨度,又以日常生活叙事手段讲述重大历史事件给普通人带来的生活影响。对古代传奇叙事的继承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而对普通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则再现了老济南的人情美、风光美、风俗美。面对这段历史作家能够不局限于敌我双方的对立,反思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表达人们对和平的需要,为当代历史小说写作提供了另一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启元 《芙蓉街》 传奇笔法 日常叙事 历史叙述
下载PDF
当代乡土小说中的党员干部形象与乡村建设关系研究
12
作者 范伊宁 《百家评论》 2022年第5期32-39,共8页
当代乡土小说中的农村党员干部形象作为与乡村建设密切联系的人物类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和审美取向。根据乡土小说中党员干部形象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与性格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乡村建设的“领路人”“实干家”... 当代乡土小说中的农村党员干部形象作为与乡村建设密切联系的人物类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和审美取向。根据乡土小说中党员干部形象在乡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与性格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乡村建设的“领路人”“实干家”以及“落后”的干部形象。作为“领路人”的党员干部不仅推动乡村建设的开展,还培养了一批“农村新人”,而土生土长起来的党员干部不仅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劳动经验,重要的是他们对乡村以及乡村建设强烈的情感认同,这对乡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除此之外,不同时期对“落后”干部形象的书写也呈现出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农村党员干部形象为切入点,在梳理乡村建设史之外,反思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乡村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党员干部形象 农村新人 乡村建设
下载PDF
《三里湾》的话语配置研究——以“旗杆院”和“马家院”为线索
13
作者 范伊宁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8-43,共6页
在"十七年"文学中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共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三里湾》作为这一时期农业合作化题材的长篇小说,在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集赵树理小说创作特色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旗杆院"和&q... 在"十七年"文学中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共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三里湾》作为这一时期农业合作化题材的长篇小说,在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集赵树理小说创作特色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旗杆院"和"马家院"作为故事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分别代表了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的不同立场,其中处于"夹缝"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与话语反映了处于"边缘"的知识分子的境遇。三种话语在小说中的融合与配置显示了赵树理作为知识分子与农民对农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里湾》 政治话语 民间话语 知识分子话语
下载PDF
“现代化”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之反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军 范伊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8,共10页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影响最大、时间最久的社会发展主题。新中国成立后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落实到具体实践过程中,“现代化”对当代文艺政策以及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不同的要求和影响。一方面,现代化建设过程影响着乃至... “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影响最大、时间最久的社会发展主题。新中国成立后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落实到具体实践过程中,“现代化”对当代文艺政策以及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不同的要求和影响。一方面,现代化建设过程影响着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学创作的内容;另一方面,作家的创作也对现代化建设进行反思与促进,二者构成一种有效的互动关系。通过梳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挖掘“现代化”之于当代中国文学的内在核心理念影响,清晰地展现当代文学的“现代化”精神流变与审美形式创新,思考“现代化”对当代文学中人的“现代化”的精神建构,以此为21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提供审美镜鉴和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当代文学 审美理念 文学创作 叙事形式
下载PDF
茅盾文学奖与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共舞”
15
作者 范伊宁 张丽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8,共13页
茅盾文学奖评选了十届,跨度四十年,留下了哪些现实主义文学经典?这依然是一个不断被追问的当代文学热点问题。事实上,作为中国当代文坛长篇小说评选的重要奖项,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始终受到作家、批评家以及读者们的密切关注。自1982年评... 茅盾文学奖评选了十届,跨度四十年,留下了哪些现实主义文学经典?这依然是一个不断被追问的当代文学热点问题。事实上,作为中国当代文坛长篇小说评选的重要奖项,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始终受到作家、批评家以及读者们的密切关注。自1982年评选以来,茅盾文学奖共评选出48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两部作品获得的是荣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现实主义文学 当代文学 批评家 当代文坛 热点问题 评选
原文传递
“现代化”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之反思
16
作者 张丽军 范伊宁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2期180-181,共2页
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不仅在物质文明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在人的思维习惯和思想方面打上了时代烙印。“现代化”的“化”涉及生活中的各... 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不仅在物质文明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在人的思维习惯和思想方面打上了时代烙印。“现代化”的“化”涉及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而这其中变化最难的是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事实上,一个领域内的变化会牵动其他方面的变化,作家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作家的创作,或为作家提供新的题材,或为作家提供灵感和思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发展 时代烙印 社会发展历程 思考角度 思维习惯 现代化 物质文明 近代以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