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从医院废水中大规模分离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 被引量:4
1
作者 范华昊 范俊芬 +12 位作者 滑玉会 裴广倩 张文惠 张博 陈晨 李建彬 王晓娜 安小平 米志强 王琳 尹秀云 陈建魁 童贻刚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4期567-571,共5页
目的:从医院废水中快速分离多株不同的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建立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库做准备。方法:利用噬菌斑法从未经处理的医院污水中分离和鉴定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根据感染谱的不同确定它们为不同的铜绿... 目的:从医院废水中快速分离多株不同的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建立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库做准备。方法:利用噬菌斑法从未经处理的医院污水中分离和鉴定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根据感染谱的不同确定它们为不同的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重点研究其中一株宿主谱较广的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负染法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和大小,提取该噬菌体的基因组并进行酶切电泳分析,测定噬菌体感染复数并观察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通过噬菌斑法分离出90株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电镜观察显示,噬菌体Pa27P1头部呈立体对称,有一长尾;酶切结果显示,噬菌体Pa27P1的基因组为双链DNA;生长曲线表明噬菌体Pa27P1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为25 min,爆发时间为25 min,裂解量为514。结论:90株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中有5株具有较广的噬菌谱,其组合能裂解所有18株铜绿假单胞杆菌,为深入研究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杆菌噬菌体 大规模分离 细菌耐药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HDAC2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TBC蛋白家族成员的表观调控
2
作者 李雪 范俊芬 +3 位作者 王荣亮 马青峰 罗玉敏 赵海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71,共10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介导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和吞噬功能的分子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选取3例前循环缺血发病6 h内未接受...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介导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和吞噬功能的分子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选取3例前循环缺血发病6 h内未接受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60~80岁男性患者,另选3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分析AI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转录组差异;另外,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ChIP-seq)分析中性粒细胞中与HDAC2结合的基因。结果(1)RNA-seq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IS后13个TBC1D家族分子转录水平变化显著,其中TBC蛋白家族成员-TBC1D10A、TBC1D31、TBC1D5共3个分子的转录水平显著下调,TBC1D10B、TBC1D10C、TBC1D17、TBC1D2、TBC1D22A、TBC1D26、TBC1D29、TBC1D3H、TBC1D8、TBC1D9B共10个分子转录水平显著上调。(2)ChIP-seq分析显示,AIS患者的HDAC2结合的TBC1D家族基因差异性表达,对HDAC2结合的差异基因启动子进行甲基化分析,发现这些TBC1D家族分子存在高度甲基化和中度甲基化修饰,受表观遗传学乙酰化和甲基化双重调节。结论TBC1D家族分子可能是调节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和吞噬的潜在靶点,HDAC2与该家族的基因组可能有广泛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中性粒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TBC1D 脱颗粒 吞噬
下载PDF
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诠释三焦器官/间充质组织系统的医学实质 被引量:26
3
作者 安星燕 陈云飞 +3 位作者 李娜 范俊芬 朱榕嘉 赵春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11期1599-1605,共7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细胞生物学与医疗活体检测的发展,人们对人体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了解,近代医学的一些科学发现与远古医学逐渐契合。本文从间充质干细胞及间充质组织系统概念阐述三焦器官的发育来源和功能及其实质,提出了三焦器官是... 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细胞生物学与医疗活体检测的发展,人们对人体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了解,近代医学的一些科学发现与远古医学逐渐契合。本文从间充质干细胞及间充质组织系统概念阐述三焦器官的发育来源和功能及其实质,提出了三焦器官是联系人体各组织脏器、具有特殊组织结构的最大组织系统,分布于人体组织之间、器官系统之间,连接并濡养全部组织和细胞的重要场所,将人体组织器官有机合一,发挥着干细胞储备、水液代谢、养分运输、免疫调节、激素运输、信号传递的通道等功能。赵春华教授团队分选并鉴定了构成三焦结构主要功能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周细胞群体,并从活体脑组织中分离到具有可收缩功能的三焦组织细胞。三焦器官联系脏腑及全身各部,通过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相互协调,完成人体经络功能的调控。三焦器官/间充质组织系统主要负责干细胞多组织增殖分化、组织器官再生修复和功能重建,参与人体免疫监督、应答及复杂免疫网络调控作用等,发挥着神经、组织间激素、内分泌调节及组织代谢的系统性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器官 干细胞发育及细胞生物学 间充质组织系统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匮肾气片中马钱苷的含量
4
作者 范俊芬 郑云枫 +1 位作者 任卫平 张全龙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14期12-13,共2页
目的 建立测定金匮肾气片中马钱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Kromasil ODS柱(4.6×250mm,5μm);乙腈:水(12:8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0nm。结果 马钱苷在7~112txg·ml。浓度范围内... 目的 建立测定金匮肾气片中马钱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Kromasil ODS柱(4.6×250mm,5μm);乙腈:水(12:8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0nm。结果 马钱苷在7~112tx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5%,RSD为1.5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数据准确、质量可控,可作为该产品的定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片 马钱苷 HPLC
下载PDF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要点
5
作者 范俊芬 《北方药学》 2008年第2期34-35,共2页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行为,建议医疗机构必须做到几个要点: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基本的设备和设施,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规范报告及评价控制。
关键词 ADR 组织机构 人员 设备和设施 规章制度工作程序 报告 评价控制
下载PDF
零售药店陈列药品类别标签之设置
6
作者 范俊芬 《北方药学》 2008年第1期25-25,64,共2页
药店对陈列药品的类别标签放置不准确,标签内容也不规范。药品分类陈列应根据GSP第七十七条以及GSP实施细则第七十一条规定,结合药品分类科别或系统将药品相对分开、分细、分清,再贴上OTC椭圆形的标志或处方药标志,再放置准确的类... 药店对陈列药品的类别标签放置不准确,标签内容也不规范。药品分类陈列应根据GSP第七十七条以及GSP实施细则第七十一条规定,结合药品分类科别或系统将药品相对分开、分细、分清,再贴上OTC椭圆形的标志或处方药标志,再放置准确的类别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P 分类 类别标签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离子通道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雪 范俊芬 +2 位作者 王雨晴 罗玉敏 赵海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中性粒细胞作为免疫吞噬细胞,参与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如炎症反应,吞噬病原体,清除肿瘤细胞,清除坏死组织碎片等,这些生理功能与中性粒细胞的离子通道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中性粒细胞上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离子通道及其在中性粒细胞中的作... 中性粒细胞作为免疫吞噬细胞,参与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如炎症反应,吞噬病原体,清除肿瘤细胞,清除坏死组织碎片等,这些生理功能与中性粒细胞的离子通道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中性粒细胞上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离子通道及其在中性粒细胞中的作用,包括电压门控质子通道、钾通道、ATP门控P2X;通道以及氯通道等。着重阐述中性粒细胞离子通道介导的离子电导,并总结了每个通道所介导和参与的中性粒细胞中的病理过程。从功能的角度讨论最近的发现,以期待对疾病治疗靶点的选择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离子通道 Hv1通道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氯通道 活性氧 趋化反应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H19: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靶点
8
作者 钟丽媛 范俊芬 罗玉敏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缺血性卒中是一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H19与缺血性卒中后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以及神经发生等病理生理学机制有着密切... 缺血性卒中是一类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H19与缺血性卒中后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以及神经发生等病理生理学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文章对lncRNA H19参与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RNA 长链非编码 氧化应激 炎症 细胞凋亡 自噬 神经发生 H19长链非编码R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