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相关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诊断及与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4
1
作者 范凝芳 崔雅丽 晋建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160-1162,共3页
早期胃癌是指病灶局限且癌组织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大约80%左右的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就诊时癌组织已侵入胃壁肌层、浆膜层,或有远处转移,已处于进展期。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表明血清肿... 早期胃癌是指病灶局限且癌组织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大约80%左右的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就诊时癌组织已侵入胃壁肌层、浆膜层,或有远处转移,已处于进展期。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表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应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中,近年来研究证实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对血清Hcy及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探讨其在早期胃癌诊断及与进展期胃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本病的早期诊断与临床分期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肿瘤标志物检测 进展期胃癌 早期胃癌 鉴别诊断 胃癌诊断 胃癌患者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范凝芳 晋建华 范鸿雁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1期1136-1137,共2页
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对多种疾病尤其是与纤溶系统相关的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常表现为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异常,为进一步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特别是在肿瘤治疗后D-二聚体的变化... 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对多种疾病尤其是与纤溶系统相关的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常表现为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异常,为进一步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特别是在肿瘤治疗后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我们对419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了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二聚体 恶性肿瘤患者 消化系统 检测 纤溶系统 临床意义 肿瘤治疗 消化道
下载PDF
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致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范凝芳 田学智 晋建华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2年第11期3150-3151,共2页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三大手段之一,但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化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外周血中白细胞数的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病人发生各种感染,严重时可致死亡[1]。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化疗 白细胞减少 感染
下载PDF
放射性131Ⅰ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6
4
作者 范凝芳 崔雅丽 晋建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176-4177,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7年12月使用放射性131I治疗的甲亢性心脏病病人252例,131I治疗剂量为(1 457.8±984.2)MBq,平均随访时间为5.7年,观察131I治疗效果,总结护理要... [目的]探讨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7年12月使用放射性131I治疗的甲亢性心脏病病人252例,131I治疗剂量为(1 457.8±984.2)MBq,平均随访时间为5.7年,观察131I治疗效果,总结护理要点。[结果]131I治疗后甲亢性心脏病总有效率为92.9%;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绞痛或/和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总有效率分别为97.8%、90.3%、85.7%、83.3%;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病人的心理护理、131I治疗前后护理等。[结论]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方法简便、疗效肯定,治疗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性心脏病 放射性131I 治疗 护理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范凝芳 晋建华 赵红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1236-123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者41例,心功能Ⅲ级者25例及心功能Ⅳ级者21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功能Ⅱ级者41例,心功能Ⅲ级者25例及心功能Ⅳ级者21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血浆标本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受检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PT-Der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功能不同分级血浆D-二聚体存在差异,心功能受损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呈正相关(b=6.24,t=2.58,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了解患者心功能受损状况均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Hcy、D-Dimer、GGT及hs-CRP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范凝芳 崔雅丽 晋建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9期3055-3057,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且经头颅CT和核磁共...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且经头颅CT和核磁共振(MRI)证实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76例(急性脑梗死组),收取同期确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79例(原发性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82名(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Hcy、D-Dimer、GGT及hs-CRP水平检测。结果 老年急性脑梗死组病人血清Hcy水平为(23.47±10.33)μmol/L,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Hcy水平为(13.97±3.76)μmol/L,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的(10.43±2.28)μmol/L(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D-Dimer、hs-CRP、GGT水平分别为(1.83±0.24)mg/L、(10.83±2.96)mg/L、(26.83±6.43)U/L,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 Hcy异常升高是老年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D-Dimer是预测高血压或脑梗死的重要指标,GGT及hs-CRP水平检测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乙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范凝芳 郭爱芝 屈文兰 《长治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83-84,共2页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学关系,对我院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HBsAg及抗-HCV的阳性率均...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学关系,对我院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HBsAg及抗-HCV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肿瘤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且HBsAg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抗-HCV的阳性率。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存在病因学联系,前者较后者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切断乙、丙肝传播途径,合理使用乙、丙肝疫苗对减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原发性 肝癌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范凝芳 王倩 晋建华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为进一步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文章就该方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调...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评价方式。为进一步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文章就该方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教学效果等进行了评价,以便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临床实习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梅毒感染的筛查与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范凝芳 范鸿雁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梅毒感染情况进行筛查与分析。方法:用ELISA法和TPPA法对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恶性肿瘤的11329例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1.73%,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肿瘤患者男...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梅毒感染情况进行筛查与分析。方法:用ELISA法和TPPA法对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恶性肿瘤的11329例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1.73%,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肿瘤患者男性感染率略高于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在51岁-70岁年龄段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住院应常规进行梅毒螺旋体检测,对预防医院感染,防止医疗纠纷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梅毒 感染
下载PDF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凝芳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7年第8期2222-2223,共2页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对挽救病人生命有着特殊的功能,然而输血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从临床实践角度总结分析了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 输血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11
作者 范凝芳 田学智 +2 位作者 张英兰 陈健 晋建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2期1620-1621,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es。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HBV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复制和免疫反应等方面有十分重要作用,前S1蛋白与原发性肝癌间关系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检测3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es。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HBV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复制和免疫反应等方面有十分重要作用,前S1蛋白与原发性肝癌间关系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检测3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HBBM)及前S1蛋白,探讨前S1蛋白与原发性肝癌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 原发性肝癌患者 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 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免疫反应 HBV
下载PDF
HBV-DNA与HBV-L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范凝芳 田学智 +1 位作者 张英兰 陈健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HBV-DNA与HBV-L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HBV携带者、23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资料,采用FQ-PCR技术检测HBV-DN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HBV-LP水平。统计各组病例HBV-DN... 目的:探讨HBV-DNA与HBV-L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HBV携带者、23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资料,采用FQ-PCR技术检测HBV-DN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HBV-LP水平。统计各组病例HBV-DNA与HBV-LP的阳性率,对各组HBV-DNA与HBV-LP水平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不同组间HBV-DNA与HBV-LP水平。结果: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三组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0%、77%和88%,HBV-LP阳性率分别为72%、80%和87%,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84%和90%。慢性乙型肝炎组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HBV-DNA与HBV-LP水平呈正相关(r=0.463,0.640,P<0.05)。三组血清HBV-LP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DNA与HBV-LP联合检测可提高乙型肝炎诊断率,HBA-DNA与HBV-LP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临床乙型肝炎病程分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DNA HBV-LP 诊断 分期
下载PDF
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凝芳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35期4831-4832,共2页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对367例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蛋白芯片检测法对恶性肿瘤检...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对367例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蛋白芯片检测法对恶性肿瘤检测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2.85%、75%、75.02%,以结肠癌、肝癌和胰腺癌检测率最高,达90%以上。良性肿瘤总的检测率为25%,明显低于恶性肿瘤。蛋白芯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结论: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对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肿瘤标志物 蛋白芯片 检测 肿瘤
下载PDF
^(99m)TcO_4^-和^(99m)Tc-MIBI核素显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4
作者 晋建华 范凝芳 +3 位作者 张承刚 李险峰 李思进 刘建中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 探讨99mTcO-4和99mTc MIBI核素显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lscintApex SP4SPECT仪对 8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 ,进行99mTcO-4和99mTc MIBI核素显像 ,并根据甲状腺结节放射性摄取能力进行打分 (1~ 4分 )。结果... 目的 探讨99mTcO-4和99mTc MIBI核素显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lscintApex SP4SPECT仪对 8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 ,进行99mTcO-4和99mTc MIBI核素显像 ,并根据甲状腺结节放射性摄取能力进行打分 (1~ 4分 )。结果 根据甲状腺结节摄取99mTcO-4和99mTc MIBI两种核素情况分为两组 ,相匹配组 :结节性甲状腺肿 (13例 )为 (2 .0± 1.2 4 ) / (2 .2± 1.2 3) ;腺瘤伴囊变 (34例 )为 (1.2± 0 .38) / (1.3± 0 .5 3) ;毒性腺瘤 (11例 )为 (4 .0± 0 .0 0 ) / (3.9± 0 .2 9)。不匹配组 :甲状腺癌 (12 )为 (1.2± 0 .37) / (2 .9± 0 .6 9) ;甲状腺炎性结节 (11例 )为 (1.2± 0 .39) / (2 .0± 0 .85 )。结论 甲状腺99mTcO-4和99mTc MIBI两种方法联合显像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肿瘤 鉴别 诊断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下载PDF
上皮组织增生时肥大细胞变化的电镜下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晋建华 范凝芳 杨美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 :观察上皮组织增生时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为了解上皮组织增生与肥大细胞的关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C- 1号小鼠 2 0只 ,用食醋涂抹右耳皮肤 ,每日一次 ,以左耳作对照。在实验后 140天处死小鼠 ,取耳廓组织 ,常规电镜制片透... 目的 :观察上皮组织增生时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为了解上皮组织增生与肥大细胞的关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C- 1号小鼠 2 0只 ,用食醋涂抹右耳皮肤 ,每日一次 ,以左耳作对照。在实验后 140天处死小鼠 ,取耳廓组织 ,常规电镜制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在醋致皮肤上皮组织增生时 ,真皮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呈显著的脱颗粒现象 ,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并可迁移至上皮组织中 ,真皮肥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神经纤维等密切接触。结论 :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上皮组织的增殖 ,肥大细胞与上皮细胞间有相互促进作用 ,并且肥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上皮组织增生 电镜
下载PDF
CA15-3和CEA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谷永强 朱秋娟 +2 位作者 肖俊英 范凝芳 李润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619-1620,共2页
目的 通过对血液 CA1 5- 3、CEA的检测 ,探讨其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 45例乳腺癌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 CA1 5- 3、CEA水平。结果 健康体检者 CA1 5- 3、CEA分别是 2 1 .2 5u/ml&#... 目的 通过对血液 CA1 5- 3、CEA的检测 ,探讨其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 45例乳腺癌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 CA1 5- 3、CEA水平。结果 健康体检者 CA1 5- 3、CEA分别是 2 1 .2 5u/ml± 9.52 u/ml、2 .42 ng/ml± 1 .32 ng/ml,乳腺癌治疗前初检患者分别为 2 5.45u/ml± 1 2 .42 u/ml、2 .89ng/ml± 3.1 8ng/ml,治疗前患者高于健康体检者 ( P<0 .0 5) ,单检或联检时灵敏度分别是 CA1 5- 333.3%。 CEA1 2 .3% ,CA1 5-3+ CEA42 .1 %。治疗后患者两种标志物与健康体检者无显著差异 ( P>0 .0 5)。复发转移患者两种标志物水平显著升高( P<0 .0 0 1 )。结论  CA1 5- 3用于大规模人群普查无价值 ,在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 ,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CEA灵敏性、特异性均不如 CA1 5- 3,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灵敏度和有效性 ,但特异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5-3 CEA 乳腺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sICAM-1和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英兰 范凝芳 +2 位作者 石红梅 冯宇姣 康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378-379,共2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sICAM-1及TS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用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TSGF,测定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两种指标水平。结果:大肠癌组血清sICAM-1、TS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sICAM-1及TS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用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TSGF,测定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两种指标水平。结果:大肠癌组血清sICAM-1、TS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转移的大肠癌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也明显高于无转移大肠癌组(P<0.05),手术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sICAM-1和TSGF水平增高可能与大肠癌的转移有关,也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M-1 TSGF 大肠癌 转移
下载PDF
上皮组织增生与肥大细胞变化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晋建华 范凝芳 杨美林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2-86,117,共6页
C-1号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用食醋抹小鼠右耳皮肤,每日一次,以左耳作对照。在实验后第10、30、90、140天各处死一组,取耳廓组织,常规石蜡制片,进行HE染色及肥大细胞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发现:... C-1号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用食醋抹小鼠右耳皮肤,每日一次,以左耳作对照。在实验后第10、30、90、140天各处死一组,取耳廓组织,常规石蜡制片,进行HE染色及肥大细胞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140天皮肤上皮组织明显的增生,结缔组织内肥大细胞(MC)的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在AB-S染色时,实验组MC由藏红阳性为主逐渐转变成以Alcian蓝阳性为主,而对照组各时期MC均呈藏红阳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皮肤MC的临界电解质浓度分别为0.95M,0.97M。硫酸小蘖碱荧光染色均呈强黄色萤光反应。结果提示:①上皮组织增生可致结缔组织内MC数量增多,②增多的MC的组化性质发生了变化,③MC可参与上皮组织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上皮组织增生 小鼠
下载PDF
1280株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哈娜 范凝芳 张英兰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细菌鉴定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常规法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分离的病原菌有以下特点:①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明显高于革... 目的:通过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细菌鉴定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常规法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分离的病原菌有以下特点:①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②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百分比增高。③肠杆菌属、枸橼杆菌属、变形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明显增高。结论:病原菌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程度不等的耐药性,临床应及时掌握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的新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性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浆多药耐药基因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活性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20
作者 田学智 范凝芳 许慧娟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0期733-735,共3页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血浆样本中多药耐药基因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检测,掌握治疗过程中耐药信息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生化反应方法,将血浆样本与化学试剂加在一起混匀,根据反应前后透光率的不同,计算每个...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血浆样本中多药耐药基因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检测,掌握治疗过程中耐药信息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生化反应方法,将血浆样本与化学试剂加在一起混匀,根据反应前后透光率的不同,计算每个样本GST活性。结果:治疗前GST活性平均为(842±606)nmol·min-1·mL-1,化疗3个周期后GST活性平均为(796±587)nmol·min-1·mL-1。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比较,治疗前GST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浆GST活性测定,对乳腺癌化疗用药选择及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乳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