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激光电子γ源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强岩 徐望 +12 位作者 陈金根 郭威 范功涛 阎喆 徐毅 王宏伟 王呈斌 陆广成 徐加强 徐本基 马余刚 蔡翔舟 沈文庆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激光具有高强度、高极化度等优异的性能。用激光束轰击高能电子束就可以产生高强度、高极化度的γ射线束。上海激光电子γ源就是上海同步辐射装置上的这样一条束线站。预计可以获得能量范围为1—22MeV的准单色、高强度(109—1011s-1)和... 激光具有高强度、高极化度等优异的性能。用激光束轰击高能电子束就可以产生高强度、高极化度的γ射线束。上海激光电子γ源就是上海同步辐射装置上的这样一条束线站。预计可以获得能量范围为1—22MeV的准单色、高强度(109—1011s-1)和高极化度(线极化或圆极化)的γ射线束。介绍了这条束线站目前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普顿散射 CO2 激光 γ源 极化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X射线探测系统及其在激光康普顿散射实验中的应用
2
作者 罗文 徐望 +8 位作者 潘强岩 蔡晓鹭 范功涛 樊广伟 李永江 徐本基 徐毅 阎喆 杨利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2-727,共6页
主要介绍一套基于LabVIEW的X射线探测系统,用于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嘉定园区100MeV直线加速器上的激光康普顿散射实验测量。它主要由自行研制的Si(Li)探测器,读出电子学和基于LabVIEW的数据获取(DAQ)三部分组成,具有信号谱显示,获取控制... 主要介绍一套基于LabVIEW的X射线探测系统,用于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嘉定园区100MeV直线加速器上的激光康普顿散射实验测量。它主要由自行研制的Si(Li)探测器,读出电子学和基于LabVIEW的数据获取(DAQ)三部分组成,具有信号谱显示,获取控制和简单的在线数据分析等功能。性能测试显示、系统的能量分辨率为184 eV@5.9 keV、时间分辨率好于1%,以及在较长时间内(测试时间为1周)系统不稳定度大约为0.3‰。该系统具有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特点,并满足激光康普顿散射实验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康普顿散射 LABVIEW Si(Li)探测器 电子学
下载PDF
4π平坦效率3He中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与模拟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郝子锐 范功涛 +7 位作者 刘龙祥 王宏伟 张岳 胡新荣 李鑫祥 王俊文 匡攀 戈松雨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7-65,共9页
平坦效率对于实现光中子反应的单中子、双中子和三中子事件的区分和截面的计算非常关键。介绍了一种用于逆康普顿散射γ源(Shanghai Laser Electron Gamma Source,SLEGS)光中子(γ,n)截面测量的4π平坦效率3He中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与模... 平坦效率对于实现光中子反应的单中子、双中子和三中子事件的区分和截面的计算非常关键。介绍了一种用于逆康普顿散射γ源(Shanghai Laser Electron Gamma Source,SLEGS)光中子(γ,n)截面测量的4π平坦效率3He中子探测器阵列的设计与模拟。采用Geant4程序对平坦效率3He探测器的优化布局和效率进行了模拟,针对设计的由20只Φ50 mm×500 mm 5 cm 3He正比计数管和6只Φ25 mm×500 mm 3He正比计数管组成的4π平坦效率中子探测器,模拟给出探测器平均效率曲线在1 keV^6 MeV的效率为34.4%~45.9%。模拟中以209Bi靶为例,靶尺寸为Φ20 mm×4 mm,通过对产生中子的角分布,能谱的模拟计算,发现中子出射角度在90°对称,探测器的4π布局能够完全覆盖入射到聚乙烯慢化体的中子,出射中子能量随着中子分离能呈现出规律的变化关系;随着γ能量增加,出射道开放增多,出射中子的能量总是分布在1 keV^4 MeV之间,探测器阵列在这一能区的平均效率为4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坦效率3He中子探测器阵列 探测器效率 蒙特卡罗
下载PDF
基于SXFEL的新型LCS光源极化γ束流性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俊文 范功涛 +7 位作者 王宏伟 马余刚 张桂林 刘龙祥 张岳 胡新荣 李鑫祥 郝子锐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7,共8页
逆康普顿散射作为一种光子加速机制,近年来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在180°碰撞模式下(即背散射模式(Back Compton Scattering,BCS)),通过入射激光的极化,能够获得接近100%极化的γ光源,对于开展极化相关的物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逆康普顿散射作为一种光子加速机制,近年来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在180°碰撞模式下(即背散射模式(Back Compton Scattering,BCS)),通过入射激光的极化,能够获得接近100%极化的γ光源,对于开展极化相关的物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oft Xray Free Electron Laser,SXFEL)的激光康普顿散射(Laser Compton Scattering,LCS)γ光源的束流性质。结果显示:基于SXFEL的LCS光源将具有高能量、高通量、高极化度和准单能等特性。通过调节电子能量和激光器的波长,γ能量范围可达到1~80 MeV,结合准直器γ能量分辨率可达到≤4%,γ极化度约为100%,不同极化性质的激光会影响γ束斑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S伽玛光源 极化束流 束斑
下载PDF
^(151)Eu中子俘获截面中^(152)Eu同质异能态贡献的模型检验和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薛韩 马余刚 +7 位作者 王宏伟 曹喜光 安振东 范功涛 刘龙祥 浮海娟 张岳 胡新荣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9-54,共6页
^(151)Eu中子俘获截面在反应堆物理以及核天体物理慢中子俘获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152)Eu两个同质异能态(m1, 0-; m2, 8-)的贡献,使得生成^(152)Eu基态和同质异能态的中子俘获截面的测量和区分难度增大。利用核反应理论模型程序... ^(151)Eu中子俘获截面在反应堆物理以及核天体物理慢中子俘获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152)Eu两个同质异能态(m1, 0-; m2, 8-)的贡献,使得生成^(152)Eu基态和同质异能态的中子俘获截面的测量和区分难度增大。利用核反应理论模型程序—TALYS-1.8,计算了中子能量在0.01~20 MeV区间的^(151)Eu(n,γ)^(152)Eu基态和同质异能态的中子俘获反应截面,并与EXFOR截面数据库中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检验了现有^(151)Eu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分析表明:由于^(152)Eu基态和第一同质异能态都存在121.8 keV能级的退激,使得它们的截面测量存在较大误差,而基态和第二同质异能态的截面理论值基本与实验值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YS 1.8 ^151Eu(n γ)^152Eu反应 反应截面
下载PDF
4H-SiC探测器对强激光等离子体下反应产物的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浮海娟 王林军 +7 位作者 王宏伟 曹喜光 刘龙祥 范功涛 马余刚 薛韩 张岳 胡新荣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4-59,共6页
研制了一款采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封装、直接信号波形采样引出、用于激光等离子体飞行时间测量的4H-SiC探测器,探测器灵敏面积5 mm×5 mm,灵敏层厚度80μm,全耗尽电压为350~600 V。利用标准α源和强激光反应产物对4H-Si... 研制了一款采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封装、直接信号波形采样引出、用于激光等离子体飞行时间测量的4H-SiC探测器,探测器灵敏面积5 mm×5 mm,灵敏层厚度80μm,全耗尽电压为350~600 V。利用标准α源和强激光反应产物对4H-SiC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标准α源(^(228)Th,^(226)Ra)的能量刻度表明,4H-SiC探测器具有良好的能量线性响应,能量分辨率达到1.19%@7 666.75 keV,具有2~3 ns的快时间响应和飞行时间离子甄别的功能,是用于强激光等离子体反应产物的离子诊断和能量测量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SiC探测器 波形采样器 能量分辨 飞行时间
下载PDF
脉冲高度权重技术测量197Au中子俘获截面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鑫祥 刘龙祥 +22 位作者 蒋伟 任杰 王宏伟 范功涛 曹喜光 胡新荣 张岳 王俊文 郝子锐 姜炳 王小鹤 胡继峰 王金成 王德鑫 张苏雅拉吐 刘应都 麻旭 马春旺 王玉廷 安振东 何健军 苏俊 张立勇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94,共9页
脉冲高度权重技术是利用C6D6探测器测量中子俘获截面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源(Back-n)靶站上,通过测量金靶(197Au)的中子俘获截面,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首先利用... 脉冲高度权重技术是利用C6D6探测器测量中子俘获截面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源(Back-n)靶站上,通过测量金靶(197Au)的中子俘获截面,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首先利用Geant4蒙特卡罗程序模拟给出了不同靶条件下的探测器效率,脉冲高度权重函数等基本项,使得加权后的探测器效率与γ能量成正比。然后通过实验测量了197Au中子俘获截面。结果表明:测量获得的中子俘获截面数据和ENDF/B-VⅢ.0评价数据相符合,同时发现随着实验靶尺寸的不同和质子束功率的增加,会使得实验本底的扣除误差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俘获截面 白光中子源 脉冲高度权重技术
下载PDF
SLEGS嬗变长寿命裂变产物^(135)Cs的模拟
8
作者 李卓成 朱志超 +4 位作者 宋英明 范功涛 王晓冬 王兴柳 罗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4-890,共7页
结合激光康普顿散射模拟程序4D-MCLCSS和Geant4软件包,模拟基于上海激光电子γ源(SLEGS)的γ光产生及其对长寿命裂变产物^(135) Cs的光核嬗变过程,研究嬗变率随嬗变靶几何参数的依赖关系,并初步诊断基于SLEGS的光核嬗变产物分布,获得^(1... 结合激光康普顿散射模拟程序4D-MCLCSS和Geant4软件包,模拟基于上海激光电子γ源(SLEGS)的γ光产生及其对长寿命裂变产物^(135) Cs的光核嬗变过程,研究嬗变率随嬗变靶几何参数的依赖关系,并初步诊断基于SLEGS的光核嬗变产物分布,获得^(135) Cs嬗变靶的最佳靶厚和半径分别为55cm和0.6cm,对应的嬗变率为1.62×10~6 s^(-1)。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LEGS的光核嬗变率较强激光驱动的轫致辐射的高1个量级,SLEGS非常适用于开展^(135) Cs等长寿命裂变产物的光核嬗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核嬗变 康普顿散射γ光 长寿命裂变产物135Cs GEANT4
下载PDF
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的伽马活化实验平台建设
9
作者 杨宇萱 张岳 +11 位作者 赵维娟 王宏伟 范功涛 许杭华 刘龙祥 郝子锐 李志才 金晟 陈开杰 焦普 周梦蝶 王振伟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3-438,共6页
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hanghai Laser Electron Gamma Source,SLEGS)通过激光与电子逆康普顿散射产生准单能、能量连续可调的兆电子伏伽马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台可连续变换碰撞角度的激光康普顿散射(Laser Compton Scattering,LCS)伽... 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hanghai Laser Electron Gamma Source,SLEGS)通过激光与电子逆康普顿散射产生准单能、能量连续可调的兆电子伏伽马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一台可连续变换碰撞角度的激光康普顿散射(Laser Compton Scattering,LCS)伽马源装置。伽马活化是研究材料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的伽马活化平台情况:包括在线活化过程、离线低本底测量、高纯锗(High Purity Germanium,HPGe)探测器的能量效率刻度等。目前的低本底屏蔽使得测量系统本底计数率降低到约5.2 cps(60 keV~3 MeV能区)。SLEGS的活化平台为开展伽马活化测量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未来在核物理、核天体物理、医学应用、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马源 伽马活化 低本底测量 SLEGS
原文传递
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的建设与试运行
10
作者 王宏伟 范功涛 +10 位作者 许杭华 刘龙祥 张岳 郝子锐 杨宇萱 金晟 陈开杰 李志才 焦普 周梦蝶 王振伟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介绍了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之一的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hanghai Laser Electron Gamma Source,SLEGS)光束线站的建设与试运行情况,在SLEGS装置上可以开展核物理、核天体物理等基础研究、开展伽马辐照、伽马成像及伽马活化等应用研究。SLEG... 介绍了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之一的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hanghai Laser Electron Gamma Source,SLEGS)光束线站的建设与试运行情况,在SLEGS装置上可以开展核物理、核天体物理等基础研究、开展伽马辐照、伽马成像及伽马活化等应用研究。SLEGS光束线站在2021年12月通过工艺验收,2022年10月进入到试运行阶段,2023年9月对用户开放运行。SLEGS是国际上首台采用变换碰撞角度连续改变伽马束能量的光束线站,具有最好的能量扫描精度、流强密度以及高效的能量调节能力。试运行阶段SLEGS光束线站重点解决了伽马束能谱和流强的在线监测问题,主要完成了平坦效率谱仪(FED)测量光中子截面的实验方法学研究,以及开展了伽马成像、伽马活化、正电子产生等应用平台的拓展和研究。随着逆康普顿散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未来短脉冲、高极化、高通量以及小型化的激光康普顿散射光源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将在核物理、天体物理、粒子物理、极化物理,以及航空航天、医学检测、能源开发等伽马源应用研究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康普顿散射 SLEGS 光核反应 集体运动
原文传递
Measurements of the ^(107)Ag neu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s with pulse height weighting technique at the CSNS Back-n facility 被引量:2
11
作者 Xin-Xiang Li Long-Xiang Liu +28 位作者 Wei Jiang Jie Ren Hong-Wei Wang Gong-Tao Fan Jian-Jun He Xi-Guang Cao Long-Long Song Yue Zhang Xin-Rong Hu Zi-Rui Hao Pan Kuang Bing Jiang Xiao-He Wang Ji-Feng Hu Jin-Cheng Wang De-Xin Wang Su-Yalatu Zhang Ying-Du Liu Xu Ma Chun-Wang Ma Yu-Ting Wang Zhen-Dong An Jun Su Li-Yong Zhang Yu-Xuan Yang Wen-Bo Liu Wan-Qing Su Sheng Jin Kai-Jie Che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09-116,共8页
Silver indium cadmium(Ag–In–Cd) control rod is widely used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s,and it is continuously consumed in a high neutron flux environment. The mass ratio of ^(107)Ag in the Ag... Silver indium cadmium(Ag–In–Cd) control rod is widely used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s,and it is continuously consumed in a high neutron flux environment. The mass ratio of ^(107)Ag in the Ag–In–Cd control rod is 41.44%. To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consumption value of the control rod, a reliable neutron reaction cross section of the ^(107)Ag is required. Meanwhile,^(107)Ag is also an important weak r nucleus. Thus, the cross sections for neutron induced interactions with ^(107)Ag are very important both in nuclear energy and nuclear astrophysics. The(n, γ) cross section of ^(107)Ag has been measured in the energy range of 1–60 eV using a back streaming white neutron beam line at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The resonance parameters are extracted by an R-matrix code. All the cross section of ^(107)Ag and resonance parameters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as datasets. The datasets are openly available at http://www.doi.org/10.11922/sciencedb.j00113.00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 pulse height weighting technique(PHWT) ^(107)Ag(n γ)^(108)Ag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Back-n facility
下载PDF
New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nat)Se(n,γ)cross section between 1 eV to 1 keV at the CSNS Back-n facility 被引量:1
12
作者 Xin-Rong Hu Long-Xiang Liu +24 位作者 Wei Jiang Jie Ren Gong-Tao Fan Hong-Wei Wang Xi-Guang Cao Long-Long Song Ying-Du Liu Yue Zhang Xin-Xiang Li Zi-Rui Hao Pan Kuang Xiao-He Wang Ji-Feng Hu Bing Jiang De-Xin Wang Suyalatu Zhang Zhen-Dong An Yu-Ting Wang Chun-Wang Ma Jian-Jun He Jun Su Li-Yong Zhang Yu-Xuan Yang Sheng Jin Kai-Jie Che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17-124,共8页
The^(74)Se is one of 35 p-nuclei,and^(82)Se is a r-process only nucleus,and their(n,γ)cross sections are vital input parameters for nuclear astrophysics reaction network calculations.The neu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 The^(74)Se is one of 35 p-nuclei,and^(82)Se is a r-process only nucleus,and their(n,γ)cross sections are vital input parameters for nuclear astrophysics reaction network calculations.The neu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 in the resonance range of isotopes and even natural selenium samples has not been measured.Promptγ-rays originating from neutron-induced capture events were detected by four C_(6)D_(6)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s at the Back-n facility of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The pulse height weighting technique(PHWT)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in the 1 e V to 100 ke V region.The deduced neu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 was compared with ENDF/B-VIII.0,JEFF-3.2,and JENDL-4.0,and some differences were found.Resonance parameters were extracted by the R-matrix code SAMMY in the 1 e V-1 ke V region.All the cross sections ofnatSe and resonance parameters are given in the datasets.The datasets are openly available at http://www.doi.org/10.11922/sciencedb.j00113.00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Se(n γ)cross section CSNS Back-n facility C_6D_6 detectors resolved resonance region Rmatrix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he stellar reaction rate for ^(12)C(α, γ)^(16)O: using a new expression with the reaction mechanism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毅 徐望 +9 位作者 马余刚 蔡翔舟 陈金根 范功涛 樊广伟 郭威 罗文 潘强岩 沈文庆 杨利峰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421-1427,共7页
The astrophysical reaction rate of 12C(α,γ)16O plays a key role in massive star evolution. However, this reaction rate and its uncertainties have not been well determined yet, especially at T9=0.2. The existing re... The astrophysical reaction rate of 12C(α,γ)16O plays a key role in massive star evolution. However, this reaction rate and its uncertainties have not been well determined yet, especially at T9=0.2. The existing results even disagree with each other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is paper, the El, E2 and total (E1+E2) 12C(α,γ)16O reaction rates are calculated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T9=0.3 to 2 according to all the available cross section data. A new analytic expression of the 12C(α,γ)16O reaction rate is brought forward based on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n this expression, each part embodies the underlying physics of the reaction. Unlike previous works, some physical parameters are chosen from experimental results directly, instead of all the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fitting. These parameters in the new expression, with their 3σ fit errors, are obtained from fit to our calculated reaction rate from T9=0.3 to 2. Using the fit results, the analytic expression of 12C(α,γ)16Oreaction rate is extrapolated down to T9=0.05 based on the underlying physics. The 12C(α,γ)16O reaction rate at T9=0.2 is (8.78 ± 1.52) × 10^15 cm3s^-1mol^-1. Some comparisons and discussions about our new 12C(α,γ)16Oreaction rate are presented,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reaction rate correspond to the different part of reaction mechanism are given. The agreements of the reaction rate below T9=2 between our results and previous works indicate that our results are reliable, and they could be included in the astrophysical reaction rate network. Furthermore, we believe our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12C(α,γ)16O reaction rate is reasonable, and this method can also be employed to study the reaction rate of other astrophysical reactions. Finally, a new constraint of the supernovae production factor of some isotopes are illustrated according to our 12C(α,γ)16O reaction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OSYNTHESIS thermonuclear reaction rate stellar evolution SUPERNOVAE
下载PDF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s orbital component of ^(12)Be ground state
14
作者 蔡晓鹭 樊广伟 +7 位作者 许杭华 安振东 范功涛 徐本基 李永江 潘强岩 阎喆 徐望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71-78,共8页
The ambiguity of the structure of ^(12)Be especially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Be ground state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recently.We notice that the nuclear reaction cross section or at low energy region is sensi... The ambiguity of the structure of ^(12)Be especially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Be ground state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recently.We notice that the nuclear reaction cross section or at low energy region is sensitive to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12)Be,which is greatly impacted by the ground state configuration of ^(12)Be especially by the occupancy probability of the s orbital component.By using existed interaction cross section data of ^(12)Be on C at 790 MeV/nucleon and Glauber model,the upper limit of the s orbital occupation probability of ^(12)Be ground state is roughly determined to be about 56%with Single Particle Model calculations.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method is very promising to determine the s orbital component of ^(12)Be with proper nuclear-matter density distribution calculations for different orbitals of ^(12)Be ground state.Hence we bring forward to determine the s orbital component of ^(12)Be by measuring the ctr of ^(12)Be on C and Al at several tens of MeV/nucleon.In this paper,the feasibility and detailed experimental scheme of the ctr measurement are carefully studied.The precision of the s orbital occupation probability of ^(12)Be ground state is expected to achieve 9%by using the proposed 2%ctr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态结构 轨道 测定方法 组件 单粒子模型 种用 作用截面 分布计算
下载PDF
Angular Dispersion and Deflection Function for Heavy Ion Elastic Scattering
15
作者 白真 王琦 +30 位作者 韩建龙 肖志刚 徐瑚珊 孙志宇 胡正国 张雪荧 王宏伟 毛瑞士 袁小华 徐治国 张宏斌 徐华根 祁辉荣 王玥 贾飞 武丽杰 丁先利 高启 高辉 李松林 李君清 张亚鹏 肖国青 靳根明 任中洲 周善贵 徐望 范功涛 张双全 庞丹阳 SERGEY Yu-Ku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3384-3387,共4页
Th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for elastic scattering products of ^17F on ^208Pb have been measured. The angular dispersion plots of ln(dσ/dθ) versus θ^2 are obtained from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elastic... Th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for elastic scattering products of ^17F on ^208Pb have been measured. The angular dispersion plots of ln(dσ/dθ) versus θ^2 are obtained from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elastic scattering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Systematical analysis on the angular dispersion for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n angular dispersion turning angle at forward angular range within the grazing angle. This turning angle can be clarified as nucleal rainbow in classical deflection function. The exotic behaviour of the nuclear rainbow angle offers a new probe to investigate the halo and skin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ELECTRIC half-Heusler compounds thermal conductivity
下载PDF
中子诱发d产物的微分反应截面的测量
16
作者 刘龙祥 孙康 +20 位作者 易晗 卢飞 王宏伟 范功涛 曹喜光 张岳 张苏雅拉吐 王德鑫 李鑫祥 杨宇萱 匡攀 胡新荣 郝子锐 金晟 陈开杰 蒋伟 樊瑞睿 李强 陈永浩 谭志新 李样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1-378,共8页
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测量了12个中子能量点^(12)C(n,d)_x的角微分反应截面。利用轻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LPDA)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在实验室坐标系下从24.5°到155.5°^(12)C(n,d)x的角微分反应截面。实验结果能... 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测量了12个中子能量点^(12)C(n,d)_x的角微分反应截面。利用轻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LPDA)ΔE-E望远镜系统,测量了在实验室坐标系下从24.5°到155.5°^(12)C(n,d)x的角微分反应截面。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符合以前的实验结果。由于缺少实验数据,这项工作为相关数据库的评价及数据库研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n d)x反应 角微分反应截面 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 轻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
原文传递
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核共振荧光谱仪设计及探测器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匡攀 宋龙龙 +9 位作者 陈开杰 王宏伟 刘龙祥 范功涛 许杭华 胡新荣 李鑫祥 郝子锐 杨宇萱 金晟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核共振荧光(NRF)实验可对光核反应低激发能级进行研究。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设计、建造了一组由2台大尺寸同轴高纯锗(HPGe,ϕ80 mm×70 mm)探测器和2台CLOVER HPGe(4×ϕ50 mm×70 mm)探测器组成的核共振荧光谱仪,大尺... 核共振荧光(NRF)实验可对光核反应低激发能级进行研究。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LEGS)设计、建造了一组由2台大尺寸同轴高纯锗(HPGe,ϕ80 mm×70 mm)探测器和2台CLOVER HPGe(4×ϕ50 mm×70 mm)探测器组成的核共振荧光谱仪,大尺寸HPGe探测器获得了大于100%的相对效率和好于0.3%@1332 keV的能量分辨率。谱仪采用Mesytec MDPP-16数字脉冲处理器及MVME获取系统,以读取和记录HPGe前置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幅度和时间信息。研究了CLOVER HPGe探测器在加和(Add-back)模式和去除(Reduction)模式下的性能提升,结果表明,Add-back重建可以显著提高全能峰效率和峰总比,在1460 keV能量处,Add-back重建后的全能峰效率可以提高21%以上。由于Add-back重建引入了多个晶体之间的耦合,导致探测器能量分辨稍有下降。而Reduction模式可以降低康普顿峰,提高峰总比,并保持和直接(Direct)工作模式同等水平的能量分辨,但是损失了一定的全能峰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共振荧光谱仪 CLOVER探测器 Add-back模式 Reduction模式
原文传递
上海激光康普顿散射伽马源的发展和展望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宏伟 范功涛 +11 位作者 刘龙祥 曹喜光 李薇 张岳 胡新荣 李鑫祥 王俊文 鲁同所 黄勃松 郝子锐 匡攀 黄玉华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3,共11页
激光康普顿散射(Laser Campton Scattering, LCS)光源,是一种基于相对论电子束与激光光子相互作用的新型X-ray或Gamma-ray光源。它具有能量高、波长短、脉冲快和峰值亮度高的特性,已成为国际先进光源技术的重要选项之一。本文介绍了激... 激光康普顿散射(Laser Campton Scattering, LCS)光源,是一种基于相对论电子束与激光光子相互作用的新型X-ray或Gamma-ray光源。它具有能量高、波长短、脉冲快和峰值亮度高的特性,已成为国际先进光源技术的重要选项之一。本文介绍了激光康普顿散射光源的产生原理、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国际上运行和在建的激光康普顿散射光源装置,其中重点介绍了上海光源二期正在建设的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Shanghai Laser Electron Gamma Source, SLEGS)装置,以及在这一光源装置上可以开展的核物理、核天体物理、核废料处理及核医学应用等研究。随着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Soft X-ray Free Electron Laser, SXFEL)升级为用户装置,以及未来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硬X射线自由电子装置(Shanghai HIgh repetition rate XFEL aNd Extreme light facility,SHINE)的建设完成,基于直线电子加速器(LINear ACcelator, LINAC)的康普顿散射光源的伽马能量将会达到GeV量级的高能量。超短脉冲、高极化度、高通量的激光康普顿散射光源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基于康普顿伽马光源的核物理、天体物理、粒子物理及应用基础研究也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康普顿散射 伽马光源 上海激光电子伽马源 光核物理
原文传递
能量连续可调LCS光源SINAP-Ⅲ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望 罗文 +9 位作者 黄勃松 安振东 李永江 杨利峰 范功涛 阎喆 徐本基 蔡晓鹭 潘强岩 樊广伟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8,共6页
X/γ探测器在航天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具有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然而,X/γ探测器要在其有效能区进行精确的标定后才能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缺乏sub-MeV~MeV能量连续可调、单色性好的γ源,而用于航天的X/γ探测器无法完成精确定标,从而... X/γ探测器在航天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具有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然而,X/γ探测器要在其有效能区进行精确的标定后才能发挥作用。目前我国缺乏sub-MeV~MeV能量连续可调、单色性好的γ源,而用于航天的X/γ探测器无法完成精确定标,从而使航天探测的发展出现瓶颈问题。提出了升级原有的激光康普顿散射(LCS)原理性实验装置的方案,建立了一个通过改变激光入射角来连续调节散射光子能量、准单色、极化、sub-MeV~MeV LCS光源(SINAP-III),从而开拓LCS光源在我国航天领域(如用于航天的X/γ探测器能量定标和抗辐射加固评估研究)的崭新应用前景,并为将来建设一个基础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多功能的γ源实验平台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S光源 能量可调 航天用探测器定标 可旋转靶室
原文传递
恒星氦燃烧关键反应^(12)C(α,γ)^(16)O天体物理S因子及其反应率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振东 马余刚 +1 位作者 范功涛 陈振鹏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5,共9页
恒星氦燃烧阶段3α反应和^(12)C(α,γ)^(16)O反应相互竞争,两者的反应率共同决定了氦燃烧结束后^(12)C与^(16)O的丰度比,该比值是大质量恒星后继演化以及伴随的元素核合成过程的初始条件。目前,氦燃烧^(12)C(α,γ)^(16)O反应起始T_9=... 恒星氦燃烧阶段3α反应和^(12)C(α,γ)^(16)O反应相互竞争,两者的反应率共同决定了氦燃烧结束后^(12)C与^(16)O的丰度比,该比值是大质量恒星后继演化以及伴随的元素核合成过程的初始条件。目前,氦燃烧^(12)C(α,γ)^(16)O反应起始T_9=0.2处,天体物理模型要求的反应率的精确度要低于10%,然而尚未有实验或理论给出满足要求的结果。最为直接和可靠地获取^(12)C(α,γ)^(16)O反应率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往低能区测量其天体物理S因子,然后通过理论外推到感兴趣的能区。为此基于经典的R-矩阵理论,建立了适用于低能核反应的多道、多能级的约化R-矩阵理论来拟合几乎所有可用的^(16)O系统的实验数据。配合使用协方差统计和误差传播理论,拟合外推得到了客观的、内部自恰的和唯一性好的^(12)C(α,γ)^(16)O反应天体物理S因子。总的外推S因子STOT(0.3 Me V)=162.7±7.3 keV·b,理论上首次给出达到恒星演化与元素核合成模型的最低要求的S因子。基于计算给出的全能区的S因子,数值积分给出了温度位于0.04≤T_9≤10的^(12)C(α,γ)^(16)O天体物理反应率。在T_9=0.2处,推荐的反应率为(7.83±0.35)×10^(-15)cm^3mol^(-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α γ)16^O反应 S因子 天体热核反应率 R-矩阵理论 恒星演化与元素核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