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运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圣雅 孟俊峰 赵国兵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男性34例,女性31例,...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50.66±6.81)岁;患病节段:L3-48例,L4-536例,L5-S121例;所有患者接受PELD术治疗并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即采用自发性肌电图(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SEMG)监测神经根功能,记录手术完成情况、术中SEMG变化以及相应的疼痛感受,记录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1年时评价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6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用时(80.17±9.78)min,住院时间(4.12±0.65)d;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显著的神经电位变化,放置手术通道期间均出现肌电反应,60例患者出现肌电反应成串、波幅较大,调整后异常肌电反应逐渐变为正常;剥离、牵拉粘连神经根时所有患者均出现明显的肌电改变,暂停后肌电恢复正常,髓核摘除期间无明显肌电变化;其中6例患者出现明显肌电反应时无腿痛感受。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1年ODI指数、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PELD术治疗LDH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保证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减少神经根损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损伤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范圣雅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20期4166-4167,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6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78~95岁,平均83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4例... 目的:探讨高龄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要点。方法:自2006年6月~2010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78~95岁,平均83岁。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4例,Ⅳ型1例。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0 min(70~120 min),出血量平均350 ml(300~600 ml)。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最终Harris评分,最低76分,最高93分,平均82.5分。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技术要求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转子间骨折 高龄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圣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5期70-72,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分别为(94.02±10.23)min、(351.23±111.02)ml、(7.49±2.46)d、(14.82±2.23)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1.12±23.02)min、(421.42±116.42)ml、(46.52±14.23)d、(75.42±7.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与腹腔镜技术对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苏红彬 金荣生 +1 位作者 范圣雅 马建春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与腹腔镜技术(laparoscopy,LAP)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60例拟施行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手术组(LAP组;n=30)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快速康复外科...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与腹腔镜技术(laparoscopy,LAP)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60例拟施行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手术组(LAP组;n=30)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快速康复外科组(n=30)应用FTS方案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并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open distal gas-trectomy,ODG)。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后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C反应蛋白、肠蠕动恢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LAP组与FTS组各项指标水平在术前及术后各时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FTS组ALB水平变化较LAP组更为缓和(P<0.05);LAP组较FTS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LAP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FTS组(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FTS+ODG具有与LAP相近的促进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近期效果,但更为经济、有效、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胃癌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5
作者 范圣雅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9年第4期136-136,共1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制定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方案,而本文则主要针对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制定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方案,而本文则主要针对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育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教学 学生 写作能力
下载PDF
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及价值评价
6
作者 范圣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63-66,共4页
探究脊柱骨折疾病治疗当中,实施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价值。方法 样本时间范围包含2019.10~2022.12研究时间段内,研究样本选取为本院就诊38例脊柱骨折患者,数组随机化分组,统计对比纳入患者的... 探究脊柱骨折疾病治疗当中,实施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价值。方法 样本时间范围包含2019.10~2022.12研究时间段内,研究样本选取为本院就诊38例脊柱骨折患者,数组随机化分组,统计对比纳入患者的:(1)椎体高度;(2)Fankel功能评分;(3)脊柱功能水平值;(4)手术指标;(5)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相比较之对照组,开展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手段干预后,部分临床指标有明显优化(P<0.05)。结论 脊柱骨折疾病治疗当中,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与单纯内固定治疗相比较,临床疗效较为积极,改善患者胸腰椎功能及神经功能,避免不良事件出现,全面优化患者预后结局,应用价值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内固定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下载PDF
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26例
7
作者 范圣雅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9期1281-1282,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4月—2010年6月运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共26例,按AO分类:A型7例,B型16例,C型3例。年龄26-72岁,平均39岁。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4月—2010年6月运用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共26例,按AO分类:A型7例,B型16例,C型3例。年龄26-72岁,平均39岁。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骨折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平均临床愈合时间4个月;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9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92%。结论微创锁定钢板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胫骨远端 微创治疗 锁定钢板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