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太平湾砂质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和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范士亮 刘海滨 +2 位作者 张志南 邓可 袁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98-104,共7页
于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对青岛太平湾砂质潮间带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逐月采样,对丰度和生物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丰度为(1025.40±268.84)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1195.87±476.53)... 于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对青岛太平湾砂质潮间带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逐月采样,对丰度和生物量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生物的年平均丰度为(1025.40±268.84)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1195.87±476.53)μdwt·10cm^-2,平均生产量为(10762.80±4288.77)μgdwt·10cm^-2a^-1。小型底栖生物在丰度和生物量上呈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高值主要出现在4,5,6月,而低值在8,9月。共鉴定出12个类群,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89.2%)。按生物量,多毛类占46.9%。其次为线虫31%。其它较多的类群还有涡虫、桡足类、腹毛虫、寡毛类等。50%以上的小型底栖生物分布在0~4cm表层,冬季部分向下迁移。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小型底栖生物数量对间隙水溶氧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而与盐度、pH和沉积物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生物 丰度 生物量 砂质潮间带 季节变化 青岛太平湾
下载PDF
2009—2010年黄海绿潮起源与发生过程调查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范士亮 傅明珠 +6 位作者 李艳 王宗灵 方松 姜美洁 王洪平 孙萍 屈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7-194,共8页
绿潮是我国近海一种新型的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以来,每年5—7月在黄海海域周期性暴发与消亡,给沿海地区造成不同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本文基于2009—2010年黄海绿潮潜在起源区和绿潮发生过程的海上连续跟踪观测资料,对黄海浒苔绿潮... 绿潮是我国近海一种新型的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以来,每年5—7月在黄海海域周期性暴发与消亡,给沿海地区造成不同的环境影响和经济损失。本文基于2009—2010年黄海绿潮潜在起源区和绿潮发生过程的海上连续跟踪观测资料,对黄海浒苔绿潮的起源和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和2010年黄海漂浮绿潮藻均首先发现于江苏南通小洋口外的太阳岛附近,随后,在小洋口至大丰港的近岸海域逐渐出现漂浮绿藻,并随时间逐渐向北漂移,分布面积和生物量均不断增大。不同年份间,黄海浒苔绿潮具有相似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可以分为绿潮藻漂浮发生阶段、绿潮藻聚集阶段以及规模性绿潮形成阶段;但绿潮的发生时间、发生规模和漂移路径有所差异;2009年绿潮漂移线路为逐渐远离海岸线,而2010年绿潮藻的漂移路径基本为平行于海岸线;温度升高与绿潮暴发具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绿潮 起源 发生过程
下载PDF
苏北浅滩邻近海域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范士亮 王宗兴 +3 位作者 徐勤增 姜美洁 王宗灵 李瑞香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9-497,共9页
2007年10月苏北浅滩邻近海域的调查中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0种,种数和丰度的优势生物为多毛类动物,而棘皮动物的生物量占明显优势。群落中优势种以滩栖阳遂足(Amphiura vadicola)和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贡献率最高。大型底... 2007年10月苏北浅滩邻近海域的调查中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0种,种数和丰度的优势生物为多毛类动物,而棘皮动物的生物量占明显优势。群落中优势种以滩栖阳遂足(Amphiura vadicola)和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贡献率最高。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273.57个/m2,平均生物量为44.50 g/m2。自苏北浅滩向外海,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根据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1)滩栖阳遂足群落;2)不倒翁虫-梳鳃虫群落;3)稚齿虫-背蚓虫-樱蛤-织纹螺群落。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分布与沉积物类型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生存环境的剧烈变化是导致苏北浅滩站位种群贫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悬浮物颗粒的短期快速沉降现象可能也是导致种群贫乏的另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苏北浅滩 群落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浒苔绿潮与南黄海近岸海域水质的关系 被引量:38
4
作者 高嵩 范士亮 +3 位作者 韩秀荣 李艳 王婷 石晓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3-218,共6页
浒苔绿潮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为研究浒苔绿潮与该海域水质的关系,根据2010年3--6月5个航次对南黄海苏北近岸浒苔绿潮暴发区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该海域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浒苔绿潮的关系.... 浒苔绿潮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为研究浒苔绿潮与该海域水质的关系,根据2010年3--6月5个航次对南黄海苏北近岸浒苔绿潮暴发区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该海域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浒苔绿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陆地径流及苏北沿岸流的影响,调查海区为低盐高营养盐区,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第1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由8.8℃升高到21.6℃。第3航次调查海区开始出现漂浮浒苔藻体,此航次温度平均值为14.6℃;盐度平均值为31.6,第3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和盐度值均处于浒苔藻体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调查海区整体上均处于富氧状态,且从第1航次到第5航次溶解氧值逐渐减低.受陆地径流的影响整个调查区域pH值基本都小于8.0.海区适宜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及pH值,为近些年黄海海域浒苔绿潮持续的大规模暴发,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绿潮 温度 盐度 溶解氧 pH值
下载PDF
南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绿潮暴发前期微观繁殖体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方松 王宗灵 +4 位作者 李艳 傅明珠 范士亮 王晓 张晓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7-154,共8页
基于2011年3至5月对南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的水体与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实验室萌发培养实验,分析了绿潮暴发前期该海域微观繁殖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南黄海水体中微观繁殖体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高值区主要... 基于2011年3至5月对南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的水体与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实验室萌发培养实验,分析了绿潮暴发前期该海域微观繁殖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南黄海水体中微观繁殖体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紫菜筏架养殖区附近海域,在122°30′E以东区域未发现有微观繁殖体存在。3,4,5月份该区域海水中平均微观繁殖体数分别为144,164和140株/dm3,最大值分别为278,426,和537株/dm3;南黄海沉积物中微观繁殖体数量分布范围介于19~127株/层,表层微观繁殖体数高于底层。长江口以北靠近江苏近岸区域有微观繁殖体存在,数量介于1~10株/dm3,31°N以南区域和河口内未发现有繁殖体分布,由此可排除黄海浒苔等绿藻微观繁殖体由长江水携带入海或来源于长江口南部海域。在春季绿潮暴发前开展该海域微观繁殖体的研究,可为查明绿潮发源地及早期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基础资料,为预测和预警绿潮发生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浒苔绿潮 微观繁殖体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南黄海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 被引量:19
6
作者 徐勤增 李瑞香 +2 位作者 王宗灵 范士亮 王宗兴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3-399,共7页
2006午夏季(78月)在南黄海进行的调查中,共鉴定出192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122种、甲壳动物22种、软体动物33种、棘皮动物8种、其它门类7种,优势种主要为小头虫科(Capitellidae)、掌鳃索沙蚕(Ninoěpalmate)、圆... 2006午夏季(78月)在南黄海进行的调查中,共鉴定出192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122种、甲壳动物22种、软体动物33种、棘皮动物8种、其它门类7种,优势种主要为小头虫科(Capitellidae)、掌鳃索沙蚕(Ninoěpalmate)、圆楔樱蛤(Cadella narutoensis)、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紫蛇尾(OPhiophplis mirabilis)、安岛反体星虫(Phascolosoma onomichianum)等20多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02ind·m^-2,其中多毛类为57ind·m^-2、甲壳动物为12ind·m^-2、软体动物为24ind·m^-2、棘皮动物为6ind·m^-2;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湿重生物量为29.30g·m^-2,其中多毛类11.98g·m^-2、甲壳动物2.20g·m^-2、软体动物6.56g·m^-2、棘皮动物4.85g·m^-2。在南黄海西部32°30′—36°00′N的较浅水域,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较高,而南黄海中部深水区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较低。与2000年夏季调查结果相比,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偏低,平均生物量相近;与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夏季的数据相比平均生物量稍低,但多毛类生物量明显偏大,软体动物生物量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大型底栖动物 栖息密度 生物量
下载PDF
夏季江苏近海水文化学要素特征及其对沿岸水东北向扩展的指示 被引量:10
7
作者 韦钦胜 葛人峰 +2 位作者 李艳 范士亮 傅明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7-204,共8页
1引言江苏海域地形特殊,特别是中部近岸浅海区,水浅流急,又有多股入海径流在此交汇并与沿岸海水混合,形成了颇为复杂的水文动力状况。先前大多研究认为,苏北沿岸水往东南方向流动。对该海域沿岸水北向流动的认识并不多见且未引起足够的... 1引言江苏海域地形特殊,特别是中部近岸浅海区,水浅流急,又有多股入海径流在此交汇并与沿岸海水混合,形成了颇为复杂的水文动力状况。先前大多研究认为,苏北沿岸水往东南方向流动。对该海域沿岸水北向流动的认识并不多见且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近海 化学水文学特征 苏北沿岸水 东北向扩展 黄海冷水团锋面 漂流瓶实验
下载PDF
青岛近海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宗兴 范士亮 +3 位作者 徐勤增 王守强 韦钦胜 臧家业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6,共7页
分析2007年4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丰度和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以及群落受污染扰动情况。本次调查中共获得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89种... 分析2007年4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资料,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优势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丰度和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以及群落受污染扰动情况。本次调查中共获得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89种,其中多毛类41种,甲壳动物32种,软体动物5种,棘皮动物6种,其它类群动物5种。群落中优势种以日本美人虾(Callianassa japonica)和日本倍棘蛇尾(Amphioplus japonicus)贡献率较高。平均生物量和丰度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近岸海域。群落结构聚类分析表明,15个取样站的群落结构相似性程度都非常低,为10%~30%,仅有S10站和S13站、S3站和S9站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达到40%。ABC曲线表明,S6,S7,S12,S13站的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中度扰动,其它各站ABC曲线状态正常,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基本未受干扰,处于较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青岛近海
下载PDF
青岛近海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宗兴 范士亮 +3 位作者 徐勤增 王守强 韦钦胜 臧家业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4,共6页
利用2007年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以及群落受污染扰动情况。本次调查共获得青岛近... 利用2007年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以及群落受污染扰动情况。本次调查共获得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160种,其中多毛类93种,甲壳动物37种,软体动物16种,棘皮动物7种,其它类群动物7种。群落中优势种的优势度均不明显,以多毛类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和长须沙蚕(Nereis longior)贡献率最高。生物量和丰度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呈斑块状分布。群落结构聚类分析表明,15个取样站的群落结构相似性程度都非常低,为10%-30%,仅有S2和S4站、S11和S12站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达到30%。ABC曲线表明,该研究海域处于1个轻度人为扰动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丰度 生物量 ABC曲线 青岛近海
下载PDF
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海滨 张志南 +1 位作者 范士亮 邓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7-774,共8页
论述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国际研究的某些研究热点及最新动态,并对河口、盐沼、红树林、沙滩等不同潮间带生境的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我国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我国目前研究的状况提出了未来主要应对策略... 论述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国际研究的某些研究热点及最新动态,并对河口、盐沼、红树林、沙滩等不同潮间带生境的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总结了我国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我国目前研究的状况提出了未来主要应对策略与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小型底栖生物 生境
下载PDF
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宗兴 范士亮 +2 位作者 韦钦胜 王守强 臧家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2007年1月、4月和10月对青岛近海15个站位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以种类组成、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为基础,应用香农.威纳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及物种均匀度指数对青岛近海大型底栖... 根据2007年1月、4月和10月对青岛近海15个站位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以种类组成、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为基础,应用香农.威纳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及物种均匀度指数对青岛近海大型底栖牛物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数量动态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到底栖动物226种,其中多毛类119利,甲壳动物58种,软体动物23种,棘皮动物12种。各站种类数在2~52种之间,种类最少的出现在海域东北部的S2站,最多的出现在西南部的S15站。各站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别较大,最大的为10月的S12站,最小的为1月S2站。物种丰富度的季节变化较显著,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季肖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青岛近海
下载PDF
利用小型底栖动物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华尔 张志南 +1 位作者 范士亮 刘海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9-436,共8页
采用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和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与底栖桡足类数量之比(N/C比值)的变动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环境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元素Cr,Cu,Zn和As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岸站位受测各污染... 采用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和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与底栖桡足类数量之比(N/C比值)的变动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环境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受到重金属元素Cr,Cu,Zn和As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岸站位受测各污染物均呈现中度污染,离岸站位为轻度污染,其中Zn累积最严重。单个污染物潜在生态危害参数表明,受测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非常轻微,其中As和Cu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小型底栖动物群落丰度及分布验证了此结果,对As和Cu累积具有明显的生态响应。N/C比值法对研究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评估结果与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特别是对Cu和As元素的污染评估。结合生物群落分析,利用小型底栖动物两大类群数量之比(N/C)是一个简易可行的沉积环境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动物 N/C比值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长江口
下载PDF
有益微生物在刺参养殖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朝阳 孙晓庆 范士亮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动物 有益微生物 应用 刺参 光合细菌 反硝化菌 微生态制剂 水质环境 抗病能力 乳酸杆菌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初步观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波 王宗兴 +2 位作者 范士亮 姜美洁 刘振华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4,共5页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观测绿鳍马面纯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绿鳍马面纯的卵为球形沉性的粘性卵,卵径平均为644μm,未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有油球多个;在18.7~19.2cc水温条件下孵化,受精后约40—50min胚...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观测绿鳍马面纯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绿鳍马面纯的卵为球形沉性的粘性卵,卵径平均为644μm,未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有油球多个;在18.7~19.2cc水温条件下孵化,受精后约40—50min胚盘形成,1h10min进入卵裂期,6h10min进入高囊胚期,9h20min进入低囊胚期,10h后进入原肠胚.21h40min后听囊形成,23h40min后形成柯氏囊,41h30min后耳石形成,多数胚胎油球溶合为1个,50h后胚体环绕卵黄达1.3周以上,73.5h陆续孵出,孵化积温为1375-1411℃·h。初孵仔鱼呈前位抱卵方式,油球位于卵黄囊的前端,85h后开口摄食,5~6d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8d第1背鳍棘突出背鳍膜,18d发育到稚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受精卵 胚胎 仔鱼 发育
下载PDF
2012年秋季江苏南部紫菜养殖区绿藻微观繁殖体现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湘庆 王宗灵 +4 位作者 张学雷 李瑞香 李艳 范士亮 宋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8-63,共6页
为了探讨绿藻微观繁殖体在江苏紫菜养殖区的分布及其种类组成,分析其在绿潮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于2012年秋季对江苏近岸紫菜养殖区及附近海域进行水体和养殖区内沉积物、绠绳和养殖竹片的绿藻微观繁殖体调查研究。通过实验室培养萌发... 为了探讨绿藻微观繁殖体在江苏紫菜养殖区的分布及其种类组成,分析其在绿潮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于2012年秋季对江苏近岸紫菜养殖区及附近海域进行水体和养殖区内沉积物、绠绳和养殖竹片的绿藻微观繁殖体调查研究。通过实验室培养萌发实验的方法确定了繁殖体在水体、沉积物、绠绳和养殖竹片上的数量,并对培养出的绿藻幼苗进行RFLP分析,确定其属种。结果表明,水体中微观繁殖体数量介于12~648株/L,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紫菜养殖区站位,其中最高值出现在泥螺沙(NLS)站位。并且,小洋口(XYK)、高泥(GN)、泥螺沙(NLS)3个站位的水体、沉积物、绠绳和养殖竹片上均有绿藻繁殖体固着,其平均值分别为374株/L、7.9株/g、3.6和12.8株/cm2。通过分子检测发现,通过繁殖体培养萌发的绿藻种类主要存在浒苔(Ulva prolifera),缘管浒苔(Ulva linza)和Ulva sp.1 3种,其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6%、14%和40%。因此,调查海域广泛存在绿藻微观繁殖体,其分布趋势呈现近岸高外海低,由养殖区向外扩散的趋势。江苏南部紫菜养殖区是繁殖体存在的一个重要源头。通过研究繁殖体在苏北浅滩的分布现状及种类组成情况,为该区域的绿潮溯源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繁殖体 绿潮 沉积物 绠绳 养殖竹片
下载PDF
当前刺参养殖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朝阳 孙晓庆 范士亮 《饲料工业》 2006年第22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业 刺参 集约化程度 营养价值 江苏北部 生活水平 海参 缺口
下载PDF
温度对沉积物中绿藻微观繁殖体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湘庆 王宗灵 +4 位作者 李艳 宋伟 范士亮 李瑞香 张学雷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6,共8页
对黄海浒苔绿潮的研究表明,苏北浅滩及其附近海域是每次绿潮早期发展的重要区域,石莼目绿藻微观繁殖体在该水域大量存在。为研究海水温度对其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我们利用2012-10在江苏近岸如东紫菜养殖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进行... 对黄海浒苔绿潮的研究表明,苏北浅滩及其附近海域是每次绿潮早期发展的重要区域,石莼目绿藻微观繁殖体在该水域大量存在。为研究海水温度对其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我们利用2012-10在江苏近岸如东紫菜养殖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进行不同温度梯度条件(5,10,15,20,25和30℃)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培养实验,并通过PCR-RFLP方法鉴定繁殖体幼苗的种类,分析温度对不同种绿藻微观繁殖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的低温条件下,繁殖体均不能萌发。10-30℃,随温度的升高繁殖体萌发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5和20℃时,萌发数量出现高值,分别平均为17.0和15.8株/g。在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绿藻微观繁殖体萌发种类有浒苔、缘管浒苔、盘苔和Ulvasp.1,其萌发数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7,6.0,2.0和15.4株/g。其中,浒苔萌发数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15℃时达到最高值为31.2株/g。缘管浒苔在10-20℃萌发数量相对较高,25℃时极低(仅为1.6株/g),而5和30℃时都未能萌发;Ulva sp.1在10-30℃数量变化不明显,一直保持较高值在15.0株/g左右;盘苔萌发数量一直较低,在各温度下均小于3.0株/g。据估算,在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约200km2)表层沉积物中约有9.8×10^13株微观繁殖体,形成一个巨大的"种子库",这将为黄海浒苔绿潮溯源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繁殖体 绿潮 温度 沉积物 苏北浅滩
下载PDF
虾青素在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朝阳 范士亮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74,共2页
虾青素(astaxanthin),又名虾黄质、龙虾壳色素。虾青素的化学结构为长链不饱和双键结构体系,因此性质不稳定,易于异构化和降解。虾青素对热、氧、自然光、紫外照射敏感,加热、光照以及酸、碱等条件都会引起虾青素的异构化。
关键词 虾青素 健康养殖 水产动物 应用 结构体系 化学结构 紫外照射 异构化
下载PDF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综合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朝阳 范士亮 《内陆水产》 2007年第1期6-7,共2页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高密度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大量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残饵和粪便等造成水体污染.养殖动物病害频繁发生.疾病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瓶颈。养殖业者在养殖的过程中.经...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高密度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大量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残饵和粪便等造成水体污染.养殖动物病害频繁发生.疾病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瓶颈。养殖业者在养殖的过程中.经常用抗生素等作为添加剂搭配在饲料中.以此来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抗生素长期使用,极易产生抗药性,致使水产养殖动物本身的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水产品的质量。人们渴望肯一种纯天然的、健康的、生态的环保型饲料添加剂能够替代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推广和应用。在此前提下,中草药凭借本身独特的生物学功能.赢得了养殖业者们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水产养殖业 应用 环保型饲料添加剂 水产养殖动物 人工配合饲料 集约化程度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北戴河湿地沉积物中人工合成麝香分布特征与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小锋 楼迎华 +5 位作者 刘晓文 郑明刚 石磊 张宇 王玲 范士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2-668,共7页
本文采用索氏提取萃取土壤中人工合成麝香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对北戴河湿地23个表层沉积物中4种人工合成麝香(佳乐麝香(HHCB)、吐纳麝香(AHTN)、酮麝香(MK)、二甲苯麝香(MX))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相... 本文采用索氏提取萃取土壤中人工合成麝香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对北戴河湿地23个表层沉积物中4种人工合成麝香(佳乐麝香(HHCB)、吐纳麝香(AHTN)、酮麝香(MK)、二甲苯麝香(MX))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相关环境风险评价.在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出19.50—34.93 ng·g^(-1)(平均含量:28.46 ng·g^(-1),dw)佳乐麝香(HHCB)以及16.37—29.29 ng·g^(-1)(23.30 ng·g^(-1),dw)吐纳麝香(AHTN);只有5个样品检出酮麝香(MK),浓度范围从低于检测限(LOD)—37.89 ng·g^(-1);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出二甲苯麝香(MX).结果显示,沉积物中人工合成麝香污染的主要成分为HHCB和AHTN,其含量占人工合成麝香总量50.65%—100.00%.对23个沉积物样品中的3种人工合成麝香进行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结果发现,HHCB与AHTN的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0.01),说明该地区检出的HHCB与AHTN可能具有相似来源和归趋.北戴河湿地沉积物中AHTN和HHCB蓄积量估算为:510.270 g和623.274 g.环境风险评估显示,实际检出浓度低于沉积物中HHCB与AHTN的预测无效应浓度,理论上不具有急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麝香 沉积物 北戴河湿地 环境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