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aSpine应用于腰椎Topping-off技术的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范子寒 冯世通 +2 位作者 林吉生 费琦 杨雍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413-414,共2页
近年来,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相关并发症,如腰椎活动度下降、假关节形成、顽固性下腰痛等,逐渐见诸报道[1]。其中,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较为严重的远期并发症... 近年来,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相关并发症,如腰椎活动度下降、假关节形成、顽固性下腰痛等,逐渐见诸报道[1]。其中,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较为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2]。研究表明,动态稳定装置是预防ASD发生的解决办法之一[3]。在此基础上,Topping-off技术(即:在融合节段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而邻近节段使用非融合技术)被提出并逐渐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Spine Topping-off 动态稳定装置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微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孟海 许峻川 +6 位作者 王炳强 李东 李锦军 苏楠 范子寒 费琦 杨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3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_4~L_5或L_5~S_1)行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患者共37例... 目的探讨微通道辅助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诊断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_4~L_5或L_5~S_1)行减压融合内固定的患者共37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微通道组[肌间隙入路可扩张微通道辅助下行患侧经椎间孔入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手术,结合对侧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常规手术组[经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术(PLIF)手术]21例。门诊随访并获得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欧氏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1 d、3 d、3周VA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1年VAS、ODI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37例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成功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随访14.4个月。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周、3个月、6个月、1年的VAS、ODI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微通道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1、3 d VAS评分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与传统PLIF手术相比,微通道辅助TLIF手术具有同样良好的近期疗效,但微通道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的VAS评分明显优于传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通道 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 经后正中入路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式药物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范子寒 郭艾 白晓冬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2期8-9,20,共3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矫正膝关节畸形、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然而,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是人工关节手术无法回避的问题[1],通常会引起持续...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矫正膝关节畸形、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然而,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是人工关节手术无法回避的问题[1],通常会引起持续数天至数周的中、重度的疼痛,给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质量。关节置换术后疼痛还使患者术后应用膝关节及术后康复训练中产生忌惮,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关节置换术后良好的疼痛控制对患者膝关节早期运动、离床活动和正常步态的恢复起重要作用[2]。患者对手术的成功与否及满意度也集中在手术能否减少疼痛与关节功能迅速恢复方面[3]。所以围术期镇痛的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多模式镇痛是通过应用不同镇痛机制的药物,以不同的镇痛方式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并将并发症或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目前多模式镇痛在关节置换围术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手术部位局部注药混合镇痛药物,又称“鸡尾酒”疗法,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比较新颖的术后镇痛方法,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以较好地控制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和帮助患者康复[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 “鸡尾酒”疗法 术后镇痛 镇痛药物 关节周围 膝关节功能恢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手术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平衡代偿机制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苏楠 王炳强 +5 位作者 杨雍 李东 李锦军 费琦 孟海 范子寒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3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和上胸椎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并初步分析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代偿的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因脊髓型颈椎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和上胸椎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并初步分析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代偿的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因脊髓型颈椎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患者。通过侧位X线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C2~7Cobb's角、C2~7SVA值、颈椎倾斜度、头颅倾斜度、T1倾斜角、胸廓入射角(TIA)等颈椎矢状位参数。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T1倾斜角[(19.90±4.50)°vs.(19.61±5.40)°vs.(19.90±6.33)°)]、TIA[(75.38±5.48)°vs.(75.42±6.11)°vs.(74.46±7.23)°)]、C2~7Cobb's角[(16.40±6.71)°vs.(15.36±7.55)°vs.(15.70±8.03)°)],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2~7SVA[(1.88±0.82)cmvs.(2.25±1.16)cmvs.(2.39±1.23)cm]、头颅倾斜角[(7.71±4.08)°vs.(9.88±5.20)°vs.(10.32±6.15)°)]、颈椎倾斜度[(8.19±2.96)°vs.(7.26±2.60)°vs.(7.10±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论术前还是术后,T1倾斜角与C2~7SVA及C2~7Cobb's角均显著相关,但C2~7Cobb's角与SVA无显著性相关。术后3例患者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6例患者可以通过减少T1倾斜度代偿维持颈椎矢状位平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C4~6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颈椎前凸保持良好,但C2~7SVA较术前显著增加。大部分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良好,部分患者还可以通过术后减小T1倾斜角来进行代偿,极少数患者术后会出现颈椎矢状位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术 侧块螺钉 颈椎矢状位平衡 T1倾斜角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范子寒 喻飞 +2 位作者 李强 于浩淼 郭艾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9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鸡尾酒式镇痛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的止痛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单侧接受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术前24小时开始... 目的观察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鸡尾酒式镇痛药物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的止痛效果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单侧接受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术前24小时开始口服塞来昔布进行超前镇痛,术后给予肌注帕瑞昔布钠3天,然后口服塞来昔布进行多模式镇痛。观察组患者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式镇痛药物。术后记录静止与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活动度,且记录患者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阿片类药物追加量。结果研究组术后早期(术后48小时内)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最大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术后7天及14天VAS疼痛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没有发现任何因为注射而引起的伤口感染、延期愈合及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式镇痛药物可以在多模式镇痛方案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早期静止和活动状态VAS评分、改善术后患侧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膝关节周围注射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子寒 王炳强 +3 位作者 杨雍 李东 李锦军 费琦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709-713,共5页
脊柱转移瘤是脊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脊柱也是骨转移瘤最常发生的部位。Ciftdemir等认为,癌症患者有70%发生脊柱转移。Kataoka等提出影响转移瘤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的原发病灶。Bollen等总结1 379例患者的资料,认为最常见的原发肿... 脊柱转移瘤是脊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脊柱也是骨转移瘤最常发生的部位。Ciftdemir等认为,癌症患者有70%发生脊柱转移。Kataoka等提出影响转移瘤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的原发病灶。Bollen等总结1 379例患者的资料,认为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分别是乳腺癌(28%)、肺癌(23%)和前列腺癌(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原发肿瘤 骨转移瘤 脊髓受压 脊神经根 癌症晚期 功能恢复情况 Bauer 前后路联合 神经损害症状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白成瑞 王炳强 +6 位作者 杨雍 费琦 李锦军 孟海 苏楠 范子寒 李东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单纯应用传统的JOA评分系统只能反应颈椎患者神经功能变化而忽略了社会和心理因素,并不能准确反应生活质量变化。本研究应用JOA评分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等相结合的方法对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进行... 目的单纯应用传统的JOA评分系统只能反应颈椎患者神经功能变化而忽略了社会和心理因素,并不能准确反应生活质量变化。本研究应用JOA评分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等相结合的方法对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后不同时期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对2008-01-2011-03共97例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59男,38女,51.8±13.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JOA、SF-36及VAS评分,探讨颈椎术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变化的规律和特点。结果 97例患者随访时间均在24个月以上。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JOA、SF-36、VAS评分呈逐步改善趋势,但变化不完全同步,术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已显著提高,疼痛明显缓解,但生活质量并无明显改善。直到术后24个月随访时神经功能、疼痛情况及躯体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状况均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迅速改善,疼痛快速缓解,但生活质量因受到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而变化缓慢。术后24个月随访总体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应用JOA评分和SF-36等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生活质量更加全面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JOA VAS SF-36 颈椎后路单开门
下载PDF
社区1349例中老年男性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子寒 林吉生 +5 位作者 费琦 张效栋 杨雍 吴浩 李永锦 杨秀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2期2453-2456,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社区50岁以上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诊断标准下的患病率情况,并探讨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北京市3个社区即王佐社区(丰台)、方庄社区(丰台)和团结湖社区(朝阳),以社区中心广告招... 目的调查北京社区50岁以上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诊断标准下的患病率情况,并探讨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在北京市3个社区即王佐社区(丰台)、方庄社区(丰台)和团结湖社区(朝阳),以社区中心广告招募的方式抽取健康中老年男性(年龄为50~90岁)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记录腰椎L_(1~4)、股骨颈和髋部总的骨密度数值;根据不同部位的T值(≤-2. 5 SD)定义不同的男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包括股骨颈、髋部总、腰椎L_(1~4)、"颈+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计算不同标准下总体样本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按不同年龄分为4组(分别为50~59岁、60~69岁、70~79岁、80~90岁),分析不同诊断标准下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 1 349例男性样本纳入本研究,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在WHO、腰椎L_(1~4)、股骨颈、"颈+髋"及髋部总标准下分别为12. 2%(164/1 349)、10. 6%(143/1 349)、5. 3%(71/1 349)、5. 9%(80/1 349)和2. 2%(30/1 349);但患病率与年龄无相关性(P> 0. 05)。结论社区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不容忽视,不同诊断标准下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差异较大,且无明显的年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男性 患病率 骨密度
下载PDF
IntraSpine联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子寒 冯世通 +3 位作者 李想 林吉生 费琦 杨雍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902-909,共8页
目的:分析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装置联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行IntraSpine置入联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3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一侧椎板开窗减压。手术... 目的:分析IntraSpine椎板间动态稳定装置联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行IntraSpine置入联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的3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一侧椎板开窗减压。手术节段:L2/3节段2例,L4/5节段13例,L5/S1节段21例。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部及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包括椎管矢状径、左右侧椎间孔的高度和宽度、椎间隙前缘高度/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间隙后缘高度/上位椎体后缘高度比值、椎间隙活动度。结果:36例患者随访6~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4±9.0)个月;36例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DI、腰部和腿部VAS评分及大多数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后缘高度/上位椎体后缘高度比值、左右侧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后3个月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管矢状径、左右侧椎间孔宽度也均较术后3个月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例患者发生IntraSpine植入位置欠佳,其中一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症状加重而行翻修手术。结论:IntraSpine联合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初步疗效,该装置同时适用于L5/S1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Spine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3D打印的颈椎侧块螺钉导向板辅助侧块螺钉置钉的评估
10
作者 苏楠 王炳强 +5 位作者 杨雍 李东 李锦军 费琦 孟海 范子寒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4期1499-1505,共7页
目的 评估分析与徒手置钉相比,运用3D打印的个体化置钉导向板是否可以增加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颈椎4~6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患者1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 目的 评估分析与徒手置钉相比,运用3D打印的个体化置钉导向板是否可以增加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8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颈椎4~6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患者12例,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徒手置钉组(A组)和3D打印导板置钉组(B组),每组各6例。A组采用传统徒手置入侧块螺钉,B组患者术前行颈椎薄扫CT检查,将影像学资料输入MIMICS软件,生成颈椎3D模型,在模型上设计出理想的个体化置钉入点、角度和深度。以此数据运用3D打印机制备个体化颈椎侧块螺钉置钉导向板。术中A组采用徒手置钉,B组采用3D打印导向板辅助置钉。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颈椎CT扫描。通过CT平扫+重建记录每枚螺钉入点、置钉轨迹、冠状位外倾角(α角)、矢状位头倾角(β角)等。通过各个螺钉置入角度、轨迹和并发症情况对螺钉进行评分和分级。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间年龄[(63.50±4.04)岁vs.(56.33±10.78)岁]、手术时间[(161.25±16.52)min vs.(171.67±19.41)min]、出血量[(375.00±50.00)ml vs.(300.00±89.44)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间临床症状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8.45±5.91)% vs.(50.45±6.01)%]。在螺钉置入角度上,α角A组平均(21.88±2.88)°,B组平均(23.69±2.3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2.675, P =0.001),特别是在门轴侧螺钉差异更加显著[(21.25±3.11)° vs.(24.55±1.34)°, t =-4.014, P =0.000)]。β角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3±4.08)° vs.(24.39±2.14)°, t =-1.308, P =0.196]。根据我们制定的螺钉分级评分系统,A组螺钉评级得分(6.08±1.56)分,而B组平均(7.56±0.91)分,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4.622, P =0.000)。A组螺钉优良率也显著低于B组(55.56% vs. 94.44%)。所有患者均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运用3D打印的个体化置钉导向板辅助进行颈椎侧块螺钉置钉,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显著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优良率。3D打印导向板辅助置钉螺钉置入轨迹优于徒手置钉,特别是在门轴侧螺钉置入时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术 侧块螺钉 3D打印 置钉导向板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新技术报道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佩伦 林吉生 +6 位作者 费琦 孟海 苏楠 范子寒 李锦军 李东 杨雍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应用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下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技术。方法以1例急性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T_(12),L_(1))为例,介绍一种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下的经皮椎体成形术,该技术基... 目的介绍一种应用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下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新技术。方法以1例急性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T_(12),L_(1))为例,介绍一种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下的经皮椎体成形术,该技术基于患者个体特点所制作,含4个关键步骤,包括:术前伤椎CT影像学数据的采集、MIMICS软件内模拟PVP手术操作(骨折椎体在MIMICS软件内的三维模型重建,在软件内模拟经伤椎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路径,建立皮肤穿刺入点、穿刺针方向及穿刺针深度等关键参数)、个体化3D导板的设计及制作(根据MIMICS软件内模拟的手术数据,制作并打印导向板用于真实手术)、3D导板辅助下的真实PVP手术。结果手术共耗时(从消毒铺单开始计时到最终正侧位透视结束)25 min,术中仅需2次透视即可确定2个伤椎的皮肤穿刺入点,术中总透视次数仅20次,总放射剂量为5.55 mSv。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9分降至术后的2分,无任何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透视提示骨水泥在伤椎内弥散情况良好。结论应用3D打印个体化导向板辅助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双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新的精准手术方案。相较于传统手术方案,该技术可能更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及医生的术中放射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个体化医学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SOST荧光报告基因i PSCs细胞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凌佳 孟海 +5 位作者 杨雍 林吉生 范子寒 李想 费琦 李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硬骨素(SOST)基因荧光报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SCs)细胞株。方法使用PCR检测i PSCs分化过程不同阶段成骨基因的表达。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p2A-td TomatoNeo质粒转染至i PSCs细胞。使用PCR凝胶电...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硬骨素(SOST)基因荧光报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SCs)细胞株。方法使用PCR检测i PSCs分化过程不同阶段成骨基因的表达。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将p2A-td TomatoNeo质粒转染至i PSCs细胞。使用PCR凝胶电泳检测转染的效果,而后分别在光镜下观察成骨不同阶段i PSCs的形态变化、茜素红染色及SOST-td Tomato荧光表达情况,并利用茜素红染色及PCR评估转染细胞的成骨效果及成骨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PCR检测结果发现,SOST只在骨细胞中稳定表达,可作为骨细胞的标志性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td Tomato插入到SOST终止密码子处,转染后的i PSCs细胞株不影响其成骨效果及SOST基因的表达。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能够成功构建td Tomato-SOST荧光报告基因的i PSCs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CRISPR/Cas9 硬骨素基因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术后迟发性四肢不全瘫1例:颈椎减压术后新发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13
作者 冯世通 范子寒 +3 位作者 林吉生 倪嘉帅 费琦 杨雍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5期631-633,共3页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经典术式。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后1年逐渐出现四肢瘫痪并进...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经典术式。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后1年逐渐出现四肢瘫痪并进行性加重,现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椎管减压术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下载PDF
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临床路径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倪国玉 张志武 +10 位作者 孟海 白成瑞 白天宇 金凤 苏楠 范子寒 林吉生 谢学虎 邵佳申 杨雍 费琦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3-830,共8页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临床路径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UBE腰椎间盘切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临床路径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UBE腰椎间盘切除术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49例为传统组,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1例为ERAS组,ERAS组核心要点包括4次患者宣教、疼痛管理、康复科参与指导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术能”的应用、早期下地活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患者术后4 h、24 h的VA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更早、平均住院时间更短、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8 h、出院当日VAS评分及术前、出院当日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AS临床路径管理下,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早期减轻术后疼痛、提前术后首次下地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同时未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可以获得满意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奇 杨雍 +6 位作者 费琦 李东 李锦军 孟海 苏楠 范子寒 王炳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633-1637,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短节段双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选择接受颈椎后路改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利用MIMICS软件对其手术前后的CT薄扫数据资料进...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短节段双侧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选择接受颈椎后路改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利用MIMICS软件对其手术前后的CT薄扫数据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建立颈2-7的实体模型,经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优化,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网格划分,并添加主要韧带等结构,建立手术前后的颈2-7椎的有限元模型。在术前模型上施加1.5 kg·m^2·s^-2的作用力,模拟颈椎在前屈、侧屈和旋转工况下的反应,与其他颈椎有限元模型和体外生物力学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术前模型包括6个椎体(C2-7)、5个椎间盘(C2-3-C6-7)及后部结构与主要韧带,共102 258单元;术后模型还包括双侧短节段侧块螺钉内固定系统,共161 892单元,较好地模拟了颈椎后路内固定螺钉与椎体的真实关系。术前模型在前屈、侧屈和旋转工况条件下的活动度与既往的实验结果吻合。结论 新建立的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前后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良好的生物逼真度,可用于进一步生物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 成像 三维 有限元模型
原文传递
情人节的由来
16
作者 范子寒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 2006年第Z1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情人节 罗马时代 习俗 克劳 传说 名字 罗马人 守护神 婚姻 节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