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选择性强化分析
1
作者 杨勇 汶卓宇 +4 位作者 苏鑫 范宗良 董鹏 王东亮 张栋强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587-591,596,共6页
基于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平推流型的固定床反应稳态模型。在验证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苯烷基化、甲苯烷基化和甲醇转换烯烃的竞争性,并进一步考察了空速(WHSV)、进料温度(T_(inlet))和进料苯醇比(n)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基于苯甲醇烷基化反应动力学,建立了平推流型的固定床反应稳态模型。在验证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分析了苯烷基化、甲苯烷基化和甲醇转换烯烃的竞争性,并进一步考察了空速(WHSV)、进料温度(T_(inlet))和进料苯醇比(n)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将提高各反应速率,也更有利于二甲苯的生成;但需要适当降低甲醇的浓度,以降低甲醇转换烯烃的反应速率,即提高甲醇的烷基化利用率。固定床反应器模拟显示,高空速可以促使出口的PX选择性超过工业级PX的产品质量分数99%;入口温度T_(inlet)升高有利于提高苯转化率和甲醇有效利用率,但会导致PX选择性的降低;苯醇比n增加会提高甲醇的烷基化利用率,但会极大降低苯转化率和减小PX选择性。在WHSV=32 h^(-1)、n=4和T_(inlet)=500℃时,反应器出口的苯转化率为12.95%,甲醇烷基化利用率是55.43%,PX的选择性99.53%。该研究结果对苯甲醇烷基化过程的反应器设计和进一步工艺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烷基化 反应动力学 固定床模拟
下载PDF
丝光沸石用作二氧化碳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雯 谢恒 +2 位作者 范宗良 张永泽 张莉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229-232,246,共5页
阐述了丝光沸石(MOR)的结构及其吸附CO_(2)机理以及合成技术进展,重点对通过简单物理化学处理、金属离子改性和后官能化的MOR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MOR在废气以及直接空气碳捕获工程中吸附CO_(2)的应用情况。指出今... 阐述了丝光沸石(MOR)的结构及其吸附CO_(2)机理以及合成技术进展,重点对通过简单物理化学处理、金属离子改性和后官能化的MOR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MOR在废气以及直接空气碳捕获工程中吸附CO_(2)的应用情况。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通过优化调整MOR框架、孔径分布以及组成或通过合成结合了不同特征结构的核壳沸石来实现对CO_(2)吸附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丝光沸石 吸附 固体吸附剂 吸附容量 直接空气碳捕获工程
下载PDF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过程碳氢利用率的影响因素与工艺优化分析
3
作者 王东亮 李婧玮 +3 位作者 孟文亮 杨勇 周怀荣 范宗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3-2850,共8页
原料CO_(2)和H_(2)利用率是影响CO_(2)加氢制甲醇过程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讨论了催化剂类型、温度、压力、空速和H_(2)/CO_(2)进料比等因素对CO_(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的影响以及工艺条件对气液相中碳氢损失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汽提方... 原料CO_(2)和H_(2)利用率是影响CO_(2)加氢制甲醇过程经济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讨论了催化剂类型、温度、压力、空速和H_(2)/CO_(2)进料比等因素对CO_(2)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的影响以及工艺条件对气液相中碳氢损失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汽提方式回收液相中溶解CO_(2)的循环工艺,并分析了弛放量对碳氢利用率与工艺经济性的权衡关系,确定了最佳的弛放率。结果表明:经过汽提之后,液相中溶解的CO_(2)损失已可忽略不计,碳氢损失主要取决于气相弛放;随着弛放气流量的增大,设备投资费用逐渐减小,而单位生产成本先减小后增大;在弛放率为1%的条件下,与传统工艺流程相比,含汽提的CO_(2)加氢制甲醇循环工艺的CO_(2)利用率为98.9%,H_(2)利用率为65.9%,具有较高的原料利用率。本研究为CO_(2)加氢制甲醇高效转换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醇 过程模拟 过程分析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高性能PtNi/CNTs合金催化剂的构筑及其对甲醇的电催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宗良 葸永成 +4 位作者 郭鹏 王首登 李艳如 李贵贤 李红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76-1984,2063,共10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H_(2)PtCl_(6)·6H_(2)O为铂源、Ni(NO_(3))_(2)·6H_(2)O为镍源、硼氢化钠和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一锅法制备了一种PtNi/CNTs合金电催化剂。采用XRD、SEM、TEM、HRTEM、XPS、ICP-OES和Raman对催...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H_(2)PtCl_(6)·6H_(2)O为铂源、Ni(NO_(3))_(2)·6H_(2)O为镍源、硼氢化钠和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一锅法制备了一种PtNi/CNTs合金电催化剂。采用XRD、SEM、TEM、HRTEM、XPS、ICP-OES和Raman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安培法(i-t)和CO溶出曲线法评价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PtNi/CNTs对甲醇电催化氧化反应(MOR)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其峰值电流密度和稳态电流密度分别是商业Pt/C的5.89倍和38.97倍,PtNi/CNTs还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主要归因于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与双金属合金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阳极Pt催化剂 电催化 甲醇氧化 催化技术
下载PDF
无水氟化氢和氟化铝工艺研发及工业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勇 陈海洋 +5 位作者 李煜坤 范宗良 李贵贤 段志强 赵鹬 王东亮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5,120,共10页
综述了氟资源现状和国内外无水氟化氢(AHF)、无水氟化铝(AAF)工艺研发及应用现状,比较了以萤石资源、含氟磷矿石为原料不同工艺路线生产无水氟化氢、无水氟化铝的优劣。针对萤石-无水氟化氢路线,重点分析了其工艺特点、关键环节、节能... 综述了氟资源现状和国内外无水氟化氢(AHF)、无水氟化铝(AAF)工艺研发及应用现状,比较了以萤石资源、含氟磷矿石为原料不同工艺路线生产无水氟化氢、无水氟化铝的优劣。针对萤石-无水氟化氢路线,重点分析了其工艺特点、关键环节、节能减排等研发现状;针对氟硅酸为原料的工艺路线,重点汇总了热解、酸解、氨解、氟化盐-酸解及湿法路线的工艺特点和工业应用进展,指出各自的改进方向和研发趋势。最后介绍了含锂氟化铝等复合无水氟化铝的需求及微通道反应器等过程强化装备在氟化工中的应用,以期给未来无水氟化氢、氟化铝等无机氟化工技术研发、关键装备开发、能量梯级利用和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氟硅酸 无水氟化氢 无水氟化铝 氟化工
下载PDF
球凸内翅片管强化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尚永强 范宗良 +2 位作者 杨勇 王东亮 李贵贤 《化工机械》 CAS 2023年第2期179-186,243,共9页
在光滑内翅片管的基础上,结合凹凸板式换热器提出一种新型球凸内翅片管。比较球凸内翅片管、球窝内翅片管和光滑内翅片管的换热性能与流动阻力可知:球凸内翅片管的换热性能与流动阻力最大;通过比较不同排数球凸内翅片管和球凸内翅片管... 在光滑内翅片管的基础上,结合凹凸板式换热器提出一种新型球凸内翅片管。比较球凸内翅片管、球窝内翅片管和光滑内翅片管的换热性能与流动阻力可知:球凸内翅片管的换热性能与流动阻力最大;通过比较不同排数球凸内翅片管和球凸内翅片管不同排列方式的换热特性与流动阻力可知,三排球凸内翅片管的努塞尔数Nu和阻力系数f最大,二排对排球凸内翅片管的综合换热性能指标ftef最优;比较不同翅片数球凸内翅片管的换热性能与流动阻力,得出8个翅片球凸内翅片管的综合换热性能指标ftef最优;并应用湍动能云图分析不同翅片球凸内翅片管的强化传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换热器 球凸内翅片管 强化传热 排列方式 传热特性
下载PDF
改性硅藻土负载Keggin型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范宗良 张瑞寰 李贵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用盐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硅藻土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硅藻土负载Keggin型H5PMo10V2O40杂多酸(PMo V),制得负载型催化剂。采用FTIR,XRD,BET等方法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以正丁醇与乙酸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负载... 用盐酸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硅藻土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硅藻土负载Keggin型H5PMo10V2O40杂多酸(PMo V),制得负载型催化剂。采用FTIR,XRD,BET等方法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以正丁醇与乙酸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用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催化剂的重复性实验。表征结果显示,PMo V负载在硅藻土表面上,PMo V仍保持Keggin型结构;负载型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硅藻土焙烧温度500℃,用2.5 mol/L的盐酸酸化,PMo V负载量35%(w)(占硅藻土的质量)。在乙酸用量0.10 mol、正丁醇用量0.05 mol、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50 min、催化剂用量1.0 g的条件下,乙酸正丁酯的收率为90.7%,重复使用5次后乙酸正丁酯的收率仍为81.2%,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硅藻土 杂多酸催化剂 硅烷化 酯化 乙酸 正丁醇 乙酸正丁酯
下载PDF
改性石墨烯对有机污染物的选择性吸附 被引量:5
8
作者 范宗良 秦晓娟 +3 位作者 朱照琪 包雪梅 裴春娟 安进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68,共4页
采用水合肼还原方法制得石墨烯.通过TEM,FTIR,BET,XRD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石墨烯经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修饰后具有超疏水性能,对水溶液中的苯酚具有优秀的吸附能力,在293K时最大平衡吸附量为153.8mg/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 采用水合肼还原方法制得石墨烯.通过TEM,FTIR,BET,XRD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石墨烯经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修饰后具有超疏水性能,对水溶液中的苯酚具有优秀的吸附能力,在293K时最大平衡吸附量为153.8mg/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改性石墨烯对苯酚的吸附为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苯酚吸附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Dawson型磷钼钒杂多酸盐催化合成二苯基甲烷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宗良 魏慧娟 +1 位作者 李贵贤 白宏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3-547,共5页
合成了Dawson型磷钼钒杂多酸盐Fe2H2P2Mo16V2O62·41H2O,采用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表征了杂多酸化合物的结构,并将其用于苯与氯化苄烷基化合成二苯基甲烷的反应中。考... 合成了Dawson型磷钼钒杂多酸盐Fe2H2P2Mo16V2O62·41H2O,采用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表征了杂多酸化合物的结构,并将其用于苯与氯化苄烷基化合成二苯基甲烷的反应中。考察了反应物的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0.1 g,氯化苄用量为10 mmol,苯与氯化苄的摩尔比n(C6H6)∶n(C7H7Cl)=6∶1,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80℃的条件下,氯化苄的转化率达到99.5%,二苯基甲烷的选择性达到98.7%。Fe2H2P2Mo16V2O62·41H2O催化剂表现出了很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 二苯基甲烷 氯化苄 烷基化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下载PDF
异佛尔酮合成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宗良 董宇航 +1 位作者 李贵贤 杨磊 《分析仪器》 CAS 2008年第6期30-33,共4页
建立了异佛尔酮合成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使用ODS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采用程序变换。应用该方法.各产物的回收率均在98.67%~101.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2.438%,变异系数... 建立了异佛尔酮合成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使用ODS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采用程序变换。应用该方法.各产物的回收率均在98.67%~101.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2.438%,变异系数不超过0.02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吸收光谱法 异佛尔酮
下载PDF
负载型杂多酸酯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范宗良 漆文娟 +1 位作者 李贵贤 李红伟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4年第4期361-365,共5页
负载型杂多酸因催化性能优异,易于回收利用且对环境污染小而被广泛应用于酯化反应。综述了以活性炭、氧化物(SiO2,TiO2,ZrO2,SnO2等)、分子筛(MCM-41,SBA-15等)、黏土类(凹凸棒土,蒙脱土等)为载体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及其在酯化反应中... 负载型杂多酸因催化性能优异,易于回收利用且对环境污染小而被广泛应用于酯化反应。综述了以活性炭、氧化物(SiO2,TiO2,ZrO2,SnO2等)、分子筛(MCM-41,SBA-15等)、黏土类(凹凸棒土,蒙脱土等)为载体的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状况,并指出了未来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杂多酸 催化剂 酯化反应
下载PDF
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突出工程硕士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宗良 李贵贤 +2 位作者 朱照琪 张栋强 王东亮 《化工高等教育》 2020年第2期64-68,共5页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兰州理工大学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改革、实践基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等方面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兰州理工大学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改革、实践基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等方面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化学工程 实践能力
下载PDF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范宗良 贠宏飞 +2 位作者 李贵贤 袁琦罡 李梦晨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10期2057-2060,共4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开収的湿法、半干法、干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重点介绍了湿法脱硫脱硝技术中脱硝剂以及半干法、干法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迚展;分析了这些术的优缺点,对脱硫脱硝技术的収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脱硫 脱硝 烟气
下载PDF
Y型纵翅片管式相变蓄热过程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宗良 高轩 +2 位作者 张飞龙 王刚 李贵贤 《甘肃科学学报》 2017年第2期74-78,共5页
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往往较低,成为阻碍相变蓄热器传热的关键。设计一种新型的Y型纵翅片应用于相变蓄热器中,并应用FLUENT软件对相变蓄热器中相变材料的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Y型纵翅片对传热的强化有着明显的效果,减少了相... 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往往较低,成为阻碍相变蓄热器传热的关键。设计一种新型的Y型纵翅片应用于相变蓄热器中,并应用FLUENT软件对相变蓄热器中相变材料的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Y型纵翅片对传热的强化有着明显的效果,减少了相变材料的熔化时间,达到了强化传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强化传热 蓄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混合型温控阀的静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宗良 杜兆年 +1 位作者 李绍勇 史凤霞 《石油化工设备技术》 CAS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介绍了混合型温控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混合型温控阀的静态特性分析和计算,表明该温控阀在一定条件下,于较大输入温度范围内,其静态偏差较小。
关键词 温度 感温元件 温控阀 静态特性
下载PDF
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的田间测试评价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宗良 王瑛 +4 位作者 王刚 陈明义 张岚斌 朱渭俊 许江 《排灌机械》 2000年第4期20-22,共3页
通过对敦煌市道路行道树滴灌系统中几种常用的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的田间实际测试研究 ,提出了一种实际应用过程中评价分析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的方法 ,从而对滴灌带的性能作出实际应用测试评价 。
关键词 滴灌带 灌水均匀度 测试评价
下载PDF
锅炉化学清洗介质的选择 被引量:7
17
作者 范宗良 《节能技术》 CAS 2003年第2期18-19,共2页
正确选择锅炉化学清洗介质 ,是确定化学清洗方案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影响锅炉化学清洗介质选择的因素 ,并列举了主要的清洗介质的特点和清洗工艺参数 ,以避免在选择锅炉化学清洗介质时可能出现的失误。
关键词 锅炉 化学清洗介质 清洗工艺 盐酸 柠檬酸 EDTA
下载PDF
混合型温控阀的动态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宗良 杜兆年 李绍勇 《化工机械》 CAS 2005年第5期283-285,293,共4页
通过机理分析法,建立了混合型温控阀简捷的动态数学模型,并在S imu link环境下对其进行了线性分析。该数学模型及其分析结果有助于混合温控阀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 温控阀 建模 动态特性
下载PDF
对水敏感性的机理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宗良 李国霞 +1 位作者 项长生 李贵贤 《四川环境》 2009年第2期62-65,69,共5页
通过对咸淡水界面水敏感性机理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在非反应性微粒的释放迁移、反应性微粒的膨胀和絮凝作用与胶体吸附架桥作用下多孔介质中微粒物质的释放、膨胀、迁移、重沉积等引起的孔喉阻塞是导致水敏感性的机理所在;临界盐浓度... 通过对咸淡水界面水敏感性机理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在非反应性微粒的释放迁移、反应性微粒的膨胀和絮凝作用与胶体吸附架桥作用下多孔介质中微粒物质的释放、膨胀、迁移、重沉积等引起的孔喉阻塞是导致水敏感性的机理所在;临界盐浓度、临界盐浓度变化率、临界离子强度、临界流速和pH值是水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水敏感性的研究对防止海水入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敏感性 机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宗良 秦晓娟 +4 位作者 朱照琪 孙寒雪 包雪梅 安进 裴春娟 《甘肃科技》 2013年第6期17-20,共4页
系统地阐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氧化石墨还原法和电弧放电法等,概括介绍了石墨烯近年来的应用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石墨 氧化还原 氧化石墨 石墨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