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亚铜氧化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范崇正 王昌燧 +1 位作者 赵化章 王胜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85-689,共5页
多数被发掘的古代青铜文物表面都附着有某些钢锈,其中以粉状锈(Cu_2(OH)_3Cl)对铜器的腐蚀最为严重.迄今已有一些文献介绍粉状锈的生成机理,但对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尚未见报导。作为青铜合金中含量最丰的元素铜,被氧化腐蚀是分步进... 多数被发掘的古代青铜文物表面都附着有某些钢锈,其中以粉状锈(Cu_2(OH)_3Cl)对铜器的腐蚀最为严重.迄今已有一些文献介绍粉状锈的生成机理,但对其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尚未见报导。作为青铜合金中含量最丰的元素铜,被氧化腐蚀是分步进行的.本工作主要用X-光衍射及分光光度法对一价铜锈CuCl在潮湿环境中进行氧化反应的速度常数及表观活化能进行测定核算;对反应的中间产物及伴随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腐蚀 氯化亚铜 氧化反应
下载PDF
红外反射及红外-光声光谱法对青铜生锈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范崇正 胡克良 +2 位作者 王昌燧 王胜君 吴佑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1-34,共4页
在自制Cu-Sn-Pb合金表面上进行盐酸腐蚀,用红外反射及红外-光声光谱方法监测粉状锈(Cu_2(OH)_3Cl)的生长过程。结果发现,在酸性环境中Cu_2(OH)_3Cl生长迅速;二价铜锈的生成需通过一价铜锈(CuCl)这一中间产物;粉状锈有传染性,可通过空气... 在自制Cu-Sn-Pb合金表面上进行盐酸腐蚀,用红外反射及红外-光声光谱方法监测粉状锈(Cu_2(OH)_3Cl)的生长过程。结果发现,在酸性环境中Cu_2(OH)_3Cl生长迅速;二价铜锈的生成需通过一价铜锈(CuCl)这一中间产物;粉状锈有传染性,可通过空气由锈蚀样品传至无锈样品,锈体颗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强,结合热力学计算对青铜生锈机理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锈蚀 红外光声光谱 红外反射
下载PDF
青铜粉状锈生长过程的跟踪观测 被引量:9
3
作者 范崇正 胡克良 +3 位作者 邢锦云 杨丽 王胜君 吴佑实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7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自制Cu-Sn-Pb合金表面施加腐蚀液,分别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反射光谱,红外光声光谱和显微光密度放大等仪器分析技术,跟踪观察粉状锈的生长发展过程。发现:锈蚀首先从表面棱角处发生;Cu首先生成一价锈CuCl,然后继续氧... 在自制Cu-Sn-Pb合金表面施加腐蚀液,分别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反射光谱,红外光声光谱和显微光密度放大等仪器分析技术,跟踪观察粉状锈的生长发展过程。发现:锈蚀首先从表面棱角处发生;Cu首先生成一价锈CuCl,然后继续氧化生成二价锈Cu2(OH)3Cl;初期形成的粉状锈颗粒度极细,仅为纳米量级;常温下生锈速度十分迅速,因此粉状锈对青铜器的破坏性极大。文章对所观测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对锈体粒子大小及生长速度作了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状锈 纳米量级 发展过程
下载PDF
粉状锈生成的电化学腐蚀及价电子结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范崇正 吴佑实 +1 位作者 王昌燧 王胜君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6期479-484,共6页
用XFS、XRD、SEM方法检测不同地点出土,染有粉状锈的古青铜残片,剖面照片表明,粉状锈生成的途径之一是晶间腐蚀。参照平衡相图,制备出几种铜锡合金单相样品。将各相分别制成电极并测定其电板电位。结果证明高锡相较易被腐蚀,而亚稳态β... 用XFS、XRD、SEM方法检测不同地点出土,染有粉状锈的古青铜残片,剖面照片表明,粉状锈生成的途径之一是晶间腐蚀。参照平衡相图,制备出几种铜锡合金单相样品。将各相分别制成电极并测定其电板电位。结果证明高锡相较易被腐蚀,而亚稳态β′相比相邻的δ相更易被腐蚀,验证了晶间腐蚀是电化学腐蚀的结果。利用价电子结构分析方法分别对α相及δ相中各原子共价键上的电子对数进行计算,并利用单键键能求出各相中各类原子的能级及各合金相的能量。结果表明,在各类Cu-Sn合金中,含Sn量越高的相越不稳定,因此当δ相与α相构成原电池时,δ相首先被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状锈 电化学腐蚀 价电子结构
下载PDF
Raney-Cu催化剂的烧结行为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崇正 王昌燧 +3 位作者 王胜君 吴佑实 D.L.Trimm M.S.Wainwright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用SSA、PSD、XRD及S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自制Raney-Cu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气氛中的烧结行为。发现催化剂表面的烧结分为前后两个不同阶段,各对应于表面上不同孔径的收缩及封堵,催化剂表面的烧结程度与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强度相联系。... 用SSA、PSD、XRD及S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自制Raney-Cu催化剂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气氛中的烧结行为。发现催化剂表面的烧结分为前后两个不同阶段,各对应于表面上不同孔径的收缩及封堵,催化剂表面的烧结程度与各种气体分子的吸附强度相联系。建立了表面积收缩的动力学方程,对烧结机理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烧结行为包括表面及体相两方面的变化。积炭的产生掩盖了铜催化剂表面积的收缩,但加速了体相结晶度的提高。应用量子力学方法计算的烧结起始温度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烧结 结晶度 RANEY CU 甲醇
下载PDF
无光条件下天然叶绿素的催化加氢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崇正 李正华 +2 位作者 焦健 周贵恩 吴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44-747,共4页
It is found that the natural chlorophyll can carry out hydrogenation reaction by the Ni cluster catalyst at normal temperature (10℃±2℃) and normal pressure in the dark. Along with the reaction going on, the fre... It is found that the natural chlorophyll can carry out hydrogenation reaction by the Ni cluster catalyst at normal temperature (10℃±2℃) and normal pressure in the dark. Along with the reaction going on, the fresh green color of chlorophyll fades gradually and become colorless in the end. Methods of Ultra violet spectrum, High effect liquid chromatogram, Gas chromatogram on line and X ray diffraction a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reactants and the products. After reaction, the original chlorophyll A and chlorophyll B disappear; while some small molecules are found, such as CH 4, NH 3, KMgH 3. The reagents chlorophyll and hematoporphyrin are used as standerd references. The TEM image shows the catalyst particle size is within 3 nm~5 nm in the diameter. It is clear that after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both the porphyrin cycle and the pyrrole structure are broken. Perhaps the reaction imitates the natural decomposition of chlorophyll under reducing conditions (for example, under the deep sea) in nature. In the deep sea there are high pressure,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and very hot fluid with nm metal coming out of the bottom. From the view point of thermodynamics, it is possible to carry out a reverse reaction of the one mentioned above; and seen in this respective, life could have come from the sea. In fact, the porphyrin cycle is stable in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Et OH solution of chlorophyll remained for one year, and in the Et OH solution of dead leaves. It can be found intact in both and it can still carry out similar catalytic reactions. Further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by using pyrrole and tetra hydrogen pyrrole as the reactants to carry out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pyrrole cycles are also broken and small molecule gases such as CH 4, C 3H 6, C 4H 10 , C 4H 8 are 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叶绿素 纳米镍 催化加氢 卟啉环 无光
下载PDF
超细海绵镍在水中聚结行为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崇正 吴佑实 +2 位作者 张庶元 李剑敏 周贵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用化学法制得一种以金属镍为主体的高比表面材料,其颗粒度在纳米(nm)量级.该材料在水中自发聚结,常温下可损失表面积达70%.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SSA)、原子吸收光谱(AAS... 用化学法制得一种以金属镍为主体的高比表面材料,其颗粒度在纳米(nm)量级.该材料在水中自发聚结,常温下可损失表面积达70%.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SSA)、原子吸收光谱(AAS)、差热分析(DTA)及程序升温还原(TPR)等仪器分析手段对聚结前后的成分、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观测考察,发现聚结后颗粒度增大,结晶有序性提高,在表面积减小的同时伴随有其他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海绵镍 聚结 比表面
下载PDF
超细海棉镍的烧结行为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范崇正 吴佑实 李剑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40-443,共4页
用化学法制得比表面积为74.7m^2/g的超细海棉镍,其平均粒度为2-5nm,在375-600℃范围内的不同气氛中进行烧结,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样品进行表面积测定,且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烧结前后... 用化学法制得比表面积为74.7m^2/g的超细海棉镍,其平均粒度为2-5nm,在375-600℃范围内的不同气氛中进行烧结,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样品进行表面积测定,且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烧结前后的样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细镍颗粒在400℃即已有明显烧结;烧结使表面积减小,颗粒度增大,结晶度提高;在不同气氛中烧结程度不同,在He,N2,H2中烧结程度依次减轻,开始烧结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 海棉镍 烧结程度 催化剂
下载PDF
绿漆古铜镜的结构成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范崇正 铃木稔 +3 位作者 井上嘉 安部忠广 吴佑实 韩自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3年第1期1-8,共8页
运用 SEM,XPS,EPMA,Micro-XRD,IR 及 AAS 等仪器分析手段对两块绿漆古铜镜进行了结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铜镜表面层中,Sn、Si 的元素含量远高于合金基体内部;表面层下的过渡层内有 O、C、Cl、P 等生锈元素,并有明显被腐蚀痕迹。文章... 运用 SEM,XPS,EPMA,Micro-XRD,IR 及 AAS 等仪器分析手段对两块绿漆古铜镜进行了结构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铜镜表面层中,Sn、Si 的元素含量远高于合金基体内部;表面层下的过渡层内有 O、C、Cl、P 等生锈元素,并有明显被腐蚀痕迹。文章对表面层下的生锈途径进行了探讨;对绿漆古铜镜的特殊成因进行了探索。古铜镜表面加工过程进行的推测,对青铜文物保护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漆古 表面结构稳定性 生锈途径 电化学腐蚀 过渡层
下载PDF
青铜古镜表面层富硅的考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崇正 胡克良 吴佑实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6年第1期17-23,共7页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微量分析、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和红外反射光谱等分析手段对16块古青铜镜残片的合金基体及表面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表面层内Cu含量低于基体,而Sn.O的含量则明显增高;表面层内有Si元素的富集...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微量分析、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和红外反射光谱等分析手段对16块古青铜镜残片的合金基体及表面层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表面层内Cu含量低于基体,而Sn.O的含量则明显增高;表面层内有Si元素的富集,并且是以SiO<sub>2</sub>非晶形态存在;对于不同种类的青铜镜,表面层深度不同,含Si量有差异,其表面光亮度和釉质感亦有区别。对古铜镜颜色的变化,SiO<sub>2</sub>的保护作用及铜镜表面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反射光谱 表面层 非晶SiO2 防腐处理
下载PDF
Raney-Cu催化剂在还原过程中的烧结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崇正 王胜君 +1 位作者 D.L.Trimm M.S.Wainwright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75-381,共7页
Raney-Cu催化剂可以用于甲醇合成及其他工业上的化学反应,但其活性衰减也比较迅速。影响其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在较高温度下的烧结。金属的烧结行为一般被认为温度在低于其熔点(绝对温度)的一半时即可发生,但迄今对于铜催化剂烧结... Raney-Cu催化剂可以用于甲醇合成及其他工业上的化学反应,但其活性衰减也比较迅速。影响其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在较高温度下的烧结。金属的烧结行为一般被认为温度在低于其熔点(绝对温度)的一半时即可发生,但迄今对于铜催化剂烧结的研究报导还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还原过程 烧结 Raney-Cu
下载PDF
多孔SiO_2及SiO_2+MO催化剂载体的烧结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崇正 Sain.,MS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表面积测定,孔径分布,晶相检测等仪器分析方法对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多孔SiO2的烧结行为进行了考察.发现非晶SiO2微细颗粒在600℃~700℃间即开始烧结;在恒定温度下,烧结过程并非匀速,而是分成不同的快速烧结阶段... 运用表面积测定,孔径分布,晶相检测等仪器分析方法对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多孔SiO2的烧结行为进行了考察.发现非晶SiO2微细颗粒在600℃~700℃间即开始烧结;在恒定温度下,烧结过程并非匀速,而是分成不同的快速烧结阶段.烧结后比表面积减小,但平均孔径增大.加入碱土金属氢化物MO后,原SiO2的表面积减小,烧结后表面积的损失更大;相比而言,加入MgO对比表面积影响较小,而加入BaO则影响较大.对第一快速烧结阶段建立了速率方程;运用分型几何模型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不同快速烧结阶段问题以及与之相应的不同半径微孔收缩封堵的关系.对于烧结过程中的伴随现象亦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催化剂载体 二氧化硅
下载PDF
活泼表面碳的存在寿命及CO甲烷化反应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崇正 唐曦白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小组曾在脉冲-色谱装置上进行差动实验,严格控制不同气体的进样时间差,在自制的镍基催化剂上对CO变换-甲烷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特别活泼的表面碳,在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活泼表面碳的存在寿命及其... 本小组曾在脉冲-色谱装置上进行差动实验,严格控制不同气体的进样时间差,在自制的镍基催化剂上对CO变换-甲烷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特别活泼的表面碳,在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活泼表面碳的存在寿命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CO甲烷化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甲烷化 反应机理
下载PDF
铜和铁的表面张力计算模型
14
作者 范崇正 吴佑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9-415,共7页
以作者建立的原子-晶格相互作用模型(IACM)对金属铜和铁的表面原子能态进行分析,计算表面原子键焓,进而得到晶体表面(超额)焓的经验公式.应用于表面张力、摩尔熔化热及固-液表面焓的计算,其结果与实验值接近.同时可得出... 以作者建立的原子-晶格相互作用模型(IACM)对金属铜和铁的表面原子能态进行分析,计算表面原子键焓,进而得到晶体表面(超额)焓的经验公式.应用于表面张力、摩尔熔化热及固-液表面焓的计算,其结果与实验值接近.同时可得出在某些温度区段内,金属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另一些温度区段内,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这与实验事实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CM模型 表面张力 计算模型
下载PDF
KSM-01硫化钼催化剂甲烷化活性的衰减及其组成结构的变化
15
作者 范崇正 唐曦白 伏义路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8-254,共7页
自制硫代钼酸铵经热分解所得的硫化钼催化剂有较好的甲烷化活性,但衰减亦较快。本文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及试剂MoS_2进行了IR、LRS、TEM、XPS、XFA、ESR等分析测试,证明了使用后的催化剂中,辉钼矿的晶粒长大,晶型变好,未发现碳的沉积。... 自制硫代钼酸铵经热分解所得的硫化钼催化剂有较好的甲烷化活性,但衰减亦较快。本文对反应前后的催化剂及试剂MoS_2进行了IR、LRS、TEM、XPS、XFA、ESR等分析测试,证明了使用后的催化剂中,辉钼矿的晶粒长大,晶型变好,未发现碳的沉积。实验还发现了催化剂中高价钼及硫链的存在,而在反应后均减少或消失,硫钼比降低。本文对上述变化与催化剂活性衰减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认为辉钼矿晶粒的长大以及样品中硫钼原子比的降低,是催化剂活性衰减的两个重要原因。并由此推测硫化钼催化剂上的甲烷化反应是通过双活性中心而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SM-01 硫化钼催化剂 甲烷化
下载PDF
关于学生素质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
16
作者 范崇正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7年第3期34-38,共5页
关于学生素质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范崇正范崇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一、启发式教学迄今为止,中国的教育与升学体制基本上还是沿袭了传统的科举制度,即所谓“高考一试定终身”的模式。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虽然也出现了其... 关于学生素质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范崇正范崇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一、启发式教学迄今为止,中国的教育与升学体制基本上还是沿袭了传统的科举制度,即所谓“高考一试定终身”的模式。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虽然也出现了其他若干层次的教学方式,但中考、高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素质培养 若干问题 启发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实验教学 学习方法 心理素质 热力学第二定律 书本知识 生产实践
下载PDF
对教与学矛盾统一性的体会和认识
17
作者 范崇正 《研究生教育研究》 1996年第3期66-69,共4页
对教与学矛盾统一性的体会和认识范崇正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例如,学生中常流行着这种说法:“考,老师的法宝;分,学生的命根。”又如,同一位教师,在专家评审学术水平时可能给予很高评价;但在教学检查中,学生对其评分却偏低。再如... 对教与学矛盾统一性的体会和认识范崇正教与学是一对矛盾。例如,学生中常流行着这种说法:“考,老师的法宝;分,学生的命根。”又如,同一位教师,在专家评审学术水平时可能给予很高评价;但在教学检查中,学生对其评分却偏低。再如,一些同学在上课阶段对某任课教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统一性 教与学的矛盾 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课 教师队伍 师生关系 课堂秩序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内容 学术水平
下载PDF
青铜生锈过程中铜元素的扩散──CuCl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范崇正 铃木稔 +1 位作者 井上嘉 安部忠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737-1741,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微区X射线衍射(Micro-XRD)及X光荧光光谱(XFS)等仪器分析手段,对一块被粉状锈(主要成分为Cu_2(OH)_3Cl)严重腐蚀的东汉青铜镜残片进行元素和... 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微区X射线衍射(Micro-XRD)及X光荧光光谱(XFS)等仪器分析手段,对一块被粉状锈(主要成分为Cu_2(OH)_3Cl)严重腐蚀的东汉青铜镜残片进行元素和结构的分区分析。剖面分析表明,青铜合金在浇铸过程中的偏析作用是造成其电化学腐蚀的内在因素;铜锈的生成是分步进行的;氯元素对合金的侵蚀由表面直至基体深部;生锈过程中铜元素从合金内部向表面外扩散.运用相平衡理论、电化学腐蚀原理及化学热力学对青铜器生锈各阶段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 生锈 扩散 化学分析
全文增补中
常温常压下苯乙烯和二苯甲酮的催化加氢反应考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缨 葛修涛 +2 位作者 焦健 肖建平 范崇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0-505,共6页
常温常压下 ,纳米级的镍基催化剂对苯乙烯和二苯甲酮分别有催化加氢活性 .反应级数为零级 ,符合表面接触反应特征 ,可用过渡态理论解释 .超声波的介入有助于提高反应转化率和催化活性的稳定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镍微晶 ( 1 1 1 )晶面间距... 常温常压下 ,纳米级的镍基催化剂对苯乙烯和二苯甲酮分别有催化加氢活性 .反应级数为零级 ,符合表面接触反应特征 ,可用过渡态理论解释 .超声波的介入有助于提高反应转化率和催化活性的稳定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镍微晶 ( 1 1 1 )晶面间距增大1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苯乙烯 二苯甲酮 加氢反应 常温 常压
下载PDF
常温常压下吡咯及其衍生物的镍催化加氢反应考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葛秀涛 焦健 +1 位作者 肖建平 范崇正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1-236,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常温常压下吡咯及其衍生物的镍催化加氢反应 ,我们对试剂吡咯、吡咯烷和吡咯烷酮做了相应的催化加氢实验。并采用电镜 (TEM -HREM)、X射线衍射 (XRD)对Ni基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加氢活性和超声波对其影响进行了检测 ,同时... 为进一步研究常温常压下吡咯及其衍生物的镍催化加氢反应 ,我们对试剂吡咯、吡咯烷和吡咯烷酮做了相应的催化加氢实验。并采用电镜 (TEM -HREM)、X射线衍射 (XRD)对Ni基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加氢活性和超声波对其影响进行了检测 ,同时还用紫外吸收光谱、气相色谱等对加氢产物进行了分析考察。结果表明超声波能促进镍基催化剂活性 ,使镍微晶 (111)晶面间距增大 1.5%、并保持高分散态。常温常压下纳米镍基催化剂对吡咯、吡咯烷和吡咯烷酮的加氢反应显示一定的催化活性 ;吡咯加氢首先生成吡咯烷 ,进而使环打开生成低碳烃、氨等产物 ,总反应为零级 ,符合表面接触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催化剂 超声波 催化加氢 吡咯 吡咯烷 吡咯烷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