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文化外译应用程序的模态间翻译研究——以《胤禛美人图》为例
1
作者 范振强 李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67-75,共9页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化外译文本的意义建构逐渐摆脱了单一模态的限制,并趋向多模态。以多模态翻译理论为基础,以数字文本《胤禛美人图》文化外译应用程序为研究对象,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探究文化外译的模态间翻译策略和功能,以...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化外译文本的意义建构逐渐摆脱了单一模态的限制,并趋向多模态。以多模态翻译理论为基础,以数字文本《胤禛美人图》文化外译应用程序为研究对象,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探究文化外译的模态间翻译策略和功能,以及多模态交际法与翻译研究之间跨学科互动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应用程序运用了图文叙事、三维交互叙事和超文本叙事等模态间翻译策略来实现对原文本的意义重构,这些策略具有互文指引、多模态交互和知识补充等功能。研究旨在阐明数字化时代下中华文化翻译的现状,鼓励运用多模态手段传播中华文化,进而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打造跨学科合作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外译 多模态翻译 应用程序 《胤禛美人图》
下载PDF
放养鲢鱼预处理高藻原水的除藻效能及特性 被引量:16
2
作者 范振强 崔福义 +2 位作者 马华 何文杰 阴沛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32-637,共6页
为减轻藻类对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净水效能的影响,在某水厂预沉池中进行了放养滤食性鲢鱼去除高藻水中藻类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华微囊藻为优势种的高藻原水经过在水厂预沉池放养鲢鱼进行预处理之后,藻类总量、蓝藻和水华微囊藻... 为减轻藻类对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净水效能的影响,在某水厂预沉池中进行了放养滤食性鲢鱼去除高藻水中藻类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华微囊藻为优势种的高藻原水经过在水厂预沉池放养鲢鱼进行预处理之后,藻类总量、蓝藻和水华微囊藻含量分别下降了了61.8%7、6.1%和78.2%.原水藻类含量的大幅降低有效减轻了后续常规工艺的藻类负荷,为水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分析认为鲢的滤食选择和不同的藻类规格是对蓝藻和绿藻不同去除效率的原因.试验表明,放养鲢鱼的生物控制技术适用于处理群体性蓝藻占优势地位的高藻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藻原水 预沉池 生物控制 蓝藻
下载PDF
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范振强 黄绮亭 王丽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5例经B超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诊断的急性阑尾炎与病理结果对照后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联合高、低频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病理图像与超声图像有一... 【目的】探讨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5例经B超高、低频探头联合应用诊断的急性阑尾炎与病理结果对照后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联合高、低频探头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病理图像与超声图像有一定的对应性。【结论】高、低频探头对诊断急性阑尾炎有优势互补的特点,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B超检查 高频探头 低频探头
下载PDF
华北典型地表水藻类群落演替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振强 崔福义 +2 位作者 马华 何文杰 阴沛军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4-121,共8页
2006年2月-10月,对引滦原水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期间引滦原水中共检出藻类7门43属68种,藻类群落结构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和秋季的引滦原水中以绿藻为优势类群,藻类含量较低;夏季水温升高,水华微囊藻大量增殖... 2006年2月-10月,对引滦原水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期间引滦原水中共检出藻类7门43属68种,藻类群落结构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和秋季的引滦原水中以绿藻为优势类群,藻类含量较低;夏季水温升高,水华微囊藻大量增殖并成为绝对优势种,藻类含量因而大幅上升,同时导致了原水藻类多样性指数的大幅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目前的水质条件下,水温是影响引滦原水藻类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滦水 藻类群落结构 演替 水华微囊藻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双重否定:否定之否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范振强 肖治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2,共6页
不能简单地认为双重否定是包含两个否定成分且表达肯定意义的格式。双重否定在句法上必须是一个否定管辖另一个否定的形式。一些看似没有直接管辖关系的格式通过深层的逻辑变换或语义等级变换可以实现直接管辖。前、后分句各自包含一个... 不能简单地认为双重否定是包含两个否定成分且表达肯定意义的格式。双重否定在句法上必须是一个否定管辖另一个否定的形式。一些看似没有直接管辖关系的格式通过深层的逻辑变换或语义等级变换可以实现直接管辖。前、后分句各自包含一个否定成分的条件复句不是双重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否定 管辖 语义等级 语用否定
下载PDF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以“A is B”型隐喻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范振强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78-89,共12页
概念隐喻理论引发了隐喻的认知革命,同时也受到其他隐喻理论的批评,但批评者在批评时选用的是与概念隐喻理论不同的隐喻类型。其实不同的隐喻理论只有基于相同的隐喻类型,才有对比的基础。"A is B"型隐喻是所有隐喻理论都关... 概念隐喻理论引发了隐喻的认知革命,同时也受到其他隐喻理论的批评,但批评者在批评时选用的是与概念隐喻理论不同的隐喻类型。其实不同的隐喻理论只有基于相同的隐喻类型,才有对比的基础。"A is B"型隐喻是所有隐喻理论都关注的类型,可以成为理论交流的基础,但将概念隐喻理论与其他主要隐喻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即便是"A is B"型隐喻也非常复杂,至少存在层级性、集体性、方向性、系统性、共现/相似性、命题/意象性、刻意性以及语境依赖性八个维度,而且每个维度都呈现连续统分布。对隐喻维度的甄别及其连续统的描述,有助于不同理论在互相对话或争鸣时圈定共同的隐喻类型,也有利于隐喻实证研究更清晰地选择变量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理论构建 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甄别维度 隐喻甄别连续统 “A IS B”型隐喻
下载PDF
“不由得”的语法化和主观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范振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11期96-99,109,共5页
副词"不由得"是由"不由"加上后缀"得"发展而来的。在现代汉语里,"不由得"逐渐主观化,从最初客观地表述句子主语的情态逐渐演变出表达说话人主观判断的意义,这一过程符合语义演变主观化的一般... 副词"不由得"是由"不由"加上后缀"得"发展而来的。在现代汉语里,"不由得"逐渐主观化,从最初客观地表述句子主语的情态逐渐演变出表达说话人主观判断的意义,这一过程符合语义演变主观化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由得 不由 语法化 主观化
下载PDF
刻意性隐喻理论视域下混喻的三维认知模式构建 被引量:7
8
作者 范振强 郭雅欣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混合隐喻是隐喻研究的前沿课题。但现有研究存在不足:包括缺乏统一的界定和分类;忽视发话者的意向因素;研究相对零散,缺少统一的理论模型。针对现有不足,借助新兴的刻意性隐喻理论及其话语、思维和交际三维分析范式,对混喻进行分类和解... 混合隐喻是隐喻研究的前沿课题。但现有研究存在不足:包括缺乏统一的界定和分类;忽视发话者的意向因素;研究相对零散,缺少统一的理论模型。针对现有不足,借助新兴的刻意性隐喻理论及其话语、思维和交际三维分析范式,对混喻进行分类和解析,研究发现:以交际者的交际意向为标准,可将混喻分为刻意性和非刻意性两大类;话语维度为混喻的刻意性提供识别标记;思维维度可以解释混喻的内部认知机制;交际维度能够解释混喻的语境因素和交际效果。三个维度有机结合,旨在为混喻研究提供相对综合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隐喻 刻意性隐喻理论 话语识别标记 认知机制 语用效果
下载PDF
同语的双重指称及其实现:从语言哲学到体验哲学 被引量:4
9
作者 范振强 《江汉学术》 2014年第5期101-107,共7页
指称问题在语言哲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它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语词如何与对象相关。同语"N1is N2"的N2具有双重指称,它既可以指称其本身而获得字面意义,也可以指称以其自身作为原型成员的临时范畴,这就需要语言哲学的... 指称问题在语言哲学中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它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语词如何与对象相关。同语"N1is N2"的N2具有双重指称,它既可以指称其本身而获得字面意义,也可以指称以其自身作为原型成员的临时范畴,这就需要语言哲学的指称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但以客观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描述指称论和历史因果指称论在解释双重指称现象方面力不从心。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则是从客观主义哲学到体验哲学的过渡,在体验哲学的框架内,结合认知主体的体验和认知因素,可找到诠释同语双重指称的实现及其意指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的有效路径。研究表明,人类凭借自己的身体与世界互动,形成了各种原型范畴知识网络,原型和临时范畴的构建就是双重指称现象存在的经验基础。同时,人类具有随身而来,且经后天强化的转喻能力,这可以视为双重指称的实现和第二级意义调整的具身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语 双重指称 语言哲学 客观主义 体验哲学 范式
下载PDF
最佳新奇假说视域下双关语的认知语用机制与神经表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振强 袁梦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5-73,共9页
双关语是语言学、文学、逻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但以往研究多从本学科角度对双关语的某一侧面进行描述或解释,而结合交际双方的认知语用因素进行系统阐释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心理语言学的最佳新奇假说为理论... 双关语是语言学、文学、逻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但以往研究多从本学科角度对双关语的某一侧面进行描述或解释,而结合交际双方的认知语用因素进行系统阐释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心理语言学的最佳新奇假说为理论框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解释双关语生成的认知机制和理解的语用效果。研究发现:双关语的语用效果是使受众产生愉悦感,其背后的深层认知机制是双关语高凸显意义和低凸显意义的同时涌现;双关语的最佳新奇机制是多个脑区协同运作的结果,跟主体的意识性密切相关。研究旨在将双关语的理论研究朝着具有解释充分性和心理现实性方向上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关语 最佳新奇假说 意义等级凸显 愉悦效果 认知神经表征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域下隐喻的感受意——兼论心智哲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振强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8-13,共6页
关联理论重视隐喻理解的在线加工过程,但对语言的虚拟性重视不足,所以不能全面揭示隐喻的语境效果。根据心智哲学,隐喻使用的原因(即语境效果)之一是为了让受话者以一种事物来体验另一种事物的感受质。虽然感受质具有"随附性"... 关联理论重视隐喻理解的在线加工过程,但对语言的虚拟性重视不足,所以不能全面揭示隐喻的语境效果。根据心智哲学,隐喻使用的原因(即语境效果)之一是为了让受话者以一种事物来体验另一种事物的感受质。虽然感受质具有"随附性",但根据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只有交际者意欲传递的感受质才是语用学的研究范畴,称为感受意。研究同时表明,心智哲学的感受质研究可以丰富关联理论对隐喻语境效果的成果,关联理论可以为心智哲学的感受质理论提供语言学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关联理论 语境效果 心智哲学 感受质(意)
下载PDF
“亏”:视角变换与反语引述引发的语义演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振强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5-49,共5页
"亏"最初是一个动词,后逐渐虚化为一个语气副词。从表示"(使)受损"的"亏1"到表示"幸亏"的"亏2",是说话人的观察视角从受损事实转到受益条件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句法结构的重新分析... "亏"最初是一个动词,后逐渐虚化为一个语气副词。从表示"(使)受损"的"亏1"到表示"幸亏"的"亏2",是说话人的观察视角从受损事实转到受益条件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句法结构的重新分析,还出现了"多亏""亏得"等用法类似的复合词。从"亏2"到表示讥讽的"亏3"是说话人从表述一个原因前提到引述一个正常期待前提的过程。"亏3"句用这一前提与实际结果不合正常期待进行对比,表达情况的不合常理,从而传达讥讽语气。这两个语义变化过程都伴随着意义的虚化和功能的泛化。对"亏"的语义考察也能为"亏"的词性界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亏” 视角 反语 引述语 正常期待
下载PDF
国外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动态——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振强 郭雅欣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56-63,共8页
文章采用Cite SpaceⅤ信息可视化定量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2008—2018年的期刊中的"构式语法"论文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发现自2008年以来,国外构式语法研究受到国际学者们的日渐关注,研究成果丰富,作者... 文章采用Cite SpaceⅤ信息可视化定量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2008—2018年的期刊中的"构式语法"论文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发现自2008年以来,国外构式语法研究受到国际学者们的日渐关注,研究成果丰富,作者、机构和国家间合作网络日益增强。国际期刊构式语法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构式与语法、英语与语言、用法与习得等多个方面。文章通过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当前构式语法的研究前沿突出体现在语法化、论元结构、行为识别、认知语法、构式约制等方面,具体涵盖十二个聚类,并对国外构式语法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可视化 CITESPACE
下载PDF
语义三域的机制思考:隐喻还是转喻?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振强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语义演变通常被认为是隐喻机制在起作用,这与语义演变的渐进性相矛盾,转喻也是三域语义演变的重要机制。语义演变既依赖语用推理中隐含义对字面义的替代,也保持语义关系上的相似性。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演变... 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语义演变通常被认为是隐喻机制在起作用,这与语义演变的渐进性相矛盾,转喻也是三域语义演变的重要机制。语义演变既依赖语用推理中隐含义对字面义的替代,也保持语义关系上的相似性。从行域到知域再到言域的演变过程背后的语用推导是一种邻接关系的替代,整个过程就是在相似性基础上通过邻接替代来实现语义演变,是隐喻机制和转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域 知域 言域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域下“平易近人”的治国理政隐喻——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振强 郭雅欣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4-81,共8页
继隐喻学发生认知转向以后,政治语篇中的隐喻认知研究日益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典型的政治语篇,本文按照识别、描述和解释的分析步骤,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报告... 继隐喻学发生认知转向以后,政治语篇中的隐喻认知研究日益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典型的政治语篇,本文按照识别、描述和解释的分析步骤,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报告中话语层面的隐喻,无论是否为常规隐喻,都基于思维层面的常规概念隐喻;2)这种以受众心智状态为基础量身生成的隐喻话语,既遵循话语理解的认知省力原则,又具有生动形象的沟通效果,体现"平易近人"的语用效果;3)具身认知是"平易近人"效果背后的深层认知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报告 政治语篇 评判隐喻分析 具身认知
下载PDF
交互主观性视阈下的概念隐喻和刻意性隐喻理论之争——以诗歌隐喻创新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振强 许洋洋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338-344,共7页
概念隐喻理论(CMT)和刻意性隐喻理论(DMT)围绕隐喻的新奇性问题在国际隐喻学界掀起了大论战。DMT认为,所有的新奇隐喻都是刻意性隐喻,基于相似性推理即可理解,无需概念隐喻;CMT则认为新奇隐喻离不开概念隐喻。通过对文学体裁中的刻意性... 概念隐喻理论(CMT)和刻意性隐喻理论(DMT)围绕隐喻的新奇性问题在国际隐喻学界掀起了大论战。DMT认为,所有的新奇隐喻都是刻意性隐喻,基于相似性推理即可理解,无需概念隐喻;CMT则认为新奇隐喻离不开概念隐喻。通过对文学体裁中的刻意性隐喻进行分析,发现:1)即便是诗歌隐喻这种最典型的刻意性隐喻,其创新也离不开人们集体认知中表征的概念隐喻;2)刻意性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关系,而是一个连续统;3)两个当代隐喻理论是互补的关系,两者都体现了隐喻的交互主观性;4)交互主观性理论可以为新旧当代隐喻理论提供统一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意性隐喻 新奇隐喻 诗歌隐喻创新 概念隐喻理论 刻意性隐喻理论
下载PDF
多模态隐喻的前沿理论研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振强 郭雅欣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1-36,共6页
近10年来,多模态隐喻研究持续升温,受到了国内外多学科领域学者的持续关注,出现了多个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式。对多模态隐喻的前沿理论进行评述,重点聚焦概念隐喻、视觉语法、关联理论、概念整合四大主流多模态隐喻理论模型,梳理和剖析各... 近10年来,多模态隐喻研究持续升温,受到了国内外多学科领域学者的持续关注,出现了多个理论模型和研究范式。对多模态隐喻的前沿理论进行评述,重点聚焦概念隐喻、视觉语法、关联理论、概念整合四大主流多模态隐喻理论模型,梳理和剖析各理论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多模态隐喻的未来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将多模态隐喻的理论研究向前推进,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理论模型 理论问题 趋势与展望
下载PDF
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建构——以麦当劳广告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振强 陈梦凡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6期68-73,共6页
多模态研究的各种理论虽有其各自优势,但都只聚焦一个侧面,即多模态隐喻理论只能解释隐喻,而视觉语法只能解释排列组合,因此它们只能解释一部分现象,略显零散。以认知语用学为基础的关联理论作为基础,用麦当劳广告为例,剖析关联理论与... 多模态研究的各种理论虽有其各自优势,但都只聚焦一个侧面,即多模态隐喻理论只能解释隐喻,而视觉语法只能解释排列组合,因此它们只能解释一部分现象,略显零散。以认知语用学为基础的关联理论作为基础,用麦当劳广告为例,剖析关联理论与其它理论在解释多模态方面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并尝试论证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搭建一个相对综合的分析框架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构建一个综合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模型,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认知语用学 理论对比 理论构建 广告类话语
下载PDF
英语写作创新的认知机制:隐喻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振强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写作是外语教学中公认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写作创新能力更是写作研究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利器,是指挥人类行为、思维和语言背后的无形之手。本文主要从隐喻认知创新入手,揭示写作过程中思维创新... 写作是外语教学中公认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写作创新能力更是写作研究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利器,是指挥人类行为、思维和语言背后的无形之手。本文主要从隐喻认知创新入手,揭示写作过程中思维创新和语言创新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创新 隐喻认知 思维创新
下载PDF
从系统性看隐喻理论的解释力:概念认知还是语用认知?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振强 《嘉兴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3-101,125,共10页
概念隐喻理论(CMT)掀起了隐喻研究的认知革命,系统性是CMT在判别语料时的关键依据。研究发现,以系统性为标准,可以发现CMT的解释力存在局限性,并不能解释所有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即CMT无法解释概念系统以外的隐喻。研究... 概念隐喻理论(CMT)掀起了隐喻研究的认知革命,系统性是CMT在判别语料时的关键依据。研究发现,以系统性为标准,可以发现CMT的解释力存在局限性,并不能解释所有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即CMT无法解释概念系统以外的隐喻。研究同时表明,作为认知语用学基础的关联理论(RT)能够解释更广泛的隐喻类型:首先,它能同时解释概念系统内和系统外的隐喻;其次,就系统内隐喻而言,RT不仅能够解释隐喻的系统性及其形成过程,并且在解释的细致性方面更具优势;不仅如此,它还能够揭示隐喻交际的内部认知过程以及外部使用动因。因此RT是一种更全面和更细致的隐喻解释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系统性 解释力 概念隐喻理论 关联理论 认知语用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