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田伟 范明星 +2 位作者 张琦 吴佳源 李楠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研究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进行展望。方法 本研究从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入手,回顾20余年的发展历史,根据骨科手术机器人在脊柱、关节、创伤等不同骨科领域的应用,介绍发展现状,并根据骨科医疗对手术机器人的... 目的 研究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现状,并对未来进行展望。方法 本研究从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入手,回顾20余年的发展历史,根据骨科手术机器人在脊柱、关节、创伤等不同骨科领域的应用,介绍发展现状,并根据骨科医疗对手术机器人的需求及行业发展特点及对未来进行展望。结果 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新型高端医疗设备,可以协助医生准确、安全的完成手术。未来要继续提升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自动化程度,实现从功能辅助到相对自主,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效果。结论 骨科手术机器人可以超越医生的部分手术技能,实现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未来将是医生和机器人深度合作解决患者疾患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脊柱 关节 创伤
下载PDF
基于术中CT自动配准的主动红外线光学导航系统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赵经纬 张蕴显 +3 位作者 刘亚军 范明星 刘波 田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248-252,270,共6页
目的评估常见临床因素对术中基于CT自动配准的主动红外线光学导航系统临床精度的影响。方法在临床手术室环境下,以腰椎等比例Sawbone模型作为体模,采用标准手术体位和设备位置,以3D NAV导航系统的术中CT自动配准导航模式模拟临床导航操... 目的评估常见临床因素对术中基于CT自动配准的主动红外线光学导航系统临床精度的影响。方法在临床手术室环境下,以腰椎等比例Sawbone模型作为体模,采用标准手术体位和设备位置,以3D NAV导航系统的术中CT自动配准导航模式模拟临床导航操作验证多种临床因素对导航精度的影响。模型表面嵌入多枚钛合金标记珠,使用导航软件分别测量钛珠在CT图像中和导航系统中的坐标,计算坐标距离作为导航临床精度。然后在无影灯照射、手术床位姿、导航相机位姿三种临床因素下测量导航临床精度,并与初始状态的精度比较。结果初始状态导航临床精度为0.64 mm±0.30 mm;无影灯照射手术区后,导航临床精度为0.63 mm±0.25 mm;手术床降低10 cm和左倾15°时,导航临床精度分别为0.61 mm±0.21 mm和0.63 mm±0.21 mm;相机分别向左侧和向上旋转到示踪器恰好可见的位置时,导航临床精度分别为0.65 mm±0.30 mm和0.62 mm±0.21 mm;相机分别移动到距示踪器1 m和2 m的位置时,导航临床精度分别为0.64 mm±0.24 mm和0.67 mm±0.28 mm。在各因素影响下该导航系统的临床精度均与初始状态无显著性差异(n=108,P>0.05)。合并全部864次测量的导航临床精度为0.64 mm±0.25 mm。结论本研究中的导航系统临床精度不受无影灯照射、手术床位姿和导航相机位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脊柱 主动红外线光学导航 临床精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建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再骨折预测模型
3
作者 施崭 范明星 +1 位作者 王祺龙 何达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再骨折风险,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确定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19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再骨...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再骨折风险,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确定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19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再骨折与否分为再发组和非再发组,其中再发组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55~86岁,平均(72.02±5.58)岁。非再发组97例,男50例,女47例;年龄55~86岁,平均(70.79±6.81)岁。统计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OVCF术后再发骨折自变量,采用赤池信息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比较全变量Logistic回归、逐步Logistic、Lasso-Logistic回归预测效能,构建诺莫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校准曲线分析OVCF术后再发骨折诺莫图模型效能。结果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2.00±2.4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发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T值、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PACP-5b)、核因子k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rin,OPG)、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脊柱畸形指数(spinal deformity index,SDI)值、手术段Cobb角、后凸角度与非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lambda.lse值0.049为最优模型,此时进入模型的变量涉及骨密度、SDI值、IL-17、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经BIC、AIC验证表明所构建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相对较好;诺莫图模型的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6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45%、68.04%,且校准曲线显示,其预测效能与实际吻合较好。结论OVCF术后再骨折的发生受围手术期多方面影响,涉及骨密度T值、SDI值、IL-17、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基于以上因素可有效预测患者再骨折风险,为临床防治再骨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指数值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术后再骨折 风险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30
4
作者 范明星 张琦 +7 位作者 赵经纬 段芳芳 刘亚军 韩晓光 茅剑平 肖斌 刘波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由同一名主任医师连续完成的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32例,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学习曲...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由同一名主任医师连续完成的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32例,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学习曲线,并比较不同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置入精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48小时行CT检查,显示螺钉置入位置均可接受,与设计位置偏差0. 4~2. 1 mm,平均1. 16 mm。按手术时间CUSUM学习曲线形态分为3个阶段,前期为病例1~8,中期为病例9~20,后期为病例21~32。3个阶段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P <0. 05)。螺钉置入偏差在3个阶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7),后期的偏差显著低于前期和中期(P <0. 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在3个时期无明显差异(P=0. 685,P=0. 057)。结论术者开展8~20例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能够达到高水平,显著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胸腰椎 微创手术 学习曲线 累积和分析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7
5
作者 范明星 刘亚军 +3 位作者 段芳芳 韩晓光 赵经纬 田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病历编号连续... 目的探讨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应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病历编号连续的125例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其中男56例,女69例,平均年龄为54岁(18~79岁)。统计分析全部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度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骨科手术机器人相关并发症。手术共置入椎弓根螺钉577枚,螺钉置入精度为(1.45±0.33)mm。曲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螺钉置入精度随手术病例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0)。机器人辅助单节段腰椎手术的平均术中出血量随手术病例数的增加而显著减少(早期组vs.中期组,P=0.181;中期组vs.后期组,P=0.045;早期组vs.后期组,P=0.001),但平均手术时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vs.中期组,P=0.245;中期组vs.后期组,P=0.578;早期组vs.后期组,P=0.567)。结论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随手术病例数的增加迅速趋于平稳。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是治疗胸腰椎疾患的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机器人 学习曲线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下载PDF
远程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明星 张琦 +4 位作者 房彦名 赵经纬 王令珑 何达 田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2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分析远程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远程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由北京积水潭医院专家远程操作其他医院... 目的分析远程机器人辅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远程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由北京积水潭医院专家远程操作其他医院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的PKP手术的24例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时间、腰背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局部后凸角、骨折椎体高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远程机器人手术临床效果。结果24例远程机器人辅助PKP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35.63 min±17.40 min。术后腰背痛VAS评分(2.02±0.79)比术前(4.47±2.04)显著下降(P<0.001),术后局部后凸角(4.17°±2.02°)较术前(11.53°±6.03°)显著下降(P<0.001),术后骨折椎体高度(21.16 mm±5.55 mm)较术前(16.76 mm±3.90 mm)增加(P=0.003)。未出现通讯故障、机器人故障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基于5G网络的远程机器人辅助PKP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显著缓解疼痛、改善局部后凸角、恢复椎体高度,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手术 5G 机器人辅助手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高精度工作区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范明星 施崭 +3 位作者 张琦 王令珑 房彦名 田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2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研究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高精度工作区域,提高机器人辅助手术精度。方法设置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光学导航系统位置,使其与精度测试模型所处实验平面垂直距离保持1.5 m,以精度测试模型所处位置为工作区域中心O,建立以O点为原点的... 目的研究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高精度工作区域,提高机器人辅助手术精度。方法设置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光学导航系统位置,使其与精度测试模型所处实验平面垂直距离保持1.5 m,以精度测试模型所处位置为工作区域中心O,建立以O点为原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精度测试模型,当其刚好不能被光学导航系统追踪时记为到达工作区域边界,记录边界范围。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原点O与边界间不同位置点的机器人定位精度,并比较不同位置点间的精度差异。结果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在光学导航系统距离手术区域1.5 m时的工作区域为长1263 mm、宽878 mm的长方形。机器人在各象限中心点间的定位精度无统计学差异(P=0.13),但定位精度距离视野中心距离增加将导致定位精度降低(H=103.39,P<0.001),箱式图对比分析发现当操作位置距离视野中心距离大于400 mm时精度显著变差。结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工作区域为长方形,应尽量保持手术区域位于视野中心400 mm范围内,从而获得更稳定的手术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机器人辅助手术 精度 光学导航 工作区域
下载PDF
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 被引量:2
8
作者 范明星 刘波 田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6期377-380,共4页
据文献统计, 7% -13%的颈椎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1]. 屈曲和过伸的损伤机制均可导致齿状突骨折. 但由于齿状突骨折临床仅表现为颈部疼痛,容易被漏诊. 在临床上,非移位性齿状突骨折最易被漏诊,尤其是酒醉患者合并颈椎骨折,故通过行开口位... 据文献统计, 7% -13%的颈椎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1]. 屈曲和过伸的损伤机制均可导致齿状突骨折. 但由于齿状突骨折临床仅表现为颈部疼痛,容易被漏诊. 在临床上,非移位性齿状突骨折最易被漏诊,尤其是酒醉患者合并颈椎骨折,故通过行开口位及侧位X线提高齿状突骨折的诊断率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 齿状突骨折 前路 颈椎骨折 文献统计 损伤机制 颈部疼痛 移位性
下载PDF
头环-背心外固定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明星 刘波 田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6期380-381,共2页
头环-背心外固定术被广泛用以限制颈椎创伤后或颈椎术后患者的颈椎活动。顾名思义,头环-背心外固定器由两部分组成,头环是围绕患者头部的一个环,背心则是围绕患者胸部的外部支具,两者之间通过金属杆、高分子塑料或碳纤维杆连接构成一个... 头环-背心外固定术被广泛用以限制颈椎创伤后或颈椎术后患者的颈椎活动。顾名思义,头环-背心外固定器由两部分组成,头环是围绕患者头部的一个环,背心则是围绕患者胸部的外部支具,两者之间通过金属杆、高分子塑料或碳纤维杆连接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为了固定患者头部和颈椎的相对位置而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头部 外固定术 颈椎活动 外固定器 相对位置 颈椎创伤 支具 颈椎术后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茅剑平 张琦 +8 位作者 范明星 韩晓光 肖斌 行勇刚 刘波 胡临 袁强 孙宇庆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1-484,489,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2016年6月~2018年6月TLIF...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2016年6月~2018年6月TLIF手术116例,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RA 57例,FH 59例。比较置钉准确性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根据Gertzbein-Robbins量表和小关节侵犯,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辐射暴露和是否翻修等。结果在RA组234枚螺钉中,A级220枚,B级10枚,C级3枚,D级1枚;在FH组的278枚螺钉中,A级244枚,B级20枚,C级10枚,D级2枚,E级2枚。RA组螺钉位置优秀(A级)率高于FH组[94. 0%(220/234) vs.87. 8%(244/278),χ^2=5. 837,P=0. 016]。RA组螺钉的临床可接受(A+B级)率高于FH组[98. 3%(230/234) vs. 95. 0%(264/278),χ^2=4. 145,P=0. 042]。RA组螺钉侵犯近端小关节更少[1. 7%(4/234) vs. 6. 5%(18/278),χ^2=7. 016,P=0. 008]。RA组辐射剂量更低[(33. 3±24. 4)μSv vs.(56. 8±30. 9)μSv,t=-4. 563,P=0. 000]。FH组2枚螺钉需要二次手术翻修,RA组无螺钉需要翻修(P=0. 503)。结论与徒手置钉相比,骨科机器人辅助TLIF腰椎置钉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徒手 椎弓根螺钉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双线盾构越江隧道合理间距优化与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伟 夏才初 +1 位作者 朱合华 范明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311-3316,共6页
以上海复兴东路双线盾构越江隧道为背景,利用Marc有限元软件,通过建立盾构隧道江中段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隧道不同间距的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着重研究后建隧道施工对先建隧道的影响,得出了该隧道合理间距的建议值,为隧道间距的... 以上海复兴东路双线盾构越江隧道为背景,利用Marc有限元软件,通过建立盾构隧道江中段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隧道不同间距的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着重研究后建隧道施工对先建隧道的影响,得出了该隧道合理间距的建议值,为隧道间距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然后在施工工程中对先建隧道的内力和变形及作用在先建隧道上的荷载等进行了监测,并将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的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限性。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越江隧道 盾构法 优化设计 合理间距 相互影响
下载PDF
开放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8
12
作者 陈昭炎 李惠玲 +1 位作者 范明星 朱仲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5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开放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也是实验室上层次、上水平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物理系的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开放实验教学的层次化模式及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和实施方法,并探讨... 开放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实际动手能力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也是实验室上层次、上水平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物理系的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开放实验教学的层次化模式及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和实施方法,并探讨了深入开展开放实验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实验教学 层次化模式 培养目标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茅剑平 李祖昌 +7 位作者 范明星 韩晓光 肖斌 刘波 胡临 袁强 孙宇庆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20年1月146例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65例选择RA螺钉置入(RA组),81例选...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20年1月146例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65例选择RA螺钉置入(RA组),81例选择FH螺钉置入(FH组)。根据Gertzbein与Robbins量表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对2组螺钉置入准确性和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节段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是否翻修等进行比较。结果RA组置入331枚螺钉,其中325枚螺钉A级,5枚B级,1枚C级;FH组置入484枚螺钉,其中431枚螺钉A级,44枚B级,9枚C级。RA组螺钉位置优秀(A级)率明显高于FH组[98.2%(325/331)vs.89.0%(431/484),χ^2=24.442,P=0.000]。FH组475枚螺钉(98.1%)的位置在临床上是可接受的(A+B级),RA组为330枚(99.7%)。RA组手术时间(119.8±38.9)min,显著多于FH组(92.6±25.0)min(t=4.822,P=0.000);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0.0(25.0,100.0)ml,显著少于FH组100.0(100.0,200.0)ml(Z=-6.261,P=0.000)。2组内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RA组:3.0(3.0,3.5)分vs.6.0(6.0,7.0)分,Z=-7.066,P=0.000;FH组:3.0(3.0,4.0)分vs.6.0(6.0,7.0)分,Z=-7.939,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内骨折节段Cobb角术后3~5 d较术前明显改善[RA组:9.4°±3.3°vs.20.3°±3.8°,t=23.173,P=0.000;FH组:9.7°±3.4°vs.20.0°±3.8°,t=23.407,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内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出院前较术前明显改善[RA组:(89.2±4.6)%vs.(63.6±4.6)%,t=-174.651,P=0.000;FH组:(89.4±4.9)%vs.(64.1±5.2)%,t=-169.251,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式变更或因手术并发症造成的术后翻修。结论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RA置钉是准确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徒手 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9例报告 被引量:7
14
作者 茅剑平 范明星 +7 位作者 吴佳源 肖斌 行勇刚 刘波 胡临 袁强 孙宇庆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技术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对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全麻下行齿状突骨折复位,术中三维CT扫描,齿状突螺钉路径规划,骨科机器人引导齿状突螺钉导针植入,齿状突空心螺钉固...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技术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对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全麻下行齿状突骨折复位,术中三维CT扫描,齿状突螺钉路径规划,骨科机器人引导齿状突螺钉导针植入,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8. 3 min(120~240 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36. 7 ml(20~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3 d(3~5 d)。共置入齿状突螺钉10枚,根据Neo评级量表,10枚螺钉均为0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无明显骨折不愈合或硬化带形成。Smiley-Webster量表7例优,2例良。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颈椎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齿状突骨折 螺钉内固定技术
下载PDF
基于CT的主动红外线光学导航系统精确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亚军 赵经纬 +2 位作者 范明星 吕艳伟 田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见临床因素对基于CT的主动红外线光学导航系统精确度的影响。方法将模拟人腰椎(L1~L5)的Sawbone模型骨俯卧位固定,于同一椎体模型(本实验选用L2)表面的不同位置紧密嵌入4个钛合金标记点(简称钛点),完成点对点注册过程。采用... 目的探讨常见临床因素对基于CT的主动红外线光学导航系统精确度的影响。方法将模拟人腰椎(L1~L5)的Sawbone模型骨俯卧位固定,于同一椎体模型(本实验选用L2)表面的不同位置紧密嵌入4个钛合金标记点(简称钛点),完成点对点注册过程。采用导航软件记录每个节段位于棘突及双侧横突3个钛点的临床精度,观察手术床状态(升高或降低、头高位或头低位、左倾位或右倾位)、摄像头与示踪器的距离(100、125、150、175 cm)以及无影灯照射对该导航系统精确度的影响(临床精度数值越大,表明精确度越差)。结果与初始位置比较,手术床升高或降低、头高位、右倾位时临床精度均升高,P均<0.05;头低位、左倾位时临床精度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手术床状态改变后恢复初始位置,其临床精度与初始位置比较,P>0.05。摄像头与示踪器的距离对配准用椎体L2的临床精度无明显影响(P均>0.05)。L1、L3、L4、L5的临床精度随着摄像头与示踪器距离的增大而升高,多组间比较P均<0.01。与关闭无影灯比较,开启无影灯后L1和L5的临床精度均升高,P均<0.05;L2、L3、L4的临床精度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手术床状态改变、摄像头与示踪器的距离过远以及无影灯的开启均会影响主动红外线光学导航系统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脊柱 主动红外线光学导航系统 精确度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中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骁 田伟 +5 位作者 刘波 何达 吕艳伟 阎凯 王含 范明星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背景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最大程度减少颈椎术后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目前,CADR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已超过10年,但对于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的长期效果尚无一致的... 背景背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ADR)的设计理念是保留手术节段活动,最大程度减少颈椎术后的生物力学环境改变。目前,CADR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已超过10年,但对于不同影像学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的长期效果尚无一致的结论。目的目的:探究不同影像学诊断(退行性颈椎管狭窄及颈椎间盘突出)及症状学诊断(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长期随访的临床效果,试图通过术前因素分析指导CADR的适应证选择。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3月至2007年4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共置换椎间盘74个。男44例,女21例;手术时年龄25-70岁,平均(44.9±8.0)岁;随访时间为56.8-108.0个月,平均(78.8±12.1)个月。根据术前CT及MRI将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分为两组: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36例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组29例。根据术前症状及查体将患者的症状学诊断分为三组:脊髓型组49例、神经型组14例及交感型组2例。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包括JOA评分、JOA改善率和NDI指数,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手术节段术前及随访的活动度(ROM)。结果结果: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末次随访置换节段ROM为9.3°±4.0°,颈椎间盘突出症组为10.7°±4.0°,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颈椎间盘突出症组的JOA改善率为88.9%,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组为73.9%,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型与神经根型患者的JOA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论:不同影像学诊断及症状学诊断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ADR术后长期随访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ROM均保持良好。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CADR的最佳适应证,脊髓型患者及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是CADR的相对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 颈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型 神经根型
下载PDF
脊柱导航辅助机器人技术的现状及远期展望 被引量:9
17
作者 田伟 范明星 刘亚军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4年第5期527-531,544,共6页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脊柱外科固定技术的核心。自1985年机器人PUMA 200参与完成了历史上第一台机器人辅助手术以来^([1]),已有18款脊柱外科领域相关的辅助机器人出现。本文在概述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导航辅...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脊柱外科固定技术的核心。自1985年机器人PUMA 200参与完成了历史上第一台机器人辅助手术以来^([1]),已有18款脊柱外科领域相关的辅助机器人出现。本文在概述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导航辅助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重要性。其次,比较了串联式及并联式脊柱导航辅助机器人各自的特点,即串联式脊柱导航辅助机器人结构简单、控制简单、灵活性高、运动空间大,而并联式机器人具有体积小、定位精度高、状态维持性好等优点。最后,提出了脊柱导航辅助机器人技术现阶段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导航 机器人技术 计算机辅助手术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培训效果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爽 李文菁 +2 位作者 范明星 刘亚军 田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0年第5期523-528,534,共7页
目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日渐广泛的临床应用为手术医师提出了新的技术需求。目前缺乏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培训效果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拟通过横断面调查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培训的短期效果。方法2019年9月27日至2019年11月1日期间,以电子... 目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日渐广泛的临床应用为手术医师提出了新的技术需求。目前缺乏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培训效果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拟通过横断面调查探讨骨科手术机器人培训的短期效果。方法2019年9月27日至2019年11月1日期间,以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参加骨科手术机器人培训的骨科手术医生的培训效果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对课程实际掌握情况、对个人的促进作用、对科室的促进作用、对医院的促进作用及总体收获5个方面。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价学员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以及接受培训形式与总分优良率之间有无关联。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到问卷115份,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来自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龄(39.7±7.9)岁;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占比57.4%(66/115),中级职称占比33%(38/115);专业方面,脊柱外科医师占比最多(50.4%),其次为创伤骨科医师(36.5%)。参加培训的方式主要为讲座(87%)、模型操作(87%)、尸体标本操作(38.3%)、手术观摩(59.1%)、手术操作(12.2%)。被调查者的中位总得分为130(115,141)分,优良率为6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员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培训方式与总得分优良率之间无明确关联。结论骨科手术机器人短期培训效果显著,具有普适性,学员通过培训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助于推进科研工作的开展,扩大对所在医院和个人的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培训 问卷调查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基于CT检查的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长期进展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成 田伟 +2 位作者 刘波 韩骁 范明星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1-5,共5页
目的借助CT检查,观察并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ADR)术后邻近节段及正常节段椎旁骨化(PO)的长期进展程度。方法CADR术后患者45例,将各颈椎节段分为手术节段组、邻近节段组和非邻近节段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随访57~108个月)... 目的借助CT检查,观察并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CADR)术后邻近节段及正常节段椎旁骨化(PO)的长期进展程度。方法CADR术后患者45例,将各颈椎节段分为手术节段组、邻近节段组和非邻近节段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随访57~108个月)时进行颈椎CT图像采集。以各节段椎体中心为圆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域,即左侧钩椎关节区域(L)、右侧钩椎关节区域(R)、前方区域(A)、后方区域(P),对患者C 2~3至C 7~T 1节段各区域进行PO分级。结果手术节段组、邻近节段组、对照组的L、R、A、P区域术后高级别PO(2级和3级)比例均高于术前(P均<0.05)。手术节段组的L、R区域PO进展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手术节段组的A、P区域PO进展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邻近节段组各区域PO进展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借助CT检查长期随访发现,CADR术后手术节段PO发生率较术前明显增高;CADR对于手术节段PO进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钩椎关节区域,而对前后区域的PO进展影响较小;CADR对邻近节段PO进展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椎旁骨化 CT检查 异位骨化 邻近节段
下载PDF
基于5G的远程机器人辅助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经纬 张琦 +4 位作者 韦祎 范明星 韩晓光 何达 田伟 《中国数字医学》 2022年第6期10-14,共5页
目的:分析远程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为基于5G的远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12月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医师远程操作外院手术机器人完成的骨折复位内固... 目的:分析远程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为基于5G的远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12月由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医师远程操作外院手术机器人完成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术48例患者临床信息。统计患者骨折固定效果、并发症和远程通信成功率,评估远程机器人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48例远程机器人辅助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93.23±33.37)min。共置入了288枚椎弓根螺钉,254枚(88.19%)螺钉为A级,26枚(9.03%)螺钉为B级,8枚(2.78%)螺钉为C级。螺钉位置的临床可接受率(A级+B级)为97.22%。术后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显著大于术前(P<0.001)。远程通信成功率为100%,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远程机器人辅助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固定效果,基于5G的远程机器人辅助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手术 5G 机器人辅助手术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