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春瑛 段宝祥 +5 位作者 顾建平 陈绍良 耿其吉 龚禾禾 何旭 陈亮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9年第6期301-303,共3页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112例 16 8支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 193只支架。植入左前降支 82只 ,右冠状动脉 6 8只 ,左回旋支 43只。  结果 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 ,效果良...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112例 16 8支冠状动脉病变内植入 193只支架。植入左前降支 82只 ,右冠状动脉 6 8只 ,左回旋支 43只。  结果 支架植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 ,效果良好 ,其中 3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急诊植入支架后 ,病情转危为安。 112例患者全部植入成功 ,无 1例发生重要的并发症。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是安全可靠、效果好的介入性治疗技术 ,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 支架 介入性 治疗
下载PDF
肝癌的DSA诊断和导管治疗:附147例临床应用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范春瑛 顾建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报告147例经DSA诊断并经导管治疗的肝癌病例。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氏法直接穿刺股动脉插入F<sub>7</sub>号导管,作肝动脉内灌注和4例栓塞治疗。化疗药物选用5-氟脲嘧啶(每次500~1000mg)和丝裂霉素(每次10mg)... 本文报告147例经DSA诊断并经导管治疗的肝癌病例。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氏法直接穿刺股动脉插入F<sub>7</sub>号导管,作肝动脉内灌注和4例栓塞治疗。化疗药物选用5-氟脲嘧啶(每次500~1000mg)和丝裂霉素(每次10mg)。栓塞剂由150mg明胶海绵和10ml 40%的碘化油所组成。随访100例,近期(6月~22月)疗效满意,其中显效10例,有效59例,稳定22例,无效9例。 作者认为DSA有助于肝癌的诊断,经导管化疗和导管栓塞可以替代剖腹直视下插管化疗和肝动脉结扎术。本方法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且能多次重复进行、有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DSA 导管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电影摄影(附70例分析)
3
作者 范春瑛 顾建平 +4 位作者 何旭 陈亮 段宝祥 耿其吉 龚和禾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59-259,共1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电影摄影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DSA、CT和MR诊断对比研究
4
作者 范春瑛 顾建平 +2 位作者 何旭 陈亮 许民生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7年第1期12-13,共2页
回顾性研究1985年2月~1996年8月脑动脉畸形96例,对照分析本病的DSA、CT和MR诊断征象。结果96例DSA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迂曲,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提早显影.58例CT平扫25例显示局部有条索状、团状高密度灶,14例显示高低混杂密度灶。... 回顾性研究1985年2月~1996年8月脑动脉畸形96例,对照分析本病的DSA、CT和MR诊断征象。结果96例DSA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迂曲,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提早显影.58例CT平扫25例显示局部有条索状、团状高密度灶,14例显示高低混杂密度灶。显示低密度灶7例。12例显示正常.增强扫描可见弯曲,粗大明显增强高密度血管影,无水肿及占位效应.14例MR扫描均见流空信号,多为蜂窝状或蚯蚓状,其周围有粗大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作者认为DSA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MR对畸形血管的显示优于CT,但价格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 DSA CT NMR 成像
下载PDF
2800例静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临床应用评价
5
作者 范春瑛 顾建平 +5 位作者 蔡光缮 许成平 赵福元 孙德才 吴避炯 沈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89年第10期548-549,共2页
本文总结报告2800例静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 DSA)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该项检查对头臂血管、主动脉、肾动脉、四肢近段动脉、上下腔静脉、四肢静脉等的血管性疾病和常见先心病可明确诊断。对部分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困难。并将本... 本文总结报告2800例静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V DSA)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该项检查对头臂血管、主动脉、肾动脉、四肢近段动脉、上下腔静脉、四肢静脉等的血管性疾病和常见先心病可明确诊断。对部分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困难。并将本项检查与传统血管造影作比较,着重讨论了IVDSA的优缺点、应用范围和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DSA
下载PDF
脑底动脉环闭塞症的DSA、CT和MR对照分析
6
作者 范春瑛 顾建平 +1 位作者 何旭 陈亮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年第3期160-161,共2页
作者报导了73例脑底动脉环闭塞症的DSA、CT和MR表现,对照分析其诊断价值。本症DSA表现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主要累及虹吸部C1-2段,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脑底部显示纲状异常血管影,有广泛烟雾状侧支循环... 作者报导了73例脑底动脉环闭塞症的DSA、CT和MR表现,对照分析其诊断价值。本症DSA表现为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主要累及虹吸部C1-2段,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脑底部显示纲状异常血管影,有广泛烟雾状侧支循环形成,有时伴有颅内血肿。CT表现为多发性脑梗塞,平均显示散在性斑点状,片状低密度影。伴脑出血时显示高密度影。MR表现为病变区为斑片状,点状异常信号,显示长T1长T2信号,部分病例局部脑萎缩,脑沟变深变宽,无占位效应。作者对照分析它们各自特点,提出DSA是诊断本症的安全可靠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底动脉 环闭塞症 DSA CT NMR 低磁场
下载PDF
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评估(附3200例报告)
7
作者 范春瑛 顾建平 +1 位作者 何旭 陈亮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6年第2期86-87,共2页
本文报告了3200例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经验。本组病例中静脉法DSA(IVDSA)为2986例,动脉法DSA(IADSA)214例。共查出18病种,临床符合率为92.8%,手术符合率为98.2%... 本文报告了3200例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经验。本组病例中静脉法DSA(IVDSA)为2986例,动脉法DSA(IADSA)214例。共查出18病种,临床符合率为92.8%,手术符合率为98.2%。与常规动脉造影相比,IVDSA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无并发症,基本上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IADSA影像分辨力高,对小血管的观察满意,由于实时显像,造影剂用量仅为常规血管造影的20~30%,对多种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颅内血肿,脑肿瘤亦能作出诊断。作者认为IVDSA是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DSA 诊断
下载PDF
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骨与软组织肿瘤
8
作者 范春瑛 顾建平 许成平 《实用癌症杂志》 1991年第3期185-186,共2页
我院自1985年6月~1990年1月共对37例骨与软组织肿瘤进行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现总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37例中,男28例,女9例,年龄7~64岁,平均36岁。全部病例作普通X线摄片及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34例经手术... 我院自1985年6月~1990年1月共对37例骨与软组织肿瘤进行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现总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37例中,男28例,女9例,年龄7~64岁,平均36岁。全部病例作普通X线摄片及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其中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定性准确率达97%。病例包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X线诊断
下载PDF
回盲部肿块的X线诊断(附50例分析)
9
作者 范春瑛 陈德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1981年第2期74-76,2,共4页
回盲部肿块可由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炎性或其他原因引起,X线检查是确定肿块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1964~1979年我院手术及部分病理证实的50例回盲部肿块,着重分析其X线征象及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肿块 回盲部 充盈缺损 盲肠癌 肠套迭 线诊断 回盲瓣
下载PDF
脑动静脉血管畸形的DSA诊断价值(附81例分析)
10
作者 范春瑛 顾建平 翟之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1995年第2期78-79,共2页
本文分析81例脑血管畸形的DSA表现,本组病例全部采用IVDSA检查,结果表明IVDSA对观察畸形血管的全貌,对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显现均很满意,可替代常规血管造影。静脉法DSA使用安全,简便,从肘前静脉... 本文分析81例脑血管畸形的DSA表现,本组病例全部采用IVDSA检查,结果表明IVDSA对观察畸形血管的全貌,对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显现均很满意,可替代常规血管造影。静脉法DSA使用安全,简便,从肘前静脉注入造影剂即能得到自动脉期到静脉期的全套图像。诊断正确率高,对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有肯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诊断 脑动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
下载PDF
常见下腔静脉滤过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7
11
作者 顾建平 范春瑛 +3 位作者 何旭 楼文胜 陈亮 苏浩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 比较几种常见下腔静脉滤过器 (IVCF)的特性 ,明确各自的适应证。资料与方法 总结 86例 90只IVCF的应用经验 ,其中临时性滤过器ATF 2 0只 ,LGT TF 4只 ;永久性滤过器GF 1 3只 ,BNF 8只 ,SNF 1 5只 ,TEF 1 8只 ,LGM VTF 6只 ,临时... 目的 比较几种常见下腔静脉滤过器 (IVCF)的特性 ,明确各自的适应证。资料与方法 总结 86例 90只IVCF的应用经验 ,其中临时性滤过器ATF 2 0只 ,LGT TF 4只 ;永久性滤过器GF 1 3只 ,BNF 8只 ,SNF 1 5只 ,TEF 1 8只 ,LGM VTF 6只 ,临时、永久两用滤过器GTF 6只。对它们的材料、形状、适用下腔静脉形态、置入途径等进行比较 ,置入后造影、评价 ,跟踪随访其滤过效果、形态、位置及下腔静脉通畅程度。结果  4只临时性滤过器附有大量血栓 ,改作永久性滤过器置入术。综合评价优、良、一般的 87只滤过器置入后未发生肺栓塞症状 ,评价差的 3只中有 1例于 1 6h后突发广泛性肺栓塞死亡。结论 临时性滤过器适用于急性血栓和外科、介入手术前。永久性滤过器宜根据下腔静脉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过器 临床应用 介入性放射学 比较研究 肺栓塞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 被引量:108
12
作者 顾建平 范春瑛 +2 位作者 何旭 陈亮 苏浩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 评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 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介入性溶栓术 ,对其中 39例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8例作经导管血栓抽吸术、2 6例作下肢深静脉腔内成形术、12例作stent植入术。结... 目的 评价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5 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介入性溶栓术 ,对其中 39例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8例作经导管血栓抽吸术、2 6例作下肢深静脉腔内成形术、12例作stent植入术。结果 总有效率为 96 .2 % ,无效 3.8% ,平均住院日为 10 .5d。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处理疗效较好 ,可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疗效
下载PDF
经腘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0
13
作者 何旭 顾建平 +3 位作者 范春瑛 陈亮 楼文胜 苏浩波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 ,其中血栓抽吸 18例 ,血栓消融 2 8例 ,腔内血管成形 2 9例 ,共植入血管支架 42枚。结果 :技术成... 目的 :探讨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 ,其中血栓抽吸 18例 ,血栓消融 2 8例 ,腔内血管成形 2 9例 ,共植入血管支架 42枚。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治疗后闭塞血管开放 ,双下肢周径差 <1cm ,下肢活动正常。结论 :经静脉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腘静脉 介入疗法 临床应用 疗效
下载PDF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 被引量:8
14
作者 顾建平 范春瑛 +5 位作者 何旭 陈亮 刘军 邹青 苏江浩 黄德馨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62-263,共2页
目的 探讨肾损伤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治疗 14例肾损伤出血 ,其中肾外伤 10例 ,医源性肾损伤 4例。栓塞材料选用明胶海绵颗粒和带纤毛弹簧圈。结果 全部病例肾出血于栓塞后随即完... 目的 探讨肾损伤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治疗 14例肾损伤出血 ,其中肾外伤 10例 ,医源性肾损伤 4例。栓塞材料选用明胶海绵颗粒和带纤毛弹簧圈。结果 全部病例肾出血于栓塞后随即完全停止 ,随访 6个月~ 10年 ,无肾出血复发 ,患肾未栓塞部分保留了功能。结论 提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损伤出血安全、有效 ,可避免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损伤 肾出血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治疗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经动脉溶栓治疗 被引量:18
15
作者 楼文胜 顾建平 +3 位作者 范春瑛 何旭 陈亮 苏浩波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动脉保留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髂股动脉内 ,并保留导管 3~ 7d ,经导管注入肝素 3 0 0 0~ 5 0 0 0IU及尿激酶 2 5万~ 10 0万IU稀释液5 0~ 2 0... 目的 :探讨经动脉保留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健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髂股动脉内 ,并保留导管 3~ 7d ,经导管注入肝素 3 0 0 0~ 5 0 0 0IU及尿激酶 2 5万~ 10 0万IU稀释液5 0~ 2 0 0ml,每日 1次。另 40例经足背静脉注入同样的药物。共植入下腔静脉滤器 3 1例 ,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 10例。结果 :80例患肢肿胀、疼痛均于溶栓治疗后 1~ 3d内开始消退、减轻。 3 1例滤器均未发生移位变形 ,下腔静脉通畅 ,10例支架无阻塞。结论 :经动脉保留导管溶栓治疗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 放射学 溶栓治疗
下载PDF
乳房包块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丽萍 杨春霞 +2 位作者 范春瑛 曹英 赵晓静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1-791,共1页
关键词 乳房包块 鉴别诊断 X线诊断 手术结果 乳癌 乳房疾病 X线表现 水平
下载PDF
鼻腔原发性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家炳 范春瑛 许民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97-198,共2页
关键词 鼻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CT支气管仿真内窥镜结合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春霞 范春瑛 +2 位作者 许民生 叶彬 王书智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9-520,共2页
目的 研究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 (VB)结合支气管三维重建 (3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正常人和 5 9例病人薄层螺旋CT扫描后行VB和 3D成像包括多层面 /曲面 /X线体积成像 (MPR/CPR/XVR)、最小密度投影 (MinIP)、最大密度投影 (MaxIP... 目的 研究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 (VB)结合支气管三维重建 (3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正常人和 5 9例病人薄层螺旋CT扫描后行VB和 3D成像包括多层面 /曲面 /X线体积成像 (MPR/CPR/XVR)、最小密度投影 (MinIP)、最大密度投影 (MaxIP)、表面遮盖成像 (SSD)。结果 VB类似纤支镜 (FB)所得 ,定位准确 ,MPR/CPR/XVR对支气管腔内外的组织及比邻关系显示清晰 ,MaxIP显示钙化灶 ,SSD显示病灶的外表形态和内部特征 ,VB、VB + 3D、FB对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 72 2 %、94 4%、86 1%。结论 VB结合 3D对病变显示直观 ,整体感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T仿真气管内窥镜 支气管三维重建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和三维重建在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春霞 范春瑛 +3 位作者 许民 叶彬 王书智 顾建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图像处理 仿真支气管内窥镜 三维重建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牧 杨春霞 +3 位作者 王书智 范春瑛 卢玲铨 吴前芝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11期158-160,2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免疫组化证实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CT平扫和增强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肿瘤多单发。2例发生在食道、9例发生在胃、1例位于十二指肠、3例位于小肠、1例位于结肠...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免疫组化证实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CT平扫和增强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结果肿瘤多单发。2例发生在食道、9例发生在胃、1例位于十二指肠、3例位于小肠、1例位于结肠、7N位于胃肠道外。CT平扫表现为腔内、外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6例为良性,瘤体直径〈3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CT值增加10-35HU;5例为低度恶性,瘤体直径2.5~6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多均匀、中等强化,增强后CT值增加25~55HU;12例为恶性,瘤体较大为4.5~20em,呈分叶状、内见囊变坏死及钙化、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密度明显不均匀,CT值增加45~80HU,可见转移灶。对CT征象(肿块位置、大小、形状、密度、强化程度)与病灶良、恶性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x2值分别为8.74、17.66、22.77、18.5、26.45,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多排螺旋CT可以清楚地显示肿块数量、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密度及强化特点,显著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临床手术及治疗有重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间叶源性肿瘤 CT平扫 三维重建技术 CT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