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酞菁及类酞菁的结构与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白青龙 张春花 +3 位作者 夏道成 程传辉 范昭奇 杜国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65,共5页
介绍了酞菁、亚酞菁和超酞菁的典型结构及其吸收光谱,分别介绍了酞菁和亚酞菁的衍生物、缩合物的结构与最大吸收波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分析讨论了几种扩展的酞菁类似物的结构特点和它们吸收性能差的原因。
关键词 酞菁 类酞菁 结构 紫外光谱
下载PDF
溶剂热法直接合成酞菁铜晶体 被引量:5
2
作者 夏道成 于书坤 +7 位作者 马春雨 程传辉 郭振强 纪冬梅 范昭奇 杜锡光 王旭 杜国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46,共3页
以喹啉为溶剂,在反应釜中将1,3-二异吲哚、钼酸铵和二水乙酸铜在喹啉中反应,降至室温后得到长10.5mm针状的酞菁铜单晶,最佳的反应条件:以10mL喹啉为溶剂,于270℃反应8h,产率为51.3%.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酞菁铜 单晶 喹啉
下载PDF
1MV小型重复频率Marx发生器研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晋琪 吴朝阳 +3 位作者 杨周炳 陆巍 丁恩燕 范昭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135,共5页
设计了MV级小型重复频率Marx发生器,简化了发生器充放电回路,减小了能量损失;分析了隔离电感变化时对发生器输出脉冲电压波形的影响,减小了隔离电感体积,提高了隔离有效性;优化了开关腔体结构,实现了间距连续可调,且受外围结构的变化或... 设计了MV级小型重复频率Marx发生器,简化了发生器充放电回路,减小了能量损失;分析了隔离电感变化时对发生器输出脉冲电压波形的影响,减小了隔离电感体积,提高了隔离有效性;优化了开关腔体结构,实现了间距连续可调,且受外围结构的变化或振动影响,13个开关间隙置于同一垂线上,火花放电时产生的紫外线或射线相互照射,加速了开关导通,减小了Marx发生器输出电压抖动。塑壳电容降压使用,提高了发生器的可靠性;通过Pspice模拟和三维静电场分析,实现了发生器小型化,整个Marx发生器放置在一个密封纯净SF6气体的金属圆筒内,体积小于0.25m3。优化设计和实验研究,发生器在高阻负载上输出峰值1.02MV、前沿约30ns的高压脉冲,发生器储能290J,电压幅度抖动约10%,前沿抖动小于10ns,可实现重复频率20Hz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发生器 优化设计 重复频率 小型化
下载PDF
2(3)-四-(2-异丙基-5-甲基苯氧基)酞菁铜的合成、光特性及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为 马春雨 +5 位作者 程传辉 于书坤 范昭奇 夏道成 杜锡光 杜国同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9-773,共5页
利用分步合成方法在酞菁铜外围引入4个2-异丙基-5-甲基苯氧基团,合成一种酞菁铜,经过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此化合物在低温近红外1180 nm左右有较强的光磷光发光,可作为潜在的近红外发光材料.电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化... 利用分步合成方法在酞菁铜外围引入4个2-异丙基-5-甲基苯氧基团,合成一种酞菁铜,经过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此化合物在低温近红外1180 nm左右有较强的光磷光发光,可作为潜在的近红外发光材料.电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化合物的电化学过程是环上氧化还原的单电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铜 苯氧基 光致发光 电化学 光谱电化学
下载PDF
α(β)-四-苯氧基金属酞菁的合成、表征和光谱性质 被引量:2
5
作者 白青龙 张春花 +3 位作者 程传辉 夏道成 范昭奇 杜国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8-60,共3页
以3-硝基邻苯二腈和4-硝基邻苯二腈为原料分别合成了1,8,15,22-四-苯氧基酞菁铜(镍)和2,9,16,23-四-苯氧基酞菁铜(镍),通过IR和UV-Vis光谱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取代基的取代位置和中心离子对酞菁Q带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
关键词 苯氧基金属酞菁 合成 表征 光谱性质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触发GaAs光导开关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朝阳 范昭奇 +2 位作者 陆巍 杨周炳 罗剑波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4年第6期804-806,812,共4页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触发下砷化镓(Ga As)光导开关工作于雪崩模式,为此设计了异面体结构的Ga As光导开关以提高开关场强。设计的开关芯片厚度为2 mm,电极间隙为3 mm,利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对开关进行触发实验。当开关充电电压超过8 k V后,...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触发下砷化镓(Ga As)光导开关工作于雪崩模式,为此设计了异面体结构的Ga As光导开关以提高开关场强。设计的开关芯片厚度为2 mm,电极间隙为3 mm,利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对开关进行触发实验。当开关充电电压超过8 k V后,开关输出脉冲幅度显著增强,输出脉冲前沿快于光脉冲,开关开始雪崩工作模式。随着开关电场不断增加,开关输出电压幅值也线性增加,但开关输出波形没有改变。对开关抖动进行测试,其测试结果显示开关偏压对抖动影响很大,随着开关偏压增加,开关抖动减小,当开关偏压升至15 k V时,开关获得最小抖动约500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镓 光导开关 非线性 半导体二极管
下载PDF
高压陶瓷电容器持续充放电条件下的寿命研究
7
作者 范昭奇 陆巍 +1 位作者 吴朝阳 杨周炳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53-456,共4页
为了提高脉冲功率装置的使用寿命,研究了Sr Ti O3基高压陶瓷电容器在有10?负载和无负载两种条件下持续充放电过程中的使用寿命。详细分析了电容器使用寿命随着充电电压的增加而减小的原因,充电电压的增加会导致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陶瓷... 为了提高脉冲功率装置的使用寿命,研究了Sr Ti O3基高压陶瓷电容器在有10?负载和无负载两种条件下持续充放电过程中的使用寿命。详细分析了电容器使用寿命随着充电电压的增加而减小的原因,充电电压的增加会导致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陶瓷介质所受的电致应力和温度增加,从而加快了放电通道的发展和漏电流的增加,导致了电容器寿命的缩短。详细分析了放电回路负载的存在使电容器寿命增加的原因。放电回路负载的存在使得电容器温度增加变慢,从而减慢了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击穿的发展速度。在无负载持续充放电的条件下,要使电容器的充放电寿命增加到105次,充电电压需要减小到~70%额定电压;在有10?负载持续充放电的条件下,要使电容器的充放电寿命增加到105次,充电电压需要减小到~80%额定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 高压陶瓷电容器 寿命 充电电压 持续充放电
下载PDF
用椭圆偏振光谱法研究取代基对酞菁薄膜光学常数的影响
8
作者 于书坤 范昭奇 +3 位作者 夏道成 程传辉 白青龙 杜国同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7-1281,共5页
利用M-2000UI型宽光谱可变入射角椭偏仪研究十六氟铜酞菁(F16CuPc)和铜酞菁(CuPc)薄膜的光学性质.在248-1 650 nm使用逐点拟合的方法对测得椭偏光谱进行分析,获得两种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复介电常数和吸收系数.讨论了外环氟取... 利用M-2000UI型宽光谱可变入射角椭偏仪研究十六氟铜酞菁(F16CuPc)和铜酞菁(CuPc)薄膜的光学性质.在248-1 650 nm使用逐点拟合的方法对测得椭偏光谱进行分析,获得两种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复介电常数和吸收系数.讨论了外环氟取代基对酞菁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轭酞菁大环上的外围取代基对薄膜的响应波长和非正常色散影响较大.分析了两种酞菁的电子结构及吸收谱成因,并由吸收边外推得到两种材料的光学禁带宽度(E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常数 椭偏光谱 酞菁薄膜 取代基 介电常数
下载PDF
雪崩模式下的体结构GaAs光导开关
9
作者 吴朝阳 范昭奇 +2 位作者 陆巍 杨周炳 罗剑波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6年第3期340-343,共4页
利用能量较低的脉冲激光二极管,在较高场强下触发GaAs光导开关,使其工作于雪崩模式,从而产生纳秒上升前沿的快脉冲电压。GaAs光导开关采用垂直体结构设计,芯片厚度为2mm,电极形状分别为圆环和圆面,触发光脉冲从圆环穿过。快脉冲产生由同... 利用能量较低的脉冲激光二极管,在较高场强下触发GaAs光导开关,使其工作于雪崩模式,从而产生纳秒上升前沿的快脉冲电压。GaAs光导开关采用垂直体结构设计,芯片厚度为2mm,电极形状分别为圆环和圆面,触发光脉冲从圆环穿过。快脉冲产生由同轴Blumlein脉冲形成线完成。对基于GaAs光导开关的同轴Blumlein脉冲线进行了模拟仿真和实验,当充电电压超过8kV(40kV/cm)后,开关开始了雪崩工作模式。当充电电压约为15kV(75kV/cm)时,在50Ω负载上获得了约11kV的脉冲电压,实验波形与仿真波形一致。对开关抖动进行了测试,其测试结果显示开关充电电压对抖动影响很大,随着开关偏压增加,开关抖动减小,开关获得了最小抖动约700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镓 光导开关 雪崩 半导体二极管
下载PDF
不同激光二极管能量触发下GaAs光导开关研究
10
作者 吴朝阳 范昭奇 +1 位作者 陆巍 杨周炳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64-467,共4页
Ga As光导开关在较高的场强下可工作于雪崩模式,为此设计了异面体结构的Ga As光导开关以提高开关场强。设计的开关芯片厚度为2mm,电极间隙为3mm,利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对开关进行了触发实验。当开关充电电压超过8k V后,开关输出脉冲幅度... Ga As光导开关在较高的场强下可工作于雪崩模式,为此设计了异面体结构的Ga As光导开关以提高开关场强。设计的开关芯片厚度为2mm,电极间隙为3mm,利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对开关进行了触发实验。当开关充电电压超过8k V后,开关输出脉冲幅度显著增强,输出脉冲前沿快于光脉冲,开关开始了雪崩工作模式,且随着开关电场不断增加,开关输出电压幅值也线性增加。在不同触发能量下,开关输出电压幅值和波形基本没有改变,但在较高的触发能量和高的偏置电场下,开关抖动较小,实验中开关获得的最小抖动约500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导开关 雪崩模式 半导体二极管 触发能量
下载PDF
Red and Near-Infrared Electroluminescences from Metal-Free Phthalocyanine
11
作者 范昭奇 程传辉 +8 位作者 叶开琪 于书坤 何为 夏道成 郭振强 申人升 王旭 杜锡光 杜国同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2261-2264,共4页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are fabricated based on metal-free phthalocyanine (H2Pc) doped into tris-(8- hydroxyquinoline) aluminium (Alq3). The device structure is ITO/NPB (30 nm)/Alq3: H2Pc(30 nm)/BCP(...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are fabricated based on metal-free phthalocyanine (H2Pc) doped into tris-(8- hydroxyquinoline) aluminium (Alq3). The device structure is ITO/NPB (30 nm)/Alq3: H2Pc(30 nm)/BCP(20 nm) /Alq3(20nm)/Al. In the light-emitting layers, H2Pc concentrations are varied from Owt% to 100 wt%. The emissions around 708nm and 800hm appear at low concentrations, while the emissions around 910hm and 930hm appear at high concentrations. The emissions around 708nm and 800nm are from H2Pc monomers. The emissions around 910hm and 930hm are from H2Pc aggregates. The dominant mechanism in the doped devices is direct charge trap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nova explosion proto-neutron star shock wave
下载PDF
Near-Infrared Emission from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Copper Phthalocyanine with a Periodically Arranged Alq3:CuPc/DCM Multilayer Structure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振强 程传辉 +6 位作者 范昭奇 何为 于书坤 常遇春 杜锡光 王旭 杜国同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715-718,共4页
We demonstrate near-infrar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a periodically arranged tris(8-quinolinolato)aluminum (Alq3):copper phthalocyanine (CuPc)/4-(dicyanomethylene)-2-methyl-6-(4-dimethylaminost-... We demonstrate near-infrar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with a periodically arranged tris(8-quinolinolato)aluminum (Alq3):copper phthalocyanine (CuPc)/4-(dicyanomethylene)-2-methyl-6-(4-dimethylaminost-yry)-4H-pyran (DCM) multilayer structure. DCM and Alq3 doped with CuPc were periodically deposited. Room-temperature electrophosphorescence was observed at about 1.1 μm due to transitions from the first excited triplet state to the singlet ground state (T1 - S0) of CuPc. In this device, we utilize the overlap between the Q band πr - π^* at about 625nm of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CuPc and the PL spectra of the DCM. The near-infrared emission intensity of the CuPc-doped Alq3 device with DCM increases about 2.5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device without DCM. We attribute the efficiency enhancement to the better overlap between the PL spectra of DCM and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Cu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ARS x-ray spectra relativity and gravitation REDSHIFT
下载PDF
基于四取代铜酞菁的有机近红外电致磷光器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范昭奇 程传辉 +5 位作者 申人升 李万成 王瑾 白青龙 夏道成 杜国同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4-528,共5页
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PBI:(4-tert)CuPc/BCP/Alq3/Al的近红外(NIR)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器件在室温下的发射峰位于1110nm附近,来源于(4-tert)CuPc分子的磷光发射,器件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4wt%。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PBI:(4-tert)CuPc... 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PBI:(4-tert)CuPc/BCP/Alq3/Al的近红外(NIR)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器件在室温下的发射峰位于1110nm附近,来源于(4-tert)CuPc分子的磷光发射,器件的最佳掺杂浓度为14wt%。制备了结构为ITO/NPB/TPBI:(4-tert)CuPc/DCJTB/BCP/Alq3/Al的器件,结果表明,DCJTB层的加入没有改变器件的NIR电致发光(EL)峰位置,而器件的NIR发光强度与没有DCJTB层的器件相比,提高了50%左右,这是由于DCJTB向(4-tert)CuPc进行了有效的能量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近红外(NIR)
原文传递
Near-infrared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s based on copper hexadecafluorophthalocyanine CuPcF_(16)
14
作者 范昭奇 程传辉 +5 位作者 于书坤 叶开其 夏道成 白青龙 管和松 杜国同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413-415,共3页
We demonstrate the near-infrared (NI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OLEDs) based on copper hexade-cafluorophthalocyanine (CuPcF16) doped into 2,2,2”-(1,3,5-benzenetriyl)tris-[1-phenyl-1H-benzimidazole] (T... We demonstrate the near-infrared (NI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OLEDs) based on copper hexade-cafluorophthalocyanine (CuPcF16) doped into 2,2,2”-(1,3,5-benzenetriyl)tris-[1-phenyl-1H-benzimidazole] (TPBI). The device structure is ITO/ NPB/ TPBI:CuPcF16/BCP/Alq3/Al. Room-temperature electro- luminescence is observed at about 1106 nm due to transitions from the first excited triplet state to the ground state (T1-S0) of CuPcF16.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FSrster and Dexter energy transfers play a minor role in these devices, while the direct charge trapping is the dominant mechanism.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CuPeF16 solution in pyridine and vacuum sublimed films on quartz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ge trapping ELECTROLUMINESCENCE Energy transfer Infrared devices Light Oxide minerals QUARTZ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